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资源经济学
18811900000002

第2章 资源概念和资源特点

一、资源概念

1.资源的一般性涵义。资源一词最一般的意义,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为人类有用的资财。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有用物即资源,无用物即非资源。因此资源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物,如阳光、空气、水、矿产、土壤、植物及动物等等;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房屋、设备、其他消费性商品及生产资料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资源的概念涉及的内容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没有一门单独的专门的科学能讨论清楚一切资源的问题,全部资源的自然性及社会性方面的研究,是整个自然及社会科学的任务。自然科学讨论各种资源的物理的或自然的属性及成因,社会科学则讨论社会性资源或资源的社会性问题。所考察的资源种类,依不同的学科而不同。

为了说明上述道理,我们首先讨论地理资源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经济资源的概念及其与地理资源的区别。地理资源一般分为自然地理资源及人文地理资源两大类。自然地理资源指一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例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阳光、空气、雨水等气象资源。自然资源是生产、生活的原料来源及布局场所。人文地理资源,粗略地可以分为人文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口资源。人文经济资源包括道路、桥梁、建筑、设备等,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上的文化遗产、现在的各种从事文化活动的物质条件以及知识和信息。人口资源主要讲人力资本开发等。

2.资源的经济学涵义。资源经济学中的资源,指的是不同于地理资源的经济资源。经济资源的概念,应该从经济学研究资源的目的去理解。经济学研究资源的目的在于使社会有限的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资源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必须是为生产或消费者所需求的资源。也就是说,它首先要对经济社会有用,经济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不是经济资源。(2)它必须是稀缺的资源。也就是它的社会需求量与存在量有差距,并非取之不竭。不稀缺的东西,不存在经济学上的分配,因而也不是经济资源。(3)它的用途必须是可以选择的。有用且稀缺的东西,如果只有一种用途,无法选择。也不属于经济资源的范畴。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资源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需要并构成生产要素的、稀缺的、具有一定开发利用选择性的资源。

3.资源的稀缺性。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否则就不存在稀缺,也不存在分配问题。在商品经济中,资源有限性的度量或稀缺的程度的表征由该种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来反映。供求差距大的,有限性突出,稀缺程度高,因而其市场价格一般也高。这里有两个概念十分重要:拥有的资源、可获取的资源。什么是拥有的资源,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范围内。贮存的矿产、土地和森林以及属于该国或该地区支配的劳动力及资本,是该国家、该地区拥有的经济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不顾使用的长远后果,最终必将会通过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反映出来,反过来再去治理,所受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2.区域性。自然资源总要在一定地域分布。不同的地域资源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自然资源的区域性。决定了资源开发、利用和布局必须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区域来看,资源可以分为几种具体的形式,一种是大区域概念,如东部资源、中部资源与西部资源、另一种是小区域概念,如川区资源、塬区资源、山区资源、林区资源;再一种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分类,如发达地区资源、欠发达地区资源等;还有一种划分方法,是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郊区资源。

3.有限性。从资源的数量看,有些资源是无限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资源只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可再生资源,从长远观点看是无限的,它会随着人们对资源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从一定时期看,则是有限的。因为它会受到资源生长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再生资源的物质基础数量有限性。决定了再生资源再生数量的有限性。它还会受到再生资源本身生长规律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再生资源只能保持一定速度的生长。不可再生资源不论从长远观点看,还是从当前看,都是有限的,有些是属于稀缺的。人们还可以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资源。这类资源是无限的,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的资源必将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源源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已有资源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但这也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条件。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不论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还是在一个地区内,我们都必须认真分析各种资源的数量。包括近期可供量与预期可供量,作为现实生产力的数量和作为潜在生产力的数量,可以用做劳动对象的数量和可以用于劳动手段的数量,等等,进行综合平衡,以决定生产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规模。也就是说,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平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之一。这一规律不能违背。

4.经济性。经济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资源,不能成为经济资源。经济资源通过人们的劳动,形成商品,就具有价值。经济资源的价值形成有它自己的规律。尊重价值规律,在国家宏观指导下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是正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价值规律在各种资源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中的表现;重视资源开发的劳动补偿,重视级差地租,重视资源价值和形成机制。

5.国土性。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特点。各国的国土面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自然资源就不同。有的丰富,有的短缺;有的结构合理,有的此丰彼歉;有的丰饶度高,有的相对贫瘠。这表现为绝对量的差别。按人口和客观需求平均,又形成相对量的差别。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绝对量和品种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按人口平均,又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我国潜在的资源数量很大,但受到资金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只能逐步开发利用。我国建立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但不适合资源发展要求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又制约着它的开发利用。这告诉我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认真分析我国自然资源与各方面社会关系的情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正确地开发利用资源,促进资源的发展。

三、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对资源经济问题的研究,在逻辑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从一般的意义上讨论资源经济学问题,即各类资源带共性的一些经济问题。另一类是研究各类资源自身各具特点的经济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讨论资源经济问题的逻辑力量,来源于对资源经济问题本质的、系统的认识。按照社会再生产过程,在结构上可分为资源的生产、资源的流通、资源的使用以及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率等几类问题。也可以将人类经济社会与资源的相互关系抽象为几大类问题来讨论:如资源与产业结构、资源与消费结构、资源与贸易格局、资源与经济体制、资源与技术进步、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等。从一般意义上讨论资源配置,也包括各种不同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一般均衡或总体配置效率的讨论,包括经济中克服短缺资源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影响。西方资源经济学说,一般以其既定的商品市场关系为背景,把资源当作一种商品,讨论资源的供求关系及价值决定,讨论在各种市场情况下资源配置机理及效率。前苏联、东欧的资源经济学说则着重讨论按照资源贮存及资源产出的经济布局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并能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的一般资源经济学说,是一种开创性的努力。

不同种类的资源,由于其自身生产的特点以及服务的领域不同,都具有一些特殊的经济问题,因而在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若干资源经济学的分支。对不同资源经济问题的具体讨论,建立生产、分配或管理各种具体资源的理论方法,促使各类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节约,或使有限资源达到尽可能大的产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资源经济学又可以分成自然资源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资本资源经济学,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分支。在自然资源经济学中,几乎对每种不同的自然资源都可以进行具有特色的经济学讨论,因而可分为土地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矿产资源经济学、生物资源经济学、海洋资源经济学等。由于各类自然资源的生长特征、使用方向及方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