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矿产资源基本概况
矿产资源是人类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上,95%的能源以及80%的工业原材料取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在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采矿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虽然只有5.8%,但采矿加上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68%左右。
中国国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齐全.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发现的矿产有162种,探明储量的有148种。矿产地23万多处。在有探明储量的矿种中,有钒、钛、煤、钨、锡、锑、铋、钼、锂、铍、稀土、石墨、石膏、岩盐、萤石、重晶石、菱镁矿、硅灰石、滑石、耐火粘土、芒硝、玻璃硅质原料、石材、陶瓷原料等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铁、锰、铜、铝、铅、锌、镍、金、银、磷、硫、高岭土、膨润土、石棉、石油、天然气、铀等矿产虽不具有明显优势,也有相当数量的储量,而且其中大多数矿产资源潜力较大。有色金属矿产是中国的优势,多数矿种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水平,只有铬、钴、铂族金属、金刚石、钾盐、硼、天然碱等矿产资源短缺或严重不足。
对中国矿产资源态势的估价,曾有过“盲目悲观”与“盲目乐观”两种错误倾向。建国前,在只有一星半点的地质工作、资源状况完全不清的情况下,曾流行过“贫铁”、“贫油”等种种“贫矿说”。建国后的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地质勘查找矿获得了第一轮大丰收,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甩掉了“贫油”的帽子,“盲目悲观”、无所作为的论调基本消失,“盲目乐观”的倾向逐渐抬头。从20世纪60年代扭转“北煤南调”、70年代“川气出川”、“以油代煤”和“建设十来个大庆”,到80年代提出“有水快流”的开发矿业方针,都反映出对中国矿产资源态势缺乏深入研究和正确估价,因而提出不符合国情的方针与对策。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口的膨胀,中国与整个世界一样面临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
中国矿产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小。据统计,世界前10位国家45种主要矿产储量潜在价值比较,按矿产总值计,中国排第3名,占世界矿产总值的4.64%;按国土面积计,中国排第6名,为114.46万美元/平方公里;按人均潜在价值计,为1.19万美元/人(世界前10国平均值为3.40万美元/人),实际上还低于世界平均值(1.77万美元/人),在世界上排第80名。(2)具有明显优势的矿产除煤以外,多数是用量较小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而用途广、用量大的大宗矿产如铁、铜、石油及天然气等,不具有明显优势。(3)许多矿产具有贫矿多,难选矿多,共生、伴生矿多的特点,给采、选、冶带来困难。(4)矿产资源区域分布具有多重不均衡的特点。
二、中国矿产资源的供应缺口
1.矿产资源数量与人口数量、需求数量之间的不均衡。据原地矿部估算,中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量仅次于原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很低,仅居世界第80位。在中国具有优势地位,居世界前列的矿种如煤、磷、锌、锡等矿产,如果按人均保有储量或资源量计算,也将失去优势。中国煤炭保有储量居世界第2位,但人均量只有700余吨,而美国为1500吨,联邦德国为1600吨,英国为1700余吨,人均量都比中国高。又如锌储量中国也居世界前列,但人均量仅24公斤,而几个主要产锌国家的人均量,如加拿大为1.2吨,美国为65公斤,澳大利亚为1.1吨,前苏联为40公斤,均高于中国。铁、铜、石油、天然气等矿种,中国探明的绝对数量都不少,但上述几个矿种都是用量大,用途广,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的大宗矿产,其消耗量也大,探明储量与经济发展对它们的需求量相联系,就明显处于劣势。(1)铁矿。铁矿石是黑金属工业最主要的原料。目前中国人均钢铁占有量只有不足100公斤,比目前世界人均200公斤低得多。但目前似乎中国的钢铁冶炼已达到顶峰,正如前几年的纺织行业一样,中国钢铁业也开始较大规模地“限产压炉”。中国的年钢产量已达到1.2亿吨,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钢铁业也已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中央政府已决定关闭225家小炼钢厂,其中2000年一年就计划关停并转103家小炼钢厂。不过21世纪上半叶,中国钢铁生产规模可能长期维持在1.2亿吨以上的水平。需要铁矿3.5亿~4亿吨。今后除大力开发冀东、攀西、鞍本三大矿山外,尚无大而集中的矿山。老矿山挖潜、改造和新建矿山的储量最多只能使铁矿石生产能力达到2亿~2.5亿吨,不足部分除收购民采矿石外仍需进口,每年需进口铁矿石4000万吨左右。中国铁矿石劣势主要是资源集中的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全靠人工采集。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中国钢铁工业继续扩大产量,铁矿石储量不足,大矿、富矿短缺是一个主要矛盾,是中国大宗原料矿产中的劣势矿种之一。(2)铜矿。铜是金属材料中仅次于钢铁、铝,消费量居第3位的金属。中国目前铜消费量约为70万吨。按目前铜矿的资源情况,至多能维持目前60%的自给量。中国铜矿不仅品位低,而且难选的氧化铜矿占相当大比例,还有像西藏昌都地区玉龙铜矿、四川九龙李伍铜矿等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差,近期内难以大规模开发。所以,铜矿是中国大宗原料矿产中劣势矿种之二。