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自由照耀世界
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由女神坚定地屹立在纽约自由岛上,表达着美国人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让人们即使在暗夜中也能看到前进的希望,永不退缩,永不畏惧。
那些无家可归,在风浪中颠簸的人们都来这里吧。她高举着自由的明灯,在黄金色门旁伫立。
不管纽约的白天黑夜有多么灿烂,哈得孙河口总是有一点橘黄色的亮光,微弱却执着地跳动着,穿越重重艳阳与点点星河,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就是著名的自由女神。
美国不愧是个移民国家,甚至连自由女神这位最著名的居民都不是本土人士。虽然已经成为纽约著名的城标,乃至整个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但她实际上是位地道的法国移民。1876年,女神被法国作为独立100周年的礼物送给美国,自此在纽约安家落户。只要稍微熟悉她的历史,便不难理解,为何她饱满的面庞满含慈爱,她秀美的身姿充满自信。法国雕塑师巴托尔迪耗费1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传世之作。这座雕像凝结着他全部的心血,女神的容貌设计以雕塑师的母亲为原型,而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他妻子的手臂为蓝本。雕像的每一个曲折的线条都蕴含着雕塑师浓浓的爱意,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温馨的艺术品了。
女神身高46米,以金属制成。她面容坚定,目光炯炯,望向远方,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镣铐,象征了推翻暴政的约束及对自由的追求。
当年,美国人民用烟花和礼炮的最高规格迎接自由女神的到来,仿佛心中那个对民主和自由向往的梦,终于有了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对美国人尤其是成千上万的美国移民而言,她高举的手臂给所有的人注入了一股蓬勃的力量,激励着他们实现自我。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对自由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自由女神依旧俯瞰着脚下虔诚的子民,你可看到她坚毅的表情里透出的慈祥?就像基座入口处镌刻的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的诗句那样,接纳众生: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
一起交给我。
我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总统山向伟人致敬尽管偏安一隅,但4位总统的名声实在是太为显赫,早就冲破了南达科他州的界限,将全世界的游客都吸引到了拉什莫尔山山脚。4位与山峦融为一体的巨人,在此得到了永生。
站在南达科他州的拉什莫尔山山脚,空气中似乎流淌着一种不容亵渎的庄重,连呼吸都变得格外小心翼翼起来。
一抬头,4个巨大的人面雕像在山体上正面无表情地俯瞰着你,仿佛是一群巨人正在打量一个贸然闯入圣地的小矮人。不要惶恐,这4个人绝对有做巨人的权利。他们就是美国历史上4位最著名、最伟大的总统: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他们代表了美国自开国以来150年的历史,在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享有重要的地位,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登上这个高度,接受如此膜拜。
建造雕塑的初衷其实只是为了促进南达科他州的旅游业,然后才是崇拜与纪念,这商业之举却成就了南达科他州的无上荣光。虽然偏于一隅,但是这几位总统的名头太过响亮,声名远播,早就在全世界混了个脸熟。拉什莫尔山干脆被人们称为总统山,成了美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
这里到处都分布着花岗岩石山峰,质地坚固,十分适合雕凿如此巨大的工程。总统雕像作者——著名雕刻家博格勒姆初见拉什莫尔山曾惊叹道:“美利坚将在这条天际线上延伸。”虽然这句赞美过于抽象,难以检验,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却正是在此立起来了。他用了14年的时间,在山岩峭壁上凿出了4个高达20米的、世界上最大的人面雕像,令世界为之惊叹。
昔日荒凉的花岗岩峰顶上,如今雄踞着美国4位最伟大总统的面孔。雕像依山而凿,与山石混为一体。每张面孔都栩栩如生,线条坚毅深刻,轮廓分明,神态端庄凝重,颇为神似,将伟人们的面容生动再现。每天旭日东升之际,位于东南山坡的总统头像都能迎接到清晨的第一缕霞光,在朝晖照耀之下,光彩夺目,气势恢宏。在通往雕像区的山脚下,苍松翠柏团团簇拥,道路两旁竖立着十几根柱子,美国各州的州旗分别装饰在大理石饰面的方柱上,象征美利坚合众国的国体,为这里平添了许多庄严气象。
如今的总统山每天都能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南达科他州从旅游业中得到了实惠,世人的怀古幽思也在此得到抒发。看看这里的车牌,就知道他们为此有多么自豪了:GREAT FACES, GREAT PLACES(伟大的面孔,伟大的地方)。世界上还能有哪个地方能担当此名呢?拥有独一无二的总统山,难怪南达科他州有这么骄傲的口气了。
好莱坞·永不落幕的电影王国这里天天都有最精彩的大戏上演,因为这里是好莱坞,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出不会落幕的戏剧。它还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一个爱恨情仇的娱乐圈,一个无法复制的电影王国。
