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在高中阶段就要变成现实。一般地,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看教育,人才是分层次、有类别、有区别的,各个阶段的教育办好了,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各层次的人才。站在一个家庭的角度来讲,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不愿意停留在初中或小学阶段上,过去我们叫跳“农门”,无一例外这是每一个家庭的最高追求,再往前发展当然是好事,但实现目标的迫切程度和可能性已经转移到了学生自己身上。可以,说,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就盼望着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甚至把这个工作做到了婴幼儿教育和优生优育上。如此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有工业,商业不发达,资源相对匱乏的县区,高中教育作为实现家长、学生利社会愿望的最后一段教育,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是“拯救”学生,是学生走向独立生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最关键的一次“加工”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学生初中毕业走入社会,最多不过是一个低等的“劳务输出者”,是一个普通的、干苦力活的打工者,即使有了很好的再学习机会,他们也难以得到发展。因此,发展高中教育,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把高中全部办成优质学校,创造机会使大量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是推迟社会就业压力,给初中生给予更多发展机会的最好办法。同时,普通高中教育是素质教育,它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基本素质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增强了,将来至少可以成为高级打工者或者专业技术程度较高的初中级人才,乃至于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初中教育所不能比的。作为一个穷县,大量的高级劳务输出,无疑将会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是提高地区社会品位的最好办法,也是摆脱贫困的惟一的出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读完初中而不能上高中,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失去子一试身手的机会,就业面就由无限大,变得非常小,等于多年的学业半途而废,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何况,学生初中毕业后,父母完全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供其上学,父母们仍然会主动地承担这一阶段的供学义务。过早地让孩子走入社会,往往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麻烦。这些道理看似浅显,但对于老百姓特别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未必掌握,教育有必要为他们着想。
(三)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是现实的需要,是形势所迫
在会宁,大学扩招使高中生上大学已不再困难,全国平均60%以上的学生能上大学。如果再包括预科、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院校等,比例可达到百分之八九十。“普九”验收,学生进入小学初中的问题已经解决,小学初个的入学率达到98%以上,惟有高中入学率,总是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徘徊,如2000年,报考学生695.5人,录取2003人,占28.8%;2001年,报考学生6602人,录取2265人,占34.3%;2002年;报考学生8965人;录取2695人,占30.0%;2003年,报考11969人,录取3240人,占27%;2004年,报考学生15506人,录取4920人,占31.7%,高中教育学位严重不足。会宁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中教育就出现了瓶颈现象,2003年“普九”任务完成后,发展高中教育更是理所当然地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了当务之急。应当明确,当前必须要设法使高中学生的入学率达到60%以上(国家的目标,“十五”期间要达到60%,有些地区达到80%,大学教育都能达到这个比例,高中教育达不到于理不通。高中教育规划要与人口发展相适应、当然,不是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地盲目过快发展。对于会宁县来说,达到这个比例尚有很大的难度,甚至在近一二十年内可望而不可即,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不主动地及早地去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去向这个目标迈进,或者说等到学生人数自然减少,自然达到这个比例,那我们将无颜面对千千万万因无高中可上而被耽误了的孩子,我们将无颜面对几十万父老乡亲。办教育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立功就是犯罪。
(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是刷新“高考状元县”品牌的需要
会宁教育二十几年盛名不衰,基础好,起点高。先行者们为我们创造了响亮的品牌,我们如何保持?这对一届一届的领导,一茬下茬的校长、教师都是考验。教育发展了,教育质量不应当下降;后辈胜于前辈了,教育质量不应当下降;经济发展了,教育质量不应当下降;时代向前了,教育质量不应当下降……今年,我县的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少于靖远县,人们找了一个理由,考生人数少,转制所致,此话显然有顺情说好话之嫌。假如当真,我们要反问,为什么考生人数少?这至少说明靖远高中、初中、小学教育普及程度高。靖远县初中毕业生在20世纪90年代就比会宁多,就已经反应出了这个问题。静宁县今年本科上线1039人,比去年增长74.6%,会宁比去年增长10%。当然,我们不可以夸大一次失误或者叫差别,即使没有失误,也不能不当会事儿。会宁的教育被全社会给逼上了,被会宁的老百姓逼上了,被历史逼上了。而在整个教育中,高中教育人们最为关注,虽然,高考也有初中、小学基础的问题,但人们首先要问的是高中教育怎么样,高中的校长教师应不应当首当其冲地承担起这个义务,负起这个责任。
(五)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公民受教育的年限和素质,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文明程度的提高依赖子教育;经济的发展,使老百姓用于生活的钱越来越少,而给教育投入的钱却越来越舍得花,教育成了会宁老百姓“投资的热点、重点和大头”。在一切发展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人的发展,离开对人对后代的培养教育,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虽然“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不再盛行,但富甲一方人们并不羡慕:,而谁家出了大学生则会使人们羡慕不已,平添几分自豪。会宁,要改变孩子的人生,要改变家庭的贫困,必须要走重视教育的路,走教育之路是无路中的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仅如此,接受高层次的教育也应当是每一个家庭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追求。人们有能力、有实力帮助孩子达到这个目标,而且这已经成了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有些人会落下。
