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资源经济学
18811900000062

第62章 中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战略选择(1)

一、实施开源与节流并重的资源开发战略

1.要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组合。在资源与人口这一矛盾中,资源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量,尽管我们对整个地球究竟埋藏有多少种类和多大数量的资源可能并不太清楚,但不管怎样说,地球资源其数量是一个“常量”,它们作为地球的物质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和有限的时间内形成的,并不是无限多的。这样,这种有限资源的最大人口承载量也肯定是一个有限的“常量”(就我国来说大约是16亿人,就世界而言某些学者估计大约是150亿人)。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基础上来控制人口的数量,对地球来讲是减轻自身负担和缓和人际关系,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那么为了提高我国人均资源的相对占有量,惟一可行的措施只能是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达到适度的人口目标;与此同时,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整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素质,以减少对资源的野蛮开采和浪费,减少劳动力的浪费。

2.要坚决贯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地球80亿年的演化过程中,物质遵循着某种规律,从而形成了它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对于物质自然状态下分布和运动规律的某种破坏。就我国的情况来说,人口过度增加而引起资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日益加重,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在经济上对于整治环境的能力还极其低下,治理远远赶不上破坏。土壤侵蚀、水旱灾害、环境污染和物种消亡是我国四大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本来的环境恶化趋势将会更为严重。为此,我们必须实施经济社会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把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和长远计划,实行国土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并重的方针。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整治资源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开源与节流要紧密结合,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这不仅是对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的,就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必须的。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资源”的概念逐渐扩展,它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极大的增加,而且在种类上有了更广泛的扩展。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由于地球本身的有限性,也就决定了它的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尽管人类的认识可以无限地发展,但人类并不能在“资源”上无限地“开源”和转化,对资源的利用就必须贯彻“节流”的原则: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的集约化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的工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生活服务体系。我国的现实是,一方面资源相对紧缺,另一方面资源的浪费又比较严重。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生活消费领域中,资源的匾收率、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滥垦、滥伐、滥捕、滥采和滥排污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资源的破坏、流失、枯竭和对环境的污染。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既有其历史根源,即对资源的掠夺式、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也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又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律、体制约束,盲目开采各类资源、极大浪费的情况依然极其严重,而且至今仍未得到扼制。

4.资源的利用要提高产出率,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资源产出。并要大力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再生利用,实行废弃物和污染物的资源化,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将资源的利用效益置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同等的位置上。实行资源的核算制度,以彻底扭转牺牲环境、牺牲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的倾向。

二、实施国际性全方位资源开发战略

1.加强对国际资源的研究。中国必须从长远的全球资源战略的高度加强对世界资源的研究工作。要研究世界自然资源数量、质量与地区分布,不同时期世界资源消长状况和供求关系,世界资源贸易动态变化和资源储备状况,世界潜在资源的开发研究趋势与前景预测等。应组建中国的世界资源研究中心,建立世界资源信息系统,国家有关部门应协调和组织中国各种驻外机构开展资源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同时继续加强各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对世界资源的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国际有关机构组织的资源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通过交流提高中国的资源研究水平。只有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和实力的提高,不断加强世界资源的研究,才能为制定中国全球资源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促进国际贸易,增强资源进口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并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强,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近20年来,由于我国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按海关统计,1981—1999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4%,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2.9%,进口年均增长11.9%。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大幅提高,出口与进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32位分别上升到第9位和第10位。1999年,中国进出门总额达3607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长速度大大高于1998年的水平,也高于1999年世界贸易平均增长速度近1倍,随着外贸总额的增加,为中国分享和利用世界资源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换取中国所需要的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

3.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保证中国短缺资源的国际供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外贸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提高利用世界资源能力,保证中国短缺资源的国际供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进出口贸易总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外贸结构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出口商品中,中国初级产品的比例在迅速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例急剧增加,说明中国再也不是以出口资源原料为主的国家了,而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加工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转变为一个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在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份额也大幅度提高,这一方面与中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需要引进大量先进工业设备和进口大量矿产资源制成品有关,另一方面与不合理的盲目进口有关。如1993年,在全国钢铁库存已达2000万吨以上的情况下,全国进口钢材用汇竟达120.5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1.6%。多年来盲目进口小轿车等现象也很严重,不合理的进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外汇。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国内粮食、食油、食糖、棉花供给缺口已成定局,每年都需要进口一定数量以弥补国内的不足,在矿产资源方面,石油、铁矿、铜等有色金属也必须大量进口。对于长期需要依赖进口国际资源的资源种类,应有长远的战略安排。为了确保国内资源供给,中国需要从长计议,正确制定国际贸易战略和方针政策,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保证进口国内所需要资源的必要的外汇来源。

4.广开国际资源进口渠道,确保资源安全供应,在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过程中,同时已出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这种格局必将导致对市场和资源的争夺。同时某些世界经济大国或集团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抑制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包括挤占中国国际市场和控制资源贸易。因此,中国必须建立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资源供给来源,以确保中国所需国际资源的安全供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尤其是同周边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发展经贸关系,如发展互利贸易和投资开发当地资源,争取资源长期稳定供给来源。

三、实施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