最精彩的大戏天天都在上演。欢迎来到好莱坞,一个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一个爱恨情仇的娱乐圈,一个无法复制的电影王国。
提起美国好莱坞,人们的第一反应必定是独霸全球的电影产业,美女帅哥成群的超级巨星。而作为一个地理名词的“好莱坞”反而被人忽略了。它算不上一个城市,只是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一个区,位于市区西北郊,有30万常住人口。由于它太负盛名,这个没有市政府的小地方甚至还要专门选出一位“荣誉市长”,作为官方代表出席各种仪式。这里分布着很多早期的电影制片厂,现在已成为美国电影的博物馆。还有数十年历史的老电影院,现在它们是大片首映或奥斯卡颁奖的地方,集万千光环焦点于一身。作为近百年来美国影视工业的核心地区,“好莱坞”已经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每一个标志的树立都不会是偶然的。好莱坞天气晴朗,经常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柔和的自然光最适合拍摄不过。加州风景多姿多彩,视角辽阔,便于取景,所以美国的电影工业选择了好莱坞,并始终忠于他们的选择。20世纪初,诸多的电影公司从纽约和新泽西迁到此处。1911年,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在好莱坞开业了。1923年,今日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高高地树立在好莱坞的后山坡上。在苍翠的青山背景中,9个白色的大字极为醒目,非常招摇,每个字的高度是13.7米,像一面骄傲的风向标,自此掌控起美国乃至全世界电影的阴晴冷暖。
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哥伦比亚、20世纪福克斯……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公司都选择在此落户,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看电影的人把目光转向这里,幻想成为大明星的年轻男女们也都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寻梦闯荡。富有经济头脑的大亨们雄心勃勃地要开创自己的影业帝国……好莱坞的地位日益巩固,发达的摄影技术、先进的营销手段、创造力丰富的制作团队、魅力四射的演艺明星,如干柴遇到烈火,蓄势待发。星光大道已经被希望点亮了,今夜星河璀璨,好莱坞风暴即将征服世界。
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进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当时彩色片还未大规模普及,电影还是黑白片的世界。朦胧的光影摇曳,黑与白强烈的色调反差,在朴素中多了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灰色层次的巧妙变化传达着微妙的心理内涵,那些婉约的美丽、细腻的伤感全都被放大化、具体化了,让银幕前的我们感同身受。好莱坞在时代前沿时急时缓地前进着,人人都在为之疯狂。有的想拥有财富、有的想引领潮流,有的要在星光大道上镌刻下自己的名字,不同的梦想、追求、打拼、血与泪交织。流星一道道划破夜空的宁静,而观众们只能看到银幕上的动人风光。
彩色片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好莱坞再次主导了电影界的革命。鲜艳的视觉享受打破了黑白片的单调与沉闷,冲击着观众的感官神经。朦胧的意境美被清晰的影像美所代替,银幕因为有了颜色而变得流光溢彩,活泼灵动起来。好莱坞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影迷的幸运时刻到来了。文艺片、音乐片、悬疑片、战争片、动作片、科幻片、西部片、史诗巨片……无论是寻常人家的一颦一笑,还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枝一叶,皆可被制作人编成优秀剧本,搬上银幕,题材丰富多样,迎合了不同欣赏口味的观众。明星永远是好莱坞最靓丽的风景,她们是电影界百年难得的奇葩,在好莱坞的声色光影中徐徐绽放,将不同的魅力、不同的性格特征融合到了那个年代的电影里。大量堪称经典的优秀影片在这里诞生了,即使在今日依旧感动你我,好莱坞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地触及整个世界。电影带来的是最全面最直接的教育,唤醒我们的感官、激发我们的情感和启迪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全部实实在在的生命,去体验电影里虚拟的悲与喜,而那些故事里都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谁说我们只是为虚拟的生命与情感过程欢喜伤悲?以至于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好莱坞的经典已经随着时间静止在那段黄金时代,即使是现在的好莱坞自身也无法逾越。今日的电影固然拥有顶级的导演、编剧、明星,大气磅礴的场景,逼真绚丽的特技,最高端的表现效果与拍摄手法,不惜血本的大手笔投资,我们也看到了一幕幕光鲜亮丽故事。然而岁月的浮躁已经或多或少烙下了印记,那份曾经触动心弦的出尘之美也变了味道。
或许,经过岁月的沉淀与锤炼之后,再回头看我们今日所经历的一切,才会知道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才会发现经典本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灵魂深处。
台下我望,台上你做,那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戏。旧日的温暖你可还记得起?
