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18990800000039

第39章 人的历史——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2)

诺贝尔热情地回了一封信,从此,来往的书信沟通了两人的思想,他们用数种不同的语言通信,讨论彼此的哲学观。最后,贝尔塔决定前来巴黎与诺贝尔会唔。

贝尔塔向诺贝尔坦述自己不幸的童年,诺贝尔也毫不保留地向她倾诉了一切——他的希望,理想以及目前的研究计划,等等。但是,诺贝尔百思不解,为什么像她这样如此出众的女子仍然未婚。

翌日,诺贝尔来到宾馆。他给贝尔塔带来一首长诗,这首诗道出了他的心声,也使她看到了这位绅士多愁善感的心灵。诗中说:你说我是个谜——也许吧。

我们其实都是未解之谜,在痛苦中开始,在深沉的折磨中结束。

琐屑卑贱的事物把我们拖向死亡,崇高的思想把我们带到诸天之上而欺哄我们相信一个灵魂梦想永垂不朽。

贝尔塔终于开始上班了。不用说,诺贝尔付给她一笔丰厚的薪水。可是,贝尔塔并不能长久干下去,因为,她一直怏怏不乐。她告诉诺贝尔,她正与奥地利一位男爵相爱,但男爵的母亲却嫌贝尔塔出身清寒贫贱而百般阻挠。现在,男爵对她依然念念不忘,而可怜的诺贝尔却对此惊诧不止。他甚至对贝尔塔说:“你终究会忘记他的,或许他早已把你忘掉了。”

实际上,贝尔塔和男爵都还怀念着对方。不久,诺贝尔外出洽谈生意,贝尔塔只身留在巴黎。她接到男爵的信,而且就连她从前的学生——男爵的妹妹也给她来信,叙述她哥哥的忧伤之情。经过前思后想,贝尔塔给诺贝尔留下一封信,变卖了首饰,买了火车票赶回维也纳。她嫁给了男爵,但仍与诺贝尔保持着联系。此后,她开始献身于“和平运动”。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人们不难查到:1905年,第五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作家、“永久国际和平研究所”名誉主席、《放下武器》一书的作者贝尔塔。

贝尔塔辞职后不久,诺贝尔也到奥地利旅行。一次,他在维也纳南面的一座城市逗留,打算在那里度过周末。他应邀去朋友家进午餐,半路上他走进一家花店,遇上了卖花女郎——一位年方20的少女苏菲·海斯。她出身于维也纳中下层家庭,是犹太后裔。苏菲的青春之美迷住了诺贝尔,攀谈中,诺贝尔得知苏菲的父亲经济上很窘迫,他要供养妻子和4个女儿,所以苏菲不得不到花店干活挣钱。诺贝尔承诺要帮助苏菲,就这样,两人开始了交往。

起初,诺贝尔是带着长者的感情对待苏菲的,但从诺贝尔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很快就爱上了苏菲。

诺贝尔写给苏菲的信中用了许多亲昵的称呼:亲爱的小苏菲,我最爱的小甜心,亲爱甜蜜的孩子,我的小爱人……等等。有时他还将苏菲名字的字尾略加改变,凡此种种,都表明诺贝尔已真正爱上了比他小23岁的苏菲。

而两人的阅历和文化程度都相去甚远,苏菲并不是贝尔塔那种有智慧有学识的女子。诺贝尔精通瑞典语、法语、英语、德语和意大利语,而小“苏菲”在诺贝尔的帮助下学了很久法语也未能掌握。诺贝尔对苏菲几乎是有求必应,苏菲也就借此开始索取大量金钱,挥金如土。她赊帐都记在诺贝尔名下,甚至常常以“诺贝尔夫人”的名义出现在旅游胜地,身边还跟着一群盲目的追随者。

后世的诺贝尔传记家们几乎都认为,“小苏菲”很可能根本就没爱过诺贝尔,起先只是戏弄这位比她大23的“崇拜者”,后来则把他当成“摇钱树”。

而诺贝尔倒是几度欲娶苏菲为妻。他曾把苏菲介绍给他的朋友和兄弟们,但遭到他们一致的反对和警告。诺贝尔也曾试图带着苏菲回斯德哥尔摩老家,可他母亲仍然固执己见:她的孩子应娶一位身体健康强壮并能操持家务的太太。仅这一标准,苏菲就不配。她患有贫血症,是个典型的“病西施”,这也就使人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她最喜欢在欧洲的温泉区度假休养——用诺贝尔的钱,扮演“诺贝尔夫人”。

1883—1893年正是诺贝尔度过从半百进入花甲之年的岁月,同时也是这位发明家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苏菲使他情绪低落。1888年,哥哥鲁伟去世,翌年慈母卡若琳见背。此时,苏菲又返回奥地利,诺贝尔也迁居意大利,他极少去探望苏菲,但还是为她在温泉区买了一栋别墅。

