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18971500000017

第17章 孙子谈谋略(4)

显然,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处理上司交办的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快速完成,而不要过分讲究办事的细节和技巧。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领导比你高明。不然的话,当上司的就会感到你有“功高盖主”之嫌。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认为“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也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试想想,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置不下的敌意呢?就像那位处长,当终于发现一个错别字的时候,他不是立即又多云转晴了吗?

你要明白,只有当他对别人谆谆教诲的时候,他的自尊和威信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也得到满足。

上司让你去办理一件事,你办得漂亮极了,有的地方显得比上司还要高明。岂不知,这样会弄巧成拙。你的上司因此可能会感到自身的地位将会遇到威胁,你的同事因此可能会认为你逞能,爱出风头。陷入这些琐碎的纠缠中,你能感觉到没有压力吗?能开心吗?如果换成另一种做法,将上司交给的任务,三下五除二即处理完毕,你的上司首先会对你充沛的精力感到惊讶,效率高呀。但是,你因为快,草草完成的任务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原则性”地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你比他略输一筹。并且因为快,你的同事会认为你“并不怎么样”,只是动作“快”一点。同事们认同你的缺点,就等于在感情上接纳了你,使你不再孤单。

隐藏实力——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原文]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孙子兵法·势篇》)

[今译]

向敌人显示混乱的假象,是建立在自己的军队有严整的组织管理的基础之上;向敌人显示怯懦,是由于本军将士有勇敢的素质;向敌显示弱小,是由于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

[历代论引]

曹操曰:皆毁形匿情也。

杜牧曰:言欲伪为敌形以诱敌人,先须至治,然后能为伪乱也。欲伪为怯形以何敌人,先须至勇,然后能为伪怯也。欲伪为弱形以骄敌人,先须至强,然后能为伪弱也。

梅尧臣曰:治则能伪为乱,勇则能伪为怯,强则能伪为弱。

张预曰:能示敌以纷乱,必已(己)之治也也;能示敌以懦怯,必已之勇也;能示敌以羸弱,必己(已)之强也。皆匿形以误敌人。

[兵法札记]

孙子在这里指出,战争中要注意隐藏自己的实力,故意让对手认为我不具威胁而产生轻视心理,等到敌人大意而来,所有的弱点均暴露无遗时,我再加以重拳出击,一举击溃对方。

历史上,孙膑斗庞涓的战争正可以说明这一点。公元前341年,魏国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军十万攻韩,齐国派兵救韩。大将田忌采用军师孙膑之计,直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回兵救大梁,孙膑向田忌建议,采用佯退示弱、诱敌来迫的方针。齐军每天减少烧饭的灶数,造成齐军不敌而逃亡大半的假象。

庞涓误认为真,便率部分兵马追击。结果在马陵被孙膑的伏军成箭载杀,庞涓最后兵败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俘虏了太子申。完美地诠释了“善动敌者,形之”的战略思想。但是,孙子同时还强调“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因为如果本身实力不够,实施此法,则可能会自乱阵脚,弄巧成拙。因此,这种“乱治”、“弱强”的故意运用,除非有充分把握,否则实不宜贸然采用。

[人生感悟]

人人都想表现得聪明,装愚蠢似乎是很难的。《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就是他们准备捕捉食物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正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这样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苏轼的观点。本来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本来很聪明,硬装作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以做到不随波逐流。真正有的人未必是大肆张扬的人,徒有其表,也要看其实力。“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士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百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以实其坚,这才是大智若愚。

在这个世界无论你怎样标榜自己,充其量都是个普通人,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奋斗,这里面有着别人的不少心血。因此,名人的尾巴夹得很紧,他们和别人的差距中在于他是一名人,而在于他们知道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得活自己的,更要尊重别人的差距不在于他是个名人,而在于他们知道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得活自己的,更要尊重别人的。正如《菜根谭》所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因为“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春秋战国时期,魏王的异母兄弟信陵君,在当时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极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门客,达3000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宫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报告,说是北方国境升起了狼烟,可能是敌人来袭的信号。魏王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应敌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说道:“先别着急,或许是邻国君主行围猎,我们的边境哨兵一时看错,误以为敌人来袭,的以升起烟火,以示警戒。”

过了一会儿,又有报告说,刚才升起狼烟报告敌人来袭,是错误的,事实上是邻国君主在打猎.于是魏王很惊讶地问信陵君:“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邻国布有眼线,所以早就知道邻国君主今天会去打猎。”

从此,魏王对信陵君逐渐地疏远了。后来,信陵君受到别人的诬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赖,晚年沉溺于酒色,终致病死。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晓得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我们必须隐藏起来,以免招祸,像信陵君这样知名的大政治家,因一时不知收敛而导致终身遗憾,岂不可惜?