百老汇·音乐之声——百老汇在现代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剧院集中地,它代表的是美国戏剧艺术的精粹,是音乐界膜拜的艺术圣堂,只要有百老汇的存在,纽约永远是世界娱乐的先锋。
虽然全长只有25千米,但是道路两旁却密集的分布着几十家剧院。“百老汇”代指了在这个区域内进行的演出。
即使对戏剧并没有很多了解的人,一提起《歌剧魅影》、《猫》这些著名音乐剧目,也能对其中那些经典段落略知一二。在纽约的一条街上,这些美妙的旋律每天都被吟唱着,这里就是百老汇。
Broadway,宽阔的街,这便是百老汇本来的含义。不知是谁当初做的翻译,将这个音译的名字也取得活色生香。海纳百川的艺术,老而弥坚的经历,汇天下欢歌热舞,这就是百老汇——现在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道宽街,而已经成了美国戏剧活动的代名词,美国文化中一个歌舞升平的符号,甚至是整个西方戏剧行业不可逾越的巅峰。
从纽约市巴特里公园开始,由南向北纵贯整个曼哈顿,这条街就是地理概念上的百老汇。这里集中了全世界最顶级的音乐剧表演阵容,每天都上演着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剧目。每年都有几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来聆听天籁。今日的纽约成为世界娱乐的先锋,百老汇功不可没。
百老汇的音乐剧都是高雅的,但却绝对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不失自然的夸张、随意而为的轻松,是百老汇一贯秉持的演出风格。能够登上百老汇舞台的演员都是首屈一指的超级明星,既能歌善舞,又擅长表演,他们用动听的歌声、整齐的舞蹈支撑起了百老汇艺术的骨架。财大气粗的百老汇在硬件方面也煞费心思,每一场剧的布景都是富丽堂皇,现代化的灯光照明手段令整个舞台流光溢彩,为精彩的表演更添恢宏与梦幻。在热烈奔放的气氛中,演员与观众达到了最默契的交流。
百老汇对于优秀文化是兼收并蓄的,没有一定之规,只要是他们觉得新颖优秀的艺术,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剧目,都可以拿来搬到百老汇的舞台。全世界音乐剧艺术的精粹都已集中于此,所有来纽约的人都要聆听过百老汇的歌剧才算不虚此行,在这条用歌声和舞步构筑的道路上,光荣与财富,天才与激情,欢笑与泪水的剧目每天都在上演。看“白色大道”上的灯又亮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烁着一个个不朽的梦想,豪华的帷幕已拉开,全情投入,屏住呼吸,今夜无人入睡。
迪斯尼乐园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迪斯尼乐园的奇妙具有包容一切的神奇魅力,它的神异令人永远无法忘记。各种游戏与表演带给玩家的是刺激到极致的体验,这里是疯狂的天堂,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这世界上只有一只老鼠能做到过街时不被人人喊打,正好相反,它所到之处全都是鲜花与掌声的海洋。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米老鼠——美国迪斯尼的招牌明星。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都经历过那样的时刻:坐在电视机前眼巴巴地盼着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开演;流连在米奇专卖店里恨不得将这里所有的小东西洗劫一空;在洛杉矶、东京或者香港,软磨硬泡父母带自己去那里的迪斯尼乐园疯狂地玩个够。即便是已经长大的年轻人,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带着米奇的配饰,挎着米奇的包包,穿着米奇的衣服,像孩子一样乐此不疲。迪斯尼已经绝不仅仅是一只老鼠的动画,或者一座儿童游乐场,它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童趣盎然的经典,一个屹立不倒的娱乐品牌,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王国。
