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把健康带回家:绿色购物指南
18830700000003

第3章 为健康把关——绿色购买须知(3)

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正成为国际间食品、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日本对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已达47种,从1991年起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物制订了限量标准。

我们可以从在美国和欧洲发生的事情中得到启发和教训,这将会使中国在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上作出更加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正确决定。幸运的是,我国已注意到有毒农药带来的危害,不仅严格控制食物中农药残留量,而且大力鼓励研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农村也在大力推广生物治虫的方法。可以相信,今后人们餐桌上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蔬菜生产应用化控技术造成残留污染

为促进蔬菜生长,增加产量,现在普遍在辣椒、萝卜、雪里蕻、黄瓜、番茄、四季豆、马铃薯、芹菜、菠菜、苋菜、茼蒿等生产中使用三十烷醇、萘乙酸、助壮素和赤霉素(920)等生长刺激素;为培育出矫健的壮苗、促进壮枝生根,增强菜苗的抗旱抗病能力,常喷洒矮壮素、多效唑、吲哚乙酸、吲哚丙酸,2,4—D等化学试剂;为提高番茄座果率,常使用2,4—D、番茄灵、防落素等化学试剂;甘蓝、菜花在花心开始膨大时,用赤霉素喷液以求花球坚实整齐,提前上市;为改变马铃薯种薯的休眠期,也使用赤霉素;黄瓜、瓠瓜在幼苗期使用乙烯利喷洒叶面或生长点,可诱导性别转化,有效增加雌花数,增加产量;在西瓜成熟前7~9天喷施乙烯利可使西瓜提前成熟4天;在花椰菜割花前一天使用2,4—D可防止花椰菜贮存期间脱帮落叶;用2,4—D和防落素处理采收前的秋白菜,可提高耐贮性,防止贮存期脱帮。不难看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使人类越来越多地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化学药品。其中有一些是带有激素类性质的如2,4—D,而乙烯利之类的催熟剂则会促进机体细胞的衰老。因此蔬菜生产上应用化控技术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正确使用化控技术是保证安全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对蔬菜的最大用药量、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的天数、最多使用次数、农药最高残留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然而一些菜农对农药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了早上市、多赚钱,打“时间差”,许多蔬菜喷药后还未过安全期就上市。前两年我国某大城市食用鸡毛菜中毒事件即是施用农药后残毒未完全降解所致。蔬菜施用农药后须经过“用药后安全间隔采收期”才可采收食用。安全间隔期限的长短,受所用农药的种类、浓度、用量、施药方式及气候、蔬菜种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农业部已经颁布了部分农药在不同蔬菜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对于尚未作出具体规定的农药和蔬菜品种,目前一般的执行方法为:夏季气温高时,因农药毒性消失较快,故施用农药后安全间隔期为5~7天;春秋季则最少要7~10天;冬季应当控制在15天以上。绝不能允许喷药后随即采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蔬菜所吸收的农药即使经过清洗、煮、炒也不能被清除。

为保证食用蔬菜安全,在市场上选购农药污染少的蔬菜是’预防农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蔬菜中因不易染虫害而较少施用农药的品种有,如圆白菜、苋菜、芹菜、菜花、韭菜、辣椒、萝卜等。食用部分生长在泥土中的蔬菜,如藕、马铃薯、芋头、大头菜等一般不施用农药。野外生长或人工培育的食用菌和各种芽菜类,在生长和培育过程中无须杀虫,是蔬菜中安全系数较高的种类。

野菜营养丰富,一般没有污染。市场上常见的野菜有蕨菜、荠菜、马兰头、马齿苋、扫帚苗、龙须菜、毛耳朵等。它们生长在野外,无需人工施肥,更不需要洒药除虫。扫帚苗、龙须菜、毛耳朵等野菜,其蛋白质含量与一般蔬菜相比,常高出约20%。

目前使用农药较多的是白菜、空心菜等叶类蔬菜。选购时若农药气味太重,则是喷洒过农药不久就上市的蔬菜,不宜购买。有的消费者买菜专挑带虫眼儿的,以为能“养活”虫子的菜果农药一定没过量。此情况也不可一概而论,殊不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害虫的抗药性大大增强。专家研究表明,至少有500多种昆虫对一些农药已具有抗药性,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激素污染

