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格意义上讲:哲学并不是一门知识。尽管我们很容易就能指出若干“哲学知识”,如哲学家们所说的那些东西,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思想等。但从根本上说,哲学是无法被当做一门知识来学习的。它既无法提供普遍而适用的规律和定理,也无法像其他知识那样严格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由此,哲学好像也无法进行定义和界定。
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自嘲地说:“谁要想让哲学家出丑,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问他‘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哲学家,估计就有一千个关于哲学的定义。
哲学也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爱。“智慧”这个词太大,也许只适合用在神甚至只有上帝身上。而“爱智慧”,才适用于人类。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却没有因为幼稚而停止思考,而总是通过对智慧的爱诠释自身的执著和尊严。那些试图通过思考而烤出面包的人,无异于将人降低为蝼蚁。正如伟大的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如果你没钱买一盏灯和灯油,如果你除了午夜到鸡鸣这段时间,再没有别的可供支配,那么,你就必须学哲学。”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记得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因此,翻开哲学史,那些最顶级的哲学家,并不是醉心于体系建构,也不是迷恋于概念思辨,而是在娓娓道来地说笑话、讲故事、写寓言。《论语》不过是一部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集,平实而亲切;《庄子》不过是一部由寓言写成的散文诗,洒脱而浪漫;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他的哲学不过是像牛虻一样在雅典大街上与青年辩论;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不过是做了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而已……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哲学思考变成了一种宏大、抽象的理论建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哲学的智慧殿堂里竟然没有了人的气息。今天,科技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了。哲学开始走进了书斋,成了思想家和玄思者把玩的思想游戏,真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正如朱学勤先生所说:“被专业吸干,被功名掏空,被某一档职称腌制在某一层书橱里。”哲学对自身的背叛,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哲学的敬而远之,人们开始怀疑哲学的价值,质疑哲学存在的必要,甚至发出了“哲学无用”的呐喊。这不知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悲哀。
今天,我们提倡听哲学家讲故事,就是要听出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对人生的见解,以及在哲学史上那些困扰哲学家的永恒问题。当然,这里没有固定的见解,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拨动你灵魂之弦的深深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