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金之神——乔治·索罗斯基金投资忠告
18913600000030

第30章 索罗斯教你如何适时获利(3)

2004年到2005年大多数基金的净值都在1.2元以下,长期的熊市使投资者认为1.2元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上限。但是2006年年初,1.2元被轻易击破,部分优秀基金的净值一直涨到接近2元才回调。2元又成为许多投资者心目中的净值上限,基金净值接近或者突破2元时遭到大量赎回。但是,截至2007年1月22日,已经出现了净值达到3.087元、累计净值达到3.4169元的基金。

事实证明,基金并不存在什么上限,高净值基金也不存在上涨空间有限的问题。

4. 买新不买旧

有一些国内投资者喜欢购买新发的基金,新发基金在认购期的宣传力度很大,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其实新基金是很难判断其优劣的,盲目“追新”不可取。由于新基金没有历史数据,无法判断其运作能为,哪怕是某支基金的复制品。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要“看老”,也得等到孩子长到三岁吧,没有人一出生就能够“看老”的。选择基金也一样,一个没有历史的新基金是很难作出评判的。和国内基金持有人相反,美国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明显“喜旧厌新”。

5. 倾囊而出甚至贷款投资于基金

有一些基金投资者受基金火爆和赚钱效应的影响,头脑一热,想出贷款买基金的招来。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有不少客户来办理房产抵押贷款,而他们办理房产抵押贷款的主要用途竟然是购买基金。然而值得提醒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买基金,成本无形增加。按照目前的利率来算,成本约在8%左右,就是说,还没有投资之前,你已经背负了8%的投资成本。何况,2007年股票市场行情不定,完全乐观很有可能招致损失,大家应该慎重选择。

有一些投资者不考虑自己未来的可能性支出,在基金火爆的感召下,顷囊而出买基金。这不仅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家庭支出,也不好应对不时之需,若是遇到市场下跌,投资者的心态会受到严重影响。事实就是这样,稳赚不赔只是神话。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冲动,断了自己的后路,不要总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永远的幸运儿。

6. 波段操作,频繁买卖

有一些基金投资者就喜欢波段操作,见钱为安。其实基金投资不适合波段操作。首先,投资者很难预测阶段性高点和低点,不可能提前进行操作,一旦看到市场下跌再赎回,很可能卖到低位上,近期不少基金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其次,基金申购赎回费用相对较高,将抬高成本,不利于短线操作;最后,再次买入时机难以有效把握,很可能低卖高买。

2005年底赵先生原本被深套的基金净值开始逐步回归,他感觉资本市场似乎正在涌动着一股向上的力量,于是大胆在2006年三四月份以后把自己能够调动的家庭积蓄分期分批地投入了新基金认购与申购。如南方避险、南方高增、交银精选、交银稳健、大成三百、华夏中小板等。在六七月之前,股市单边上涨,赵先生所买的基金净值不断增长。六七月,股市在经历了一番大幅上涨之后,出现了调整,基金净值也随之缩水。在调整开始后的第三天,李先生害怕再次被套牢,终于忍受不了净值缩水的折磨,赎回了此前上涨势头正猛的广发聚富、景顺内需、嘉实增长和长信银利、博时主题等一批不错的基金。没想到,股市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很快就重拾升势,几天之后,基金的净值很快又创了新高。赵先生后悔不迭,认识到赎回操作是极其失败的,试图通过赎回来保持自己投资收益不减或力图通过波段操作来跑赢基金经理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懊悔之下,他又重新申购了广发聚富、广发聚丰、工银价值、大成精选、银华优质、景顺新兴等一批心仪已久的基金。

经过几次失败的操作,赵先生逐渐明白了,基金是一种适合长期持有的理财工具,既然将资金委托给了自己精选的基金投资团队,既然相信国家经济正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中,就要心平气和地面对股市里的涨涨跌跌,总想用波段操作的方式获取高额收益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

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赵先生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一改以往每天记录基金净值涨跌的习惯做法,而是隔一段时间关注、浏览一下净值变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于基金公司本身以及它们发布的投资策略和行业分析的研究上,不再认购新发基金,对于那些有着长期良好历史业绩的优质基金采取了定期定投的做法,在自己选准的基金上面不断地投入,同时辅以逢大跌就加仓的操作策略,这样,他的基金收益呈现出了一个良好的上升态势。

