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禁忌养猪,禁食猪肉,禁食骡、马、驴、狗及凶禽猛兽肉,禁食死物和血。所食用的牛、羊、鸡、鸭、兔等,一定要经伊斯兰教念经人屠宰。使用的炊食具切忌混杂。用水讲究干净,忌讳在食用水渠、水池、水泉旁洗澡、洗衣服、倒脏水。多民族共居区的水井、水池打水,提倡使用公用水桶、搪瓷、水罐。在家洗脸洗手使用搪瓶,用流水流刷更洁净、更卫生。
服饰 男性喜戴白色、黑色和棕色平顶号帽,以白色最为普遍,成年后讲究留胡须,老人和宗教人士喜穿直领对襟“准拜”。妇女多戴盖头,少女、新婚少妇戴绿色的盖头,中年妇女戴青色的盖头,年老者戴白色的盖头。在民族地区,男士的号帽,女士的白帽、盖头、沙巾现已成为中国穆斯林的鲜明标志。着重介绍保安族服饰:
保安族服饰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式样。传统服饰式样受蒙古族、藏族、土族等民族的较大影响,男子穿大裆裤,宽裤腿。上身内穿衬衫,外套一件长袍,名叫柔拉,像藏式长袍。长袍为夹制,袍长三尺三寸至三尺五寸,过膝,稍短于藏袍。袖口沿宽度不同的紫、红、格形布边。右斜下襟边外系一条和长袍同色或不同色保安族民俗村正门的小带子,作装饰、点缀。袍外面腰系红、蓝、绿、桃红等丝绸带子,长约一丈,宽约六寸至一尺,在腰上围三圈后外吊尺许,腰挂什样锦保安腰刀。冬季多穿翻领大襟紧袄,脚穿靴子和罗蹄。据调查,男子此服装穿用时间长约400多年。男子头戴大檐帽和“号头”。脚蹬长筒皮靴或布鞋,穿棉布、麻布袜子和羊毛织的毛袜等。女子上身穿花绸缎斜襟软衬衫,外套长袍或夹夹。长胞长至膝下,斜大襟,腰身呈直筒形、紧身,襟摆处绣花边或包蓝布边。有的胸上部位绣花,多为蓝色、黑色布制,圆领。夹夹分为长短两种,长的长至膝下,斜大襟,腰身呈直筒形、紧身。襟摆处绣花边或包蓝布边。有的胸上部位绣花,多为蓝色、黑色布制,圆领。短夹夹长二尺二寸至二尺三寸,至腹部,斜大襟。黑色布制,花布边子,绣花,圆领。长短夹夹都无袖。女子下身穿大裆裤,裆宽八寸,裤长一般二尺七寸至二尺八寸,裤脚宽七至八寸。女子的头饰分姑娘和媳妇两种。姑娘喜欢戴“绌绌帽”,一般为淡蓝色和粉红色,帽子左侧缀一朵牡丹花图案和两条红丝穗子,戴在姑娘头上,且有古代游牧民族的雄风。还喜欢戴“咪哪”,多为红色和粉红色,戴在姑娘头上,显得简洁、古朴、美观。媳妇用布包头,上戴盖头,颜色多为黑色、墨绿、苹果绿绸纱,盖头边长为二尺五寸左右。戴上盖头后,前面遮两颊、脖子,只露面部,后面盖住整个后背。女子喜欢在头上插花,姑娘的头花、花头向上,媳妇的头花、花头向下。年轻女子脚穿红色或绿色的绣花鞋,老年妇女多穿圆口低帮的黑色绣花鞋。保安族现代服饰,受回族影响较大,但与回族服饰不完全相同。平时男子头戴白色号帽,喜穿白褂,套青夹夹。遇有喜庆节日,则戴礼帽,穿翻领大襟长袍,束腰带,挂保安腰刀,足登高筒厚靴。这些服饰装扮显然是兼容了蒙古族、藏族和回族服装的优点综合而成,故而保安族男子穿在身上显得特别威武潇洒。而女子则喜穿色彩鲜艳的服装,上身多大襟祆,外套彩色坎肩,衣上和裤边饰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已婚妇女还戴着盖头,这些装扮使保安族女子显得美丽多姿、光彩照人。
婚姻 主要由当婚男女双方决定,父母尽拣选之责。经男女双方同意后,始能送定茶,送聘金、聘礼。结婚须由两位穆斯林证婚,由阿訇念“尼卡哈”。阿訇念毕,抛撒核桃、红枣。自从《婚姻法》实施以来,坚决按法律规定先领结婚证,后念“尼卡哈”,举行婚礼,由阿訇致证婚词,并向男女双方再次询问是否愿意,双方肯定回答方为有效,若一方不同意,则婚姻无效。下面重点介绍保安族婚姻:
保安族人的婚礼美妙而热闹。婚礼一般选择在主麻日(回历礼拜日)举行,这天由男方率亲朋好友数十人的迎亲队,牵着披红挂绿的彩马去娶亲。随着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文明也走进了保安族寻常百姓家中,现在娶亲,已改乘迎亲车辆,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汽车档次和数量。到新娘家后,媒人领着新郎和陪客,向新娘家族中的长辈问好祝福:“赛俩目’,(含有“真主保佑你吉祥如意、健康长寿”之意),接着,新郎和陪客则恭而敬之地跪在炕下,接受新娘双亲将女儿许配新郎的仪式后,阿訇念“呢卡里,,证婚,并将盛在盘子里的核桃、红枣从窗口倒出,让屋外的人蜂拥争抢,以表示欢乐祥和、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之意。随后,主人重邀客人进餐,门外的小伙们挤进屋内,向娶亲的人讨要羊羔肉,迎亲人必须和颜悦色,逗乐答应。