牛肉中有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

临床上己烯雌酚曾作为可促进生育的药物广泛应用;可是,后来美国医学界发现,有相当数量年龄在18~20岁的姑娘颈部长出了肿瘤,这时人们才如梦方醒。原来当初这些女孩子们的母亲都曾因为难以受孕而来求医,医生为了帮助她们怀孕,将己烯雌酚当作促进生育的药物给她们大量服用。经过分析,医生们认为这些姑娘颈部肿瘤发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她们的母亲在怀孕时服用己烯雌酚造成的。

己烯雌酚(DE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曾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掺入牛饲料中,以促进动物生长。据认为,牛吃了含有己烯雌酚的饲料后,其机体可提高饲料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上述事件披露后,人们普遍关注在牛肉中是否含有己烯雌酚,以及食用含有己烯雌酚的饲料喂养的牛肉是否安全。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此进行了调查。在10000个牛肉样品中,只从2个样品中检出了己烯雌酚。试验表明,在停止向家畜饲喂己烯雌酚10天之后,家畜组织中的己烯雌酚便会完全消失。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在牛屠宰前10天,应当停止饲喂含有己烯雌酚的饲料。后来,由于一些无知的、不道德的农场主不遵守这一法令,美国政府只得暂时禁止使用己烯雌酚。

动物激素影响人类生殖系统

著名的柏林夏里特医院教授德尔纳宣布:“由于食物链被污染,不育妇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把这归因于因受环境影响,人的激素失去平衡。导致妇女不育的原因显然与导致男子产生的精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原因相同,即一方面是因为使用雌激素,特别是在集约化生产的牛和猪的饲料中大量使用雌激素。另一方面,丹麦斯卡凯贝克教授在1993年就已指出,怀孕期间生活在有害化学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妇女,生下的男孩将来产生的精子很少。因为农药、油漆、洗涤剂、纺织品或化妆品里的毒素污染了我们的食物链。

激素在基因和环境之间起着调节者的重要作用,在早期发育阶段机体激素含量不正常会留下终生的机能和生育紊乱。德纳尔在雄性老鼠出生前和出生后分别注入大剂量雌激素,导致雄性老鼠精子产生紊乱,并且难以治愈。而雌性老鼠对过量的雌激素也敏感地作出反应,甚至注入小剂量雌激素就足以使雌性幼鼠成年时形成多囊卵巢。

在澄清给人体应用雌激素是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时,美国医生从20世纪50年代的资料中找到了答案。当时,为了防止流产,美国医生曾让数百万名孕妇服用大剂量雌激素。后来对出生的孩子们进行调查证明,服用过大剂量雌激素的孕妇生下的男孩中有许多长大以后精子的活力和密度下降;而在这些妇女的女性后代中观察到,有许多人月经周期失常。

抗生素污染

饲料中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后果

抗生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所产生的一类物质,其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乃至将其杀灭。现有的抗生素已达数百种,但发展到具有治疗传染病价值的却不到1/20。它们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药理性能、抗菌谱及作用机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幼小动物饲以抗生素,或食用生物发酵法生产抗生素的厂家废弃的含有抗生素的残渣,可明显改善生长情况,这是由于控制了亚临床感染的结果。对人体进行抗生素治疗,并非都是有益的。由于每种抗生素都有其毒性谱,因此,所有的抗生素都能使人体内的原有的正常菌丛发生混乱,导致附加的感染。此外,细菌对抗生素获得抗药性也是经常严重存在的。

美国《时代》周刊文章披露:美国农场每年为饲养牲畜(主要是牛、猪和家禽)投入的抗生素数量接近美国全国抗生素年产量的一半。医学科学工作者对在饲料里掺入抗生素越来越感到忧虑,因为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这将严重影响人体患病时应用抗生素的治疗作用。

