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王兴华小说黄菠萝
18904500000016

第16章 冲破围困

写完这首打油诗,黄菠萝暗暗在想,在这冰天雪地的寒冷冬季,战友们既没有棉衣穿,又没吃没喝,这种难捱的煎熬简直是活受罪,搞不好现在又有人饿死冻死了。

这一夜,她辗转反侧,似睡非睡,迷迷糊糊熬到了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黄菠萝再次向牡宁特委请战,要亲自带人给山里的战友送粮。

牡宁特委几位领导经过慎重考虑,一致认为:黄菠萝既熟悉山里抗联部队的情况,又有丰富的战斗经验,随即同意让黄菠萝亲自去完成这项特殊而危险的艰巨任务。

黄菠萝与牡宁特委几位干部分手后,一气儿走了五六里路,来到地下交通员刘志明的家里。

黄菠萝刚一进屋,刘志明一愣,惊异地问:“黄书记,有啥急事儿?你咋亲自来了呢?”

黄菠萝神色凝重地说:“老刘,山里又有5名战士饿死了。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买到粮,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把粮食送进山里。”

“黄书记,你下令吧!啥时候办这件事儿?我马上就去。”

刘志明一听又有几名抗联战士饿死在冰天雪地的山林里,心情同样非常难过,立马就要动身。

“好!我们再找几名抗日群众,现在就去买粮。”黄菠萝说完,刘志明立刻去找梁凤武、金汉洲、张春良3名抗日群众。

第二天,黄菠萝、刘志明和梁凤武、金汉洲、张春良三人分散进村,分别在离“集团部落”外面很远的几个平原村庄转悠了一天,终于凑齐了一马车粮食。

粮食买到了,可是敌人不仅对山里的群众严密控制,对山外的老百姓也是严加盘查,生怕山外的群众进山给抗联部队送东西。

敌人每天在进山的各个路口都设立岗哨,仔细检查,一旦发现有进山的车轱辘印,就会顺藤摸瓜,一追到底。对带食物进山的人,不分青红皂白,见一个抓一个,一律按私通抗联论处。

面对敌人如此严格的检查,黄菠萝坐在粮车的麻袋上低头不语,不禁犯起愁来。

“黄书记,粮食买到了,你咋不高兴呢?”刘志明一边赶着装满粮食的马车,一边跟黄菠萝唠嗑,忽然察觉黄菠萝盯着车上的粮食闷闷不乐。

黄菠萝一脸严肃地说:“老刘,不管有多大危险,我们也要想办法把这些粮食送进山里。”

刘志明坚决表态:“放心吧黄书记,就是豁出我这条老命,也要把粮送进山。”

“那你看这些粮食暂时放在哪安全?”黄菠萝问。

刘志明回答:“熊瞎子沟。”

“为啥?”

“我早已侦察过了,靠近山根的大部分村屯都有鬼子岗哨,只有熊瞎子沟那个地方敌人没设哨卡。”

“熊瞎子沟为啥没设哨卡?”

“那里熊瞎子多,经常伤人,几乎是没人去的地方。鬼子料定抗联队伍也不会在那里宿营,老百姓更不会从那里进山,所以就没在那个地方设卡。”

“太好了,我们就把粮食先藏在那。”

一天晚上,月色漆黑,寒风吹得树木东摇西摆,呜呜作响。

不一会儿,漫天的雪花伴随着凄冷的山风,又开始铺天盖地飘落下来。

“又下雪啦!这正是进山的好机会。”刘志明兴奋地说。

“好!马上行动。”黄菠萝望着漫天大雪,心情异常振奋。

可是,转念一想,藏在熊瞎子沟那10多袋子粮食,足有1000多斤,就靠她和刘志明两个人咋运呢?

刘志明说:“黄书记,这你不用犯愁,我早就想好办法了。”说完,一转身出屋朝村里走去。

不一会儿,梁凤武、金汉洲、张春良、胡小虎、赵学良、钱富安6名抗日群众,兴冲冲地跟着刘志明来见黄菠萝。

大伙进屋后,没等坐稳,刘志明着急地说:“黄书记,人齐了,你发话吧,啥时走?”

