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
谁都清楚,挣钱是因为要花钱,但对待同样的钱,人生境界不同的人会有迥然不同的做法。钱的不同的花法体现着不同的的人生认识,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得过且过,有的人在不断创造,有的人在体味人生。所以说:“挣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
挣钱决定着你的物资生活,花钱则反映你的精神生活。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从花钱的过程中可以看岀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在职场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对于会花钱的人来说,工作是一件主动的、积极的事情,而不再是被动、消极、无奈、漫长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他们在享受工作的乐趣而不会感到工作是一种折磨。
这种感觉有点像逛街一样:你可以面无表情地走马观花,不断地抱怨着,无奈地辛苦着;也可以充满好奇和美感地浏览、鉴赏和选购,你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时代的进步与变化、市场的需求,欣赏他人的智能和创造力,通过“侃价”还能锻炼谈判以及交涉的能力……同样一件花钱的事情,有意者和无意者因心态的不同,往往就有着迥然不同的结果。
赚钱是本领,花钱是艺术,能挣会花的人才最值得称道,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中国人的传统消费习惯是量入为出,演变到后来就成了能省则省,一些合理的消费也被省略掉了。而在西方消费观念不断侵袭的背景下,一批年轻人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度消费,当上了月光族。实际上,过度节省和过度消费都不是健康的消费行为,都会对家庭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症状之一:花钱无计划成为月光族
张丽今年26岁,单身,是一家外企的行政人员,月收入3000元。在花销上,张丽算不上大手大脚:为了减轻房租压力,她和同事合租了一套房子;晚饭一般都是自备优惠券吃洋快餐;衣物极少买名牌,基本上都是常换常新的“大路货”……虽然如此“节俭”,但到了每个月月底,张丽的工资依然花得光光的,毫无结余。她总是抱怨:“我的钱都上哪儿去了?”
陈晓则不同。他是一家公司的市场策划人员,平均月收入5000元。可是这个大男孩虽然挣钱不少,花钱更多。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买,偶尔还会向“哥们”借债度日,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头是“富翁”,月尾是“负翁”,工作三年了,还一点积蓄也没有。
拿着丰厚的薪水,却打起贫穷的旗号,每月工资花光光——张丽和陈晓就都属于时下非常“时髦”的“月光族”。需要我们分析的是,这两人收入高低不同,花钱习惯不同,为何都陷入了“月光族”的泥沼中了呢?
陈晓的“月光”自然是源自“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买”,花钱过于大手大脚、毫无节制。那么张丽呢?原来,张丽花钱虽然不“大手大脚”,却非常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比如,她名为“合租”,却租的是一套房子,并不见得会比单租一间房子便宜;她吃的是打折的洋快餐,但会比自己在家做饭便宜么?她买衣服不追求名牌,却追求“常换常新”,每个月买的“大路货”到底有多少件?是否频率过高,是否买来后利用率很低。类似她这样的花钱误区,还可以找出很多很多。
所以,无论是陈晓,还是张丽,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消费习惯,若不想成为浩浩荡荡的“月光族”一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处方
量入为出,有计划地花钱。
俗话说“钱是人的胆”,没有钱或挣钱少,各种消费的欲望自然就小,手里有了钱,消费欲立马就会膨胀,所以,月光族要控制消费欲望,最好能对每月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记录和“监控”,防止不必要的消费。
也可以采用非常实用的“信封”花钱法,就是把各项必需的开支事先作出预算,如买衣服时只能动用“服装”信封里的钱,外出就餐时只能使用“外食”信封里的钱,专款专用,保证不超过预算,就不会月光。也可以在心理上设道防线,要求自己只能动用每个信封中的80%~90%的专用款,到月底有了节余,会很有成就感。
还有就是抵制各种优惠促销的诱惑。买100送50,五折优惠,积分贵宾卡等越来越煽情的诱惑使不少年轻人患上了“狂买症”。对于月光族而言,这种看似优惠的消费一定要克制,告诉自己“想要”和“需要”不是一回事。
强制储蓄,逐渐积累
每月发了工资,先拿出5%-20%存入银行,包括储蓄或投资基金等都可以。另外,现在许多银行开办了灵活的储蓄业务,比如可以授权给银行,只要工资存折的金额达到约定的数额,银行便可自动将超额部分转为定期存款,这种强制储蓄的办法,可以使你改掉乱花钱的习惯,从而不断积累个人资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正如张丽这样,吃快餐、吃饭店是一些单身族的通病,其开支有时占到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建议单身族学习烹饪常识,下班时可以顺便买点自己喜欢的青菜或半成品食物进行加工,既达到省钱的目的,又练了手艺,享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人生乐趣。