这期间,苏菲常与其他男人来往。其中有位匈牙利军官叫卡匹瓦。1891年春,诺贝尔接到一封苏菲的求援信,说她数月之内就要生产!诺贝尔复了一封冷淡而又略表同情的信,只称她为“可怜的女孩”,这与从前“我最爱的小甜心”形成了鲜明对照,同时也表明诺贝尔对苏菲的热情已逐渐冷却。但他仍旧慷慨解囊,定期给她钱用。此外,他还找了一位维也纳律师,在银行存入30万匈牙利福林的巨款,以保证苏菲每月能得到500福林的利息收入。

1894年9月,诺贝尔首次去奥大利探视苏菲和她3岁的女儿,那时她尚未与匈牙利军官结婚,虽然后来终于结婚了。

1895年3月7日,诺贝尔给苏菲发出最后一封信。此刻的诺贝尔已变得平和而又幽默,他专力于工作。但他的健康却每况愈下,尤其是心脏。医生给他开的药方竟是“硝化甘油”。

1895年秋,诺贝尔又来到他最喜爱的城市——巴黎。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草拟遗嘱,包括日后诺贝尔基金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雏形构想。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自己的别墅里溘然长逝。同年12月29日,这位“孤独的旅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安息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家族墓地。

斯大林的幽默

一、回家乡去

有一次,著名的歌唱家科兹洛夫斯基得知斯大林很赏识他,便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请求:“我从来没有去过国外,所以我想……”你不会出逃吧?”“瞧您说的,斯大林同志,对我来说,家乡的村庄比外国要可亲得多。”

“不错,好样的!那你就回家乡去吧。”

二、“这家伙把大家都骗了!”

科学院院士博戈莫列茨发展了有关长寿的理论。他断言,人可以活到150岁。斯大林本人显然也对他的工作成果很感兴趣,所以非常关心他的工作。

博戈莫列茨任何要求均得到满足,他被授予各种奖章和称号:科学院院士,斯大林奖金获得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博戈莫列茨于1946年去世,终年65岁。斯大林得知这一消息后说:“这家伙把大家都骗了!”

三、上将、破烂和上校

一次,某上将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斯大林对报告非常满意,在听取汇报过程中两次点头赞许。汇报完工作后,这位上将面露窘态,斯大林问他:“上将同志,您还想说什么吗?”“是的,我有一个请求。”

“请讲。”

“我在德国搜罗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在边检站被扣下了。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请求把这些东西还给我。”

“可以,您写一份申请,我批一下。”

上将从兜里掏出早已预备好的申请,斯大林在上面作了批示。上将非常满意,向斯大林连连致谢。

“用不着感谢。”

上将把批示看了一遍:“把破烂交还上校。约·斯大林”“这有个笔误,斯大林同志。我不是上校,我是上将。”

“不,没错,上校同志。”

四、意志薄弱的可怜虫

斯大林周围的人都非常怕他。一次,电影导演科津采夫为斯大林放映自己导演的一部电影。他想知道斯大林对影片的印象如何。这时,斯大林的助手波斯克利贝舍夫走了进来,交给斯大林一张字条,并打了开电灯。斯大林含糊地嘟哝了一句:“不好。”

科津采夫立即晕了过去。斯大林说:“等这个可怜虫醒过来后,你们告诉他,我说‘不好’是说字条不好,不是说他的电影。整个西方都对斯大林同志说‘不好’,斯大林可没有因此而晕过去。”

他弄脏了斯大林的裤子电影事务委员会主席博尔沙科夫在为斯大林放映完一部影片后递给斯大林一支钢笔,以便斯大林签字批准上映这部影片。然而事不凑巧,钢笔不出水。博尔沙科夫面带愧色地从斯大林手中拿过钢笔,甩了两下。可他实在是笨,竟把墨水甩到最高统帅的白色裤子上。博尔沙科夫吓呆了。斯大林看到博尔沙科夫吓成这副模样,说道:“喂,博尔沙科夫,害怕了?你是不是以为斯大林同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揭发贝利亚有一次,朱可夫从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出来时,怒气冲冲地说:“小胡子魔鬼!”正在接待室的贝利亚听到了这句话,他走进斯大林的办公室,把这话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让人把朱可夫叫了回来。

“朱可夫同志,您从我办公室出去时,说了一句‘小胡子魔鬼’,您是在说谁?”“希特勒!我还能说准呢,斯大林同志?”“贝利亚同志,而您又是在说谁呢?”

福尔摩斯的原型是谁?

19世纪中后期,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医学部有位讲师兼外科医生,名叫约瑟夫·贝尔。平时,他在学校里认真教课,很少有人会想到,他还是一个私人侦探!

