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创业是非常艰辛的旅程,我从学校出来已经五年了虽然小有成就但说不上成功,有好多问题困扰着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我想放弃现在的状况,依托一个大企业,是不是能够更快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潘石屹: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你可以试着干一干,如果不适合你就换,突然有一个工作、一个职务,你干了以后非常满意,而且把你身上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那就要选择这个平台。工作不适合的时候,千万不要压抑自己,要把自己身上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样的话你也愉快,工作也会干得很好的。
70后、80后都要像韩寒学习
观众:身为80后的年轻人,我们现在处于成家立业的阶段,我们心里面充满梦想,并且渴望通过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艰苦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您觉得定义成功的标准或准则是怎么样的?
潘石屹:你自己觉得成功了,就成功了。成功完全是感觉,不要在意周围人对你的评价,我在澳门参加一个研讨会。在很小的范围内,好多人觉得80后、90后跟我们50后、60后是不一样的,基本上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评价,批评的声音比较多一点。
当时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就起来了,我说我的感觉和你们不一样,我觉得80后、90后的这些人,他们思想的敏锐程度,他们掌握的知识远远超过我们50后、60后,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远远超过我们。
我说你家孩子多大?他说13岁。我说你家13岁的孩子掌握的知识比你掌握的知识多,比鲁迅、蔡元培他们这个年代的人掌握的知识还要多,原来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现在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知识刺激非常大,所以我觉得一代比一代强,这是必然的趋势。韩寒是不是80后?他是英雄人物,《时代周刊》上评的影响全世界的100个人物之一,我觉得70后、80后都应该向韩寒学习。
观众:您是怎么定义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尤其像现在房价这么高,老百姓买不起房的情况下。
潘石屹:中国老百姓这样关注住房问题,我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去思考,积极地跟社会各界人士讨论。我能够去参加的,有时间参加的,无论是政府官员、学者及各方面的人士,我都会去探讨,在探讨磋商的过程中行走出正确的道路。
中国未来的10年、20年时间,有经济学家说有6亿人要从乡下搬到城里来,这是城市化,在人类的历史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迁徙,英国和法国两国人加起来1亿,他们住房问题怎么解决,他们工作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是问题,通过探讨会寻找到正确的道路。
另外一个企业家类型的问题,最早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的跨国公司,对技术的组织、市场的组织、资源的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是很有效的,这两种企业形态到21世纪都有缺陷,第一种企业形态片面地追求效率,第二种片面的追求利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你这个企业有没有社会责任,生产的产品是不是环保的?是不是对客户负责任的?如果我们单纯地追求效率、追求利润,在21世纪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想,21世纪新的企业形态是能够把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应该在英国出现还是美国出现?我觉得都不会,应该在中国出现。第一,中国人很多;第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像一些欧洲国家,你每次去欧洲去,觉得这些发展速度非常慢,作为21世纪的中国企业家,应该探索这样的模式,把物质和精神结合的企业模式。
主持人:一位网友说,现在大学生创业只有想法,没有人脉、资金,如果就业觉得高不成、低不就,现在企业给的待遇太低,不能满足自己,怎么协调这两个问题?
潘石屹:大学生还要跟社会多接触一些,前几年我们跟大学生接触的很多,我们SOHO中国基金会在北京资助了10所大学的大学生,我每个月都要去和他们交流。大学生不能用围墙圈起来,只在里面考试,考试能提高什么能力呢?还要让他们和社会接触,这样对他们寻找能力,在社会上自我定位都很有好处。
主持人:一位观众问,像我这样从农村来的大学生,怎么样在大城市立足呢?
潘石屹:从农村来不是缺点,我是在农村出生的,14岁半才离开。在有记忆的前10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这十年对我影响非常大,对我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千万不能自卑,觉得农村出来的收入没有别人好,别人能给女朋友买手机,自己连饭票都买不起,不要比这样的东西,越比越自卑。农村艰苦的环境,对我的成长是最宝贵的财富。家里面的出身不好,我们在西北那边赶上干旱,我们家就没有粮食吃了,父母亲决定把我的两个妹妹送给别人家去。其中一个妹妹刚出生我妈没有奶,不送出去就饿死了,条件是谁家有奶就送给谁家。结果还是没饭吃,就把稍微大一点的妹妹送出去,大概一年之后,我妈天天晚上做恶梦。我从20多米的山路把妹妹背回来,之后一个鞋底掉了,光脚在山路上面把妹妹背回来,我在村口的时候爸爸偷偷地从基地上面跑过来接我,我年龄特别小不理解父母的心情。我爸爸说等我下回上街去的时候,无论如何给你买双鞋,哪怕是皮鞋。我当时想怎么可能穿得起皮鞋呢,所以我高高兴兴回去了。
我每当回想起这样的经历,就觉得和父母的感情特别近,和我背回来的妹妹的情感特别近,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出身不好,从农村里面出来的。千万不要有这种自卑感。
观众:假如您是普通的老百姓,面对这样的高房价,您会选择做房奴还是拼命的努力奋斗买自己的房子?从两个里面选择一个,为什么?
