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
18814800000038

第38章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负小苏副省长任组长的农村饮水解困项目领导小组,并在水利厅设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厅长担任。各地、县政府也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按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两条线逐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完成解困工程的任务、时间、目标、质量、责任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省人饮领导小组力、公室制定并由省计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审计厅联合下发了《甘肃省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保证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另外,各市(州)多次召开工作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促开工、促质量、促资金到位,解决实际问题,层层建立了双向责任制,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是为广大农村办的一件大事、实事,省上和业务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省水利厅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市(州)、县检查指导。省水利厅和省计委先后三次派督查组到各市(州)对人饮工程进行全面督查,加大了督查力度,并向各市(州)发了督查情况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此促项目开工、促资金到位、促工程进度、促建设质量、促建后运行管理,确保全面完成农村饮水解困任务。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步调一致,配合默契,服务到位。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为资金按时到位做了很大努力,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市县水利部门,特别是县级水利部门,从领导到技术人员,90%以上的力量都投入到解困工程,不少县的技术人员达到100%下工地。基本做到每项工程都有技术负责人,水窖工程村村都有技术指导。各部门密切合作,保证服务到位。

3.饮水工程规划科学,准备充分

搞好规划设计是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的首要前提。在甘肃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前,各市县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饮水工程规划和施工项目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的1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市县的农村人饮解困项目的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由具有水利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完成。水利部门组织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进行协助和提供基础资料。在规划编制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人口居住情况,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按照水源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工程形式。坚持集中联片,整村推进的原则,整乡镇、整村户全面规划。

二是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在二期第一批人饮解困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变工作思路,在工程形式的选择上,除无水源的村采取单户水窖工程外,其他乡村向集中供水工程倾斜;同时充分征得农民群众的同意和接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工程建设标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不盲目提高标准,超出农民经济承受能力。

三是加大科技含量,推广先进技术。在甘肃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设计中,大胆应用农村饮水工程先进技术设备,积极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降低工程运行管理成本。

4.县乡领导实行分工责任制,各乡村责任层层落实

为了把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好,甘肃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办、水利、财政、计经、审计、卫生等部门领导人为成员的农村人饮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县(区)水利局设立人饮项目办公室,由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按照质量监督、技术监督、物资供应、统计和资料档案整理等工作明确分工。

各乡镇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县区政府与各乡镇负责人签订了项目建设责任书,水利局与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责任书,并按照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要求,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包乡,驻村乡镇干部和水利局技术员包村包户,将任务一次分解到村、到户、到每个干部头上。在各县(区)和乡(镇)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方配合、整体联动的抓管格局。

5.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农民及时投劳筹资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让农民群众真正受益的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市(州)、县(区)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深入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投工投劳筹资,使农民既成为工程的建设者,又成为工程的受益者。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劳筹资的积极性,确保农村人饮解困项目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在各市(州)、县(区)政府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全面安排了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工作,做了深入的思想动员。各乡镇政府、县(区)有关部门把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对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在全省农村营造了一个大搞饮水解困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水窖项目实施乡村,农民群众积极投劳筹资,亲邻相帮,车拉人筛,筹备水窖砂石料。在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村,干部群众除投劳开挖土方和埋设管道外,每村还自筹一定资金,购买了进户管道、水表、水龙头等。村民们说:供水是自己的事,自己投一些工,花一些钱,我们乐意,不能光等政府把什么事都做好,自己吃现成饭。自筹资金的及时到位,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工。

6.项目施工管理规范,确保工程质量标准

为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不符合卫生饮水标准的材料影响农村人饮解困工程质量,各县(区)项目招标小组对工程所涉及的材料进行统一招标采购。县级农村人口饮水项目办公室根据招标订购协议,分别与有关厂家签订了供货合同。为了保证不出漏洞,人饮办加强了物资供应环节的管理。

对于按标准要求完成土方开挖的水窖工程,由包村技术人员逐户验收统计后,填写水泥调拨计划单,报请分管站队长批准,并开具调拨通知单,交项目办主任审批后,由主管调运的负责人通知水泥厂负责运送水泥到项目乡村,由村委会开具收条,加盖公章,技术员签字,和调拨单一同作为结算凭证。

水窖手压泵和集中供水工程的主要设备及材料,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检后送货到区人饮项目办,项目办核验后发放到施工现场交施工技术负责同志及施工员验收后进行安装,保证质量达标。手动泵生产厂家专门派出一个服务小组,轮流在项目村帮助安装调试。

根据国家农村人饮解困资金管理采取报账制的规定,各县区人饮办成立了专门的质量进度监督小组,对人饮解困工程的质量进度每10天进行一次量化自验与评比,并根据自验进度核算准完成资金额,再由县区人饮项目办填制资金拨付申请表,分别由施工技术员、水利局分管领导、政府分管副县长签字后上报市(州)项目办审核拨付资金。为了管好用好人饮解困项目到位资金,还成立了项目资金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项目办配置专职会计人员,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统一管理、封闭运行的原则。

国家补助资金只用于工程主要设备及材料的购置,地方性材料和工程其他费用全部在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中解决。严格执行《会计法》、《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等法规和项目批复的资金计划、工程预算,保证了项目资金的足额到位和安全合理使用。

7.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工程效率

对水窖、小电井等分散工程,明确户建、户用、户管,确权到户,层层培训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对50万元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落实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施工合同制和专职技术人员质量终身负责制。

