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近年的发展确实快,如今二三环路内已经叫黄金地段了,而八年前我搬到邻近衣冠庙的小天公寓时,虽地处一环路内侧,但周边还颇破败荒凉,路也是泥巴路,去哪也不方便。我要理发,就只得去小区门侧一小店。店很简陋,就小夫妻俩经营着,带着一两个小伙计,都是川北南充乡下来的,很朴实殷勤,脸上总是挂着谦卑的笑,店名直自得有点意思,就叫“朋友”,大约是希望和城里人交个朋友,城里人也能把他们当朋友看待的意思吧。
小两口人好,又灵醒勤快,活做得好,生意自然日渐兴隆起来,后来便盘下了附近一家更大的店堂,装饰一新,颇有点现代时尚气息了。伙计也增加了好几位,仍然清一色乡下来的,年轻淳朴,勤快谦和。老板娘小曹看似健康漂亮的村姑,却擅长管理。她老公小张更是聪明好学,先是不时进培训班学世,后来竟一跃拿了好几个专业比赛的大奖,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人物。现在,连电视台一些栏目主持人都专聘他做发型设计了。而这小夫妻俩,这几年在不断努力,追逐时尚潮流,给别人设计形象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自然改变了自己的形象,除了老顾客们能依然感觉到他们作为乡下人的淳朴殷勤本色外,外人晃眼一看,绝对会以为是两个时尚新锐的都市小艺术家。最有趣的是,那店名也改了,惊你一跳,叫做“经典记忆”。
“经典记忆”,这名儿够时尚响亮吧,看来,这伙南充来的乡下人,已不满足于仅仅和城里人交朋友,而是信心十足、堂而皇之地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精湛技艺给这座城市留下经典记忆了。而他们自己,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也早已融入这个城市,扎了根,成了当然的主人了。
这不由让我想起在老成都画册上看到的哪些挑着担子的老剃头匠,他们大都也是来城里挣一口饭吃的乡下手艺人,辛辛苦苦,走街串巷,慢慢积攒了点小钱,再开个小店,落脚下来,成了成都的老移民。当然,他们没有小张夫妻俩幸运,短短几年便成就了“经典记忆”这般的辉煌。而我们这座城市,便正是在这些新移民的不断充实下而日益发展着,增加着新的活力。
第25章嘴劲令成都人名标天下的,恐怕首推嘴劲。一是好吃会吃,玲珑小巧一张嘴,吃出千奇百怪花样来。川菜久负盛名,领军天下宴席不说,各色小吃也享誉海内外。此乃成都人嘴上功夫之一,吃功。而嘴上另一功——说功,更是了得。口舌滋润,兼之成都人天生脑子灵光,言谈话语,嬉笑怒骂,遂也鲜活生动,其味无穷。说好时,巧嘴流油蜜蜜甜;骂人时,胜似火锅麻辣烫。
出口不是成章就是成“脏”,一串溜一串溜流光溢彩,有腔有韵,有板有眼,令人大饱耳福。
外地人有评语道是:重庆崽儿砣子(拳头)硬,成都妹子嘴巴狡。这狡,便是会说善说之意。
要领略这功夫,比较最见分晓。你看近来在成都大街小巷转悠着,自行车搭一筐“河南馒头”
叫卖的北方汉子,一路上只知瞪着眼粗了嗓门吼叫:“呃,馒头!……呃,馒头!……”硬邦邦干巴巴的,且又单调,直叫人怀疑那筐里究竟装的是热腾腾的白胖馒头,还是冷硬硬的砖块石头?而本地的小贩,不用说卖吃食的吆喝得如唱歌一般美妙动听,天花乱坠,诱人直吞口水,就是那沿街叫卖耗子药的,口里也通通唱得溜溜儿圆:“哎……耗儿药,耗儿药,耗儿吃了就跑不脱。闻到死,舔到死,耗儿一吃就变狗屎。早点买,快点买,免得耗儿在你屋头下崽崽。买一包,送一包,保你全家清静睡觉觉……”边走边喊,现编现唱,有韵有味,起伏抑扬,倘不是卖的毒药,恐怕你都会买两包来尝尝。
