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18912500000006

第6章 不做沉默的“智者”——好口才的心理功底(2)

因此,只有克服交谈羞怯的心理障碍,说话才能轻松自然,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为此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克服“无知”,勤于说话训练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进行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另外要精心准备。林肯说:“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准备,也无法做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精心准备至关重要,只有精心准备才能胸有成竹。

有一位英国演讲新手要去向一群教养水平很高的听众讲话,尽管他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不放心,就去请教英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法拉第先生,什么是听众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法拉第干脆利索地回答道:“他们一无所知!”

说话时的表现欲调节

人都喜欢表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活动也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一个演讲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因为适当的表现欲能激励演讲者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推动演讲者崭露头角、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但表现欲过于强烈,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公众接受的限度,就会把崇高的演讲活动变成纯粹的自我表现,这样的演讲者,在演讲前会显得跃跃欲试,急于想赢得听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对自己的期待值很高。如果演讲成功,赢得了掌声,他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自豪感;而要是听众并不买账,会场掌声稀疏,会后评价不高,颇高的期待值和一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又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或自轻自贱,悲观丧气,成了泄了气的皮球。

由此可见,过分强烈的表现欲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障碍,而要克服这种障碍,我们主要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端正演讲动机,明确说话目的;

正确看待荣誉、看待成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对荣誉产生过分奢望和贪婪;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对自己作过高的估计,更不要自视甚高,打肿脸充胖子,千方百计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样反而会让人瞧不起。

说话时要学会自我控制

当众讲话前,发言者不可能预料到讲话过程中会出现何种变故,如没有一定自控能力,往往自乱阵脚。同时一句话说出去,在听众中也可能会激起不同的反响,甚至有的反响会大大出乎意料,如果这时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或不能很好地把握局面,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越来越有失自己的水平。所以,在说话时,是否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说话水平的标志。

自制能力指的是说话者在整个说话活动中能够自觉、灵活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辞的能力。

当众讲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受心理的支配和制约。该不该说,怎样说,何时起始,出现意外如何应对等等,能不能够自我控制,直接影响着当众讲话的效果。1962年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大吹大擂,信口雌黄,讲到最激愤时,竟脱下皮鞋敲击讲台,留下了千古笑柄。这就是缺乏自制力酿成的恶果。

自制力与一个人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结合前面所述心理素质一节加以培养,这种基本能力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可以消除说话者害羞、恐惧、不敢说或不敢大胆说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说话者在遭遇意外之时,情感不致大幅度波动而造成言辞的失误。

掌握正确控制怯场的方法

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恐惧和怯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测验,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名列榜首。有41%的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惧,可见,在大多数人看来,当众讲话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一位代表本单位参加演讲比赛的年轻姑娘,一站到讲台上,脸就涨得通红,两腿微微颤抖,说话的声音变调,呼吸也显得急促起来。她刚说了几句就忘词了。她越发感到恐惧,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利箭一样射向她,她想躲避,但又不甘心临阵脱逃。她不能当众出丑,给本单位丢脸,可她惟一能感觉的是心跳加快,而脑子里一片空白,早已背熟的语句全都飞得无影无踪。她放弃了这次演讲,跑回自己的座位坐下。直到演讲会结束,她也没敢把头抬起来。

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作为见习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当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候时,他想好的开场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惊慌中,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句:“同学们,再见?”同学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见老师满脸通红,不知所措,不由得哄堂大笑。他努力让场面安静下来,但换来的不是镇静,而是脑门上涔涔的汗珠。当他下意识地掏出“手帕”揩汗时,台下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是为什么?经一位学生暗示,他才发现自己手里拿的不是手帕,而是一只袜子——啊??真该死?大概是昨晚洗脚时,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把袜子装进衣兜了。他想避开几十双眼睛的注视,抓起板擦擦黑板,整个课堂闹得翻了天。他窘得无法自控,无地自容,只好跑下了讲台,慌乱中一抬脚又踢翻了讲台旁的热水瓶……

纵览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演说家最初都有过怯场的经历。就拿林肯来说,他当年在演讲台上窘迫不已,恐惧得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并未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勤讲多练,绝不放过每一次讲话机会,演讲水平日益提高。后来他的就职演讲被誉为最精彩的总统就职演讲之一。

又如雅典著名的演讲家狄里斯。在最初走上演讲台时,尽管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遭到了失败。极度的恐惧让他语无伦次,别人不知他在说什么。但他并没有就此灰心泄气,丧失信心,而是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讲话胆量。他每天跑到海边,朝着岩石呐喊,向着浪花抒怀;回到家里对着镜子做发声练习,反复矫正,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被誉为“历史的雄辩家”。

那么,如何破除怯场这个心理障碍,迈向卓越口才呢?

