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潺潺的岁月
18782000000034

第34章 第三十四辑、汉诗的继承与创新(一)4

2、语言创新在北方诗歌里的表现

美学家克罗齐说:“诗就是人类母传的语言”。诗人艾青说:“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诗评家陈超说:“对于诗人而言,语言即宗教”。他们所强调的无一不是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在前面几首诗歌的阅读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北方的诗歌语言表面兼容华丽或质朴,还保持了语言内在的弹性和鲜活力;在运用当中,深得文字音韵和内涵之间的关联,有内在的音乐美感。

任何诗人都有根据心灵、情感的需要去创造建立诗语言新结构的例子。受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观点的影响,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一文中说:“诗歌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突显言语。与习套化相反,突显能消除行为的习套化。行为越是习套化,它受意识支配的程度越低;而行为越是得到突显,越能被人全面地意识到。。。。。。在诗歌语言中,突显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以致将交流推到后台,从而达到将表达及诗歌语言运用本身视作目的;它不是用来为交流服务的,而是为了将表达行为及言语行为本身置于突显的位置上。”上述论述并非系统的诗歌语言理论,但能够较好概括北方某些诗歌的语言创新动机。

***

[云在天,水在瓶]

*

把温度和水分开

在这杯水空白之前

我感悟.把水和泥土分开

那些湿地,开满血红的花瓣

*

把一场雨从一个事件和时间里抽离

出生就已经死亡.雨悬挂着梧桐

*

我给空中遥遥寄出的小房子

长出一棵无花果树的巷子

浓郁忧伤片瓦无存

*

在云朵里,我摊开四肢

甩掉眼睛里的泪水和星星

到最后干净而透明

《云在天,水在瓶》显得晦涩,是因为作者对预设的象征事物“云”和“水”一直没有做正面解答,语言上也有所创新。细细阅读、琢磨这种晦涩,作者还是留下了理解的线索,在于全诗所表达出来的灰色而失落的情绪,在第四小节点出。

笔者尝试这样解释:云表征的是作者美好的愿望,水代表作者现实的情绪。“云在天,水在瓶”大概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某事物的美好愿望,象天空一样辽阔而遥远,现实中无法实现,象装在瓶子里的水。(当然,这首诗歌里的“水”意象还有更多的内涵。)

其次,还要理解好前两节所表达的内容。这两个小节的语言模式,最近也在其他作者的诗歌中时有运用,可以理解为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的综合修辞方式。尝试解释如下:“把温度和水分开/在这杯水空白之前”描述的是作者情绪的冷暖、起伏;“把水和泥土分开/那些湿地,开满血红的花瓣”,描述的也是情绪,侧重于痛苦的感觉。合起来理解为:情绪没有了热情,生命就失去了意义;我思想上的痛苦犹如红花瓣落地般明显。第二小节描述的是上述情绪的成因:由于某件事情,我的情绪受到较大的挫折。“把一场雨从一个事件和时间里抽离/出生就已经死亡”,这句似乎不符合传统修辞逻辑的语言,笔者在阅读时也不按照习惯的思维,只是想:作者想表达什么?也就容易理解类似的“病句”。后面接着又是一个较易理解的“病句”:“雨悬挂着梧桐”,给读者比较新颖的意象感觉。抓住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从结构上就比较容易解读了。

在北方给野川诗友的回帖中,有这样句话,大意是:应该以汉语语法的五大逻辑支柱为对象,进行创新。汉语语法有五个特点: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词量十分丰富,有语气词。这五个语法特点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汉语诗歌语言修辞、甚至结构上的模式。北方这个观点有参考意义,如果用回放历史的眼光来看,诗经、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歌的变化,实质上是文言文向现代汉语变化的产物,也是汉语语法的演变过程。

针对语法进行的创新努力,是他诗歌写作的目标之一,也是目前网络诗歌呈现出来的热点问题。而类似北方诗歌中的“病句”,也在越来越广泛的诗歌作者笔下呈现。新语言的发展是件好事,能够丰满当代诗歌的神韵。在这些创新的语言环境下,有可能出现新的诗歌结构。但在创作、发展这类新语言形式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不管它如何更新、变化,总要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否则就难于被读者接受、更不要说通俗诗歌爱好者,从而失去时代的发展空间,变成毕加索式了。

