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1897800000012

第12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特征(2)

此外,邓小平认为,还要把毛泽东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谈。毛泽东的错误被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了。江青打着毛泽东的旗帜搞阴谋诡计,做了大量祸国殃民的事,毛泽东干预不力,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是有责任的。在“文化大革命”重用“四人帮”,毛泽东也是要负责任的,不过也不能由他一个人负责,有些是林彪、“四人帮”已经造成既成事实,有些是背着他干的。况且,毛泽东生前也一再批判“四人帮”。1975年5月,他还以“三要三不要”的指示警告“四人帮”,更没有把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交给“四人帮”。因此,邓小平指出,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在分析毛泽东的缺点和错误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背境,单单讲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在这里,邓小平对毛泽东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显示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客观性的精神风貌。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性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也是要归功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归功于他的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精神。邓小平客观地分析了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实际情况,并依据中国正一心一意搞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环境的客观现实,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正是实事求是的功绩,是批判性思维客观性的功绩。正如邓小平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讲“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其生活方式主要也都是资本主义的。只有承认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现实,并且充分照顾到这些地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制订有关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保证这些地区在祖国统一后仍然保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一国两制”是尊重历史和实际的方案,是尊重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的方案。它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它既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又为其他国家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构想,凝聚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和批判性思维客观性的光辉思想。邓小平指出:“这样的设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是符合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精神的。历史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最好的是列宁和毛泽东,他们根据马克思主义把本国革命引向胜利,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看来,列宁之所以能够进行十月革命,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引向胜利,不是靠照搬照抄马克思的书本,而是从当时俄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同样,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也不是靠照搬照抄马克思的书本,而是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我们认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更不是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书本,而是从中国大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坚持批判性思维客观性的结果。

所有这些史实,包括邓小平的讲话、报告都从不同的角度很好地见证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特征。邓小平是坚定地按照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原则来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的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邓小平是如何践行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的呢?

二、邓小平批判性思维客观性的运用

不诉诸感情,不意气用事,把分析的利刃深入理性的层面,而不是滞留在感情的层面;切实地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或作出判断。这就是批判性思维客观性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批判性思维者必须具备的思维素质。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用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原则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邓小平践行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就是从客观世界所固有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出发,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把客观性和实践性、把客观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和决策,切实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在更大的空间里,让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力。邓小平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曾经在一次军队政治工作会议上说:“全军的政治工作会议多年没有开了,现在开这样一次会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很明显,我们应该也只能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新的历史条件,提出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方针。”很明显,这里所讲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方法。这就为我们如何做到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做出了榜样。

通过研究,我们清楚地看到,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方法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二者之间的一致性。邓小平指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地研究新情况,不断地解决新问题,不断地迎接新挑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思想路线,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现代化国家。

那么,什么是解放思想呢?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指要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和“想当然”的主观偏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邓小平在这里讲的要研究的“新情况”、要解决的“新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客观事实,就是理论要联系的实际,这也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和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观点。1980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过了两年,邓小平在和美国前驻华大使伦纳德·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会谈时又指出:“解放思想就是毛主席提倡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希尔时更加明确地指出:“我讲的是真正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在这里,邓小平就把客观性、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直接联系在一起了,使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具有更广泛的含义,这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体现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提供了方向。

第二,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与实践的观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利私形态,一种是合理形态。马克思主张的辩证法是实践的、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所谓实践的辩证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所谓批判的辩证法,就是不满足于现状,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所谓革命的辩证法,就是不断地推进社会进步。

毛泽东说过:“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坚持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战胜了种种谬误,大胆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了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使中国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在实践观点的指导下,邓小平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构建了严密的科学体系,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充分显示出实践的伟大历史效应,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而使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色。

邓小平在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按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人们是不是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是不是理论联系了实际,是不是坚持了实事求是,最终全靠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就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确立起来并应用于实践的。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因而,通过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必然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实践使我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促进思想解放,认识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达到新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就是勇于面对现实、扎根于实践,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实践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为例。1979年,邓小平来到安徽农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就这么干下去,实事求是地干下去,要不拘形式,千方百计地使农民富起来。”1980年,针对农村一些地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现状,邓小平强调要放宽政策。他指出:“有的可以包给组,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这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在这个问题上要解放思想,不要怕。”邓小平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为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以引进外资的实践为例。邓小平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思想和实践是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产生和进行的。他指出:“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我认为应该坚持。”他还进一步强调要把充分利用和善于利用外资作为财经问题的立足点。与此同时,邓小平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具体做法和方式,比如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中外合资合营的方法、外资建厂的方法等等。

再如发行股票的实践。1986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范尔霖先生时,送给客人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在上海第一证券交易所刚刚上市的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外电纷纷发表评论,称邓小平的这一举动是中国推行股份制的一个信号。在南方谈话中,他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第三,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尊崇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求实的真正目的还在于创新,“求实”和“创新”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求实”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求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原则。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又是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因此,无论是研究现实问题,还是从事理论探讨,都应该而且必须提倡这个马克思主义最为基础的方面。

“求实”是确保思想与时俱进的立足点,是衡量思想是否解放、是否创新的标准。邓小平理论是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客观现实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支柱;客观现实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既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论特色,又体现了邓小平所具有批判性思维特质。在邓小平理论中,“求实”与“创新”两者既互为前提,又相互作用,具有内在统一性。“求实”是“创新”的基础和出发点。创新是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是从“唯实”而不是从“唯书”“唯上”出发,是将思想解放到实际中去,而不是背离和凌驾于实际之上。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新是求实的保证。创新是实现求实的途径。能否真正求实,关键在于思想和行动是否冲破主观偏见、僵化模式和成就框架的束缚,使主观和客观相符,理论和实践相符。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解放思想,就要创新。思想解放基础上的创新,是不断求实的推动器。

概括地说,邓小平坚持讲实话,办实事,一切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现状,既不盲目乐观,更不妄自菲薄。邓小平遵循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原则,尊重事实、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继承前人,又敢于突破陈规,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和解放思想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

第二节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精确性

精确性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也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有客观性,接下来就要有精确性。批判性思维的精确性特征是较之客观性特征要求更进一步的特征。

我们知道,“克拉”是珠玉、钻石等宝石的重量单位,从1907年国际商定开始一直沿用至今。1克拉等于200毫克,足见其精确程度。批判性思维追求精确,是一种精确性思维。第一,它通过精细的分析把初始设想予以展开,贯彻到底,并使细节臻于完善。第二,它借助精密地观察、试验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第三,它借助科学的定义、分类、限制、概括、典型分析等方法,使概念、命题明晰化、确定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批判性思维的精确性特征称为“克拉精神”。批判性思维体现着“克拉精神”,也追求“克拉精神”。

思维的精确性标示着主体对客体的类属界限和性态的明晰测度,是意识对事物运动的离散性质和相对静止状态的一种把握。一般来讲,我们要达到思维的精确性,往往需要更周密、更具体的陈述和解释,这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的数学化、符号化、形式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善于从“质”上去分析事物和问题,并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也善于从“量”上去界定各项决策,成功地将量化思维方式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实现了思维和决策的精确化和科学化。因此,精确性思维构成了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一、精确性思维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