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18879800000038

第38章 做事要慎重思考,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1)

先瞄准后开枪,先想好再行动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自于《论语》,这句话就是教我们养成做事前要多思考的好习惯,也就是要先瞄准后开枪,想好再行动。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在工作中,这种习惯也会让你受益匪浅,比如有的事情,你与当事人沟通和领导与当事人沟通,会有非常不同的效果。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事情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黄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

“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

三个弟子欣然前行。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如果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归类,那么显然第一个是属于“先做了再说”之列。“先做了再说”,省略了思考过程,必然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其结果当然“懊恼而归”。第二个当属于“等等再说”之列。“等等再说”,总是在思索、观望这个台阶上停滞不前,“只想未做”也必定两手空空,“失望而归”。第三个弟子则是“先想后做”。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足够的判断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当然能够“满意而归”。

三思,在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一思:做什么;二思:怎么做;三思:怎么做到最好。拿到老板分配给自己的任务,首先要想清楚老板让你做的是什么,最终要给老板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去进行相关的准备,这样不仅能够做到有条不紊,而且自己也会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因为你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同样的,做买卖、找女(男)朋友、写文章、写策划方案……好多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先找到方向,发现目标。连目标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哪还有成就?

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接下来就要思考怎么做,就是做事的方法,如果做事方法得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有的人,会积极思考地寻找最优解决方法;有的人,则是走一步,看一步,等碰壁的时候,又回头重新思考,这样不仅效率不高,最终的结果也不尽令人满意。

小王和小张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俩人刚进单位的时候,条件是差不多的,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小王属于比较急躁的那种人,缺乏事前思考的习惯。每次老板分配了任务,他总是急于去完成,但是每次都会付出很多,因为,他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会碰壁,所以不得不重新进行,所以,他很多时候都是匆匆忙忙的。而小张属于比较精明的类型,老板分配任务的时候,他总是把工作分成几部分,然后再着手进行,所以,他的工作进行起来好像很轻松,并没有像小王看起来那么忙碌。但是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小张更能得到老板的青睐,两年后,两个人的差距就拉开了,小王依然在自己的部门忙碌着,小张已经成为了部门经理。其实,事前对工作进行整体思考,看起来是浪费时间,不如做些具体的工作好,但是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从长远的角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能节约资源。

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身体的成长,使我们的外貌显得亭亭玉立,但是,我们也需要“心灵的成长”。这就是要我们遇事要冷静,做事要成熟……总结成一句话:“凡事三思而后行”。不仅在工作中适用,在生活中同样重要。也许你会轻蔑的说:这有何难?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三思而后行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手打架?为什么还会有人因为一时的不如意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呢?

这些人就是做事前没有“三思”,只是图一时之快。正如一幅漫画反映地那样,男孩想要尽快砌好围墙,从而显示自己的技术,却忽略了“三思”的过程。以至于在为满意的成果而高兴时,发现没有为自己砌一个出口。

试想,这些人但凡能够多思考一下,将要做的事情会带来的结果,他们还会犯那样的错误吗?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因为一时的冲动,不计事情的后果,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当严重的后果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再去后悔,再去懊恼,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其实现实中,有多少足以警醒我们的事情发生啊?

有一个总想着挣大钱,对自己挣的死工资很不满足,后来看到大家都在炒股,而且有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他就动心了。然而,他对炒股并不熟悉,但是他当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一心想翻本,所以把自己的一大部分积蓄都投进去了,他的投资是盲目的,他并没有进行仔细的分析,也没有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就看着别人买什么他就买什么。结果是他买的那支股票,最后成了垃圾股,自己的投资全打了水漂,事后,他的后悔可想而知了。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事前一定要谨慎,凡事应做到三思而后行。要多想一想行动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种行动将产生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先瞄准再放枪,打中目标的机会会更大;先想好再着手做,就会有更高的效率,得到更好的结果。

我想每个人都愿意由衷地说声:无悔!因为那是一种成熟的气息,但是,也要我们将古训“谨于言,慎于行”铭记在心中,让自己的言行和谐于自己的心灵,凡事多想想、不固执、不任性,你能得到“无悔”的洒脱。

万物有理,想好了再做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这里的“序”是顺序、次序、程序的意思。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序,就是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它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弄清楚条理和程序再做。

每一天,每个人,面对的每件事,都或多或少涉及到统筹方面的知识,举个例子,为什么两个人做同样的一件事,有些人很快就顺利地完成了,有些人搞了老半天都不知在弄些什么。这就是两个人在使用方法、程序上的不同而造成的。所以,每件事情一到自己手上,必须先分析是要做什么,该如何做。