1.豁出去了。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美国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管他三七二十一,整个人也便放开了。

2.视而不见。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

3.加强训练。

如朗诵、自言自语,与陌生人大胆交往、与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当众讲话等。

这里特推荐美国著名魅力专家都兰博士发明的抗怯场练习的几种方法,供你选择使用。

(1)追蝴蝶练习

在登台前最后一刻做,效果最好。

①双脚开立,与肩相齐,膝微屈,挺背,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

②不必刻意呼吸,边叫“呜”边做蹦跳,一共10次,尽量用力,“呜”声要短、急、用力。每次做完“呜”,双拳向下猛砸。

③放松闭嘴,缓慢深呼吸。

④嘶嘶吸气,微张嘴,弯腰至膝,蹲于地。重复3遍,做缓慢深呼吸。

(2)蒸汽机练习

①双脚与肩齐,站在那里,屈膝,将头抬起,闭嘴,右臂后拉,左臂前伸,尽量用力,同时深呼吸。

②左右臂换个方向,重复上述动作。节奏要平稳。

③开始要慢,随后要越来越快,持续做3~5分钟。记住:闭着嘴?

(3)空手劈柴练习

①双足分开约40厘米,屈膝。握拳,手放两边。嘴唇紧闭。深呼吸3次后抬臂高举过头。

②哗啦一声,双手用力地劈下,并尽可能放声叫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屈膝)

③尽可能用劲地重复5次。

(4)劈柴动作练习

①两腿分开30~45厘米,脚尖向前,两膝轻松放直,攥紧双手。

②吸气,摆动紧握着的手,高抬过头。

③把举起的手摆下来,猛向前屈,吐气。手下来时,大叫一声“哈”。(屈膝)

④吸气,再举手。

⑤重复上述动作,做上10~20次。

注意:吸气时要闭着嘴,直到你的手摆时叫“哈”,这样就可吸进更多氧气,练习就更有效。

(5)摇来摆去练习

①双腿分开站立(与肩相齐),同时摆动身躯、脖子和头,先向右,再向左。

②让双臂自由摆动,随身体转来转去,最后双臂放松地围住双肩。

③在摆动时,尽可能大声:“我不在乎?”

④如此反复,也可叫“不,我不在乎?”或“你奈我何?”重复几十次。

身体摆动时,保证头随身子转。

尽可能轻松自在地去做。

(6)减压练习

①站在门槛上,手掌挤着两边门框,鼓气用力,面部、头部、脖子会有热血上涌。尽量多坚持一会儿。

②突然完全放松。

③深呼吸。

④重复3遍。

(7)心怀世界练习

①吸气,感觉你像是在扩张,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伸展四肢,感觉你的心脏是世界的扩充与展开。你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生命体。

②至少坚持一分钟以上,让世界置于你的怀抱中,手放胸前,双手轻低。

③如此做上4次,把消极的意念都去掉。努力去喜欢它,把它容纳进来,把它放在心上,化恨为爱。

沉着处理冷场的情况

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中,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之类应付。

冷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言者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出于纪律的约束或处世的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场完全应由说话人负责。

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的目的。发言者既要发言,必须实施控制,避免冷场的发生。控制的办法是:

1.发言简短。

单向交流中那种应景式讲话,越短越好。如华达商场举行开业仪式,邀请了市内各方面的人士参加。总经理只说了两句话:“女士们,先生们:热忱欢迎各位光临!现在我宣布:华达商场正式开业!”

双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绝地包场,要有意识地给对方留下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己一轮讲不完,应待对方有所反应后再讲,不要一轮就讲得很长。

2.变换话题。

当众讲话时遭遇冷场可通过暂时变换话题的办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目的达到后,仍要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打瞌睡、窃窃私语、在桌上乱画,可以暂停讲授,穿插几句应景、时髦、诙谐的话;或者简短地讲个与教学多少相关的掌故、趣闻,学生的精力便会一下集中起来。之后,再继续教学。

双向交流的话题变换是不定的,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比如你与别人谈今日凌晨看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电视直播,可别人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观看,对你所议显得毫无兴趣,出现冷场。这时,你就应及时转移话题。

3.中止交谈。

任何发言者都不愿碰到冷场。但若这种情况出现后,自己又采取了诸如简短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那就应中止交谈。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都是残忍且浪费时间的。比如你同他谈足球他无兴趣后,变换话题他仍无兴趣,就不可再谈下去。这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

另外还有一种在说话时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搅场,搅场就是恶意破坏现场秩序,使发言者不停被打断,甚至被迫终止。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单向交流中。如上课、作报告、大会发言、演讲等场合,听众开小会、串座位、随意进出、喧哗、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

搅场出现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听者本就对发言者有成见,是反对派。之所以来听,就是想来钻空子、找岔子,不管你怎么说,他都要搅。二是发言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者觉得言之无物,听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三是讲话内容听者不感兴趣。

作为发言人,对搅场的出现只能自己去控制。那种依靠与听者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出面干预、压制,或者自己愤而退场之举,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样做,产生的负面效果可能会更差。因此,发言者必须正视搅场,主动实施控制。

控制搅场的办法要区分不同原因。

对第一种原因的搅场:坚定信心、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