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学原理新编
18951300000031

第31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1)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上,政党已是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可以说,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和重要的行为体。作为政党活动规范的政党制度是一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政党问题也就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章主要讨论政党和政党制度以及政党政治的运作机制等问题。

一、政党的含义与特征

1.政党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党”指地方单位,据《周礼》记载,“五族为党”,并注明100户为族,即是说每500户(家)为党,由于这五百户都具有血缘姻亲关系,遇事常互相帮助配合,因此,党的引申义是“党助”。党助本来并不是坏事,但人既然以亲疏血缘划分为党后,除了互相协助以外,还有互相掩饰过错的一面,即所谓“相助匿非”。不仅如此,对非本党的人群,不但不加以协助,在当其有过错时或与本党发生矛盾时,还群起而攻之,因而有“党同伐异”。这种含义和现代政党的某些特征是相吻合的。

在中国古代,与“党”密切相联的是“朋”,据《说文解字》释义:

“朋,象形,凤飞,群鸟相从以致万数,故以朋字”。中国古代的朋党,指追随一位领袖,在政治上互相帮助、党同伐异的一批人。中国古代产生过许多“朋党”,如唐代的牛党、李党、明代的东林党等。由于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君主专制,君主一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朋党”既然是“相助匿非,党同伐异”的结合,当然损害君权,君主一般都讨厌朋党,所以朋党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贬称,互相争夺权力的人往往攻击对方为朋党。但中国古代的“朋党”不过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派别和集团,而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政党。

在西方,政党一词是由拉丁文“Pars”演变而来的,演变为英文“Party”、法文“parti”、西班牙文“partido”等,“Part”都是“一部分”的意思,所以西方最初的党也与“派”、“帮”、“部分人”等意思相近,也是一部分意见或利害相同的人的结合,其行动不外乎是党同伐异,相助匿非,这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朋党”含义差不多。

自从政党产生以后,关于什么是政党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作了各种不同的界定。《大英百科全书》将政党解释为:“政党是政治体制内以取得和行使权力为目的而组织的集团。”《美国百科全书》解释为:“政党是个人或团体为在某种政府制度内,通过控制政府或影响政府政策,以期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起来的组织。”这些观点都把政党与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联系了起来,说明了政党的目标是指向国家权力和政府,因此这种解释在西方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新时代百科全书》认为:“政党,是为争取选民投票支持它所提名的候选人而高度组织起来的集中统一的团体。”英、美等国的许多学者持这一观点。《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指出:“我们选定党是为谋求官职而建立的。”法国政治学家弗博雷拉在《今日法国政党》一书中认为:

“政党是由三个要素构成,首先,政党应该是一个由男子和妇女组成的集团,这个集团具有某种形式,能表达集团的共同意志和采取相应的行为。其次,这个集团必须提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是基于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的思想和利益。最后,这个集团必须进行旨在取得政权或行使权力的活动。”

以上各种关于政党的界定,尽管揭示了政党现象的某一方面,但上述表述都只是从形式上或表面上对政党的活动和形象进行了描述,没有揭示政党的实质。

与资产阶级学者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政党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政党这一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因而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本质。早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列宁指出:“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并作出了“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等论断。毛泽东指出:“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没有一个按照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资产阶级的学者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资产阶级学者对政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他们的概念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党的活动和形象进行描述而已;其共同之处就是把政党说成是超阶级的团体,是一种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没有说明结合的基础和体现的实质是什么,没有揭示出政党的本质属性即阶级性,因此其解释是不科学的。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观透过了政党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抓住了政党的本质特征,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性,说明了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基础是阶级,政党是同一个阶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联系起来的,而不是一种抽象的人的结合,政党体现的是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就为科学地说明政党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根据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对政党概念的理解可以把握三层意思: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政党是阶级的领导力量和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政党是具有自己理论纲领并将其作为指导和目标的政治组织。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当代各国政党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政党的含义归纳如下: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有共同的政治理论或纲领的、为取得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在政治活动中采用共同行动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特征

政党作为阶级社会的组织,它具有区别于国家组织和一般带有政治性的社会团体的特点。概括起来这些特点主要是:

(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近代的必然产物,是一个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总是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特征。列宁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完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毛泽东也指出:“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也正因为政党和阶级紧密相联,因此它必然会随着阶级的消亡、阶级国家的消亡而逐渐消亡,它只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特定时期的一种历史现象。