7. 高抛低吸

有一些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赎回基金并非是处于调整投资的考虑,也不是不看好原有的基金。恰恰相反,他们有时是因为持有的基金表现太过突出才考虑“逢高了结”的,并且希望当该基金净值下降时再申购,以实现高抛低吸的操作。然而,尽管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类操作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从理论上讲,这种操作并不可取,而且如果考虑到赎回和申购的费用,其获利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基金净值虽然与股市密切相关,但股市“投机”的理念却不适合开放式基金。股票更像是商品,其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而波动;而基金则是货币,其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与市场供求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开放式基金不具备投机性。

8. 不闻不问

有一些基金投资会认为我是长线投资,牛市熊市都对我有利,所以买了基金之后就不闻不问了。

不错,基金投资要求的是中长线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对它不闻不问。你应该将关心基金每天的净值升跌放在次要位置,转为细致观察你的基金投资组合,基金投资策略的改变。还有,基金的运作不是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关注基金管理公司比关注经理、净值更加重要。

9. 崇拜基金经理

有一些投资者非常崇拜基金经理,某个基金经理以前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俗,现在跳槽去了另一家基金公司去管理另一只基金,这些投资者就紧跟基金经理的脚步,也更换门庭转换基金。

的确,基金取得好业绩与基金经理的贡献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基金研究团队的力量,尤其不能忽视基金研究员的贡献。因为多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是由他们来完成的。因此,基金经理的变动不应成为调配基金品种的唯一理由。

索罗斯认为,人们对于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己观点的羁绊,顺理成章,人们的思维过程也就不能获得独立的观点,其结果是人们无法透过事物的现象,毫无偏颇地洞察其本质。而索罗斯却对金融市场有一种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建立在他对金融市场和投资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1953年,索罗斯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他给城里的各家投资银行发了一封自荐信,最后Siflger&Friedlandr公司聘他做了一个见习生,他的金融生涯从此揭开了序幕。

两年后,索罗斯带着他的全部5000美元的积蓄来到纽约。通过熟人的引见,进入了F.M.May6r公司,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并且从事欧洲证券的分析,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1959年,索罗斯转投经营海外业务的Wertheim&Co.公司,继续从事欧洲证券业务。幸运的是,Wertheim公司是少数几个经营海外业务的美国公司之一。索罗斯始终是华尔街上很少几个在纽约和伦敦之间进行套利交易的交易员之一。

1960年,索罗斯小试牛刀,锋芒初现。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的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的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格翻了3倍,索罗斯因而名声大震。

索罗斯早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为他掌握金融投资工具和对市场进行判断奠定了基础。当然,索罗斯是把投资当作他终身的事业来做的人,他曾经说:“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离……我害怕和担心失去它,并尽量避免失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当然不是把投资作为终身的事业,而且也无法像索罗斯一样再去接受正规的教育和从事金融工作,所以投资者要善于学习,学习投资大师的经验,对基金了解之后再投资,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投资失误。

正确对待错误

1. 一旦发现了错误,要充分施展补偿性自救,争取促使投资成功。

索罗斯给所有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好榜样。如在1987年10月股票市场的那场大灾难中,索罗斯主动退出了一些项目投资股份,尽管事后他本人感觉撤退为时太早。不过詹姆士·马龟兹分析,索罗斯的放弃是为了第二天更好地进攻,也唯有如此方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马龟兹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接受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困难的,可是,索罗斯却能够做到,因为他坚信他有能力弥补这些损失。确实他也做到了,1987年之后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索罗斯正是依靠自己的才智,征服了世人,成为金融投资者顶礼膜拜的偶像。

2. 要对自己有信心

索罗斯曾认为,他在金融市场的成功,唤醒了他孩童时代的万能幻想,并以自己庞大的经济实力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985年,新闻记者唐·多福门问他:“如果你有机会重新活一次,你准备做什么呢?”索罗斯说:“这基本上没可能发生,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也完全是可以发生的事件。”

索罗斯在他的日记中曾写到:“我认为我是懂得了即将发生的这个过程,这个革命性的过程。我比大多数人强,因为我有理论,一套理性的框架,可以运用它。这是我的特别之处,很实在,因为我在金融市场遇到过相同的过程。”精湛的理性构架和丰富的事件过程形成了他高度的自信。