然而米老鼠之父、迪斯尼王国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当年的日子却过得实在不怎么风光,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住在一个破旧的仓库里,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连原本藏在角落里的小老鼠都可以大摇大摆地跑出来叼走他的一点点食物。迪斯尼看着这只胆大包天的老鼠唯有苦笑,随手在草稿纸上给它画了一幅速写,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没想到,这只老鼠竟然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米老鼠的原型。
天才难免有落魄的时候,但他们在蛰伏之后往往都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沃尔特·迪斯尼显然是一个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天才,不然怎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一个偷食的小老鼠美化成了全球家喻户晓的动画明星,受到所有人的欢呼与热爱?除了憨厚可爱的外表,他赋予米老鼠还有它性格中的朴实善良、真诚勇敢、如邻家男孩般的热心肠。这个小家伙也成就了迪斯尼,将他的大名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几十年里,迪斯尼从简单的动画形象,已经覆盖到了动画电影制作、玩具图书服饰出品、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但要说起它最大的成就,也是给全世界热爱迪斯尼的人带来的最兴奋刺激的体验,当然要数千千万万孩子们恋恋不舍的天堂——“迪斯尼乐园。”
现在世界上一共拥有5座迪斯尼乐园,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加州迪斯尼是全球第一个,开主题公园之先河,是当时世界上构思最精心巧妙、设施最完备先进的游乐场。它在1955年正式开业,耗资1700万美元,仅仅是营业一天就需要2500名工人进行工程和环境维护。50多年来,它带来的滚滚财源早已数不清将成本翻了多少倍,每年都能吸引几百万游客到此尽情玩乐,有童趣盎然的孩子,也有童心未泯的年轻人。不分年龄、不分国家,迪斯尼的大门是对所有人都敞开的,在这里,每个人童年的美好梦境都成了真,我们都能是骄傲的王子和公主。
公园的外形就像一座艳丽的童话城堡,让人在大门口就已产生了,仿佛王子骑着白马迎面而来,公主困在高高的塔楼上等待营救。走进大门,也走进了一个用童趣和幻想编织的圣堂,自己就是那个梦游奇境的爱丽丝,很快便汇入欢乐的人海。
一座精致的小巧城堡里,汇集了迪斯尼故事最具代表性的情节。随便找个窗口好奇地望去,睡美人的床榻余温犹在,纺锤也在不知疲惫地转动着,只是不知道伊人芳踪——原来每个窗口都通向一个经典的故事。众多迪斯尼里的卡通形象全都逼真地出现在眼前了。白雪公主肌肤胜雪,秀发如云;中国姑娘木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灰姑娘踩着水晶鞋钻进南瓜马车,去赴一个金碧辉煌的约会……最经典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则频繁出现在每个大屏幕画面和路边的雕塑中,看得人眼花缭乱,在随意一个景点都盘旋良久,不忍离开。即使是路边一个普通的小卖店,也被设计成活泼可爱的小马车造型,为了博游人开怀一笑,可谓用心良苦。
整个乐园共分为4个主题游览区。“冒险世界”综合了亚非与南太平洋原始地区的异域风情;“西部边疆”展示的是美国西部边陲的牛仔故事,其中的霹雳过山车是最受追捧的热门游戏;“童话世界”将迪斯尼童话中的场面情景再现,玩家可以置身其中,亲身体验;“未来世界”则带人穿越时光,徜徉高科技的未来王国。
