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18971500000015

第15章 孙子谈谋略(2)

助理走进去拿了那封信出来。邓权山一眼瞥见那封信开了个小口,便抢先说道:“呵,太好了,你人们老板回来了,请你带我去见他。”这一回,对方再也不好推托了,便只得带他去见老板,邓权山将自己的处境全盘托出,老板见自己推托的借口被识破,心下有些尴尬,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爽快地给邓权山结帐,邓权山拿到了这笔货款,回公司去了。

在催款时,如果遇上喜欢赖帐的客户,就要表现出相当的缠磨功夫。譬如侦知对方手头有现金时,或对方账户上刚好进一笔款项时,立即赶过去。或者,如果对方老是推托外面太忙不在办公室时,就要想办法摸清他的行踪,以确定他在办倒室时,就即刻赶去,逮个正着。邓权山如此抛砖引玉,利而诱之,以一封信测试出了老板确在办公室的事实,既维护了对方的面子,不伤双方的和气,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声东击西——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原文]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计篇》)

[今译]

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

[历代论引]

杜牧曰:欲近袭敌,必示以远去之形;欲远袭敌,必示以近进之形。

贾林曰:去就在我,敌何由知。

杜佑曰:欲近而设其远也,欲远而设其近也。诳耀敌军,示之以远,本从其近,若韩信之袭安邑。

何氏曰:远而示之近者,韩信陈舟临晋,而渡夏阳是也。近而示之远者,晋侯伐虢,假道于虞是也。

[兵法札记]

本来要从近处进攻,却显示要从远处进攻;本来要从远处进攻,却显示要从近处进攻。从空间概念上讲,这两个战策都属于隐蔽进攻路线、主攻方向和攻击点的谋略。乙方欲从此地攻,佯装从彼处攻;乙方计划在这里袭击,佯装从那里袭击。人们皆熟悉的声东击西、声南袭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计策,都是这一战策的具体化。从时间概念上讲,这两个战策又属于隐蔽攻击时间的谋略。近,就是现在;远,就是将来。本来计划马上发起攻击,却装作条件不成熟,准备将来攻击。

南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率将领百员,水陆士卒两万,乘大小战船百余艘,向台湾进发,欲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郑到台湾外围海岛鹿耳门,便讨停船结成水寨,派人侦察。侦察人员化装成渔民,驾着小船,混进出海回归的渔船中,来到台湾岛上,趁夜色察看禾寮港(今台湾台南)地形和防守情况,只见明碉暗堡,防守严密,并在海边布置战舰,准备出击。

侦察人员回来报告,郑成功思量再三,觉得难以攻破,自起兵反清以来,已历十数载。其间,有过轰轰隆隆的胜利,也有过失败,特别是永乐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攻南京,中了清总督郎廷祚的诈降之计,无奈退守海岛,失去了厦门根据地,最后选中了台湾作为反清基地。这真是背水一战。若此战失败,自己将无立锥之地了。所以,这次攻占台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冒险。想到这里,他派侦察兵又出发,一定探出一条利于进攻的路来。侦察人员又化装混入渔民中,经广泛询问,探知自鹿耳岛登陆还有一条水路,但那条水路上暗礁密布,风大浪急,大船无法通行,小船也很危险。所以,在这条水道港口上,荷兰人只派设了少数巡查人员。

郑成功听后,思量再三,觉得从这条水道偷袭为好。于是他传令大船不动,以吸引敌人注意力,小船在夜间集合,选出数千勇士,自己亲自带队,从这条水路冒险登陆。果然,一路上浪急礁多,撞翻了不少小船。郑成功乘的船也几次遇到险情。来到岸上,荷兰兵万万没想到郑成功会从这里冲上来,撒退就去报信,被郑成功手下勇士追上砍翻。郑成功一面组织滩头据点,一面派人送信给大船,令他们前进登陆,同时派兵向禾寮港一带进发,从前后打了荷兰鬼一个措手不及,接应大船上的军士登陆,很快占领了台南地区,又一举攻下荷兰人的总督府,击溃敌人从巴达维亚派来的援兵,收复了台湾。