黄菠萝看了看大伙,笑着问:“咋走?”

刘志明不解其意,瞪大了眼睛瞅着黄菠萝回答:“一人扛一袋,从熊瞎子沟进山呗。”

黄菠萝笑了笑说:“我们8个人同时出村,目标太大,肯定会暴露;要想不被敌人发现,惟一的办法要分开行动。”

“对!这个办法好,不容易让敌人发现。”梁凤武十分赞成。

经过大伙仔细研究,黄菠萝提议:“我们8个人分成两伙,我和梁凤武、金汉洲、张春良一伙,刘志明和胡小虎、赵学良、钱富安一伙。一伙4个人,分别从村东头和村西头没有岗哨的地方出去,这样出村就不会暴露了。”

按照事先约定,黄菠萝带领梁凤武、金汉洲、张春良悄悄地溜出村子后,急匆匆走了五六里路,很快就来到了熊瞎子沟藏粮食的山洞。

大约过了一袋烟的工夫,刘志明和胡小虎、赵学良、钱富安4个人出村后,也绕道急忙地赶了过来。

人到齐后,黄菠萝、刘志明和6名抗日群众,一人扛起一袋粮食,沿着漆黑的山路,迎着漫天的风雪,飞快地朝山里走去。

真是幸运,8个人大步带小跑穿越熊瞎子沟,足足走了二里多路,也没有碰见一个熊瞎子,总算安全地走出了这个危险的大山沟。

出了熊瞎子沟,爬上另一座大山的南坡,黄菠萝见终于到达了安全地带,双手一擎,把肩上的粮袋子放在地上,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小声说:“乡亲们,歇会儿吧。”

刘志明、梁凤武、金汉洲、张春良、胡小虎、赵学良、钱富安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也都麻利地放下粮袋子,一屁股坐在麻袋上喘着粗气,摘下棉帽子去擦头上热气腾腾的汗。

约莫歇息了10多分钟,黄菠萝站起身说:“走!乡亲们,还有三四里地就到了。”

半夜时分,黄菠萝带领送粮群众终于找到了抗联一个小分队的地窨子密营。

小分队的抗联战士们万万没有想到,黄菠萝等人会送来这么多粮食,一个个一边连连招手表示感谢,一边有气无力地说:“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黄菠萝见战士们饿得无精打采的样子,大步走了过去,忽地蹲在一个小战士的跟前,心疼地安慰:“小兄弟,你等着,我马上给你们蒸窝头。”

黄菠萝话音刚落,刘志明、梁凤武、金汉洲等人赶紧拿起几个头盔,走出地窨子到外面去舀积雪。

20分钟过后,一锅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窝头很快就蒸好了。

“老弟,慢点儿吃,别噎着。”刘志明见一个抗联战士狼吞虎咽地大口吃窝头,噎得直抻脖儿,赶忙提醒。

刘志明说完,梁凤武赶紧到地窨子外面舀了两头盔积雪,将锅里蒸窝头的热水兑在一起,端到几个抗联战士的面前,催促:“快!喝点儿水,慢慢吃。先吃一个歇会儿,一下子不能吃太多。”

“黄书记,我是抗联小分队的排长,叫孙龙飞,谢谢你们及时送来了救命粮。不然的话,过不了几天,我们都得饿死冻死在这里。”孙龙飞吃完一个窝头,终于缓应过来,有了精神头儿,这才想起介绍自己的身份。

“孙排长,别这么说,我们都来晚了。要是早点儿把粮食送来,那5个战士也不至于饿死。”

“这不怨你们,我们知道敌人封山很严,你们轻易进不了山。”

“不说这些啦,孙排长,这些粮食就交给你们了。我们得赶紧回去,不然等到天亮就进不了村了。”