(2)政党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争取或维护国家政权。世界上的政党虽然形式各异,性质不同,但它们都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目标,即为了本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谋取和实现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统治权。政党实现政权目标的手段一般可分为和平选举和武装斗争。政党在取得统治权后,则把目标转向巩固其政治统治,没有取得国家政权的政党,也必然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把奋斗目标指向国家政权,最低限度也要干预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以便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此,政党的全部活动都必然围绕和服从其政治目标,并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奋斗。即使是那些力量单薄的在野小党,也总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自己的活动,它们或者提出各种政治主张,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政府实行某些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或者力图在议会中争取更多的议席,在政府中谋得更多的职位,以便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服务。至于那些处于非法地位的政党和拒绝参加政府的政党,则往往把武装夺取政权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非法政党)。如果一个政治团体,其目标不是为了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那无论它的组织多么严密庞大,它都不能成其为政党。

(3)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政党的政治纲领,通常是指政党的政治目的、任务和政策,它所表达的主要是政党谋取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谋取政权以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体现了政党的基本性质,集中反映了政党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政党的政治纲领中的政治目标,是政党成员结合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的任何团体或组织都不是政党。党的政治纲领,也是一面公开树起来的旗帜,是人们判断政党性质和政党活动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

(4)政党是由特定的阶级或阶层骨干分子组成。政党一般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由相当数量的党员组成,并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的行动。但政党并不是由本阶级或阶层的所有成员组成,而是由本阶级或阶层中最积极、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一部分人组成。并且政党的共同行动的采取一般都由政党中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领导来领导,因为政党的活动是联合的、共同的活动,这种政治行动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有权威的、高度统一的核心来领导,是很难达到现实的政治目标的。

(5)政党是有组织纪律性的政治组织。为了发挥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切实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目标,政党必须具有稳定的组织系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和组织纪律。

主要表现在:一般政党都有以基层组织、中间组织和中央组织三层结构为特征的组织体系来动员和组织本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政治生活。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也有与组织相适应的纪律来约束成员的行为。

但政党的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和纪律的严密程度具体因党而异。政党的组织纪律性是检验政党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上述是对政党一般特征的概括,是针对政党的普遍性特征而言的,但由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复杂多变,政党的一般特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及不同性质的政党中显现的程度不同,并且有些政党和政治组织也在相互转化。因此,判定一个政治组织是不是政党要进行综合地分析和考察。

二、政党的产生

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虽然它是阶级社会的政治组织,但它并不是同阶级一起产生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但是没有近现代意义的政党。因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样的经济状况造成了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的落后和封闭,因而很难形成现代政党赖以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同时,由于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国王或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国家的一切政治事务由君主个人决定,平民没有参政的权力,没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因此就不可能产生政党这样的政治组织。所以政党不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而是在阶级、国家产生之后的一个特定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制度内孕育成熟)才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阶级现象。下面我们分别从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条件来看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1.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孕育成熟,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同封建贵族展开政治斗争的条件下产生的。在与封建贵族争取参政权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中又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派别,政党就是在这些不同的政治派别的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作为最早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政党形式诞生于英国,现代大众性的政党则最早出现在美国。导致现代大众性政党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现代选举制度的产生。

早在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议会内部围绕着赞成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就形成了“宫廷党”和“民权党”两大派系。两大派系的对立直接导致了内战的爆发。内战结束以后,两党仍然在议会中对拥护王权政府和民权政府而争论不休,在相互的对骂中双方的观点逐渐明朗,1779年产生了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利益)和辉格党(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利益)。1832年英国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议会选举,两党都为了能争夺更多的选票和议席,托利派和辉格派都走出议会的象牙塔,积极介入地方性选举,并相应建立地方和全国的组织机构,从而形成了现代政党的雏形,随后将托利党正式改名为保守党,辉格党正式改名为自由党。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选举,全国有近一半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当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的保守党和自由党,要想争得议会多数席位上台,就必须在全国性的竞选中取得胜利。为此,两党都在中央和地方逐步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了较为严密的纪律。他们在竞选中要经过发表竞选纲领、阐述施政方针来吸引选民,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党较为明确的纲领。从此,两党轮流执政的体制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工党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美国政府内部的不同政治派别则是从美国建立伊始至南北战争结束80年间逐渐形成的,主要是在围绕着1787年宪法批准问题而展开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在讨论和通过1787年宪法时,政府内部形成了联邦党和反联邦党两个派别,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人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因而主张批准联邦宪法;而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人则反对给联邦政府太多的权力,主张在宪法中应该加上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之后再批准宪法,自称民主共和党。随后两党为政府体制和一系列政策问题争论不息。从1800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当选为总统开始直至1828年,民主共和党改为民主党,也就是今天民主党的前身,当时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1854年7月,部分北方民主党人同反对奴隶制的党派联合建立了新的共和党,这就是延续至今的美国共和党,当时主要代表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开始出现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