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18990800000034

第34章 经济的发展——从衰落到繁荣的道路(3)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在圈地运动中,以农民的血肉和尸骨换来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它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第一次经济危机:普遍性的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厮杀,元气大伤,惟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酱主义世界的主要债仅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於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随著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1857年秋季,美国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美国货币危机:银行系统瘫痪

1857年秋季,美国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货币危机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危机与特定的汇率制度(通常是固定汇率制)相对应,其含义是,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如在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遭遇强大的投机攻击情况下),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而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水平远远高于原先所刻意维护的水平(即官方汇率),这种汇率变动的影响难以控制、难以容忍,这一现象就是货币危机。广义的货币危机泛指汇率的变动幅度超出了一国可承受的范围这一现象。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汇率是这一联系的“纽带”,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实施相配套的经济政策,已成为经济开放条件下,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增长的停滞已不再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经济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过高的汇率、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出口下降和经济活动放缓等都是发生货币危机的先兆。就实际运行来看,货币危机通常由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呆坏账增多、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债过于庞大、财政危机、政治动荡、对政府的不信任等引发。

由于各国国情以及政治、经济以及外部环境不同,应对危机的方法与手段则有较大差异。但是,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的爆发有着明显的共性,突出的表现就是“传染性”,因此一些有效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对他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控制资本外流

在出现急速、大规模资本外流时,一是由政府单方面宣布控制资本外流。发达的金融大国日本,通过立法规定,当出现非常情况(包括:国际收支平衡难以维持、日元汇率急剧波动、资本移动对金融或资本市场带来不良影响)时,有关部门可对资本交易实施管制的权力。虽然相关法律几经修改,但是“非常情况”的总原则依旧保留。经济学术界对马来西亚于危机期间决定对资本外流施加控制表示支持,但是认为,控制资本外流的措施造成的长期不利后果大于带来的短期好处,因为这会鼓励国内逃税和资本外逃,打击外国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由IMF等国际组织出面斡旋,宣布“冻结债务”,防止发生债权人(国际银行、投资家)单方面撤资;建立一种能够以适当方式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分担损失的机制。

2、实行本币管制

例如,为阻止国际炒家攻击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马来西亚政府于1998年9月1日宣布对外汇实行管制:外国人兑换林吉特及对外账户间的资金调动须经中央银行的准许;所有金融资产买卖只能通过授权储蓄机构进行;外资基金在股市投资需持股一年后才能将股票变现汇出国境。由于林吉特不能在国外交易,投机炒家无法积累巨额林吉特伺机炒作,马来西亚因此免受投机狙击。货币管制措施不仅遏制了林吉特外流,还使流失在外的资金在短期内大量回流,阻止了外在金融风暴波及本国经济,稳定了林吉特的兑换率和国内的消费价格,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经济复苏的环境。

3、迅速金融调整与强力金融监管

1999年巴西政府为平息金融动荡,首先调高银行利率,防止资金大量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当市场相对稳定后,又及时分期下调利率,减轻对企业的冲击。对金融动荡中参与股市炒作、有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调查,对查出有违规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给予经济制裁。央行还公布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金融市场管理,规定任何银行和企业不得联手进行投资基金的操作和交易,任何银行不得为自己管理的基金进行担保,任何金融机构不得用自己发行的债券对自己的业务进行担保,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必须按季向央行报告对上述规定的执行情况。加强对外汇交易的监管,使交易透明化,对外汇交易在时间和数量上进行限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金融机构的不法行为,对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欧元的设立:伴随《马约》成立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从2002年1月1日(欧洲人称作“E-day”,即欧元日)起,3亿多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同一种货币──欧元(英文是EURO,货币符号是“”)。现在欧元纸币和硬币已经成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2国的法定货币,这12个国家是比利时、德国、希腊、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芬兰,即欧元区国家;另外3个欧盟成员国(丹麦、英国、瑞典)出于本国各自不同的情况而暂不采用欧元。欧元作为欧洲统一的货币从最初设想提出到最终成为现实,经过了几十年的漫长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欧共体统一市场建设的顺利进展,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终于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下一个重大目标。1989年4月,欧共体执委会提出了“德洛尔报告”,制定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详细计划。6月,在欧共体理事会马德里会议上,各国首脑决定于199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经济货币联盟的第一阶段。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市召开会议,就欧洲联盟条约达成协议,该条约被称作《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7日,各国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条约确定了经济货币联盟的结构和时间表,最终目标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用欧洲货币埃居代替各国货币。马约规定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实际上在马约签署之前的1990年7月1日就已经开始,主要内容是与统一市场建设工作保持一致,加强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取消外汇管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所有成员国都纳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并实施相同的波动幅度。欧洲联盟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1994年1月1日,欧盟开始经济货币联盟建设的第二阶段:建立欧洲货币局,为向欧洲中央银行过渡和实现统一货币准备条件,制定所需的规章和程序;逐步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促进埃居的使用并扩大其功能;建立经济政策的协调和监督机制,敦促成员国实现经济趋同。

1999年1月1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按期进入第三阶段,参加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被锁定,统一货币欧元以与埃居相等的价值正式启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作为整个欧元区的中央银行开始运作,即负责欧元运营的监管和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但在2001年12月31日以前的过渡期内,欧元只是账面货币,不发行纸币和硬币,私人和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欧元或者各国货币的账户,而政府发行的新公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必须使用欧元。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同时各国货币仍然可以使用;3月1日,各国纸币和硬币停止流通,欧元成为惟一的法定货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元向现金的转换进展迅速、良好,没有出现任何大的问题,这是因为欧元成功问世三年来欧元区金融市场已经为欧元的正式流通创造了基本条件。

欧元诞生三年多来的顺利运营已经使得欧元区国家受益匪浅。在欧元区内部,随着欧元问世带来的货币政策的统一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以及汇率风险消失、交易成本降低、价格差异减小和更为透明的市场,欧洲统一市场中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更为便捷,使得企业达到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对于成员国经济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从而达到长期共同繁荣发展和抵御外部经济冲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杜伊森贝赫在纪念马约实施1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欧元的流通是给统一市场戴上一顶“王冠”,欧元已经成为欧洲一体化在其他政策领域发展的催化剂。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而言,货币一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而随着欧洲公民对使用统一货币的利益的感知,必然会产生消除欧元区内部其他经济乃至政治障碍的要求,从而推动民族国家向统一欧洲的目标迈进。因此,欧元的流通将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变成一种由欧洲公众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欧洲的历史发展将由此呈现出更为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