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1897800000049

第49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

江泽民还指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抓住并切实解决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问题。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他强调,80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都是为了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此基础上,江泽民提出了要坚持三个“一致性”的问题,即第一,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第二,必须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第三,必须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他还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里,江泽民同志站在批判性思维的立场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

在这个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就表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注意兼顾两个方面:

一方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应当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首先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同志以批判性思维参与性的气度创造性地提出并阐发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是因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只有首先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批判性思维参与性的广度问题。因为在江泽民看来,离开了这一点,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落空。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都必须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最大多数人的意愿,考虑最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以最大多数人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衡量标准,最大限度地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另一方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必须体现和兼顾好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早在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就指出:“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放到既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上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也有不同的具体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立在各种具体利益基础上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都可以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因此,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必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既体现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又照顾当前的具体的利益,既考虑国家整体利益、又关心群众的现实需求,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这一点上,江泽民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人民群众为本”“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只有这样,党的事业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此,2006年6月,胡锦涛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他还指出:“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这些论述,深刻地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本”“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他们的上述论断,既道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又深刻地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参与性或互动性的特征。

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在“以人民群众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命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概括,是在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一切为了群众”,就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上,在改革和建设中大力实现和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单位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深入思考如何当好“三个代表”这一重大问题,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答案,努力做到所有工作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要关心群众,关心群众的利益。江泽民指出:“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种种问题。”

江泽民的群众观还表现在对困难群体切身利益的关注上。他强调,能不能富有成效地帮助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好不好的试金石。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爱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尤其要关注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受灾地区群众、工资被长期拖欠的基层干部等困难群体,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安排好,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摆脱困难,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安稳的生活。

“一切相信群众”,就是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批判各种贬低、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的科学观点,相信群众的觉悟,相信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的力量,恭恭敬敬地向群众学习。

“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要依靠群众去推动,改革发展的历史任务要依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依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依靠群众去创造,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依靠群众才能克服,我们工作的成效最终由人民群众检验,党的领导地位也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江泽民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他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还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

对于这个重要问题,胡锦涛也有深刻的阐述。他说:“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而无论是“一切为了群众”还是“一切相信群众”,说到底都必须坚持批判性思维的参与性或互动性原则,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这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都有一个让群众参与和参与群众的问题,都有一个党和群众、领导和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如何实行良性互动的问题,都是和批判性思维的参与性或互动性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

为了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江泽民总是把群众工作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加以论述、结合起来加以阐发,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如何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江泽民指出,各级党组织、政府和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必须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一道奋斗,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方面,江泽民还特别强调,各群团组织是代表特定阶层群众利益并为他们服务的,绝不能脱离群众;群团组织要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能等同于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江泽民这样讲,其实质就是希望群团组织一定要注意克服衙门化倾向,要坚持立足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深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所有这些思想,无不体现出江泽民批判性思维的思维特质。

我们知道,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各种利益和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把教育群众同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把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和权益诉求结合起来,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和重要方法,也是江泽民群众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定要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前进。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群团组织,都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把解决人民生产生活问题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有所增加,努力使他们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应当看到,这些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打着各种“维权”旗号同我们争夺对人民群众的“代表权”。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代表人民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全面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同时,他还反复强调,群团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真正代表所联系的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充分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江泽民多次指出,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他还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要求和意见,努力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并依靠群众加以解决。他指出:“要‘下高楼、出深院’,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单位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给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