“放心吧,黄书记,我们吃完窝头马上就把这些苞米面给其它小分队送去,不会耽误事儿的。”

“好!那我们回去了,要坚持住啊……”话没说完,黄菠萝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孙龙飞见黄菠萝难过的样子,坚定地保证:“没事儿,你不用担心,这回我们有粮食就不怕了。”

黄菠萝深情地冲孙龙飞点了点头,慢慢地站起身,朝其他几个战士招了招手,一步一回头,凝望着这些遭罪的战友,恋恋不舍地走出地窨子,跟着刘志明、梁凤武、金汉洲等人连夜返回了村里。

5

黄菠萝带人进山送完粮食后,正月刚过,牡宁特委又得到一个重要情报。

一名潜伏在牡丹江市内警察大队的地工人员得知,驻扎在牡丹江和牡宁等地的日伪军又要对山里的抗联部队进行大规模围剿。

事不宜迟,十万火急。

牡宁特委果断决定:指派中共地下交通员、三里屯农民马传仁,立即将这个重要情报送到山里的抗联部队。

三里屯是被日军严密控制的一个“集团部落”,村庄四周挖了一圈壕沟,这里的村民都是被鬼子从山里撵出来的。村里的老百姓要想出村与抗联部队联系,一旦被发现是要杀头的。可时间紧迫,来不得半点犹豫。

晚上天黑以后,马传仁让妻子把情报缝在了棉裤裆里,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悄悄地溜出了村子。

马传仁来到了壕沟前,见鬼子没有发现自己,暗自庆幸,麻利地跳进壕沟,向朝着村外的另一面沟坡爬去。没想到,就在他快要爬出壕沟时,不小心被岗楼上的敌人发现了。

“突突突!”

“突突突!”

鬼子的机关枪立刻响了起来,密集的子弹像雨点儿般扫射过来,马传仁紧紧扒着沟坡的双手一松,身子向后一仰,“扑通”一声,一个倒栽冲,扑到在壕沟里当场牺牲。

马传仁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牡宁特委,黄菠萝和特委的几名干部听说后心情异常悲痛,都暗暗在想,这次费尽周折搜集到的情报没有送出去,还搭进去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交通员。

此时此刻,黄菠萝和几名特委干部焦急万分,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如果不能马上把情报送进山里,敌人再次进山围捕抗联部队的阴谋就要很快得逞,山里忍饥挨冻的那些战友会因为得不到情报而毫无防备,又要遭受巨大损失。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黄菠萝果断地说:“这项任务还是由我亲自来完成。”

“这可不行,你的职责是负责为部队筹集给养,哪能去冒险干交通员的工作。”特委书记吴明一听黄菠萝要亲自送情报,第一个反对,坚决阻拦。

“我也这么想。黄书记,你的任务是负责筹集给养这个全局工作,而不是当交通员。”

“对!黄书记你不能去,还是派别的交通员去吧。”

吴明话音刚落,其他几个特委干部也纷纷表态,不同意黄菠萝去冒这个风险。

一听吴明书记和几个委员都替自己担心,黄菠萝神情庄重地保证:“同志们,哪轻哪重这我知道。可现在遇到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对待。你们放心,我早已想好了应付敌人的办法,不会有危险的。”

见大伙都拧不过黄菠萝,吴明还是不放心,紧拧双眉,又叮嘱一句:“好!黄书记,既然这样,那你可得多加小心。”

二月的牡丹江两岸,山里山外到处阳气回转,大地吐绿,杏花含苞欲放。

春风一阵暖似一阵,很快赶走了山里肃杀凄冷的萧条景象。

一天清晨,黄菠萝和梁凤武假扮成刚结婚的小两口儿,回娘家去串门。

黄菠萝头扎绿方巾,上身着红花棉袄,下身穿青布棉裤,胳膊挎着一个蓝布包,骑着一条小毛驴,跟在梁凤武身后,大摇大摆地向村外走去。

二人刚来到村口,没等走近敌人设立的森严哨卡,两个站岗的伪军老远就大喝一声:“站住!干什么去?”