一次,贝尔正在上课,一个中年男子闯进来,要求贝尔给他看病。贝尔问:“您是不是刚刚穿过教室西

面的那片草地?”男子吃惊地承认了:“您怎么知道?”贝尔回答:“您脚下有红色的泥土。整个爱丁堡只有那片草地上有这种黏土。”接着,贝尔让学生们判断该男子得了什么病。学生们七嘴八舌,但没有一个答案让贝尔满意。最后,他告诉学生:“这人的毛病在于酗酒。你们看,他有酒糟鼻、血红色的脸膛,这都是长期饮酒的症状。最重要的是——他的右口袋鼓鼓的,里面肯定是一瓶酒!”说着,贝尔从那人的右口袋里拿出一瓶威士忌来!学生们目瞪口呆。

一天,一个浑身都是刀伤的女子死在医院里。警方请贝尔对尸体进行解剖,贝尔在尸体检验报告中以严密的逻辑和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该女子死于伤口感染。警方为此启动了谋杀案调查程序。这在犯罪学上是一个创举——此后,法医的尸检报告能够使警方认定一桩谋杀案,并启动相应的调查程序。

贝尔的名声渐渐传开,警方经常邀请他协助查案。

1878年的“香垂尔谋杀案”是英国犯罪史上最著名的案件之一。

香垂尔是英国名流。1878年初,他向警方报案,称妻子因煤气中毒而生命垂危。贝尔和警员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警方调查了一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正当他们打算以“意外事故”了结这起案件时,贝尔大叫:“等一下!”只见他先把鼻子凑到死者口边,仔细闻了闻;然后从死者床上拿起一片沾满呕吐物的枕巾,也闻了闻。随后,他一言不发,把枕巾叠起来拿走。此时,香垂尔先生的脸上露出一丝惊恐的神情。

原来,当贝尔看到枕巾上的呕吐物时,就觉得事有蹊跷:呕吐并不是煤气中毒的症状。而且,煤气中毒者的口中会散发出难闻的恶臭,可香垂尔夫人口中并没有这种气味。贝尔判断:香垂尔夫人是服用鸦片致死的。

经调查,香垂尔先生在其夫人死前,曾买过30份鸦片。实验室检测出那块枕巾上面的呕吐物中有鸦片的成分。几天后,香垂尔先生被警方逮捕。

“福尔摩斯”诞生

1877年,贝尔的班里来了一个学生,叫柯南·道尔。贝尔把这个学生选为自己的书记员,让他跟随自己解剖尸体、侦察案件。年仅17岁的柯南·道尔开始仔细观察老师。

毕业后,柯南·道尔开了一家小诊所,但生意不佳。他只能靠给杂志社写小说来赚稿费。在创作过程中,他把贝尔变作了笔下的“福尔摩斯”。1887年11月,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第一部小说——《血字的研究》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就在“福尔摩斯”系列小说风靡欧洲之际,伦敦发生了历史上最血腥、最恐怖的连环凶杀案——“开膛手杰克”案,妓女一个接一个地遇害。全英国都呼唤“福尔摩斯”能在现实世界中出现。

案发后不久,英国警方就将相关资料寄给了贝尔。警方在资料中列出了三大嫌疑犯:1、杜立德,私立学校老师;2、约翰,波兰裔犹太人,住在凶案现场附近;3、塔布莱特,经常假扮医生行骗。

贝尔看完资料后不久,把自己认定的嫌疑犯的名字写在一份文件里交给了警方。此后不久,头号嫌疑犯杜立德神秘地自杀,连环凶杀案也告一段落。很多人认为,贝尔指控杜立德是凶手,并将消息透露给他,迫使他自杀。

贝尔一生侦破了许多重大案件,但每次破案后,他总是默默地躲在角落里,从不张扬——这一特点也是福尔摩斯所具有的。

贝尔在讲台上一直干到64岁才退休。1911年,这位现代刑事鉴定学的奠基人在家中默默地去世。

大军阀拿破仑的生活轶事

拿破仑在欧洲军事、政治舞台上的杰出才能和辉煌业绩,使他成为法国人崇拜的偶像。因此,成为皇帝陛下的秘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拿破仑的秘书毕竟不是好当的。

一次,拿破仑的一名私人秘书身染重病离职休息,需临时招募一名“书写漂亮”的秘书以做帮补,消息传出,人们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陆军部长办公室的S先生被选中。突如其来的好运使他激动莫名,在同事们的一片欢呼声中,这位幸运儿穿戴得整整齐齐到杜伊勒利宫就职去了。

送走了S先生后,大家对他的飞黄腾达羡慕不已,尚在谈论之际,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人撞开了,S先生丧魂落魄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帽子丢了,手套不见了,头发乱七八糟,四肢直打哆嗦。在众人惊讶万分的目光中,他诉说了刚刚在杜伊勒利宫的遭遇。

原来,S先生入宫后,拿破仑打量了他一番,便叫他坐在靠近窗口的椅子上,然后就在房里大步地走来走去,指手画脚,不时地从嘴里迸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词语。初来乍到的S先生以为皇帝心绪不佳,嘴里嘟哝的东西与已无关,因此,并不注意听,只是屏住呼吸偷偷地用目光注视拿破仑的一举一动。过了约半小时,突然,拿破仑大步流星地朝他走来,说:“给我重述一遍。”什么也没有记下的S先生张口结舌,一下子惊呆了。拿破仑见纸上一片空白,顿时像狮子般暴跳如雷,怒吼连声。年轻的S先生被吓破了胆,连秘书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连滚带爬地逃离了杜伊勒利宫。他一连5天卧床不起,此后,直到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逝世多年,S先生每每从远处眺望宫殿的圆屋顶时,仍心有余悸,全身禁不住轻轻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