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土整治产业的理论价值和研究对象
1.创立和研究国土整治产业的理论意义。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国土整治涉及的经济学科很多,如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国土整治产业应当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的经济学新学科。创立这门学科,可以丰富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我们的经济学知识,尤其是应用经济学知识。
2.创立和研究国土整治产业的实践意义。创立国土整治产业,从其本质而言,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从其研究目的而言,是为保证实现我国人口、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简言之,是为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准备。所以,创立这门学科,不仅对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西部开发的有关问题,而且对西部地方政府的有关战略选择,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3.国土整治产业的研究对象。国土整治产业的研究对象是国土整治或国土治理问题。但这里的“国土”不是指国有土地,而是指中国的全部土地之上和土地之下所存有的全部资源,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地表资源,包括人口、耕地、荒地、大山、沟壑、森林、河流、湖泊、海洋等;另一类是地下资源,包括各类金属矿藏、非金属矿藏、煤炭、石油、地下水等。国土整治就是用科学的、经济的方法把这些资源进行规划分类,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和政策,使其开发利用达到协调高效的目的。
二、国土整治产业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国土整治产业的特点。从国土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所谓国土整治问题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他所包含的内容,既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既有经济问题,又有自然规律问题;既有人口问题,又有生态和环境问题;既有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内容,又有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等等。因此,国土整治产业就其本质特点而言,是综合性的边缘经济学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交叉学科。又由于国土整治涉及较多的是经济规划和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又可是交叉性经济学科。
2.国土资源分类及其空间布局原则。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1)国土资源的分类。国土资源除分为地表资源与地下资源外,还可在其内部进行多层次的细分。(2)国土资源的结构。地表资源与地下资源,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比例关系和相互影响力。(3)国土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原则。从配置方式看。可分为行政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两种。从配置原则看,各地服从全国大局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效益原则、平衡原则等,都是国土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则。
三、国土整治产业的发展对策
1.中国国土整治的历史经验及其教训。从中国的历史看,国土整治既有经验可谈,如种草种树,开凿运河,兴修水利,封山育林,轮作耕地法,林田路合理布局,等等。可以说,历代历朝都有这方面成功的战略思路和具体策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促进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但从历史教训的角度看,也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如盲目开垦,毁林种田,乱占乱挖草场,过度开采地下矿藏和地下水,等等。在国土整治与开发方针上,重开发轻保护,重收获轻投入,重眼前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非常严重。
2.国土整治和资源开发中的现实问题。我国国土整治和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很多,大体有:(1)整治思路过于狭窄。偏重大江大河和名山名川的整治,轻视小流域治理问题;偏重经济开发,轻视生态保护。(2)整治政策理论成分多,可操作性差。许多政策只是抽象的概念,而且一些政策是只重事后惩罚,轻视事前控制,如对污染的治理就是如此。(3)缺乏统一和稳定有效的宏观国土整治规划。我国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都做过国土开发规划,但多数规划既由于质量问题,也由于发展方针的变化等,做过多次调整,故而难以成形持久,有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一变,国土规划也跟着改变。(4)森林、草场、植被、水源等生态平衡中的关键因素破坏严重。
3.国土整治和开发的政策问题。政策是国土整治的准则,国土整治的政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中央政府的政策,主要规范和调整全国性的国土整治问题和关系;二是省市区地方政府的政策,主要用于规划和调整省市区范围内的国土整治问题和关系;三是地县两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国土整治政策从内容上分,主要包括:(1)林业发展与保护政策。包括国家级和省级森林保护政策、森林公园政策、三北防护林带政策、育苗政策、经济林政策等。(2)草类开发与保护政策。包括草场保护与建设政策、封山和封滩育草政策、人工草场建设政策、城市绿茵草地政策、饲料草地政策、花卉发展政策等。(3)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包括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政策、江河保护与开发政策、地下水开采政策、水源污染治理政策、城市供水政策等。(4)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治理政策。包括国土规划政策、国土利用政策、国土出租政策、林田路桥综合开发政策等。(5)地下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包括地下资源开采政策、地下资源保护政策、地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6)城市布局与建设政策。包括城市规划管理政策、城市建设政策、城市化政策、小城镇发展政策等。国土整治政策从综合性上去划分,又可分为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等。
4.国家对国土整治的宏观调控。国土整治本质上是个宏观经济的问题,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宏观调控:(1)建立国土整治的宏观调控体系。目前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系统,各级都有国土规划研究所,应适当扩大该机构,充实人员,赋予较大的权力,在原有规划职能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整治的功能。(2)建立全国性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国土整治信息网站和网络,监测国土整治情况,提供决策参考依据。(3)建立全国性国土整治的经济杠杆调控体系。运用财政投入、税收税率、价格控制、信贷优惠等,对国土整治的具体问题进行干预。(4)建立中央政策与省级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与中观调控相结合的协调制度和机制。
5.国土整治目标确定和战略选择。中国国土整治目标和战略选择可分为三个层次。(1)宏观目标和战略选择。包括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人均淡水占有量、铁路和公路发展规划、桥梁和隧道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目标确定和战略选择。(2)中观目标和战略选择。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分区和分省的国土整治目标确定和战略选择,具体内容与宏观内容相同,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国土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方面的内容更应突出。(3)专项目标和战略选择。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特殊国情和发展需要所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会有一批重点国土整治项目,如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结构调整等,应确定特殊的整治目标和发展战略,并配合以特殊的政策支持方式。
6.创新国土整治的制度基础。要研究国土整治的制度条件问题,具体包括:(1)国土资源的配置方式转换。要由计划配置方式向市场配置方式转变,在目前条件下,可以有个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相结合的过渡阶段。(2)要注重发挥非国有经济成分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如让个人或私营小业主承包租赁山沟、荒滩、水域,进行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3)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还可以向外国资本有偿出让国土资源的占有权和开发权。(4)国有农场、牧场、林场的经营体制也要用公司制、股份制方式加以改造,加快进行国有国土资源的资产重组活动,提高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