一个人想要有所建树,就要养成有条有理的做事习惯。即使那些只具备普通能力的人,如果具有良好的做事习惯,也能把事情做得十分出色;而即使是有能力的人,如果他办事时不注意条理和办法,也很难有所成就。

如果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方法,做起事来就会有条不紊,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就能节省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否则的话,就等于是在无端地消耗自己的精力。在相同的时间,办事有条理的人肯定要比那些没有任何条理和章法的人完成的工作更多,而且他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后者感受不到的快乐。

社会上一些才能平平的人却比那些才能超群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人们常常为此感到惊奇。但通过仔细地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他们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相反,如果不讲究秩序和条理,盲目地做事,不但使人筋疲力尽,也容易使健康受损。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休息,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做起事来,会更加容易、方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个工作有秩序,处事有条理的人,看他的办公室:耳目清晰,绝不一片狼藉,这样的人神志清新,办事效率极高;看他的车间:物品摆放有序,生产井然,绝不显慌乱紧张的气氛。这样的人处危境,泰然处之。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某一限度,如果对手头工作尽可能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将能力作更大的发挥。

试看今日世界,是思想家、策划家的世界。唯有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否则成功与其无缘。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述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其中一个人,他性子很急,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分钟的时间,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开销也非常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被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所做的事务总是弄得一团糟,他的办公室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会去重新整理、安放。

而另外一个人,他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办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无论别人和他商谈什么事,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都安放得有条不稳,各种事务也都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个商人,但别人从表面看上去,也看不出他有一丝的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他的公司也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做事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那么,不仅绝不会浪费时间,而且也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极高。

查理斯·舒瓦普是美国伯利横钢铁公司总裁,他向效益专家艾维?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方法。艾维?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就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可以让他公司的业绩提升50%。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请你在这张纸上把你一天中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6件事情写下来。”

舒瓦普用5分钟的时间写完了。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对于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舒瓦普这次又花了5分钟。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至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把第一件事做完了,那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艾维·利最后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让你公司的所有员工也这样做。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它值多少就寄多少给我。”

一个月过后,查理斯·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在他的一生中,那是最重要的一课。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人们普遍认为艾维?利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也充分说明了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

任何事都有它内在的条理,隐藏在事态其中通向成功。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或长或短,或曲折或顺畅,但有一条是不变的途径就是条理。在你没有理清来龙去脉时,事情总是一头雾水,做事没有头绪,一旦掌握了事情的条理性一切就都会水到渠成。比方说你要打扫房间,事先要准备打扫的工具,再制定打扫的次序,先打扫上面的再清扫地面,有的脏的地方可以先放一下等等,最后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扫地任务。反之就不那么容易。

生活需要的秩序,有秩序的生活会比较有品质。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地方会有什么事。无序的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与混乱。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秩序的需要。我们自己做事常要计划,让事情有计划的进行。我们与别人一同做事,则要约好,有什么事,事先约好,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办成。越是重大的事情,就越要提前时间计划好。

做事没有条理、没有次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也不会有功效可言。而做事有条理、有次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会有相当大的成就。那种头脑昏乱,做事没有次序、没有条理的人,这世上绝没有他成功的机会。唯有那些办事有次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

凡事要三思,莫草率行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慎重就是良好的心态所不能缺少的因素。规劝某人要谨慎地做事情,慎重地对待遇到的问题,往往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做事的大智慧。

遇到麻烦要审慎,要沉着冷静,而不是慌张无序,鲁莽从事。沉着冷静给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留有想象的余地,进而能使麻烦的危害性降低,甚至变害为利。否则,遇到麻烦就慌慌张张,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就会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扩大事情的态势,导致不希望的结果。

凡事要想一想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对待?事情总会有起因,但起因很可能隐藏在事物的背后,如果只凭感觉臆测就草率地行事,肯定会出差错,后悔不迭。

为人处事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看其表不看其里,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佛家讲有因有果因果相应,事情的原因如果被它的假象遮盖住了,需要你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拨开缭绕的迷雾,把事情的真相弄明白,只有这样做事情才不会后悔,才不会承受做错事的危害。

有一个国王很喜欢打猎。一天,国王去森林里打猎,文武百官都随行,还带着一群手牵猎犬的仆从,他们希望能满载而归。

国王训练了一只老鹰,这次打猎国王也把老鹰带上了,让它站在国王的手臂上,看上去十分威武强悍。国王一声令下,老鹰就会飞离手臂,四下寻找猎物,若是碰上鹿或兔子,老鹰翅膀一扑腾,它们就被擒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