“老总,我陪媳妇儿回娘家串门。”梁凤武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一盒香烟,恭恭敬敬地递给一个长着一脸**子的伪军。

**子伪军接过香烟,麻利地撕开烟盒,抽出一支点燃后,吸了一口,用色迷迷的眼神儿瞟了瞟骑着毛驴的黄菠萝,笑嘻嘻地调侃:“小娘们儿,长得还挺俊俏,你娘家在哪呀?”

“榛子沟。”黄菠萝镇定自若地回答。

“老总!咱山里有句老话,‘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咱们都是中国人,可不能像小日本那样啊。”梁凤武见**子伪军不怀好意,要调戏黄菠萝,手握牵着毛驴的缰绳使劲儿一拽,就要离开。

**子伪军找了个没趣,觉得挺没面子,脸色一变,冲着梁凤武骂骂咧咧:“妈的!老子也没把她咋地啊,瞧你那熊色,吓那样。”

“老总!我娘家那地方榛子可多啦,等我们回来时多带几斤孝敬您。”黄菠萝见状,生怕节外生枝,引出麻烦,连忙替梁凤武打圆场,给**子伪军一个台阶下。

“瞅瞅!还是你媳妇儿会来说话,以后学着点儿。”**子伪军找回了面子,得意地瞪了一眼梁凤武,不耐烦地一挥手,大声呵斥:“滚吧,回来时别忘了带榛子。”

“哎哎!忘不了,忘不了。”梁凤武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牵着毛驴就要离开。

“慢着!妈拉巴子的,你眼睛瞎啦,没看见老子也在站岗吗?怎么,**就带一盒烟哪?”另一个矮个子伪军见梁凤武给了**子伪军一盒烟,没有他的份儿,也来找麻烦。

“老总!多包涵,他忘了,我这儿还有。这盒烟是带给我爹的,孝敬你了。”黄菠萝见矮个子伪军挑理了,连忙从蓝布包里摸出一盒香烟扔了过去。

“这还差不多,走吧。”矮个子伪军冲梁凤武一拱嘴,急忙去捡地上的那盒香烟。

谁也没有想到,黄菠萝施展出在满洲省委当高级地工时的本领,巧施计策,和梁凤武化装成回娘家串门的新娘新郎,终于将情报送进了山里。

山里的许多抗联部队接到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刻化整为零,秘密地进行了迅速转移……

6

1938年冬季,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不知什么原因,东北的天气冷得出奇。

在凄冷冻人的深山沟里,不管阳坡、阴坡、谷地,到处冰天雪地,寒气逼人,滴水成冰。整天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的抗联指战员,人人都穿着单衣,天天都露宿在野外冰冷的山坡雪地里。

像往年一样,很多年轻体壮的战士也扛不住寒冷,多数人都冻伤了。一些老弱病残的战士更是难逃厄运,又开始陆陆续续地被冻死或饿死在雪地上。

一天上午,一支抗联小分队的10几名抗联战士在树高雪深、不见阳光的山林里行军转移,浑身冻得瑟瑟发抖,直打寒战。

黄昏的时候,灰蒙蒙的天空已经不见一丝阳光,天气愈发显得阴沉寒冷。

战士们走出最后一座大山,来到了一片开阔地。

来到山脚下,走在前面的抗联老战士顾世德,见山谷旁的大树底下有一个烧炭的破房子,高兴极了,急忙走进去点火取暖。

顾世德点着树枝后,战士们急忙围拢过去烤火。由于又饿又困,不一会儿,几个人刚刚暖和过来,坐在地上就都睡着了。

为防止日伪军“讨伐队”发现,有个40多岁的老战士叫钱海山,坐在破房子门口,警惕地给大伙站岗放哨。坐了一会儿,又累又困的钱海山也睡着了。

10几名战士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突然,一阵冷风把钱海山吹醒了。

钱海山睁开眼睛,发现情况不对,很多人的单衣都被火烧着了,可这些人却浑然不知,还在呼呼大睡。钱海山连忙大喊大叫,推醒了几个人,一边往外拽被烧伤的人,一边往外扔枪支弹药。

