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培养推己及人的美德,搞好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以爱己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把别人当做自己来对待,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己所欲而施于人,推己及人要有道,毕竟并不是所有于已有益的东西也同样适用于他人,也并不是所有对他人有益的东西,别人都能接受。在他们不想接受时,绝不可以“这是为他们好”为由,强迫其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侵犯这一权利,不是也掉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陷阱了吗?所以,即使是给予,也需要圆融。
刚柔相济,方圆无碍
方与圆、刚与柔两者的含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圆为和谐、变通、灵活性,体现了柔韧、柔弱的一面,方则为个性、稳定、原则性,体现了刚直、刚强的一面。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强而能弱,这是用强的方法;弱而能强,这是用弱的方法。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也有以柔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处世亦同此理。
自然界中弱小者常靠柔韧的品性战胜强大。天下之物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雪压竹头低,地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飓风狂暴地侵袭小草,小草只摇晃了一下身子,依然保持了生命的绿色。
刚直容易折断。曾有人这样说:方与严是待人的大弊病,圣人贤哲待人,只在于温柔敦厚。所以说广泛地爱护人民,这叫做和而不同。若只任凭他们凄凄凉凉,保持自身冷傲清高,如此,便是世间的一个障碍物。即使是持身方正,独立不拘,也还是不能济世的人才。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罢了。但是,只有柔又会怎样呢?倘若世界上只有柔,那就会成为可悲的柔弱,它就可任意扭曲,像一根在水里浸泡了许久的藤条一样。
刚与柔如鸟的两只翅膀,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刚就容易方,只柔就容易圆。为人处世,最好是方圆并用,刚柔并济,这才是全面的方法,也是成功之道。如果能刚而不能柔,能方而不能圆,能强而不能弱,能弱而不能强,能进而不能退,能退而不能进,注定失败。
刚柔相济,大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天下,小可以用来处世持身。聪明的拳击手常常以此取胜。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但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不要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得强矫。争名逐利,就得谦退。所以他虽居在功名富贵的最高处,却能全身而归,全身而终。
做人处世若能刚柔相济,把方与圆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那就是方圆无碍了。方圆无碍,按现在的说法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战略,最高级的政策,也是为人处世最高级的方式、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
能方能圆,所向无敌
只有做到能方能圆的人,才能所向无敌。
人要动静相宜。菜根谭中说,对于一个好动的人来说,就像云中的闪电一样飘忽,就像风中的残灯一样忽明忽暗,而对于一个特别喜欢安静的人来说,其实就像已经熄灭的灰烬,也像毫无生机的枯木。这些人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其实人应该像在静止的云中有飞翔的鸢鸟,同时又好像是在不动的水中跳跃的鱼,通过这种心态去观察万事万物,这样才能合乎道的理想境界。
孔子为了推行仁义主张,广泛学习,广收门徒,周游列国。据说有一次,他们师徒在大树下乘凉,等他们走后,人们就把大树给砍掉了。他们路过某个国家,人们就把他们的足印给铲掉了,这种侮辱,刚烈的人恐怕早已咆哮:“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孔子忍了下来,虽然传说中的他是个大力士,但是他能方能圆,在他看来一生的时间不是很多,确实没有精力将这些侮辱性的事件提上日程。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思想传播上,结果不但得以高寿,而且成了圣人。虽然孔子一生未曾得志,累累如丧家之犬,但是他的仁义天下确实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主心骨。
庄子也是能方能圆的人。他是属于穷得人们都会自愿地为他哭得死去活来的那种,贫穷和他如影相随,庄子很想甩掉它,庄子曾经借孔子的故事自嘲:“如果富贵求得来,即使给别人赶车我都愿意;如果富贵求不来,那我就只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庄子甩掉贫穷的种种努力最后都归于失败。然而突然有一天,玩笑地说是因为他吃肉的缘故,他智慧了,倚着一棵苍天大树,悠闲自得,影子不见了。他很开心,很快他就在树下做了个梦,梦见大树告诉他说无用就是最大的用处。谁也没有想到,他从此再也没有走出梦境。还是在那棵大树下,他的思绪飞到了北海,时而为鲲,时而为鹏。他潜入水中和鱼交流,舞在空中和蝴蝶纠缠,无拘无束。如果心情够好,他还会调侃调侃孔子,杜撰些故事,聊且一笑。有人批评他的思想消极,但毫无疑问这里的消极是个褒义词。
然而历史上的有些人却是方有余,而圆不足。
有一天,东郭先生派了三个弟子到襄阳去。当东郭先生送他们到路口时,说道:“从这儿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你们沿着这条道路走就对了,别走岔路啊!”
这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他们三个人向南走了五十多里时,却遇上了一条大河流,横在老师指示的正前方。他们左右观察了一下,发现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座桥可行。
这时,南宫无忌说:“那儿有座桥,我们从那儿过河吧!”
