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学原理新编
18951300000068

第68章 国际政治(3)

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诞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随后封建制国家取代了奴隶制国家。国际政治意义上的主权国家是以资产阶民族国家的产生为标志的。因为有了主权国家,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国家之所以成为国际政治重要的行为体,关键在于拥有主权。具体地说,主权赋予国家独立的内外职能,即对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进行独立地、有组织地活动的能力。国家完整的内外职能是国家权力的内在表现和其活动的总方向,是使国家成为稳定的基本行为体的基础;主权要求国家建立庞大而又严密的由各种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即政权机构。有了严密的组织体系,才使国家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独立、自由地活动;主权使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有了主权,才能吸引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居民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如果主权不完整或丧失主权,国家就会失去凝聚力变成一盘散沙。所以说,主权是国家成为国际政治最重要行为体的重要表现。在国际法上,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主权国家参与国际法的制定,履行国际法规定的义务,享有国际法规定的权利。这是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体所不能比拟的。国际社会的非政府行为体一般是由主权国家派生出来的,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主权国家相关联。

奥本海曾说:“当人民在他们自己的主权政府下定居在一块土地之上时,一个正当意义的国家就存在了。”因此,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国际政治行为体的主权国家,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具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即:一定数量的居民。没有居民便不构成国家。居民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国家存在和组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国力的基本要素;一定面积的国土。国家领土是国家的自然载体,是一国居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一定形式的政权机构。政权机构是国家权力的承载者和运行者,是国家范围内社会秩序、组织、制度的维护者和组织者,也是国家对内对外的具体代表和象征。统一的政权组织,是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独立主权是主权国家的根本属性,它是处理国内外事务时的最高权力,是不可侵犯的权力。

在当代世界,充当国际政治行为体的主权国家共有190多个。从性质上看,这些国家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其中民族主义国家占大多数;从生产力水平看,区分为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它们相互间贫富悬殊,差别极大;从政体看,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有发展中民族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君主制和酋长制,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其具体形式表现各异。充当国际政治行为体的主权国家,如此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必然使国家权益千差万别,使国际政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在当代国际政治活动中,一般地说,有三类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为代表,主要位于西欧和北美,共2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说,它们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大多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两党制的政治体制,并在国际政治中以民主国家自居,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以它们的价值观念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其行为对国际政治局势造成重大的影响。

发展中民族国家。主要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共130多个,其人口和土地面积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这些国家,历史上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多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民族解放运动走上独立的,因而,它们大都面临着维护政治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变革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共同任务。在经济上,这些国家经过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民族经济都不同程度得到发展,但是就现状来看,其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根据发展水平,可以将它们区分为四种类型: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石油生产国,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巴林、阿曼、文莱、委内瑞拉等;中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广大区域,有40多个国家;低收入国家,也有40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后两类国家也被称为非石油初级产品生产国。从政治体制上看,这些国家建立的体制大体上分为两种:

(1)君主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君主立宪制,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如泰国等;另一种是君主制,国家权力主要集中在国王、苏丹、埃米尔、酋长手中,这类国家数量较多,如约旦、文莱、尼泊尔、摩洛哥、沙特,阿曼、科威特、阿联酋等。(2)共和制,英联邦国家基本模仿英国的议会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拉丁美洲国家大体采用美国的总统制,如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非洲国家一般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的基本特点是集权色彩较浓,民主化在这些国家都发生了变异。

社会主义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中国、东欧8国、蒙古、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等15个。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苏联等10个社会主义国家变成20多个性质已经转变的国家,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各国所走的道路各有特点,其政治经济体制还处于从传统体制向它们所选择的目标模式的转型期,这些国家从性质上看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它们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学术界将这些国家称为转型国家。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有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等五个。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几十年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实践中寻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本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不断地改革开放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机和活力重新焕发,可以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其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非政府行为体

在当代国际政治中,行为体一般分为主权国家行为体和非政府行为体两大类。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主权国家虽然在国际政治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其他行为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绿色和平组织、民族解放运动、分离主义组织、恐怖主义组织等,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正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它们被统称为非政府行为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非政府行为体的日益活跃及其影响力的扩大,造成国际关系运作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1.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在概念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来说,它是指政府、政党、民间团体、个人之间出于特定目的和需要,以一定协议为纽带联合起来的跨国性的机构。而狭义的国际组织仅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最早是以民间团体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步发展到政府间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国际组织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分类:按构成主体的法律地位来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民间国际组织;按地域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基本性质和职能来划分,可分为综合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能够发挥主权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能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组织的产生是以国际会议的召开为前提条件的。17世纪中叶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处理国际问题并确认民族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会议。尤其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通过国际会议的形式调节欧洲列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重要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的拓展,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不断加剧,亟需某种超国家组织来协调。19世纪中期以后,在欧美出现了一批专业性的国际组织,例如186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1875年成立的国际度量衡组织等。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主权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创立的国家之间的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体,是由于其不受任何一个国家权力的管辖,可以做出对其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建立和维持国际关系的能力。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产生与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1920年建立的国际联盟和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两个最大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此后,国际组织就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政府间国际组织已达到6000多个。联合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总部设在纽约。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为了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还规定了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集体相助与和睦相处原则等。联合国设有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在这些机构下面还设有许多常设的辅助机构或临时性机构。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代表最广泛、级别最高、最具权威性、最受到重视的国际组织。它的文件或者具有约束力甚至国际法的作用,或者具有强大而广泛的道义影响。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所体现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和多样化,联合国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发展事业上,联合国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其它国际组织不可替代的。

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更是名目繁多。举其要者,如欧洲联盟(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非洲联盟(其前身是非洲统一组织),这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还有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1961年成立),美洲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民间国际组织,指的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外的国际组织,即个人和社会团体依据民间条约或协定建立的国际组织,其最大的特征是“非官方”性。这类民间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遍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民族、宗教、环保等等极为广泛的领域。政治类的国际组织有国际政党组织,如共产国际、社会党国际及各种反战组织等,宗教类组织主要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伊斯兰世界联盟、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等,社会类的国际组织则更为广泛,它涉及经济、文化、环境、卫生、人权、动植物保护等领域。从国际法的角度而言,非政府的民间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因为它们不具备直接承受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能力,但由于它们代表了民众的呼声,因而它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政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的独立参与者,体现了国际交往的高级形式。作为国际社会朝着规范化、民主化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特别是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组织在协调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着主权国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及各类国际组织的建立,为解决国际社会之间的争端提供了一个对话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机制。众多的国际组织都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自己的宗旨,在冲突和争端各方面之间进行积极的斡旋活动,有效地缓解或平息了武装冲突和内部动乱,防止了战火的蔓延,为争端的解决、和平的恢复做出了贡献;第二,促进发展、推动国际合作。随着国际组织的不断发展,被纳入国际组织范畴的事务越来越多,这就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从而促进了各国的发展;第三,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着诸如环境恶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毒品泛滥等共同问题,由于这些问题跨国流动性极强,所以单独依靠民族国家不可能独立有效地解决,必须通过全人类的合作才能加以解决;最后,国际组织是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国际政治民主化,即要在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处于平等地位。国际组织的发展,必然造成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多元化,从而打破了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格局,促进了国际政治的民主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经济的发展、个人意识的上升、“公民社会”的兴起、信息的广泛传播,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尽管与主权国家相比,国际组织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在很多时候和很多问题上,它是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

2.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