潘石屹:我就是草根,中国还有像我这样草根的代表人物吗?原来我们村子里面,周围的邻居说你们家是我们村子里最贫困的一家,后面的话是,还让孩子上什么学,回家到地里干活去。
记得我刚下海的时候是在深圳住的集体宿舍,租的农民的房子住着。每一次到荔枝公园里走,看到一家家的灯火通明,我就想我什么时候能拥有一栋房子,房子这个愿望对中国人还是特别强烈的。我特别能理解,20多岁的时候,看到别人有一套一套漂亮房子,自己的那种渴望。
我可以少穿一点漂亮衣服、可以少买一点化妆品,无论如何先拥有一套房子,因为有房子自己心里面也踏实。
而且十年前如果是凑一凑,拥有一套房子对你财富的积累也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觉得,钱不要浪费到别的地方,能够买房子的话去买房子,这绝不是个广告。
观众:你之前想过会从事房地产行业吗?这个行业很热,可能你选择的时候带有一点投机性,你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刚开始的时候应不应该具有一点投机性、爆发力呢?
潘石屹:我小的时候从没想过要盖房子,中学快毕业的时候,当时还没恢复高考,我叔叔跟我说你的身体不好得过肾炎,所以在地里面的话不能干重的体力活。有两件事情不需要太多的体力,第一件事情是在墙上写标语,那个年代政府运动特别多,他说要学仿宋体的字黑体的字,所以我天天练,很遗憾在我村子的墙上一个字也没写过,这个机会错过了。
第二个事情是做电工。我叔叔说你不要看我们村子里面现在没有电,以后电是趋势,一定把电接到村子里去,你要做电工,学接灯。结果我们村子的电灯泡都不是我接的,有时候想的事情跟以后做的事情不一样。
20多岁就得有20多岁人的性格,就得有爆发力。要把自己身上的潜能、爆发力发挥出来。千万不要老想着失败,失败一点都不可怕。
情感比理智更有力量
观众:您说年轻的时候读《平凡的世界》读着读着就哭了,觉得您感性情绪化,但做生意比较理性利益最大化,你感觉这个矛盾吗?
潘石屹:一个人的情感、爱心,比理性、斤斤计较更有力量,更有力的多。我希望跟我们做过生意的人,都能成为好朋友。可能在谈判的过程中,开始也有好多的策略、计谋,但这些东西都不重要,你要非常真诚的和别人交流。你是否真诚说真话,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说假话搞小伎俩都是浪费时间。
看《平凡世界》我留意最多的是爱情故事,很感人。尽管里面爱情故事没有结果,我想起来在《平凡的世界》象征爱情的是一棵杜梨树,他们俩藏在杜梨树下约会,在陕西的时候我专门去看了一下。给延安大学的校长说,能不能替我种一棵杜梨树,我已经定了5、6年了,杜梨树也长大了。
观众:您认为最完满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潘石屹:这个很难说,人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其实我们小的时候都是很幼稚的,你们可以想一想,我们3、4岁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做的事情说的话都很幼稚,所以人从不完美慢慢的一步一步变完美,我们碰到成功的事情、失败的事情,都是让我们不断的完美。最终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变得非常的纯洁、诚实,我觉得这样是完美的。相反,离开的时候觉得心里面还有好多小鬼,好多秘密,这实际上是不完美的。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问我知道你夫人也是职场的老总,你是如何兼顾夫妻两人的事业和感情的?
潘石屹:其实我们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性格上、道路上完全不一样。我是从甘肃农村里出来的,也没有上过像样的学校,我老婆先到香港,中学到英国,读最好的大学剑桥大学,读完研究生,到美国华尔街到高盛工作,她走的是精英路线,我是草根。所以美国有本杂志叫《纽约客》这个发行量特别大,大概几百万本的发行量,封面故事写我们俩,用了一个“归”来形容,这个是中国人写的,他觉得我老婆,就是中国人把海外留学回来的叫“海归”,把我土生土长的叫“土鳖”,用这个词反映我们两个不一样。
我们刚结婚前两年前三年的时候,还是有好多的矛盾、冲突,生活习惯、价值观各个方面的冲突,我们度蜜月是在澳大利亚,度完从岛上回来,我们吵架,吵的死去活来,因为我们两个对马克思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她是剑桥大学的左派是新马克思主义者,新马克思主义是代表了人类的理想,我一想起马克思主义吃救济粮、爸爸划成“右派”,结果想起了旧世界。我说现实把中国害的一穷二白的,吵翻了,我朝一边走,她朝一边走。前两年有好多冲突,最大的就是差一点离婚了。
我们这些经历,吵架的经历,闹着分开的经历,对我和她来说都是特别大的考验,锻炼你的耐心。在这个过程中,就把你磋商的能力培养起来了,夫妻之间要交流。不要生闷气、赌气,这是最负面的东西。
主持人:对于很多人向往城市生活您怎么看?
潘石屹:城市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尽管城市有好多弊端,生活压力重、有好多污染,但是我们到乡下去,任何一个父母亲最大的愿望是让自己的儿女到城里去,这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我觉得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种医疗、教育文化的交流,各个方面来说,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要比坏处多得多。所以好多人毕业之后纠结到底留在北京还是回乡下,我说能留在北京不要到省会城市,能到省会城市不要到县城,能到县城不要跑到乡下去,我就是一步一步过来的,我觉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