这等嘴上功夫,当今成都好多的生意人都充分利用起来了。他们拿个电喇叭筒,站在自家店铺门口或是摊档面前,扯了嗓门招揽顾客。卖衣服的喊:“人是桩桩,全靠衣裳,来看来买,进口面料,港台花样!”卖皮鞋的嚷:“富贵一身,穷酸一脚,来挑来选,意大利新款,真正洒脱!”卖处理品的则简直是在唱花腔:“大哥大姐,叔叔娘娘,跳楼大拍卖啰,快点来买快点来抢!买得着划得着哟,不买你要吃后悔药!”……成都历来就是商业都会,现今的市场更是发达兴旺,遍街都是店铺,随处可见摊档,加上这成都人爱把生意摆在敞天露坝做,爱扯开了嗓门吆喝响亮地做,生意就显得格外红火,满城吆喝叫唱之声此起彼伏,沸沸扬扬,所以置身成都就像置身于一个大市场、大音乐广场一般。这与其他城市的街市商场大不一样。
当然,世界上的大生意都不会这样鸣锣响鼓闹闹腾腾地进行的,做大生意的人也从不至于如此吵吵嚷嚷说说唱唱。而成都,偏偏就是一个做小本生意的人居多的城市,成都的商贩已经习惯了并且喜欢这样响锣鸣鼓欢天喜地又嚷又唱地做生意,过生活。他们有那副油滑的嘴舌,有那份爱热闹的天性,干嘛不以此方式图个喜庆吉利呢?
而嘴劲最拔尖儿的还数成都妹子。得蜀水灵气,沾宝地光彩,成都妹子一般都长得小巧玲珑,白净滋润,平时嘻嘻哈哈,颇讨人喜欢。说起话来,表情丰富,神色活泛。她们小话居多,不是嗤笑那个瓜娃子好讨厌,就是窃议这个小伙子还可以;张家长李家短,婆婆恶公公偏;人民商场的服装好老气,时装一条街的才新颖;迪斯科广场跳舞太安逸了,那个夜总会,嘻嘻,太黑暗……只要成都妹子三个两个碰到一堆,就有说不完的小话,摆不完的龙门阵,叽叽喳喳,乐乐呵呵,大街上立刻犹若盛开了一簇簇水灵花儿一般。
但你得小心,这些花儿通是长了尖刺的,从来小嘴不饶人,骂架尤见厉害精彩。你不留神踩了她一脚,她柳眉顿然一竖:“咦,你是三只脚吗咋个?牛都过得到你过不到,没有把脚板给你摁痛哇?霉得慌,讨厌!”反过来,若是她踩了你一脚,只要你哼一声,她立刻凤眼一瞪:“哟,嫌挤嗦?要清静吗各人回家去,不要出来转嘛。进殡仪馆火葬场还要排队挤轮子哩,你惊风火扯叫唤啥子?瓜不兮兮的,我看你脑壳头长得有乒乓(意即包块)哟……”遇到这场合,你会觉得浑身被机枪扫成了马蜂窝,根本没有招架还手之功。不过,知情哩,晓得成都女性天生就这种“麻辣烫”刀子嘴,你就千万别真动气,只权当免费听了一出坝坝戏,安逸。
要说成都人能说是能说,就是上不得台面,真要遇上正经八百的场面就惨了。就是那些伶牙俐齿的妹子,只要是放个话筒到她嘴边,舌头就抖不转了:“这个吗,等于是……啷个说喃,等于是这样子的……嘎……喔,对的,就是等于是……”态度比平时和气十倍,脸笑得稀烂,眼睛成了豌豆角,但就是说了半天,还是“等于”不出个名堂,叫人不知所云。这方面比北方人差远了,北方人话语不多,但是吐词清楚,音调铿锵,明了而有气势。所以难怪大凡有点职务头面的成都人,做报告或是训话,都爱讲一口“椒盐”普通话,尤其少不了在每句话末尾,抖一声京腔,将尾巴翘一下,以助声威。老百姓讥笑为讲“官话”。当然,这只适于当了官的人在台面上用,日常百姓相处,这样讲话又未免太生分太做作,要叫人起鸡皮疙瘩笑掉大牙了。还是讲本地话利索亲热,本来成都就是个充满人情味市井味,热热闹闹居家过日子的地方嘛。