慎用信用卡,避免多开支
“轻轻一刷卡,人生更潇洒”的表象往往掩盖了过度消费的事实,特别是对花钱无度的月光族来说,信用卡更是需慎用。
症状之二:过度节省影响生活质量
与年轻的“月光族”们不同,魏平夫妇是典型的“勤俭持家”。32岁的魏平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薪族,月收入分别为3500元和3000元。两人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在妻子的精心操持之下,一家三口每个月的生活总开销基本维持在2500元左右。月结余4000元左右,结余比例高达60%以上,全部存入银行。
“我们上有六旬老母,下有周岁幼子,工资收入又不高,所以很多时候不敢花钱。”作为“夹心族”,魏平夫妇考虑到孩子未来漫长岁月里所需要的养育和教育费用,老母亲所需的养老和医疗费用,自己夫妻二人所需的养老保障,所以现在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省则省。孩子出生一年来,除了给宝宝添置衣物、玩具等,妻子自己就买过两次新衣服,魏平则更是多年没逛过街了。
处方:
对于很多普通工薪阶层家庭而言,魏平也是颇有代表性的。他们收入不高,各种未来有形或无形的生活压力,迫使他们遵循“以节俭为第一要义”的生活消费原则。
虽然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从理财的角度讲,过于节俭、储蓄率过高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生活既要有长远的眼光,又是“活在当下”的。在为未来做好充分的财务准备时,也要照顾到当前的生活质量。“月光族”过分看重“及时行乐”,魏平他们则是太过担忧未来的负担。只有在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安排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才是理财的大境界。
为此,我们建议魏平等储蓄率过高、当前生活开支比例过低的个人和家庭,不妨适当增加当前的消费,有效地提高目前的生活质量,提升全家人目前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这些储蓄率过高的家庭,往往还不太懂得如何在储蓄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赚钱。也就是说,他们目前仅学会“节流”,还不懂得“开源”。一方面,可以将过多的储蓄转换为其他的各类投资工具,如基金、国债等,增加自己财富的积累速度,也可以适当缓解当前的“节流”压力,把部分原本打算存留的资金释放出来用作当前消费。另一方面,可以拿出部分储蓄用于自身的技能培训,多给自己“充电”,增加自己将来在职场的竞争力,提高自己未来的收入能力。
将你的开销分类并且跟踪有问题的部分
我那时11岁,刚从爸爸那里拿到一件礼物。它是别人给我的所有礼物中最好的——1美元。
我以前从没拥有过1美元,至少不是一次拿到的。在当时,对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l美元是很大一笔钱,我和我8岁大的老朋友兼兄弟兼同伴提姆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计划如何花这笔钱。计划的过程和买东西的过程一样令人激动;现在我还能够感觉那种快乐。35年之后,我还记得我用那I美元买的一些东西。5个红色的胡桃夹子,一个钢制的小火箭,可以把一颗玩具枪子弹放在里面,扔到天空中,当它落到人行道上时,会发出砰的一声!然后你可以放两颗子弹,再放三颗,一直放下去,直到再也放不下;篮球卡、阿奇漫画书、一本超人漫画书、一些塑料吸管,里面有那种粉状的甜食。整个花钱的过程持续了两天。这个时刻是何等美妙!
我现在已经47岁了,开始对那个生日进行思考。我打开了电脑,看看在过去的几天中我花了多少钱。1543.05美元。你知道我把这些钱花在什么上了吗?不知道,你当然不会知道。令人难过的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能回忆起36年前我花掉的l美元,却一点都想不起上个星期我是如何花掉1543.05美元的。对47岁的人来说,花钱只是一系列琐碎的事务之一。
这真的很危险,不是吗?我们变得和我们所作出的花钱决定完全分离开,就像有一架自动驾驶仪。如果我们认为需要这件东西,我们就买下它。如果我们想要一件东西,我们就买下它。账单到期了,我们付钱,但是这完全是自动的,乏味的。有时我们甚至同意拒受自动账单支付服务。钱从我们的账户里划去,完全自动地消失了。所以,如果我们对所花的钱毫不留意,就没有什么钱可以存下来,这又有什么可以惊讶的呢?
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你的生活,想在经济上变得更为独立,你开始留意。你可以通过记录每一笔开销来做到这一点。如何做?
首先,坐下来,拿一支笔和一张纸,列出开销清单,列出花费的分类。为了帮助你理解,下面我们进行分类:
汽车(购买与维修)
汽车保险 汽车牌照
家庭开支
家居装饰 牙医 水电费 电话
食品 暖气 互联网 有线电视 房屋维修
杂项
眼镜 衣物 生日礼物 慈善行为 节日礼物
税费
房屋保险 度假 人寿保险 财产税
学校午餐 医药费 会费
接下来,打印出你的分类清单,把它贴在你的账单登记簿上。每次你买了东西,都要在账单登记簿的分类清单上注明。
在月末,将账单登记簿上的所有信息转移到你最喜欢的个人财务电脑程序中。每个月将详细的分类报告打印出来,仔细地进行检查。向自己提出些问题,例如:
我们的钱去哪里了?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在这方面花这么多的钱?