3、北方诗歌的其他特点

真实是诗的生命,幻觉是诗的灵魂。北方诗歌很多都飘浮于真实和幻觉之间,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它的诗意是流动的,给读者的感觉有飘浮的天地,色彩明暗有层次,线条婉曲而富有弹性。北方诗歌的哲学内涵相对单元化,但对不确定的表达有独到之处。那首《我的论证》可以作多种解释,经历不同,心境不同的读者会想象出不同的意境。北方诗歌较为成功地把真实的表达置于幻觉的背景上,不仅没有削弱真实本身,反而使其更具生命和魅力,从而变得更丰富,更有质感。

现代诗和古典现实主义的叙事性和真实性不同,也和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性和夸张性有一定区别,显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和夸张的现实性,需要读者的参与,才算一首诗的完成。小说中意识流,复合文体的杂糅的兴起也是如此。作为先锋艺术的诗,强调在真实的基础上写得虚幻一些,有助于诗的现代意识的拓展。

在与英文诗歌爱好者沈逸文诗友的交流中,他提到创立“现实浪漫主义风格”的设想。有人认为现实和浪漫是矛盾的,但北方诗歌确实在矛盾的夹缝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同于李白等唐诗里“白发三千丈”那样完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并不脱离现实。也许这是在现代环境下可能产生的一种新风格。

按照英加顿的说法,他以前的美学都因没能将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完好统一起来,而不能称为真正的美学。前文浅析了北方诗歌的哲学内涵、作品结构等元素,还有北方很多诗歌的阅读要求读者投入很大的智力,用想象去参与再造的特点。对一个真正的诗歌作者而言,困难并不是单纯的“新奇”,而是深层的开掘,北方诗歌在深度方面的努力,从其比较单元的哲学思想、相对狭隘的叙述方法,而达到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明他的诗歌有一定的深度。其次,北方的诗歌里,自我意识相对传统诗歌加强了。过去的诗歌作者也写自己,即抒情主人翁,但那时的自我往往是近乎客观的,或者是社会性的自我,未进入自我的深层,更少去剖析“自我”。北方能够拿捏恰当的分寸表达真实的自我,在阅读过程中基本可以被读者接受,有一定借鉴意义。

***

四、结语

本文对北方诗歌的分析,无意于说明这种诗歌风格就会优胜些。现代诗歌包含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流派,比如意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神秘主义、未来主义乃至自白派、隐逸派等等,前文也提到目前网络汉诗坛各门派的语言主张,很难进行统一和概括;而有水平的诗歌作者都不会拘泥于某一流派或手法,而是博采众家之长,执著于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不同的探索和表现并不影响他们的创作。谷禾先生认为:把现代诗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去考察,比试图去解释和定义现代诗歌更有价值。20世纪诗歌从各个方面对诗歌的变革,是对古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突破,既包括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尝试。

就北方诗歌而言,体现出来的艺术美感和少数相对消极的元素,需要区分开来。他以乡村和历史文化为背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经验。在经济逐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描述城市和经济生活,也应该成为诗歌的记录对象,才会更符合时代的要求。他强烈轻视叙事诗歌的观点也有失偏颇。每种诗歌风格都有其局限性,每个作者的精力都有限,或者北方诗歌还存在其他的不足之处,但在网络诗歌上,他独树一帜,风格较饱满,值得借鉴学习。

最后还是套用谷禾先生的一句话:在人类智慧已积累如此厚重的今天,诗歌浩如烟海,每一个新的发现或新的表现都变得极为艰辛,每深入一寸都要付出超人的精力。祝愿北方在诗歌写作上更进一步。

***

注:

1、本文题目与文章内容比较,显得大而略空。粗浅的概括,只作了局部零散的分析,不足、错误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2、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水蝴蝶诗友提出诗歌的三美观点以及其他较为中肯的意见,在此真诚感谢。

3、参考书籍、文章:

《文心雕龙》与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汪洪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 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语诗歌的叙述与时间》 杨志 网上,北师大中文系

《诗歌的创作与欣赏》 谷禾 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