在地球上,有这样一种飞蛾,它的名字叫做帝王蛾。能称得上是蛾中之王的它们,具有比其他飞蛾更大的体型,它们的翅膀也比普通的蛾子更加有力。当帝王蛾出生前,它们被裹在严实的蛹中,它必须把翅膀从蛹中硬生生的拽出来。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如果经受不起它的磨练,就会遭到优胜劣汰的结果:有的蛾子因为受不了疼痛而停止挣扎,最终将会困死在蛹中;有的蛾子则在不停地往外拽自己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磨着自己柔软的的身体,虽然很痛苦,可是却为它锻炼出了强健的翅膀。经历过这样的逆境之后,他们就具备了上帝赐予的神奇力量,成为蛾中最优秀的品种。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描写:“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从这段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凡成就事业者,都是从逆境走来的人。他们接受了上帝安排的逆境,勇于和它抗衡,才能得到后期的发展。
庸人制造逆境,贤才扭转逆境。逆境有时候便是上帝帮助你摆脱庸者的身份而悉心给你安排的。有的人不但不给予感激和接受,反而谩骂命运无情,社会不公,真是十足的愚人。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然而,他的巨作《浪》却至今依然打动观阅者的心魂。
逆境出人才。在外留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放弃了国内的安逸的生活,独自一人面对国外的种种困难,在那样的逆境中得到了很多的成长。在外留学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辛苦打工的经历。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去干活,还要忍受一些本地人的歧视和欺辱。从码头上扛大包的人群中,从餐馆中忙忙碌碌的人群中,从工地上扛水泥的人群中,都时常有他们的身影。有一位朋友回忆国外的那段生活时,说道,历练,国外的每一天都如地狱般历练。那时候,由于语言不通,给生活带来巨大不便。上课也总是听不明白,需要课下花费十倍的精力重新温习。由于肤色不同,总会遭到谩骂和指点。一天赶三份小工,为了稀薄的收入,早上很早就得起来去送报纸。恍惚记得那时候,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当然,走过了最黑暗的路,现在便是收获的季节。
逆境才是磨练意志的环境。在温室中如何健康成长,依然是缺乏一些生命的元素。逆境让人的生命更加完整。人的潜力是无限大的,很多时候我们在顺境中是不能把它们发挥出来的。这时候逆境就派上了用场,它可以刺激我们的斗志,激发我们的潜力。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任性,增益其所不能。”看中国的历史,多少名留历史的人都是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走来的,正是这些经历才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结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不会来的那么简单,它的前序就是那些令很多人退缩的苦难。真正地理解这些苦难的意义,才能敢于直面惨淡的逆境。逆境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虽然外表可憎,但是金玉其内,不要拒绝,勇敢地接受它吧!
(第五节 生命航程,画新地图
地图告诉我们,世界上不仅仅一个方向。指南针给我们指的也不仅仅光是南方,当前方的路已经是死胡同时,请不要在执著地等下去,幻想有一天突然出现了大路,不妨转个身,换一个方向继续探索。生命总是充满戏剧化的转折,有时候仅仅需要你的一个转身,你的生活或许就从此不同。所以在生命地旅途中,应该保持一颗灵活的头脑,适当的时候用一张新地图来指导自己的行程才是智者的举动。
当我们的前进突然被失败的打击搁浅时,这时候我们不要急于重新上路,一股脑往前冲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败。我们要冷静下来,首先判断一下我们是否按着先前的地图航行,然后我们再从失败中寻找宝贵的经验,用它们来改善我们的航行地图,找到最好的路线。一件事情失败了,大抵有三种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开辟一条路,重新选择一个方向;二是方向没有错误,但是前方有障碍,应该想办法解决,有时候绕开障碍比翘开障碍更加省时省力;三是前方的屏障或者迷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成功就在前方,我们需要再坚持一下。了解了失败的三种可能,或许能更好地为你的航行添加动力。
《易经》告诉我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时候,一个智慧的、变通的选择胜过千万次辛苦的打拼。
★会变通的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一匹狼成了他捕捉的对象。然而他与这匹狼周旋了好久,最终也没有成功。他精心设计的狩猎圈套也没有成功诱惑住这匹称得上聪明的狼。富翁最后只能放弃,眼睁睁地看着猎物跑掉了。
他对当地的居民说:“太遗憾了,我狩猎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如此难缠的猎物。以前捕获过无数的猎物,像山羊、小牛、羚羊、豺狼等等,都能够掉入我设下的陷阱,可是今天遇到的这匹狼太聪明了。当我追赶它的时候,它被我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型的岔道上,正前方是我的拍档在举枪等着它,后面有我在追赶它,他本应该可以选择岔道逃掉,这样他就落进了我的陷阱,可是万万没想到它竟然转头,朝我奔来,我一个留神,它就跑掉了。太可怕了,它怎么会察觉到那是陷阱呢?”