3. 要有坚强的意志

索罗斯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金融投机家,必须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在索罗斯的投资世界里,他保持冷静、超然,目的趋向很重要,目的就是活力。他不随国内多数人起舞,避免跟股票谈恋爱。他曾说:“我不是冷血动物,我是冷血投资动物”。

忠告43:寻求套利的机会

索罗斯对冷门的东西特别感兴趣,1960年,他发现一家德国保险公司——联合,若以它的资产价值相较,股价实在太低了,他便开始推荐联合的股票,结果此股票涨了三倍。

在众多资深投资人士的眼里,套利有其魔鬼的一面,也有其天使的一面。其实资本市场无处不“套利”,它是精明理财者惯用的手法,可让人快速发财致富,但如果套利方式运用不当,也可能让人倾家荡产。

认识套利

套利也叫交易价差,一般特指期货市场上的参与者利用不同月份、不同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差价,同时买入和卖出两张不同类的期货合约以从中获取风险利润的交易行为。它是投机者或对冲者都可以使用的一种交易技术。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个人投资意识的加强,套利已不是理财专家和资本市场大鳄级别的操盘手的专属,它已渐渐为精明投资者所应用。在股票、外汇、国债、黄金以及期权、期货等等市场都可套利。对于一个信息披露制度、交易制度有待健全的市场来说,提供的套利机会就更多。有人指出,套利是投机行为,是一种因市场制度建设不健全、市场操作行为不规范而给投机者有机可乘的操作方式。然而,资深投资者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在专业投资人士看来,套利不仅仅是赚取价差,而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在投资学中,套利的定义是指在投资过程中,通过调配手中的资产,达到资产配置的最大化。

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曾发生过多个套利致富传奇故事。家喻户晓的股神“杨百万”,便是套利暴富的成功范例。

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民杨怀定读报纸时发现,在上海卖的国库券比国内其他城市卖得贵,与合肥的价格居然相差5~6元。杨怀定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机会,于是决定要赚取这个价差。因此,他往返于上海与合肥两地,不断从合肥以低价买入国库券,再到上海以高价卖出,来回一趟便可净赚1000元。1000元,对于当时人平每月工资还不到100元的工薪阶层来说,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杨怀定从国债市场中运用套利(倒卖国库券)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到了90年代,我国股票市场建立初期,杨怀定把从国债市场上掘到的第一桶金投入股市,从个股中低买高抛,继续博取价差,反复套利,终于创造出我国第一个买卖股票致富的神话,“杨百万”的大名自此传遍海内外。

简单来说,套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低吸高抛,赚取价差;另一种是降低投资风险系数,即当两种商品的价格完全一致时,投资者从商品的风险度等方面进行权衡,选择抛售风险度相对较高的产品,购入持有低风险的产品。

套利操作的方式与技巧

1. ETF的套利技巧

ETF套利是指当ETF二级市场出现折价/溢价时,套利者就可以在ETF一级市场、ETF二级市场以及股票现货市场之间进行简单的套利。

当ETF二级市场市价处于折价交易时,套利者就可以从二级市场买入ETF,然后到一级市场赎回一篮子股票,再到股票市场卖出股票获得套利收益。

当ETF二级市场市价处于溢价时,套利者可以从一级市场创设ETF,然后到二级市场以溢价卖掉ETF并获得套利收益。有效的套利会使ETF的折价/溢价幅度迅速缩小,折价/溢价频率大幅度降低,从而使ETF获得合理的市场定价。

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新的变化致使ETF再度发生折溢价时,套利也再度出现并迅速而有效地使基金市价收敛于基金净值。这就是ETF产品设计所内含的定价机制及套利机制。可见,套利在ETF定价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申购、赎回的套利过程是控制ETF二级市场价格同基金净值偏离程度的核心机制。由于套利过程各个步骤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意味着市场风险,影响着最终收益,因此站在套利者的角度,为降低套利风险,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套利过程。

现实中,由于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技术约束,完成一个套利循环是要花费一定时间的,因此套利存在一定风险;再有,买卖一篮子股票和ETF存在冲击成本和交易成本,所以折溢价在一定范围之内也不能形成套利;最后,当一篮子股票中存在涨停或临时停牌的情况时,由于买不到成份股而影响溢价套利,使得控制ETF二级市场价格同基金净值偏离程度的套利机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