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资源经济学
18811900000008

第8章 资源的多角度分类

一、从资源的可利用程序分类

1.恒定性资源。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无论人类怎样利用其数量,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如太阳能,还有潮汐能、核裂变能等。对这类资源,应在避免污染的条件下,努力采取先进技术,加以开发利用,为人类谋福利。

2.不可再生资源。又称消耗性资源,主要是指无生命的矿产资源及石油资源等。其特点是存量有限,数量会随着开发利用而逐渐减少。例如,油田的开采,在采出程度达到可采储量的50%以后,产量递减就不可避免,而且递减会逐步加快。我国现有油田在“六五”期间自然递减率平均为11.8%,“七五”中上升为14.68%。保持原油产量,必须增打密井,保持油层压力。说明已开采部门的石油资源本身比原来减少了,而取得同样多的资源所需投入的劳动却增加了。另一个特点是,蕴藏量及质量有很大差别。这决定了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级差地租——由丰厚和分布位置形成的自然生产力。

3.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主要是指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可回收利用资源,也属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总会产生一部分残渣、废料、废气,废水和其他废弃物。这些物资其实并不“废”,而是宝。只是我们还不认识它,不会利用,或者认为它没有“价值”利用,因而当作废物丢弃了。实践表明,没有无用的物质,只有我们还未认识的物质。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这是有见地的。只要寻找规律,善于利用,就可以化无用为有用,化腐朽为神奇。

二、从资源的地理分布分类

1.地上资源。主要是指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地下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也有一部分水资源等居于地下。水中资源主要是指水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2.空间资源。包括平面空间(附在地球表面的表层空间)资源、立体空间(以地球为托面的空间)资源和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即外层空间)资源。空气、光能、风能以及气候变化这些常见的空间资源,是物质生产的基本条件。对社会生活和人们影响极大。空间作为物质存在的形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空间资源极其广阔丰富。据统计分析,最近10年中,仅地球大气层里飞翔着的金属就数量可观,其中镉约7.4千万公斤。铜约6亿公斤,铅近450万吨,锌超过300万吨,月球块状矿石中有大量的铁、镍、钴、铅、硅及“氮3”。小行星1986DA含有价值7000亿英镑的铂、700亿英镑的金等。每秒钟达到地面的太阳光能达80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量的几万倍,等等。对这些资源,目前我们多数还没有认识,认识的当中被利用的也只是极小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将日益深化地参加到物质生产过程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

三、从资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分类

1.原始自然资源。未经过人类加工、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资源,如自然水、原始森林、原始土地、海洋、地下的矿藏等。我们称为第一性资源。一切产品都与第一性资源有关。都是不同程度上由它转化而来的。第一性资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生产及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利用起来比较方便,不付出很多劳动,就可以为人类服务的。如自然水和原始林木就是这样。另一类是目前条件下利用困难,甚至有很大危害性的。如暴风、暴雨、洪水、雷电等。待科学技术和人们驾驶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以后,这些资源必将变成极大的物质力量和生产力,为生产发展提供新的巨大的物质基础。

2.经过人类加工的资源。在第一性资源基础上,经过人们投入不同程度的劳动而形成的资源。如耕地、城市用地、灌溉用水、已开矿藏、已加入生产的森林等,我们称为第二性资源。第二性资源,根据人类赋予其中的劳动量,及其所含自然成分的量的大小。也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几种。初级资源是经过人们粗加工的产品,如经过抚育的森林。人们投入其中的劳动量相对小些,自然成分相对大些,伐倒的原木,成为可用的木材资源,人们投入的劳动量增大,自然成分相对下降,成为中级自然资源;按照一定规格锯成板材,供应给用料单位,包含的劳动量就更大,自然成分更小。就成为高级的最终自然资源。在第二性资源中,还有一类是本来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完全由人工创造的资源,如人造金刚石、人工合成橡胶等,这些资源的基础也是自然资源,在生产这些资源时必须使用由自然界供给的某些原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等,但相对地说,它的自然成分低,而劳动者的创造成分占主体地位。所以与第二性高级自然资源也有本质区别。人类社会越发展,科学技术越进步,这类的资源就越多。

3.关系。在以上两类资源中。一性的多,二性的少;二性资源中,初级的多,中高级的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深化,一性资源下降,二性资源上升;二性资源中,初级的下降,中高级的上升。初、中,高级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

四、从资源与消费的关系分类

1.潜在的生产力资源。是指那些客观存在的,可以作为未来的生产力的自然资源,如埋藏在地下的尚未采掘的矿藏,尚未使用的水资源等。这是一种未来的生产力,是下一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资源基础。这类的资源越多,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就可能越快。潜在的生产力资源具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已经探明查实,在计划期中可利用的部分。另一种是客观存在、短期内不能利用的自然资源。这部分资源,我们称为长远的现实生产力,或长远的现实自然资源。第三类是估计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利用的资源,但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产力,一旦有条件,就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沙漠、闪电、月光、暴雨等。这类资源,我们成为长远的可望生产力。或长远的可望自然资源。太阳能的能力将大大提高,阳光将会以一种巨大的“无偿生产力”给人类谋福利。

2.现实生产力资源。即已勘探清楚,即可投入生产、作为生产力要素的资源。

3.作为消费资料的资源,也有潜在消费资源和现实消费资源两部分。

在以上几类资源中,一般地说,潜在的部分大于现实的部分,潜在的部分中长远的现实资源和长远的可望资源大于潜在的现实资源。但具体到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中,表现有所不同。至于不同类型的资源,情况也有很大差别。

五、从现实资源的生产力形态分类

1.劳动对象形态资源,如土地。马克思指出:“土地(在经济学上也包括着水)原来就会以食料,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于人类,所以无需有人的协力,已经当作人类劳动的一般的对象出现,所有那些不过由劳动才和大地脱离直接联系的物品,都是自然已有的劳动对象,例如从水(鱼的生活要素)中捕获的鱼,从原始森林采伐的木材,从矿山采出的矿石。”“土地本身也是一种劳动手段,不过它要在农业上面当作劳动手段来用,那就需要有一系列别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力的比较高度的发展作为前提”。经过人类加工的形成为原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的资源,也以劳动对象形态进入生产过程。这类资源在自然资源中占很大比重。第二性自然资源多属于这一类。

2.有一部分资源以劳动手段形态进入生产过程。“比方说,人用来投,用来磨,用来压,用来切的石块”,就属此类。现在,完全取自自然,未经人们加工的劳动手段已经降低到微不足道的地位,机械已成为劳动手段的主要形式。但自然资源仍不时以劳动手段或辅助劳动手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生产力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3.还有一部分资源,如自然水、自然热、自然风等,不经过生产过程,直接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以消费资料形态出现。

另外,还有许多资源,它们有多种用途,但从其最终用途看,不是作为生产资源,就是作为消费资料;有些是现实的,有的是潜在的。有一些资料,如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某些存在于海洋深部的微生物等,既不加入现实再生产,又不构成现实的生活消费,它是整个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构成社会发展的客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