争取主动——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原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

[今译]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历代论引]

李筌曰:故能致敬人之劳,不致人之佚也。

杜牧曰:致令敌来就我,我当蓄力待久,不就敌人恐我劳也。

杜估曰:言两军相远,强弱俱敌,彼可使历险而来,我不可历险而往;必能引致敌人,已不往从也。

王皙曰:致人者,以佚乘其劳;致于人者,以劳乘其佚。

[兵法札记]

孙子在这里提出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思想。“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按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则是指被敌人牵制行动。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享有主动权,它贯穿于整个战争的全过程。

陈胜反秦揭竿起兵,遇到了以秦朝少府章邯为首的秦官军主力的顽强抵抗。这会儿,章邯已移师攻赵。陈余抵挡受挫,退至巨鹿。敌众我寡,不得不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是项氏叔侄树起来的一面旗帜。陈胜被了手下的庄贾杀死后,反秦力量群龙无首。于是,项氏叔侄找到了原楚怀王的孙子,把他作为自己的精神领袖,他的也被称为楚怀王。此次援赵,楚怀王把这一使命交给了宋义和项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

宋义在项氏叔侄那儿不过是个谋士,楚怀王怎么会把上将之重任交给他,而让项羽屈居于宋义这下呢?原来,在濮阳之战之前,宋义曾预言说项梁这支队伍骄气十足,而骄兵必败,结果果然为宋义不幸言中,项梁在那次战役中战死。项羽因为在进入关中以后大肆烧杀,颇失人心。再说,楚怀王也不愿使自己成为项氏的傀儡,便借此调度节制项羽。对此,项羽忿忿然却又不可奈何。

队伍按时开拔后,于中途莫明其妙地停驻下来。巨鹿前线急盼援兵,宋义却以途中连住46日,裹足不前。项羽忍不住入帐请战,却遭到宋义的奚落。眼看严寒将至,雨雪纷纷,士卒又冻又饥,宋义却高坐账中,天天与诸将豪饮大嚼,军中对此颇多埋怨。

项羽听到士卒们对宋义的不满与日俱增,觉得时机成熟了。一天早晨,他大步来到宋义账中。宋义正在洗漱,还没反应过来,便被项心拔剑砍掉了脑袋。随后,他携首级出账示众:“宋义与齐私通,我奉怀王命令,已将他斩了。”还自称是假上将军(代理上将),工上报怀王。楚怀王明知项羽是夺取兵权,却奈何不得,只得传令项羽为上将军。

有了来之不易的兵权,下一步作战便只能胜,不能败,不然怎么体现项羽为上将的力量呢?于是,项羽下了狠心,下令沉船,砸锅、烧屋,只带3天的军粮,与秦军决一死战,不得生还。“破釜沉舟”的典故就来源于此。

军至死地而后生。到了这个份上,将士们个个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人人怀着必死的信念拼命杀敌。巨鹿之战,赢得了大败章邯为首秦军主力的战绩。陈胜举义以来军事上的低潮终于被扭转了过来。以此为转机,出现了反秦武装乘胜追击,势如破竹的大好局面,秦朝被推翻终于成了指日可待的事。假如项羽不杀宋义,不把军事指挥权抓住在自己的手里,肯定无法取得巨鹿之战如此辉煌的战果。

[人生感悟]

孙子把握战争主动权的思想,也是指导我们人生活动的重要思想。

人生有两种,一种是像巴甫洛夫的狗,听从外来的信息;另一种是运用自己的脑子,选择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想法和做法。

由于过去的经历和无数次的教训使得许多人心有余悸,他们最担心“别人会怎样说呢”?怕枪打出头鸟,凡事随大流,开会时坐在后边,更不敢第一个发言;工作求中等水准,绝不会比别人多干,以免有人评论他们爱出风头。别人求他们办事,他们虽极不情愿,也不敢说半个“不”字,怕别人认为他是不讲情面的人。

这样的人太在乎别人的想法,所以会出现许多女人热衷于同一发型,有的人心甘情愿地一直维系感情早已破裂的婚姻关系,生活在令他(她)厌烦的生活圈里。当然不能说这种人不想走出“围城”,只不过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语言。