(3)石油与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中国现代化工业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有大大小小的沉积盆地300多个,目前已在20多个较大盆地内发现油气田350多个,石油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准噶尔4个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渤海湾、四川3个盆地。全国陆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多是零散、难采、低产的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只有几十亿吨。大庆、胜利等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投产的主力油田已进入中晚期,产量逐年递减,后备储量不足,接替原油基地尚未勘探查明。中国年产原油目前约1.6亿吨,未来很难达到2亿吨。石油是我国能源矿产中的劣势资源。目前,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较小,油气比为27:1,而前苏联、美国等产油国油气比为1:1,因而相对于石油来说,天然气更是劣势资源。
2.矿产资源质量与科学技术水平、财力之间的不均衡。中国有部分重要矿产是贫矿多,富矿少,如铁矿中贫矿石占95%以上,全国平均品位还不到34%。贫矿与富矿相比,采、选、冶技术要求高,成本高。原苏联可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占17%,而中国仅占1.9%。由于中国矿石品位低,每炼1吨铁需要采矿石3.8~4吨,而国外富矿每吨铁只耗1.5~1.6吨矿石。中国铜矿的所谓富矿只占35.2%。此外还有锰、磷、硫铁矿,大部分也是贫矿,需要从技术上、经济上解决选矿问题,中国科学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给贫矿的利用增加了困难。
3.矿产资源类型、组合与科学技术水平、财力之间的不均衡。中国铝土矿资源几乎全是一水型,含硅高,铝硅比值低,在制造氧化铝过程中耗碱量大。中国的磷矿绝大部分是胶磷矿,给选矿带来许多困难。中国的金属矿中,有相当数量的综合矿。黑色金属铁矿储量中,综合矿占1/3。如攀西铁矿,除铁外还含矾、钛、镍、钴。白云鄂博矿是个含铁、铌、稀土、萤石的综合矿床。有色金属矿产中70%以上是共生、伴生矿。如广西南丹大厂锡矿是个含锡、锑、铅、锌、银的综合矿。湖南柿竹园是个含钨、锡、锑、钼、银等多种有色金属的特大综合矿。云南兰坪也是一个以铅锌为主、伴生多种有色金属的特大型矿。综合型矿本身不一定是劣势,利用得好,可以回收多种资源。但其选冶技术工艺比较复杂,一次性投资大,在中国这样一个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资金短缺的国家里。再加上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综合矿难以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形成选矿性能上的劣势。
4.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中国矿产资源区域分布有多重不均衡特性,如将中国国土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这三个地带45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之比约为1:2:2。而三个地带的工业总产值之比为1:0.3:0.2,三个地带的矿业产值比为1:0.47:0.28,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分离。不利于矿产资源开发。就几个重要矿种而言,分布很不均衡。如铁矿资源集中分布在鞍(山)一本(溪)、北京一冀东、攀西、五台一岚县四大片,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铁矿源不足,长江下游将担负钢铁生产任务的1/3,仅宁芜、马鞍山地区20亿吨铁矿,只能满足需求的1/5至1/4。中国煤炭资源的90%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北,山西、陕西和内蒙古3省区占全部储量的69%,形成北煤南调、西煤东送的局面。中国的磷矿80%分布在滇、黔、鄂、川、湘5省,北方和东部大部分地区缺磷,形成南磷北运、西磷东送的格局。中国石油可采储量的分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格局。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目前原油、成品油的主要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现在东部油田处于中晚期,后备储量不足。新疆塔里木石油勘探前景乐观,石油生产基地可能向西转移,届时原油的流向将会改变。
三、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中国已拥有独立核算矿产采选工业企业近2.8万个,工业总产值4697亿元(1997年当年价),增加值2240亿元。年开采原煤14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227亿立方米。已形成300多个以采掘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城市。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炭、石油、钨、锑、锡等有色金属、稀土矿及某些非金属矿产品还出口到国际市场。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有:(1)许多重要矿产的资源勘探、矿山建设,不能满足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需要。如煤炭精查储量不足,特别是主焦煤少。铁矿贫矿多,矿山建设落后,富矿必须长期进口。石油、天然气后备储量不足。(2)对矿产资源管理不善,争抢资源的矿山纠纷尚未完全平息。(3)矿产资源耗费率高,损失浪费严重。采富弃贫、采主丢副、乱采滥挖的现象屡禁不止。据对全国13个省区719个国有坑采矿山调查,有56%的矿山回采率低于设计要求,全国矿产开发的综合回收率只有30%~50%。全国12万个乡镇集体矿山及个体采矿,资源消耗更高,浪费更加严重。(4)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尚未减轻。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采、选、冶过程中排出的尾砂、废渣等多数未利用,占用农田、污染水系的问题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