[人生感悟]

1959年,稻盛和夫在日本创建京都窑业公司。在他公司员工的努力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过了不久,公司的发展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是难以接到一些大的订单。因为当时美国产品占有大半的市场,大的电器公司口供信任美国的产品,根本不采用日本厂商自己生产的东西。

面对这种局面,稻盛考虑到既然日本市场难以打入,不如以奇招取胜。这一招就是先使京都窑业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取得成功。他知道美国厂商不同于日本厂商,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崇尚合理及自由,不管卖方是谁,只要产品精良,经得起他们的测试,就可以采用。当美国的电机工厂都使用了京都公司的产品之后,然后再输入到日本,以引起日本厂商的注意。届时,再来开拓日本市场就容易多了。

于是,稻盛在美国的东西海岸之间来回奔走,一家一家地拜访,访遍所有电机、电子制造厂商,却一再遭受到失败,但稻盛并不气馁,终于在拜访数十家之后,碰到德克萨斯州的路缅公司。这个公司为了生产阿波罗炎箭的电阻器,正在寻找耐度高的材料,经过非常严格的测试后,京都的产品终于击败西德和美国许多有名大工厂的产品,获得了采用。

这是一个稻盛所希望的转折点。京都公司的产品获得路缅公司的好评而采用后,许多美国的大厂商也陆续与他们接触,采用了他们的产品。这一切终于使稻盛如愿以偿,将产品输出到美国。就这样,京都窑业公司在一夕之间打响了知名度,从而获得日本厂商的信赖和承认。

产品欲进日本,先去美国,稻盛的一记奇招,使得京都产品打入铜墙铁壁般的日本市场。这正是孙子“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谋略的最佳运用。

以弱示人——卑而骄之

[原文]

卑而骄之。(《孙子兵法·计篇》)

[今译]

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

[历代论引]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孟氏曰:敌人盛怒,当屈挠之。

梅尧臣曰:彼褊急易怒,则挠之,使愤激轻战。

王皙曰:敌持重,是激怒以挠之。示以卑弱,以骄其心。示卑弱以骄之;彼不虞我,而击其间。

[兵法札记]

“卑而骄之”有三种解释:第一,敌人卑怯,应当设计谋使敌人骄傲麻痹;第二,对于鄙视我方的敌人,要设计谋使他骄傲;第三,我方故意用卑词示弱,使敌人骄傲。这三种解释虽含义不同,但目的相同,即设定计谋让敌人骄傲起来。骄兵易轻敌,骄兵必败。

公元24年冬,东汉光武帝刘秀派大将邓禹统精兵2万西入潼关,经营关中。邓禹的部队在西征初期,曾捷报频传,颇有斩获,后因思想保守,部将不和,屡为赤眉所败,声名渐损。公元26年,刘秀命冯异率部西入潼关取代邓禹。冯异认为,赤眉军兵多粮少,难以很快击败,只能先以恩信倾诱,慢慢将其削弱,然后一举歼灭。因此,冯异入关后在华阴与赤眉军相持两月,一直避免决战。但邓禹自惭受任无功,不听冯异劝阻,一再率部找赤眉军决战,想侥幸取胜挽回面子,结果屡战屡败,招致更大的损失,甚至冯异也因援救邓禹受到连累,部队被赤眉军打得落荒而逃。冯异归营之后,招集失散汉军,养精蓄锐,按既定方针与赤眉军继续对峙。而赤眉军因打了几个胜仗,却滋长了轻敌情绪。冯异感到决战条件成熟之后,遂决定采取以弱示敌的谋略诱敌出战。

图十九:冯异:荒亭进粥

决战前夕,冯异挑选了一批精壮战士,让他们换上与赤眉军同样的服装,埋伏于战场两侧。开始,赤眉军以万人进攻冯异的前部阵地,冯异只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去援救。赤眉军误以为冯异兵力薄弱,不堪一击,遂放松警惕,将全部人马投入战场。冯异见敌人上当,便纵兵大战。战至下午,赤眉军分不清敌我,于是阵营大乱,争想逃命,最后导致全军崩溃。冯异乘胜追击,杀伤无数,收降男女8万余人。从此,赤眉军一蹶不振。