有专家分析,劳动人口在增加,学龄入口在增长,使社会赡养系数降低。社会赡养系数的降低,促使家庭,、社会对接受教育的需求增大、能力增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逐步成为中国家庭的大多数。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恩格尔系数也在发生变化。2000年,我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0%以内。这就决定了教育文化的消费指数上升,这既增加了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也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六)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有利于会宁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高中教育,是实现县域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县域高中教育的发展。举一个例子,1994年我去上海青浦县考察教育,看到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去考察,一个青浦经验带动了青浦县经济的发展,我对当地的一个鞋城老板说,是顾冷沅为你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你们应当感谢他,老板笑着点点头。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由三个村联办的三流学校办成了全国名校。有报道,目前洋思中学的3000余名学生中,80%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仅2001年暑期就有全国2000多名家长送孩子来过里上学,每天有数百名同行到洋思来参观学习,至今,已经接待了30万人次的采访者,这些学生和参观者给当地带来了生机,一所学校居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这还只是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效益、无形的社会效益则更大。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支持鼓励一些学校成为名校,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的更教意识,有利于城镇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三、怎样发展优质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应当是普及教育和优质教育相结合,但从几十年来会宁高中学生的入学率来看,实际上是精英教育,因为入学率一直很低。因此,会宁高中教育的长远目标应该定位在扩大入学率上。目前的定位,应当是着力发展优质教育,也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好现有高中学校,下大力气办好新建学校。目标要明确,定位要准确,起点要高,宁肯借账欠债,也要一步到位,还要留下继续发展的足够的余地和空间。
我认为,就目前会宁教育的形势看,现有的学校应当在承认差距、鼓励竞争和带动发展的同时,坚持齐头并进式地发展原则,特别不能人为地制造出薄弱学校。
(一)做好规划,防止盲目建设
高中教育瓶颈问题乃全国普通存在,各地都在全力解决,容易一哄而起。因此,必须要做好规划。规划要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满足当前需求是高中建设的根据。为此,必须首先要考虑高中入学率问题,根据会宁的现实,3—5年内高中入学率至少每年要提高5—10个百分点。这样,才有希望到2015年以后的某一年达到80%。第二,高中建设应适当集中,有一定规模。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加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质量要求的提高等种种因素,分散办高中不是上策,而且优秀教师容易分散,不利于教师成长,不利于竞争,实际上也不利于高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三,高中建设要把握好标准和档次,不要建太多的学校,要注意形成规模,即占地不够200亩不建,师生达不到6000人不建,投资达不到4000万不建,覆盖人口达不到10yf人不建。这样,有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竞争,有利于集中力量,有利于形成高标准、高水平。第四,要加大投入力度,建好一所高中学校光硬件建设就要几千万元,还要引进人才及教师队伍建设、设施设备等,需要花很多的钱,没有下大气力的决心办不成事情。第五,规划要有前瞻性。一所高中学校的建设往往一届领导完不成,必须考虑下一届领导如何接着干,也就是留有余地和空间。不仅在场地上留有空间,在硬件建设上留有空间,在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都要留有空间,甚至于有所准备、打下基础。人才,本届培养的下届才能用得上,本届培养的教师下届才能做出成绩。
(二)引进人才,奠定发展基础
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关于青海大学引进李健保校长的报道,不能不发出感叹。一所两年前连网站都没有的学校,现在一下子在全国有了很大的知名度,引进人才、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学科建设、“211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青海大学由学全国变成了全国学习的榜样,变化之大,令人惊叹。人才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办高中也一样。高中教育光靠人的敬业精神、光靠好人办不好学校,必须要进行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校长队伍和校长素质建设。我们应该放开胸怀,可以通过媒体向全国招聘校长,或者在省内、县内公开招聘校长,这对于一所高中学校确实太重要了。现在,单凭推荐和任命根本无法选出好校长来。初中小学倒还可以;而对于十所关系十几万人几千学生的高中学校,是何等的重要啊!既然领导都想选好校长,那为什么又不敢公开招聘呢?现任杭州三中校长叶翠微就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从广西北海(中学校长)招聘来的,杭州二中现正在向国际知名中学和杭州二中教育集团迈进。其次是教师,教师的入口关要把好,同时还要立足于教师队伍建设,一次性调教师,没有那么多好教师,只要选好苗子,进校培养也不迟,培养权下放给学校。我们要面对实情,不能过于理想化,犯书生毛病。
(三)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宽大的胸怀,必须要有远大的眼光和抱负
优秀人才在普通人眼中是很难接受的,正如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的,仆人眼中无英雄。在文盲眼中,博士生只是一个连地都不会扫的低能儿。英雄惜英雄,愚氓惜蠢材。只有有眼光的领导才能启用人才,才能培养出出类拔的校长和教师,任何大事业无不如此起步和发展。对于一个地方而言,经济可以飞速发展,财富可以快速集聚,但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的发展、文化的积累,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四)鼓励社会力量办高中
由于高中教育收费可以适当提高,这给民办教育提供了空间,我们应当采取“给牌子、给编制、给优惠”的办法,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校。鼓励主要指给政策,支持包括经费投入和师资调配等。支持民办教育政府也要给钱、无偿划拨地皮等,以少钱吸引大钱;也要调公办教师,但要保证教师的收入、资格等不变。教育是公益事业,谁办都是孩子受益,只要办好了,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国办学校一样。
(五)通过体制改革加快高中教育的发展
高中教育要在优化国办,引进外办,鼓励民办等政策引导下进行,还要尝试联办、合办等,如把一些薄弱校并入强校,以强带弱,消除弱校,办大强校。可以一校几区,通过各校办民校。县上还可以尝试优质高中附设民办高中班,优质初中、小学附设民办班。我们多年来不是叫嚷着要学校取消高三补习班吗,高三补习班完全以社会化,如由优质中学附设办班,师资力量由学校出,给带课教师给予一定的报酬,学生可以高收费,管理归学校,学校收取管理费等。这样性质上就属于民办,而国办学校内部真正的竞争自然完全就归于应届班了。初中亦可以“如法炮制”。
(六)加强对高中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