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安全概念的提出
1.什么是资源安全。资源安全概念是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对资源承载能力产生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出的。①由于自然资源储量是有限的,资源勘探开发速度也受到科技进步水平、资源勘探开采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同时由于资源的特有属性和特定功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难以产生为人类所接受的替代性资源,这就形成了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与人类社会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够及时预见和理性处置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则迟早会出现资源供应不安全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所谓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正常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保障制度和保障方法的总和,核心是资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资源安全问题的必要性。从现实来看,不论是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目前都面临着资源耗竭、环境日渐恶化挑战。在宏观层次上,构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安全保障供给体系,是实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对策。研究制定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必须要参照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在国内实行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耗竭速度,
①姚予龙、谷树忠:《资源安全机理及其经济学解释》,《资源科学》。2002年9月维护资源支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在国际上要营造安全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建立资源安全战略储备体系,规避风险,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内容。资源安全研究所研究的资源特指自然资源,特别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供需矛盾紧张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瓶颈”影响的基础性、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在我国,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铁、铜、铬、钾等)以及资源所处生态环境系统等。
4.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特点。资源安全研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是以资源稀缺论为核心的资源经济理论、地缘政治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技术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生态学等学科为科学支撑,实现各种相关理论的渗透与融合。资源安全研究方法必须要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指导下,做到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成本一效益分析等)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二、国外对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
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极为重视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资源安全的研究。同时,对于水资源安全、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也尤为关注。但由于研究的资源主体不同,研究者所处的地位和出发点的不同,有关资源安全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和研究方式都有很大差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
1.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国外的研究机构重点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面对全球化的经济背景,探讨在国际领域加强地区间相互合作,寻求增加能源供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加强能源贸易的流通性;强化国际研究组织在能源环境事物中的作用,以寻求解决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和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的途径。同时,通过对国内能源需求与国内外能源供给予以“风险评估”,寻求资源安全的域值,借以确定资源使用、开采、储备和贸易政策。欧盟根据“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制定了保证“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生活安全”的能源战略目标。2000年4月,世界能源理事会则发表了一项关于重新审查世界能源状况的声明,对其《明天的能源》(EIW)报告进行重新审查。WEC也提出一套新的目标和政策行动,目的是帮助解决任何地方发生的能源贫乏问题,增强所交付能源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发展对环境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2.对于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以动植物为主的生物性资源,国外多从保护资源的可持续性、可更新性和可恢复性等指标出发维护资源的安全。特别是对于危机性、濒危性和稀缺性的资源或景观,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操作性较强的资源核算与风险评估机制。随着生态学、地理学、农学、经济学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与资源管理决策部门也开始更为紧密地联合起来,从维持生态多样性,保持与恢复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适应性和可恢复力等方面强调水、土、生物等重要自然资源的安全性。
3.国外对于上述资源的安全性与风险性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深入,其研究尺度大到进行国家级的资源核算与风险评估;中到对流域水资源或区域土地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使用时,其成本费用和资源环境体系所承受的风险的评估;小到对一个村庄、一处景观、一块农田的宏观生态系统与微观有机生物组织的安全运行机理的描述与评估。
三、我国对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
国内较早涉及的资源安全问题是粮食安全以及随之而来的耕地资源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进一步关注能源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和生态资源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明确提出了资源安全概念。
1.以石油、天然气资源为对象的能源安全的研究,涉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评价、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以及相应的国家能源政策。还有从地缘政治角度探讨冷战后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针对世界能源价格波动和潜在的危机,探讨我国面向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开采投资和战略储备政策。上述研究多为政策性研究,尚未对能源资源安全的机理及调控过程予以专门论述,也未定义能源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值指标。
2.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频繁仍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机制,高度重视战略水资源及其技术贮存,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等政策建议。
3.我国矿产资源潜在的危机亦不容低估,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对外依赖性增加已成定局,为此有人提出了对外积极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开发的主张。为保证国内矿产资源代际间公平分配和资源补偿量与耗损量的动态平衡,有研究者确定了矿产资源可采量的“安全区域”,并建立了矿产资源价值动态经济评价模型,这为阐明矿产资源安全调控机理和制定安全评价指标寻找到了切入点。
4.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中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着重分析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性资源供应危机的态势,提出了构建中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措施。认为资源安全是指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的稳定、持续、及时、足量以及经济的供给。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包括5方面的内容:(1)保护资源系统,合理开发利用,在可持续发展中建立中国资源安全的保育体系;(2)开发资源潜力,适度消费资源,在追求效率中建立中国资源安全的节约体系;(3)迎接机遇,规避风险,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中建立资源安全供应的贸易体系;(4)推进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建立资源安全的科技体系;(5)协调资源系统的运行,建立资源安全的管理体系。
但是,目前国内在资源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还局限于耕地、粮食、石油资源保证程度等方面,对于资源安全体系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和机理性的描述,对于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尚缺乏科学的界定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战略性资源安全(水资源、土地资源、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等)的研究多停留在一般定性的研究上,缺少定量化和模型研究;研究中缺乏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理论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还显陈旧落后;资源研究者与资源管理和决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不足,致使研究成果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于资源安全的机理、战略性资源安全的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更为薄弱。
四、资源安全机理问题
资源安全机理研究的核心是要对影响资源安全的相关因素予以筛选,从而予以分类,以便客观地描述同类因子内部以及非同类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解释各因素对资源安全的影响过程、结果和调控方式。研究中必须要把资源、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这样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与其有关的各要素相互作用过程及影响程度。
为阐述资源安全机理,很有必要借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部门研发的一项反映可持续发展机理的概念框架,即“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PSR)。PSR概念模型中使用了“原因一效应一响应”这一逻辑思维来描述可持续发展的调控过程和机理,并且在此理论指导下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模型主要是用以解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我们将如何反应这三个问题。利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概念框架,有助于解释影响资源安全的各类因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结果,从而揭示资源安全的机理。
资源安全机理的PSR框架从总体上反映了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资源管理决策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口增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类耗竭性地取得自然资源,通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改变了环境的质量和自然资源存量的状态,反之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后代人的福利。资源环境问题向资源环境研究和管理决策提出了挑战,要求采取应对措施:实现要对资源环境状况和开发潜力、资源供求态势、资源政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等作出精确的诊断和评价;然后依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代际公平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最终还要对资源安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对政策执行效果实施跟踪,以便适时调整资源管理政策,确保资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对资源安全及其机理的研究目前正处在深化阶段,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有:(1)要深入探讨资源不安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这些非安全因素来自哪里,这就是要探讨资源不安全的驱动力问题。(2)应尽快建立战略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案例研究中利用层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资源安全的各因素进行筛选和权衡,得出各指标权重系数;通过模型计算和比较判断获取资源安全与不安全的各种指标数值,综合计算分析后得出资源安全评价结果和管理政策。(3)国家层面的资源安全研究既要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又要以区域性资源安全研究为支撑,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避免大尺度研究结果对于区域个性的覆盖。(4)密切资源研究者与资源管理和决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也尤为重要,保障双方的良性互动,有益于建立资源安全监测调控机制,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资源短缺和国际市场资源供应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及时实施科学有效的资源安全管理对策,确保战略性公共资源的长期有效供给,以维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