[人生感悟]

示弱是处世交际的一项法则,它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可以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交际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学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的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若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喧,这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的记者制止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对方发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

不战而屈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原文]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今译]

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不用武力进攻就能使敌人降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历代论引]

曹操曰:未战而敌(战)自屈,胜善也。未战而敌自屈服。

李筌曰:以计胜敌也。

王皙曰:兵贵伐谋,不务战也。

张预曰:战而后能胜,必多杀伤,故云非善。明赏罚,信号令,完器械,练士卒,暴其所长,使敌从风而靡,则为大善。若吴王黄池(地)之会,晋人畏其有法而服之者是也。

[兵法札记]

很多时候,战争是以暴力手段来实现其政治目的,所以,战争又称之为“流血的政治”。但是,能否通过非暴力手段,不流血或少流血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军事目的呢?这就是孙子提出的全胜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从军事战略和国家的战略的高度设想了战争的最佳效果,同时也指出了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军事问题的一条最佳途径。所以,千百年来令多少军事家和战略家们赞叹和折服,有的还把它运用于实践之中。

陶侃是东晋时的著名将领。公元305年,右将军陈敏反叛朝廷,荆州刺史刘弘派陶侃率兵迎击陈敏。陶侃与陈敏是同乡,部将扈环对刘弘说:“陶侃与陈敏曾经是朋友,你把大军交给陶侃,万一有变,荆州还能保全吗?”刘弘回答道:“陶侃为人坦诚,忠于职守,他决不会做出对不起朝廷的事。”陶侃果然不负刘弘的重望,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将陈敏彻底击溃。

屯骑校尉郭默因泄私愤杀害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反造谣说刘胤,企图谋反。宰相王导担心郭默造反,不但不制裁他,反而将他升为西中郎将。陶侃得知后,上表皇上坚决要求讨伐郭默,经准奏后,亲自带兵征伐。

郭默深知陶侃治军严明,而且深得将士们的信赖,将士们都愿为他效命,听说陶侃来讨伐,心中恐惶,急忙召集部下商议对策。不料,陶侃兵行神速,郭默刚拿定主意,准备弃城逃跑,陶侃已将一座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并且历数郭默罪行,向城内的将士展开了攻心战。

郭默想战,不敢战;想逃,断了出路;想降,又怕性命不保。他在犹豫之间,城外号角齐鸣,陶侃发出了攻城的命令。这时候,郭默的部将宋侯见大势已去,害怕祸及自己,为了活命,率兵把郭默抓获,大开城门,向陶侃投降。一场战斗,士兵们的血还没有沾上兵器,就以陶侃的辉煌胜利宣告结束了。

[人生感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李际均中将在《对(孙子兵法)文化遗产与跨世纪国际安全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正如19世纪的战略受约米尼的影响,20世纪的战略受克劳塞维茨的影响一样,21世纪的战略应当受《孙子兵法》的‘慎战’‘全胜’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启发,建立一种‘非零和对抗’的安全观。”将“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引入到人生,若要使人屈服,不能依靠强权、霸道而要依靠个人的人格修养。

明代学者杨继盛有一次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宁可我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我容人,不要使人容我;宁可我吃亏,不要使人吃亏;宁可我受气,不可使人受气。别人有恩于我,我终生不忘;别人有怨于我,我及时丢掉。看到别人的好处,就称赞不已;听到别人的缺点,就守口如瓶。有人向你说某人对你要感恩报答,就说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这样就使感恩的人感受更深。有人对你说某人恼恨毁谤你,就说他平时与我最要好,怎么会有恼恨毁谤我的道理,这样就使恼恨毁谤的人听后怨恨自然化解。”

马琴利做美国总统时,特派某人为税务主任,但为许多政客所反对。他们派遣代表进谒总统,要求总统说出派那个人为税务主任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个国会议员,身材矮小,脾气暴躁,说话粗声恶气,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如果当时换成别人,也许早已气得暴跳如雷。但是马琴利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温和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应该可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骂我的,但是,现在我仍愿详细解释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