当游客还沉浸在游戏里难以自拔的时候,著名的迪斯尼花车巡游则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顶峰。大道两边早就堆满了占据有利地形的观众,兴奋的尖叫如海浪此起彼伏。终于,欢快的音乐响起了,硕大的巡游花车缓缓驶来,后边跟的是载歌载舞的队伍,迪斯尼的大牌卡通明星们坐在车里悉数亮相。憨态可掬的维尼、威风凛凛的狮子王、手持魔法棒的小仙女、聒噪的唐老鸭……它们都在向游人招手致意,华丽的服装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压轴出场的当然是米老鼠和他的女友米妮,整个乐园都沸腾了,音乐的鼓点变得更加铿锵,各色霓虹彩灯闪烁,焰火开始绽放,随着音乐的节奏飞得越来越高,璀璨到无以复加。我们的灵魂几乎随着焰火飞腾起来,到处都是发自心底的开朗和欢乐,迪乐园已经成了一座沸腾的天堂。
在这里,我们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个最受宠爱与呵护的孩子,可以尽情欢笑,放肆喊叫,无所顾忌地撒娇,不遗余力地去抢夺那支心爱的棒棒糖。原来我们的心底,都还包藏着一个无忧无虑的愿望。
爵士乐蓝调乐章——刚柔并济的风格,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和五花八门的乐器,糅合成了爵士乐巨大的震撼力。它带着显著的美国特色,但却属于全人类。因为人类的情感本就是共通的,在听完一曲蓝调之后我们才发现,竟然还有如我们的心灵如此契合的旋律。
窗外的雨丝飘起来了,时而激昂时而沉闷地拍打着玻璃,奏出一个杂乱的乐章。屋内,杯中的红酒徐徐荡漾出一团魅惑的艳丽,香烟的烟雾袅袅升腾,隔着烟霭看去,朦胧中老唱机的唱针划过了一圈又一圈,爵士乐的旋律慢慢地流淌开来,舒缓、悠扬又带点忧伤,将雨滴都染成了淡淡的蓝色。夜幕很会抓时机地降落,将一切明媚与华丽都吞噬,香烟红酒还剩一个暗淡的剪影,只有爵士乐还在低低吟唱着,声音虽不大,却撞击着每个聆听的心灵。
这样臆想中的浪漫场景包含了最适合爵士乐存在的几种要素:小资情调、午夜迷茫、沉思冥想,寂寞宁静、颓废忧伤……爵士乐是美国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带着显著的美国民间特色。其实它本起源于非洲,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它竟然从非洲民间不起眼的调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化的最有份量的艺术形式之一,并不仅拘泥于美国本土,渐渐为全世界人传唱、聆听和演奏。爵士乐又细分为多种音乐种类,包括舒缓忧郁的蓝调,富于节奏和层次感的咆哮乐,灵活轻盈的摇摆乐……如百花争鸣,各具特色,吸引了不同类型的听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魅力和精神,打动了这些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呢?
与传统音乐相比较,爵士乐独特的发音方法和音色,就像一道闪电撕破了之前略显沉闷的流行乐坛。歌手的演唱极具穿透力,有的甚至还加上了嘶吼和呐喊作为调剂,动人心魄,乐器花样的繁多更是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贝司音色沙哑,浅吟低唱;萨克斯绵远悠长,窃窃私语;小号声调高昂,激情亢奋,这种繁复的组合,将含蓄与狂放,野蛮与柔和,激昂与忧郁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
时尚的小资一族喜爱爵士乐的调子,因为华丽的乐章营造出一个感性的氛围,在音乐的包裹里他们品味着属于自己的欢乐忧愁,小资偏爱的晦涩与忧郁的气质在萨克斯婉转细腻的曲风里散发得淋漓尽致。但爵士乐又不仅仅是婉约的,急促的鼓点散发的是粗犷的魅力,加速着血液的流淌,青春的燃烧,我们仿佛突然间插上了翅膀,随着音乐翱翔,找到了生命中一种永恒的自由。无论是坚强还是脆弱,你总是能在爵士乐中体会到让你深深依赖的情愫,百炼钢遇绕指柔,爵士乐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怪”东西。
早期的爵士乐并未留下过什么记录,那些伟大的乐手们将永生的音乐带进了天堂,人世间留下来的,只有新奥尔良、丹佛这些与爵士乐息息相关的地方,让后世的人只能沿着一个似曾相识的音符,寻找先行者的足迹。