不幸的是,还是有两名战士被活活烧死,5名战士被烧成重伤。

抗联战士在山里点火取暖被烧死、烧伤的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山外。牡宁特委机关干部和许多村的老百姓听说后,悲痛万分,很多人都心疼得掉下了眼泪。

为了帮助抗联战士解决穿不上棉衣的问题,牡宁特委立即决定:马上组织各村群众赶做棉衣,想方设法送进山里,再也不能让自己的亲人挨冻受罪。

黄菠萝作为牡宁特委妇委会书记,立即带领几名妇女干部深入到各村屯,走街串户发动群众做棉衣。

各村屯老百姓尽管手里没有现成的布匹和棉花,但还是东凑西凑,白天黑夜地加班加点赶制,很快就将一批棉衣做成了。

虽然棉衣做好了,可这支抗联部队究竟在山里什么地方却没人知道,棉衣不知往哪里送。

经过一番查访,汤原县地下交通员梁永贵和王殿生两人知道这支抗联部队的宿营地。

黄菠萝得知这个情况后,果断决定,立刻让梁永贵、王殿生两人带路,自己亲自带领6名抗日群众进山给抗联战友送棉衣。

一天夜晚,夜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呼呼号叫的刺骨寒风从早晨刮到晚上,一直没有停歇。

子时刚过,漆黑的夜空又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

雪刚下不一会儿,梁永贵急忙走出家门跑到黄菠萝的住处,兴奋地说:“黄书记,又下雪了,小鬼子不会再搜山了。”

“好!我也是这么想。走,进山。”

黄菠萝说完,立即带领梁永贵、王殿生、龚大田、冯云志、储连城、秦有福、顾友绵等7名抗日群众,冒着严寒,背着100多套棉衣进山去找抗联队伍。

下半夜,黄菠萝一行8人穿过一条山沟,刚走进一座大山。忽然,听到前面传来皮鞋踩踏雪地的声音。

“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声音越来越近。

天黑林密,大伙一时看不清前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黄菠萝十分机警,立刻停住了脚步,小声对身后的王殿生说:“往后传话,马上猫起来。”

很快,一眨眼的工夫,后面的几个人都躲在了灌木丛里观察前面的动静。

不一会儿,一队日本兵走了过来。黄菠萝一看,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日本兵夜里搜山回来了。此时,大伙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黄菠萝急忙向后面打着手势,示意大伙捂住嘴,谁也别出声。

真是幸运,这些日本兵白天在山里不停地追剿抗联部队,搜了一天山,累得狗乏兔子喘,只顾急着回营地休息。

加上夜深人静,只是听到“嘎吱嘎吱”的脚步声,对藏在眼皮底下的几个人,压根儿就没发现。

日本兵走过去之后,黄菠萝小声地对大伙说:“别着急,再等一会儿,看看后面还有没有鬼子。”

过了约莫能有三五分钟,大伙听了一会儿,真的没有动静了,确认不会再有日本兵了,这才背起棉衣继续赶路。

黄菠萝领着6名抗日群众,昼夜兼程,走了两天两夜,翻山越岭,在大山里转来转去,不停地寻找,才发现抗联战士露营时留下的一堆烧完的篝火灰烬。

总算找到了,几个人喜出望外。立刻起身瞄着抗联战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一路追赶,在第三天中午,终于追上了这支抗联部队。

抗联战士们见黄菠萝等人送来了棉衣棉裤,高兴极了,个个都感动得直掉眼泪……

在给抗联部队解决了没有棉衣的困难之后,黄菠萝又发动各村屯群众,千方百计地为部队筹集子弹。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筹集子弹时,黄菠萝经常和一名地方女干部李彩凤化装成农村妇女,走村串户,到各村联系抗日群众寻找子弹的来源和渠道。

一天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山钻了出来,榛子岭村上空就开始升起袅袅炊烟。

黄菠萝和李彩凤吃罢早饭,向榛子岭村几名抗日群众刚布置完筹集子弹的任务,西北沟村的地下交通员肖志刚就赶了过来。

见到黄菠萝和李彩凤后,肖志刚兴奋地说:“黄书记,我们村的邢大爷兴许能弄到子弹。”

黄菠萝半信半疑地问:“邢大爷有啥办法?”