“别人”式的枷锁会扭曲一个人的人格,压抑你的创造力,就连你原有的能力也将被破坏殆尽。

许多人还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别人的劝告,从怎样教育子女,到怎样减肥;从购买什么牌子的化妆品到怎样致富,不一而足。这些“顾问”使得我们盲目行动,有时还会被虚假的宣传所迷惑,自然少不了上当受骗。因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法得到一流的专家、学者的咨询服务,而是轻易相信了“街头巷尾、道听途说”式的忠告者的处方。

有一位管理专家在谈到有关“成为一位领导者所必备的条件”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几乎每一个人都不断地告诉我们‘应当保持普通而非卓越’。但是这种普通人是毫无发展潜力,做不出任何一件事情的。而领袖人物的定义即意味着在某一个群体中与众不同才华突出的人,领导人物必须在某些方面有所突出才行。我们应当努力的,是要尽力使自己显得跟其他人有所不同,而不是跟其他人一模一样。”

杰克逊被称为美国“最爱决斗的总统”。他的爱决斗习惯起因于他太在意别人的说法。

杰克逊的妻子雷切尔17岁时与第一任丈夫刘易斯上尉结婚不久即因感情不和而分居,雷切尔便回到娘家居住。那时,年轻的律师杰克逊正是雷切尔母亲家的房客,两人一见倾心,互相爱慕。杰克逊非常同情雷切尔的遭遇,为了她不再被刘易斯上尉欺负,便担当了她的保护人。当刘易斯上尉声称要用武力夺回妻子的时候,杰克逊和雷切尔逃到了密西西比州。刘易斯上尉向法院提出要与妻子离婚。杰克逊与雷切尔误以为刘易斯已获离婚许可,未经核实,就举行了婚礼,过上了夫妻生活。两年后,他们才得知刘易斯故意拖延时间并未办妥离婚手续。离婚判决书于是1794年初才送到雷切尔手中,此时她和刘易斯上尉才算正式离婚。

刘易斯上尉的做法让杰克逊和雷切尔陷入了尴尬境地,他们只好补办了第二次婚礼。顿时,杰克逊夫妇成了人所共知的重婚犯和通奸者。

杰克逊与雷切尔重婚的事成了当地人议论的话柄,许多人把这一丑闻到处宣扬,杰克逊异常恼怒,发誓要捍卫心上人的名誉。1803年,杰克逊与田纳西州州长塞威尔之间由于后者说雷切尔的坏话而发生了恶斗。杰克逊怒不可遏,拔枪向塞威尔射击,险些打中了他。1806年,田纳西州的神枪手迪金斯在与杰克逊就赛马赌注发生的争吵中,又亵渎了雷切尔的名声,杰克逊向迪金斯下了决斗挑战书。在决斗中,迪金斯当场死亡,杰克逊左胸中弹,因靠心脏过近,子弹无法取出,一直留在体内,伴随他一生。

1828年杰克逊参加总统竞选,他的竞选对手亚当斯散发了一本决意搞臭他名声的小册子。小册子里专门列举了杰克逊参与斗殴、打架、决斗等事件达20余次。亚当斯攻击杰克逊的生活和性格太放纵,不适宜担任总统。尽管杰克逊最后竞选成功,但他却一直尝着人生的苦果,因为他心爱的妻子雷切尔由于承受不住别人说他们是重婚犯和通奸者的压力而英年早逝。

杰克逊和雷切尔的爱情是一出悲剧,如果杰克逊和他的妻子雷切尔补办第二次婚礼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说法,坚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也许他们会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他们会更多地享受生活,白头偕老。

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而且正邪善恶互相交错。所以只要你心中看得开就行了,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呢?如果我们以别人的看法为指针,我们存有这种潜意识,生活就会苦多于乐。毕竟无法尽如人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活,痛苦难过的只有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在乎别人的说法呢?为什么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操控在别人手上呢?

以迂为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原文]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兵法·军争篇》)

[今译]

争夺有利条件之所以困难,就在于要把迂回弯曲的道路变为直道捷径,把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的因素。

[历化论引]

曹操曰:示以远,速其道里,先敌至也。

杜牧曰:言欲争夺,先以迂远为近,以患为利,诳绐敌人,使其慢易,然后急趋也。

陈(白皋)曰:言合军聚众,交和而舍,皆有旧制,惟军争最难也。苟不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者,即不能与敌争也。

梅尧臣曰:能变迂为近,转患为利,难也。

[兵法札记]

两军相对而争利,其关键是力争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因而,如何先敌占领战场要地,造成有利态势,从而掌握有利战机,是两军相争中最重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