新娘在离家出嫁时,由娘家人向行进队伍一步一退地撒麦、米、青稞、豆子、胡麻掺和茶叶组成的“五色粮食”,以祝愿娘家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并将幸福和快乐留给娘家父母。之后,新娘上马,头盖面纱,身披红毯,由娶亲人拥护而去。新娘进门后,在新婚筵席上不能露面,而且三天之内不吃婆家饭,由女方家送来,以示父母对女儿的关怀和新娘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在新婚之夜,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涌进新郎家的大院里,围在明亮的篝火旁,喝茶、逗乐、唱“宴席曲”或“讨喜曲”,有问有答,十分热闹。待主人家拿出红枣、核桃等食品招待所有来客后,喜庆的人们便高兴地跳起热情奔放、欢快舒畅的民族舞蹈,将婚礼的欢乐推向高潮。篝火燃尽时,人们兴至未尽地边舞边向大门退去,至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保安族的婚礼自始至终突出一个“闹”字,娶亲闹,送亲闹,迎亲闹,白天黑夜地闹,闹得人心花怒放,闹得人流连忘返。故谓之热闹非凡的婚礼,可以说毫不过分。闹婚正是保安族婚礼与众不同的特点。
生育 孩子出生举行洗礼,3~7天内请阿訇起经名,入学读书时再起学名。男孩一般到12~15岁,要举行割礼,俗称“海塔乃”,由信仰伊斯兰教的老人给做。
丧葬 实行土葬,葬礼比较简朴。病危之际,要请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讨白”,即忏悔词,向安拉悔罪。Ⅱ因气后,由守护者为其暝目、合嘴、顺手足,置尸于木板,进行洗礼。亡人家不动烟火,食品由亲友与左邻右舍供给。亲戚朋友吊唁,送财、米、食品等,禁送花圈、花篮、挽联。送葬以快为上,一般只停放一日。葬前,用三丈六尺白布穿裹遗体,停厝院内或清真寺内;阿訇或亡人亲属与前来送葬的亲朋一道站“者那则”(即宗教祈祷,意为代亡人拜主,以谢脱尘扫净)。后用“塔布提”(移尸木匣)晚辈肩抬或乘车到“麦咱”(墓地)安葬。墓穴一般深6尺,长6尺,宽3尺,离墓地4.5尺依西穿穴,掏一“偏堂”,置尸于内。头枕北,足南,面西,墓内不置任何物品,后用土坯堵严“偏堂”,再用土填满直坑。起,由阿訇在前念《古兰经》,主人及送殡者环跪墓前,念经毕则礼成。送葬前亲朋给亡人家献的“海底牙”和亡人家属要舍散“海底牙”。葬后按各教派习俗,请阿訇念“赫庭”(祈祷)。
穆斯林的节日主要有开斋(或称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个节日。
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穆斯林每年回历某月斋戒期满开斋之后的三天为节日,斋月一般以新月始和下月再见新月为终。在这个月里,凡男十二岁,女九岁以上,从拂晓到日落前不得进食,故日“闭斋”,但年老卧床不起的病人、孕妇、婴儿及旅途中人等,可以例外。节日欢庆三天,亲友往来问好。
古尔邦节亦称“忠孝节”、“古尔巴尼节”(意思为宰牲人宰牲后周济群众)。这个盛大的节日在开斋后的第七十天,即回历12月10日举行。这是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所以它即是民族节日,又是宗教节日。
在这两个节里。成年的男子都到“墓日咱”(墓地)去祈祷,而后去清真寺或郊外举行会礼,会礼毕就宰牲,回家后给“家族”亲友拜节、问好。妇女大都操持家务,迎来送往,灶房不断炊,少女及新媳妇都穿新衣给亲友拜节,或跟丈夫串亲戚坐娘家。小孩子们一大早就拿上美味可口的食品,送往亲友家。从早到晚人流如梭,热闹异常,更显节日景象。
圣纪节即回历3月12日,在这个节日里,一般聚众念诵(《古兰经》),互送油香等礼品。
另外,“主麻日”(星期五)也被视为吉祥的日子,大凡结亲、订亲、修建、出门等都在此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