噢,不,今年12月份我们比去年12月多花了两倍的暖气费。
我们是否需要修理那扇窗?
我们花在食品上的钱增加了50%。为什么?
仔细地进行计划,像一个11岁的孩子一样花钱。买那些你在36年里都会记得的东西。
如何避免买车的五大误区
买车再等等
王女士家庭是三口之家,有一小孩。夫妻俩每月净收入共7000元,收入稳定,且都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每月家庭3人开支3500元。资产方面,在昆山市城北有自住房1套,面积127平方米。买房时一次性付款,向人借款80000元,可分期归还;现金50000元、股票原投入80000元(全部被套)、基金10000元。
王女士想咨询:1.有购车打算,不知道过几年购买合适?2.10年后想换1套户型更大、更为舒适的住房,资金周转是否有困难?3.如何储备小孩的教育费用?
理财建议:资产状况良好,负债较小,投资渠道多,对基金、股票都有涉足,并且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现在应开始进行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逐步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目前汽车市场一片降价声,特别是让有点余钱的人心里痒痒的。随着进口车关税下调及汽车库存不断增加,汽车市场未来还有一段调整之路要走,因此建议暂时持币观望,等合适时机再出手不迟。
买车现在是很多家庭面对的大问题,不少消费者在买车时都会陷入误区,导致不但买了不合适的车,还多花了钱。
误区一:车价优惠幅度越大越好
车价,往往是消费者买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都想选择售价最低的店,这种“唯价是选”的购车方式,对消费者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除了一些经销商年底因资金周转及年度销量考核等因素加大优惠幅度外,经销商间同种颜色、车型、配置的车,价格差别不大。之所以会报出低价,是因为销售商已经在验车上牌、装饰和保险上“下好了套儿”。
对策:选择大品牌、有实力、有信誉的店,在买车前比较所有需要的花费,不要只看车价高低。
误区二:购买计划外的车或配置
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会因销售人员的“忽悠”,购买了很多自己原先暂不考虑的配置,甚至连原本计划购买的车型都换了。
有不少消费者都会加上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有导航仪、巡航系统、蓝牙、电视、倒车影像等配置的车,或自己要求增加这些配置,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讲,这些配置平时使用的机会可能并不太多。
对策:购车前先确定购车要花费的所有金额,确定车辆的品牌、主要用途、技术性能、配置、颜色等。
误区三:买车时不考虑日后养车因素
有些对汽车不太了解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只考虑了买车的花费,却没考虑养车的因素。此外,如果在一些维修实力不强的店购车,也可能导致修车时出现问题,维修人员还可能用低档次的配件糊弄车主。
对策:买车时选择大品牌、配件好找的车型。同时尽量选择维修实力强、技术底蕴深厚、售后服务好的店。
误区四:将证件交给非正规经销商
有些消费者在履行购车手续时,轻易将自身的重要文书或证件等交给非正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可能利用车主的证件做出损害车主利益的行为。
对策:尽量选择大品牌的经销商,重要文件不要轻易出手。
误区五:购车后不听车辆性能介绍
办完购车手续后,着急享受驾车快乐,不耐心听取销售顾问的车辆性能介绍,导致因为不了解某些设置或装置,造成车辆非正常损坏或对使用成本产生影响。
对策:与维修点建立通讯联系,不了解的问题及时沟通。
如何购买合适的家用车
中国的车市怎么了?
眼下的中国车市,面向老百姓开发的小型家庭轿车叫好不叫座,卖得最火爆的是马力大、身量大的豪华车型。30万上下的奥迪A6、帕萨特B5、本田亚阁、通用别克往往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了一个误导,10万元以下的紧凑车型动辄也要装大马力发动机,各种豪华配置一应俱全。有的在市场上刚刚站住脚,又急吼吼要上加长三厢的换代产品。
如此做法的代价令人担忧,车价上去了,油耗上去了,停车空间上去了,另一个被人们忽视的是废气排放总量也上去了,而离时下有意买车的普通百姓越来越远了。
价格档次量力而行
经过买前的精打细算,结合自己的收入水平,就可以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挑选自己喜爱的车型。买车图的是实用、方便,因此应量力而行,量入敷出,以避免日后养车力不从心。经济实力较强的,可以实行一步到位,选购档次较高、性能先进、安全系统完备的车型;收入中等而无法一步到位的,可以选择一些中低档的过渡车型,这样既可享受用车之便,又不增加太多的负担。待将来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实力,再量力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