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成都,道成都,成都确是温柔富贵的天府之都。近两三年来,我们成都已被炒回锅肉一般,翻来覆去炒得香喷喷腻滋滋了。这倒也不足为奇,普天下都是“月是故乡明”,“谁不说俺家乡好”嘛。何况,成都人又是外表散淡内心里却极其自尊自负、热爱自己家园的。这几年城市发展了,生活优裕了,有了露脸的机会,当然要刻意打扮形象,唱唱赞歌了。只是,自己唱多了,难免腻味;人家冷不了冒两句,还更加有说服力。
最时新的一句,当然是老谋子为成都拍的形象片里说的那一句:“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其实,这意思二十年前就有一位上海女作家说过了,她来四川开罢笔会,临飞走前突然温情脉脉冒一句:“我都不想回去了。”前些年,陕西那位怪才作家更绝,一从“黄土高坡”过来就“惊呼呐喊”:“哎哟,这里的土咋就这么滋润呢,弯个手指头一掏,就要花花地冒出水来了!”
啧啧。不能说人家少见多怪吧?只能说我们自己有时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这福,就是得天独厚,得地独利,在温和滋润的盆地上,生成了我们的温柔富贵之乡。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更应该说“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的性格,都与那地方的水土密切相关。陕北人不是爱唱信天游么?那是黄土高坡的天然杰作。你要叫他在我们的春熙路来尖嗓子吼一腔,那恐怕就会惊得“鸡飞狗跳”,以为拉响了警报。而且,谅他面对着繁华都市,柔曼锦水,熙攘人流,也根本扯不开嗓子。我们这里,市井里巷,小桥流水,天生就只适合“咿呀呀”的清音、“扯网网”的散打。
远方滋润天地也就决定了成都人的生活和性格特色:滋润。
首先是生活滋润,口舌滋润。“民以食为天”,成都人在这方面是太有福了,吃食多,花样多,而且特别方便实惠。仅举一个例子吧,外地朋友来了,带他到近郊“农家乐”玩一天,管吃管唱还管麻将,吃的还并不赖,鸡肉鲜蔬加小吃,尽兴一天下来,单人才十几二十元。这叫那位外地客惊讶之余半天也想不过来:“天呀,你们这儿怎么这么便宜!那老板怎么还能有赚哩?”这事你别看小了,正是这又美味又便宜的吃食,滋养着成都大众百姓的肠胃,也滋润着他们的脑花哩——所以成都人的脑子才那么滋润灵动,嘴巴才那么滋润灵巧,说起话来才那么滋润悦耳,风趣幽默,口舌生花。
空气也滋润着哩,要不,成都妹子咋会个个都水灵灵粉嘟嘟呢?要不,哪怕是她们生气嗔目,撅嘴骂人,外地人听起来也觉得像黄莺儿唱歌一般可爱动听呢?
没法,这地儿太滋润了,生活滋润,空气滋润,连人的性格都滋滋润润的:散淡闲适、温文尔雅,好交流,善包容,喜玩耍,尚文化,虽不粗犷而甚开朗,略欠威猛然外柔内刚。你要是在茶馆里坐了,保不准耳里是若干频道同时开播:这边是荤素龙门阵,精彩纷呈,引人入胜;那厢里却褒贬时弊,放言无忌,鞭辟入里。生活着,自适着,自在着,也自得其乐着,成都人就是这个样!
滋润的天,滋润的地,滋润的城,滋润的人。难怪再怎么样的外地客来了,也会很快被滋润了。唐代那个一脸苦相的杜陵叟,不是一流寓浣花草堂,沉郁的诗风就大变了吗?“好雨知时节”,“两个黄鹂鸣翠柳”、“黄四娘家花满蹊”……这些千古名句不都是在我们这块滋润之地自然生发出来的吗?金戈铁马的陆放翁不是也一来锦城,就“曾为梅花醉似泥”吗?……
当然,也有一来就领教了成都人的另一面性格的,那清廷保皇狗端方,不是才到成都的边沿,就被起事于成都的“同志军”给剁了脑瓜吗?现今仍然屹立于成都市中心公园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那直指云天的峭峻刚直,正是滋润的成都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