但是,左野这时却皱着眉头说:“这怎么行?老师要我们一直往南走啊!我们怎么能走弯路呢?这不过是个水流罢了,没什么可怕的。”
说完之后,三个人互相扶持,一起涉河而过,由于水流相当湍急,好几次他们都险些葬身河底。
虽然全身都湿透了,但也总算安全地过河了,他们继续赶路,又往南走了一百多里时,再次遇上了阻碍。
这回,他们遇到一堵墙,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这次,南宫无忌不再听其他两个人的意见了,他坚持地说:“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但是,左野和焦苕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们要遵循老师的教导,绝不违背,因为我们一定能无往不利。”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着墙面撞去,只听见“碰”地一声,两个人猛烈地弹倒在地上。
南宫无忌恼怒地说:“才多走半里路而已,你们干嘛不考虑呢?”
东野说:“不,我就算死在这里也不后悔,与其违背师命而苟且偷生,不如因为遵从师命而死!”
焦苕也附和地说:“我也是,如果违背老师的话,就是背叛者。”
两个人话一说完,便相互搀扶,奋力地往墙面撞了上去,南宫无忌想挡也挡不住,于是他们两个人就这么撞死在墙下了。
圆有余而方不足的人,他们为人处世往往缺少正气和原则,容易随波逐流,最后碌碌无为,即使真做了一些事情,也很少不背负骂名的。而还有一部分人,就像东野和焦苕一样,方有余,而圆不足,做人过于原则和正气,而且很多时候不知道变通,最后成为了“烈士”,后一种人是值得我们同情的。这种过于正气的人如果能够更加务实一点,如果能够在大节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在细节上有所变通,也许会活得更好。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如果他们能够变圆一点,很多时候,并不影响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
总之,人要做到能方能圆,这是一种大道的适应,才能所向无敌。
多说好话,圆融悦人
著名口才大师卡耐基说:“即使你喜欢吃香蕉、三明治,但是你不能用这些东西去钓鱼,因为鱼并不喜欢它们。你想钓到鱼,必须下鱼饵才行。”
聪明的人在结交陌生人的时候,懂得迎合对方的嗜好,这样能让对方感觉到受重视、受尊重。当然,这个“迎”,一定要迎合得巧妙,不能让对方看出任何破绽,比如说放下方正,在人背后多说好话,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为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比当面赞美他人更有理论,它以戏剧性的方式给人的自尊以极大的满足。当我们对某人心存感激、当我们由衷地敬佩某人、当我们希望给某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当我们期望与某人建立友好的关系,不妨在背后说说他的好话。
小王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应聘。接待他的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士。在谈话的过程中,小王也使用了称赞的艺术,夸她漂亮、有气质。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对方不为所动,对小王的态度依旧是不卑不亢。
交谈结束后,这位女士对小王说:“说起来,你的条件是很适合我们公司的,但是,有一点点遗憾,你的经验要欠缺一些,我不能保证公司会一定录用你。”
小王沮丧地向外走,这时一个人问他:“你是不是来应聘的?结果怎么样?”问话的人是一个年轻人,一副很干练的样子。
小王说:“情况不太好。不过话说回来,我的确是没有经验,比不上刚才那位女士,她可真厉害啊,知识那么渊博,几乎是无所不知。而且她气质高雅,谈吐不俗,这家公司有这样的人才足以证明我来应聘是明智的选择。”
那个人笑了笑说:“你回去准备一下来上班吧。”
小王很诧异。那个人说:“我是客户部经理,你这种背后称赞人的品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你一定会是一个合格的客服的。”
这位客户经理说得一点不错,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的人,是一个真诚而实在的人。
如果我们当面说人家的好话,对方可能以为我们是在奉承他、讨好他。相反,如果我们的好话是在背后说的,人家会认为我们是真心的。这样,他自然会领情,会感激我们。
??? 在背后说人好话,还容易消除误会,缓解彼此的矛盾。在背后说别人好话时,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的,从而能增强对说话者的好感,消除对说话者的不满。如果我们与别人发生了一点小误会,不妨在背后说他的好话。
??? 员工甲与他同事乙平时关系不错,却因小事发生误会,很长时间不说话。彼此都感觉相处、很尴尬。虽然大家都想打破这种尴尬,但自尊心作崇,谁都不先开口与对方说话。
??? 一天,甲刚好看了一篇关于背后说人好话的文章,于是心生一计。在办公室与同事闲聊时,甲趁乙不在,对别的同事随意说了几句乙的好话:“乙这人真不错,为人比较正直,处事也比较公正,以前对我的帮助挺大,我挺感谢他的。”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乙耳朵里,他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歉疚。于是,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他主动向甲打招呼、嘘寒问暖,两人就这样好了。
在背后说人好话,还能满足别人的虚荣心,给足别人面子。这好话可能在被说者意料之中,也可能在他意料之外。通常,好话越出于被说者的意料之中,好话所起到的作用越明显,越能打动人。
做人不能太方正,太方正的人往往表现为太讲原则,不能灵活机动,做人不够聪明圆滑。
做人要有方有圆,方圆合一,在纷纭变化的现象中能不忘本质;在表现个性的同时不忘共性;在静态中不忘动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排除适当的灵活性;在遵守道德规范和礼仪、保持文化修养的同时又能不失自己的天真和本色。
大难临头,不懂得圆融的人就不懂得隐藏自己,镇静地面对危难。所以,圆融不仅仅是为了与人相处融洽,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