在牲畜饲料里经常掺入抗生素,消灭了动物身上通常存在的生命力较弱的许多微生物,却使有抗药性的微生物得以繁殖,促进了细菌的抗药性。这些具有抗药性的细菌通过人类的肉食途径进入人体,并把抗药性传播给其他细菌。美国明尼苏达、亚特兰大等联邦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家们发现,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致使很多人患了胃肠病。吃了用添加金霉素的饲料饲养的牛的牛肉做的汉堡肉排,正是这种细菌的来源之一。专家们说:“我们能够用事实说明某种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从农场转移到餐桌上的实际过程。”南达科他州在3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3起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新港沙门氏菌感染。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吃的牛肉都来自附近的同一个饲养场。该饲养场经常在饲料里掺入金霉素。而明尼苏达州10名患者光顾的8家超市内出售的牛肉也是上述饲养场提供的。

美国政府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从1977年以来,一直建议禁止在饲料中掺入青霉素。但农场主却自由地选择使用人类不常用的抗生素来代替青霉素。所以专家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饲养牲畜(牛、猪和家禽)的上市肉食的药物检查。加拿大大学、美国大学(细菌)抗药研究中心的专家、德国有关研究所的医师等研究细菌抗药问题的权威提出: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菌株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许多国家的微生物学家正试图说服欧盟,禁止将广泛用于人类医药的抗生素在“自由贸易”招牌的保护下堂而皇之地用于农牧业。

奶及奶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

人患了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时,常常需用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同样,牛患了乳腺炎等也常常应用抗生素治疗。而鲜奶、奶粉中残留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给牛注射抗生素造成的。卫生部门曾对市售135份鲜奶、60份奶粉进行了检查,检测结果:135份鲜奶中查出有30份含残留抗生素,检出阳性率达22%;从60份奶粉中检测出有抗生素残留的2份,检出率为3.3%。上述检测结果说明,鲜奶和奶制品中存在的抗生素污染不容忽视。

人若长期食用含抗生素的鲜奶、奶粉等,可引起消化道的原有的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众所周知,人体内除了致病细菌外还有许多非致病细菌,它们不但对人体无害,还参与体内的一系列正常生理活动,如果这些非致病菌被食物中残留的抗生素抑制,就会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如真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细菌的二重感染;同时还可使致病细菌产生耐药性;对抗生素有过敏史的人,还可引起变态反应。

世界各国对奶及奶制品中残留抗生素的问题极其重视。我国食品卫生法中有关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中,第4条第2项规定:“应用抗生素5天的乳汁、乳房炎乳及变质乳不得提供食用。”但是,一些奶牛场的工作人员对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违反规定,致使健康乳汁与含抗生素的乳汁相混,造成抗生素的污染。

细菌抗药的问题已引起严重后果

阿伏霉素(avoparcin)是一种抗生素,它已在德国及丹麦的农牧业中广泛使用。现在,德国及丹麦准备对已在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阿伏霉素(avoparcin)发出临时禁令。理由是其与目前仅剩的能制服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菌株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作用极为相似,这会导致在医院内出现类似抗药菌株,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有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英国公共卫生实验服务部呼吁,为避免出现对抗药菌株束手无策的局面,应保留人类需要使用的、或作用机制类似人类使用的抗生素。目前对多种药物抗药的菌株正在增加,造成患者用药无效,有些患者为此而死亡,而这在10年前是闻所未闻的,医学正面临危机。

德国的医师已在农场动物及肉制品中发现抗万古霉素菌株。英国科学家则发现了可吞噬抗生素、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细菌”。这种肠道球菌属的细菌以万古霉素作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如果没有万古霉素,它们反而不能生存。这个新发现使医学界大为吃惊,因为万古霉素是目前用来对付细菌的最强有力的抗生素药物。过去50年来,大多数病菌适应了抗生素的攻击后,会产生新的变种,增强繁殖能力,继续危害人类健康。而现在细菌竟以抗生素为食,表明它们的抗药性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细菌抗药的问题已引起严重后果,全球原已下降的结核病及白喉的发病率,如今又急剧回升。抗药菌株的出现甚至使简单感染的治疗也变得十分困难。正是这一现实情况使科学家呼吁,禁止将用于人类医疗的药物用于农牧业。

抗生素的滥用使人类陷入困境

1928年,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在培育葡萄球菌的采血过程中,偶然发现青霉菌能分泌具有杀灭葡萄球菌的能力的神秘物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的诞生,使人类获得了战胜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和螺旋体等许多病菌引起的传染病的武器。但也正是从那时起,人类与细菌就进入了一场无休止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