当爵士乐响起的时候,心也驶向怀旧的港。那么多年的漂泊动荡、暧昧感伤全都停泊在当年那个暖暖的午后,只记得新奥尔良漂白的阳光。灵魂的城池轰然陷落,记忆兜兜转转,却总是出不来,不得解脱,唯有救赎。音乐像一只无形的手召唤着我,送来一份似曾相识的温暖与感动。我心依然,被拨动的总是那块最柔软的老地方。
牛仔传奇马背上的英雄——他们不是夕阳下百步穿杨的侠客,但他们同样是一群马背上的英雄。哼着属于牛仔的歌谣,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玩的就是一个自由豪迈,无牵无挂,无所畏惧,他们是洒脱不羁的牛仔。
提起美国的牛仔,人们脑子里总是会浮现一个经典画面:头上带着既帅气又野性的毡帽,身上穿着破旧粗犷的皮衣,腰里别着左轮手枪,并且一定要是左右各一把,遇到危险可以双手拔枪射击,然后还要轻轻地吹去枪口的青烟,一脸的沉静从容。但这般潇洒的英雄往往又是寂寞落魄的,即使是微笑都透着陈年的寂寥与沧桑,决斗完毕后,他骑在马背上孤独的离去,天地间拉出一个长长的身影,茕茕孑立,最终消失在夕阳金黄色的光晕中。
世人对美国牛仔的印象几乎全部来自以得克萨斯为代表的美国西部大片,那黄沙弥漫的荒凉小镇上,总是有英雄的牛仔劫富济贫,性格也总是狂放不羁,似乎全世界的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动不动就掏出枪来解决问题。六连发的左轮手枪和一匹高头骏马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必备工具,同时更是须臾不离的亲密伙伴。
其实美国的牛仔如同中国古代的侠客一样,被最大程度地诗意化和英雄化了。真正的美国牛仔生活并不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带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崇拜英雄的人可能会有些许失望,现实中牛仔的真实职业其实就是牧场负责看管奶牛的工人,每天要在户外骑着马呆上十几个小时,工作繁重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随时都要提防着野兽、强盗的偷袭。所以牛仔一般都备有防身的武器。一个简单的牛仔的线条被勾勒出来了——穿着休闲随意,骑马挎枪,来去如风,潇洒随意。渐渐地,西部牛仔被传扬得神乎其神,最终被搬上银幕,演化成了西部片里的英姿飒爽的侠客。
牛仔——cowboy,这个词来源于西班牙语。美国最早的一批牛仔就是迁徙到美洲居住的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们天生奔放热情,有胆识、有野心,有冒险精神,但比起美国式的直白又多了几分浪漫,这些都是成为传奇所必备的催化剂。在此之前美国的畜牧方式都是圈养,而这些牛仔所做的才是真正的放牧。把牛从拥挤的栅栏门里放出来,让他们走到辽阔的大草原中,自由自在地漫步,牛仔骑着马尾随其后,天高地阔,风吹草低,牛仔们在草场上纵马任意驰骋,率性而为,这正是最传统、最纯粹的牛仔精神——独立、自由、叛逆、豪迈。至今在新墨西哥州还有这样一群“顽固”的传统牛仔,他们将牛仔的血统和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天生积极乐观的牛仔们仍然执着于牛仔的简单快乐,带着一心向前的开拓精神,在有意与无意中不断完善并发展着牛仔文化,身体力行。看看牛仔裤在全世界有多风靡吧。这本是当年牛仔最常用的制服,现在却成了永远不会落伍的时尚先锋。这条看似简单、粗糙的裤子带着牛仔身上独有的张扬和个性,高高地举起了风尚的大旗,作为一个鲜明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风靡全世界,深刻地镶嵌在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中。或许它可以称得上美国对全人类最杰出的贡献之一了。
虽然他们并不是夕阳下的寂寞高手,但是谁又否认他们确实是马背上的英雄呢?在原野中纵马飞奔,追求最大限度自我的精神,总有一天会飞得更高更远,他们是美国带给世界的一个不朽的传奇。
第二章 在路上38美国个最美的旅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