肖志刚回答:“他和一个抽大烟的伪警察有联系,我想,让邢大爷利用这个伪警察兴许能弄到子弹。”

原来,1936年,一支伪警察大队开进了西北沟驻防。西北沟里只有30几户人家,都住在山脚下。

自古以来,西北沟就是进山的交通要道。敌人在这里布下重兵,就是为了隔断老百姓与抗联部队的联系。

偏巧,西北沟有位抗日地下交通员叫邢大爷,几年前,邢大爷的两个儿子都参加了抗联部队,一直在山里打鬼子。

那年月,山里的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一年四季都过不上太平的日子。今天山外的日本鬼子来抢,明天山里土匪胡子来夺。自从日本鬼子和伪警察进山后,经常进村抢夺老百姓的财物,山里老百姓的生活就更苦了。

为了继续在西北沟生存下去,邢大爷只好进山偷偷地种一些大烟贩卖,以此维持生计。

说来也巧,驻扎在伪警察大队里有个姓严的警察,长得一副蜡黄脸,瘦高个子水蛇腰。这个姓严的警察经常抽大烟,烟瘾还特别重,时间一长,大伙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严”,“大严”就是大烟的意思。

“大严”在西北沟待时间长了,知道邢大爷在山里种大烟。所以总去找邢大爷买大烟土。日久天长,“大严”和邢大爷还交上了朋友。

事不迟疑,黄菠萝立刻跟着肖志刚进山去见邢大爷。

邢大爷听明白黄菠萝的来意后,胸有成竹地说:“弄太多我不敢保证,要是弄个百八十发的子弹,我看这小子还有把握。”

“那好!邢大爷,让您老费心了,您能弄多少是多少。”

为了不被巡逻的警察发现,黄菠萝感激地谢过邢大爷,和肖志刚迅速地离开了西北沟南山。

有一天,“大严”又来找邢大爷卖大烟。

邢大爷给“大严”拿完大烟,漫不经心地问:“唉!我打听点事儿,你们警察大队有多余的子弹吗?我想买点儿。”

“大严”看了一眼邢大爷,奇怪地问:“你个老头子买子弹干啥?”

邢大爷说:“我在太平川有个朋友,家里养私枪,要买点儿子弹防土匪。”

“大严”一听,立刻答:“你要用我就给你拿点儿。”

邢大爷高兴地连忙说:“你要白给我,我还不要呢。”

“大严”不解地问:“为啥?”

邢大爷解释说:“你们的子弹不也是花钱买的吗。”

“呵!你老头还挺讲究。那好,你说,用多少?我用子弹跟你换大烟行不?”“大严”爽快地答应。

“我就是这个意思。”邢大爷说。

第二天,“大严”借着进山巡逻的机会,偷偷地给邢大爷送来了300发步枪子弹。

邢大爷一见喜出望外,立刻给了“大严”60元**。

“大严”接过**,心里美滋滋的。

心想,这回我抽大烟可有钱了。

不出一个月,“大严”接二连三地偷出了2000多千发子弹,一次又一次地跟邢大爷换大烟。

邢大爷每次都是按一发子弹二角钱计算,一分不差地付给“大严”现金。

“大严”没有想到,其实,邢大爷用大烟跟他换子弹,并不是给朋友,而是给抗联部队。这些子弹,都由肖志刚秘密地送往山里交给了抗联部队。

时间一长,“大严”心里有些犯嘀咕,这老头的朋友防土匪咋能用这么多子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