当地的居民向他解释:“这种狼是很聪明的,它们知道有时候巧妙地转换方向,反而为自己的生存争取了时间。如果一门心思往前冲,要么掉入陷阱,要么被抢击毙。他们能够敏感地察觉到,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反而是设有陷阱。懂得变通成为这种生灵能够一直生存到现在的秘决”。 ★
世界是永恒变化的,没有什么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很多人执著地按照一张老地图寻宝航行,结果要么触礁身亡,要么空手而归。所以说智慧的人要学会变通,要像那只非洲狼一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方向,及时地绘制一副新地图,才能“以一变应万变”。
在人生的航程中,风雨骤变,如果不能做出及时的判断,总是我行我素,因循守旧,沿用老一套的思维或者方法,那么成功必将来得不顺利。正确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有时候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一个智慧的变通强过无数汗水的浇灌。如果汗水代表勤奋,那么智慧的选择就是确定你的方向、目标和位置。勤奋是必需的,然而这个勤奋必需用在正确的方向上,盲目的勤奋只能是事倍功半。
有人说,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换来的。那么百分之一的天分就是对于变通的把握,虽然它仅仅占据了一分的比重,可是没有它,成功也无法实现。少了变通就少了成功几率。如果你总是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那么路子越走越窄,甚至通常还会走入死胡同。要时常审视你的生命地图是否需要更新,适当的变通能有助于你找到更准确的方向,这样才能通过最短的路径到达理想中的彼岸。
(第六节 在绝境中寻找机遇
陆游曾如此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也会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这时候悲观的人便会自怨自艾,不采取任何行动,反而蜷在绝境中等得失败的判决;而乐观的人即使遇到了无路可走的绝境,依然不会被打到,他们有信心在这一团迷雾中找到他们人生的“又一村”。
一个成功的人,即使面对着绝境,然后寻找着可以发挥自我优势的机会。国内的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国外的历史长河中,释迦牟尼、穆罕默德、林肯等伟人,无不是在看似无路可走的绝境中,重新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路。顺境让人安逸,逆境让人锻炼,而绝境让人重生。
★沙漠中求生的一家人
1959年,美国人维瑞尔与妻子罗娜和六个孩子去沙漠远足,他们没有在人们经常往来的道路上行驶,而是铤而走险,插到一条小路上进行沙漠探险。由于他们事先没有通知他人他们的去向,所以当汽车走出600米就无路可寻的时候,他们的通讯设备又出现了故障,以至于他们陷入了没有支援的绝境中。维瑞尔一家面对这样的绝境,没有失望地等死,他们积极地寻找求生的机会。
由于维瑞尔在拐弯时撞到一块有尖角的石头,因此碰坏了水箱。水从水箱中白白地流走了,维瑞尔一家人不但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而且最糟糕的是没有充足的饮用水和粮食,仅有水箱里残存的一点混有防冻剂的冷却水。为了解渴,连这点水也被他们一人一口喝完了。妻子罗娜也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她让孩子们在汽车的阴影下休息,以保持体力;与丈夫将两条毯子裁成条状,组成求救信号;还卸下倒车镜准备借用阳光的反射向空中的飞机发出求救信号;将备用的轮胎浸透了油以便随时点着为求救的信号;将四个轮胎罩放在地上准备采集清晨的露水。白天她把丈夫和孩子们的嘴唇及皮肤上的水泡都涂上口红,后来她发现沙漠表层下几厘米处较阴凉,便将孩子们的身体埋在沙子里,还将他们的脸部用东西盖上。她还折断近处的一棵树枝,剥去树皮吸树液;由于中午气温过高,孩子们的脸上的皮都破了,夫妻俩就收集小便,用破布抹在孩子的脸上借以降温;由于找不到水源,他们就将仙人掌切开在火上烤,吸水滴借以解渴。在这样炎热的绝境中坚持了三天,终于有抢救队发现了他们的求救信号,把他们救了出来,八个人虽然历经了生命的险恶,还是都安安全全地活了下来。没有一个人放弃生命。★
人的生存意志是非常强烈的,在平时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当遇到绝境的时候,它便能被激发出来。所以遇到绝境时,我们不能失去希望,要冷静下来分析境况,寻找机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如果凤凰涅磐后,才得以重生的机会,那么当我们遇到绝境时,也不要惧怕,让苦难尽情地燃烧我们的生命吧,相信重生后的生命将更加多姿多彩。
(第七节 吃苦中苦,为人上人
读过《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的人或许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苦难锻炼了人生。无数成功者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吃苦中苦,为人上人。成功哪有那么简单,不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就收获不了超越常人的成功。
从小我们就以悬梁刺股的故事自励自勉,事实上这个故事来源于两个历史人物。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据说他年轻时非常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当其他人都躺在床上舒服地休息时,他总是在伏案看书。后来他他怕疲倦影响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用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子的横梁上,一头栓住自己的头发。当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于是就清醒了可以继续学习。而在战国时期,有个人名叫苏秦,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年轻的时候,由于学问不多,未曾受到重用,而且家人对他也很冷淡,这些深深地刺激了他。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克服疲倦,他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猛烈的疼痛会把他的疲倦赶走,再坚持读书。数年以后,他果然才识过人,成为别人敬仰的政治家。
当然,讲述这些名人传记并不是说你必须做到悬梁刺股才可以成功。我们不宜模仿那些自我激励的做饭,然而,这些故事却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成功并非那么容易,成功者的背后都是忍受和经历过苦痛和磨难的。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看到了他们耀眼的光环,孰不知“没吃苦中苦,何成人上人”?他们在背后也曾付出千倍于我们的努力,才成为我们所敬仰的名人。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同朝代的孙康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但是他觉得睡觉浪费了很多时间。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光,正好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天气很冷,孙康的脚和手都冻冰了,可是他依然坚持读书。这种吃苦的精神最终让他的学识突飞猛进,大大超越了那些家中有钱的富家子弟,成为饱学之士。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在浙江省绍兴市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开始便练习书法,17岁时他便阅读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看熟了就练着写,据说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不知道写完了多少墨,不知道写坏了多少笔头。他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无论是悬梁刺股还是雪地取光,这些故事都成为激励我们后代人不怕吃苦的典例。要以吃苦为乐,苦是甜的前味,只有敢于吃尽天下苦,方能收获天下之甜。换一种角度来理解生命之苦,或许你的人生便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