俗话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又道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十方唢呐十片天。说话确实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教养。就地域而言,亦可见其文化积淀。北方人字正腔圆,干净利落,有如高天流云,大漠弯弓,铿然锵然。江南人呢喃细语,叽叽哝哝,毛毛雨润了似的,舒心酥骨。而北不北南不南的成都人呢,口音腔调介乎其间,刚柔兼济,阴平得宜。而且好像脑髓有余口舌灵巧似的,话总不喜直说,却好弯来拐去,绕点圈子,展点言子(歇后语之意)。譬如你讲了外行话,他不直接点穿,就事论事,而会联系上饮食,色彩也给你加上,讪笑道:“你咋个吃苞谷面打哈欠——尽开黄腔哟!”你说这事情没把握,有点玄,他同意,但是他要把野生动物和栽培植物通通给串在一起塞进嘴,说:“硬像是癞疙宝吃豇豆——悬吊吊的!”……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但是你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也来展个言子,说人家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还得佩服其幽默风趣,语言丰富,寻常一句话也说得来有滋有味,活灵活现。
即便是骂人的话,成都人也能说得别具一格,颇有点文化。山野之人那种日妈捣娘的粗话,他们一般不讲。他要骂你怪话,会说:“晓得你妈那年在哪个野庙子去烧的野香哟,会生下你这么个东西来,糟蹋菩萨啊!”还有更含蓄的,就像老作家李劼人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使用一种“连把子话”。譬如说这么一句:“走,到武侯祠看乌龟吃茶。”随口就把茶客骂成乌龟王八了。但他可以堂而皇之地说,没有骂人呀,我是说的到武侯祠去看乌龟,去吃茶,武侯祠池塘里是养得有乌龟嘛。类似于这样的骂法,有时硬要你想半天才能回过神来,而明白了往往也无由发作。这就是成都人的小聪明小滑头,骂人也讲艺术。
蜀山青青蜀水长,小桥流水,市井里巷,大约成都人说话也受这地理特色影响,往往爱绕来沿去,以收曲径通幽曲折多致之效吧。另外,蜀地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悠长,积淀丰厚,历代多有文人墨客居留于此,比如两千多年前筑石室以开教育之先河的文翁,“西蜀子云亭”
所道的汉赋大师扬雄,才女卓文君才子司马相如,以至唐诗宋词大师杜甫、李白、陆游……
都曾在此流寓长住,不仅留下灿烂文墨瑰宝,千古不朽名篇绝唱,更留下文化的根,使之代代相沿,习以成风。
更重要的,我看还是成都人的天性,富饶一方土,养出闲适活泼幽默风趣一方人。他们说话,哪里只是为了简单直接表达一个意思呢?更多的是说着玩,把话语在舌头上颠来颠去地品味、欣赏、展示。犹如绿茵场上的好手,把一个皮球在脚尖头顶颠来颠去颠出万千花样来一般。他们爱热闹爱交流,爱说话爱逗乐。哪怕是骂人吧,其实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取笑逗乐,外带展示自己的口才风采。生活容易,节奏悠缓,这更具备了他们展示嘴劲的时间空间。前面说到的还只是一两句话语,若是讲起事情来,那更是一波三折一言三叹,多滋多味多板眼。
要不,成都人咋会把讲故事或者闲聊天通叫做“摆龙门阵”呢?龙门阵,你想一想,那会有多么绵长多少起伏跌宕曲折回环呢……
成都人的嘴,真是生活之嘴,悬河之嘴,妙趣横生风景无限之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