甘肃省在农村人饮工程建设中,不仅坚持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到户,而且推广应用了变频泵、水塔及高位水池自动上水装置,水位自动报警系统、水质净化系统,有些还实现了微机监测控制、管理及收费自动化。降低了工程造价,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8.建立项目管理系统,认真组织工程验收

在落实各项制度与加强建设的同时,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全面实行消号制。针对农村饮水工程量大面广,单项工程规模小、数量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省水利部门加强了项目管理:

一是在编制可研报告的同时,分县编制项目花名册,作为编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列入项目花名册的项目一般不准变动。

二是坚持整村推进、集中连片解决的原则,并将工程项目和解决人数落实到县、乡、村、组、户。其中集中供水工程落实到村、组,水窖工程落实到户,以户建卡,按卡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实行消号制,完成一项消号一项,完成一批消号一批。

三是实行分级管理。凡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律由水利厅审查批复单项工程设计,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由市(州)水利部门审查批复单项工程设计,10万元以下的由县级水利部门审查批复工程设计。

四是由市(州)质检站统一负责本市人饮工程的建设质量。

五是认真搞好竣工验收。由于农村人饮工程验收难度大,各地采取了以市(州)县为主分级验收的原则。县级对全部工程(包括水窖、小电井)进行全面验收,逐一造册建档,落实消号制。市(州)对集中供水工程逐一验收,对水窖工程实行抽查;省级在对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工程进行逐一验收的基础上,对其他工程实行随机抽验。为了保证验收工作的质量,按上述分工原则采取竣工一项验收一项,不采取一大批工程年底统一验收的办法,避免验收走过场现象。

9.加强建后管理,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为了保证饮水设施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切实落实建后管理工作,省水利厅制定并下发了《甘肃省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实施意见》的规定,在工程建成后,所有的集中供水工程都必须做到产权明晰;骨干供水工程由县水利部门按现代企业模式负责经营管理;规模较小的工程由县水利部门和乡、村协商确定管理办法。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模式,都必须由县级物价管理部门按成本核定水价,由管理主体依法合理收费,积累维修资金,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农村人饮解困和氟砷改水项目的单户水窖工程完工后,产权归农户个人所有,实行“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方式进行管理。农村人饮解困和氟砷改水项目的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利用等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与管理单位签订管理合同。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或由村委会集体管理,或在受益户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用水合作小组自己经营管理,对于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则由水利局成立专业供水管理机构,实行自主经营,企业化管理。

从甘肃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看,管理方式有四种,一是骨干工程普遍做到了由县水利部门统一管理,供水入户,并核定了水价,开始计收水费。二是由乡水管站对本乡多处较小的供水工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三是实行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成立用水者协会,由本村民主产生管理人员,代表村民行使经营和管理权,并合理收费。或是由受益户民主推荐专管人员,实行承包式经营管理。四是小电并、水窖等分散工程,本着自建、自管、自用的原则,由受益农户负责管理使用。从验收的情况看,普遍管的比较好,工程效益也发挥得比较充分。

对工程管理操作人员,在水利局水管站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培训,加强工程管护。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制定了《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同时,对每一处工程的水价进行了核定,千方百计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群众负担。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示,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工程竣工后,对集中供水工程和水源区划定保护范围,做好防护标志,建立水质检测制度,对水质进行定期取样化验。同时注意家庭使用的水窖工程水质问题,定期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研究提高和保护水窖水质的方法,做到建管并重,做好建后跟踪服务。

三、甘肃农村公共饮水事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极为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 冤“121”饮水工程建设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家大规模投入农村饮解困工程的机遇。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严格管理。使甘肃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推动了农村公共饮水事业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1.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据省水利厅有关机构的调查,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以前,甘肃许多饮水困难的农村,普遍每天要有劳动力到1~5公里外找水挑水1~3次,每次往返1~2小时,费时费力。现在水就在院子里或者自来水入户,节省工时、解放了劳动力。据调查估算,平均每户每年可节省50个~100个工日,按每日为10元计,则为500元/户年~1000元/户年。

将节省的劳力用于外出打工、种植和发展养殖生产、庭院经济、从事家务劳动以及发展其他产业,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户均年增加收入1200~1500元。从会宁县、甘谷县和通渭县三县实施饮水工程的行政村的调查情况看,目前几乎每户都有人外出打工,少则1人,多则三四人。

2.改善了农村生活习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在过去,当地农民用一碗水洗一家人的脸,喷一口水洗一张脸,更谈不上洗衣和洗澡。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之后,不但方便了用水,而且提供了较充足的水量,改善了农民的卫生习惯,普遍饭前便后洗手、常常洗衣,很多农户还能洗澡,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秦城区缺水农村,原先农民群众大多数因干旱缺水不勤洗漱,个人、家庭、环境卫生较差。自从兴建人饮解困项目单户水窖工程后,院子硬化成光滑平整的水泥集雨面,厕所、畜圈、禽舍与院落隔离,多数村民还修建花园,种植花卉,美化了庭院环境。集中供水工程受益村民,从集镇或市区买来了瓷砖,贴在户用给水栓上,上面摆上了盆花,既美观又卫生。“水龙头一拧,清清的水就到家了,别说用了,看着心里就舒坦。”用上水的村民高兴地说。干净充足的水源,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同时,还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勤于洗漱,搞好个人及家庭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