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19009100000003

第3章 王健林:创业是否需要信仰(1)

创业所谓的信仰就是勇气

主持人:“创业是否需要信仰”,您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王健林:所谓信仰,其实是一种勇气、一种勇敢。“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事业成功的人大多有体会,只有敢想才敢做,成功的几率才大。试都不试怎么能成功呢?以我为例,现在主业是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过去是没人做过的。开始做的时候,前三年打了222场官司,招商不对、合同问题、卖出的商铺回报率不高等,受尽折磨。很多人劝我不要做了,我说不行,因为住宅房地产不是一个长久行业,为了企业,为了跟着我的弟兄们日后的生活保障。我以朴素的信仰来做这个事情,经过多年的磨难终于走出来了。

第二个事情,我做电影院的时候全国票房3亿,所有影院都亏损,但它对我的购物中心有帮助就做下去了,现在万达院线在亚洲排名第一,今年占全国16%、17%的份额。创业所谓的信仰就是勇气,企业家所谓的创新就是创造力。“富贵险中求”,利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主持人:很多人天生胆小,成功是不是跟性格有关而不是跟勇气有关?

王健林:不是。成功的企业家中很多人是有些木讷的,还有很多人性格是内向的,不一定外向的人就成功。当然在现代社会中,性格外向成功几率大一点。无论是商界、政界、科学界,成功者都不是最聪明的,大多数是次聪明的人。所谓的聪明是什么?不是IQ多高,更主要是情商,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你能宽容别人,就能获得追随者,做生意的路子就多一些,相对容易成功。

主持人:您身上的勇气的成分多一些还是天生胆大?

王健林:两者皆有,可能和我性格不太安分有关。刚做生意的第一年,我给员工开会说我的目标是三年做到一个亿,那时候公司刚刚用借到的50万注册。一个部门经理觉得我忽悠,但是很快就做到了。

91年跟朋友去香港,住在君悦酒店,那上边有四个大楼,非常壮观的看海平台,我跟朋友讲我这一生至少拥有其中一栋楼。他们觉得一栋楼好多钱你能行吗?我说如果想都不敢想你肯定不敢干。所以我是一个不满足现状,有追求有目标的人。

主持人:“创业是否需要信仰”,我特别想知道您的信仰是什么?

王健林:我人生的信仰就是,创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组织,做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赚特别多的钱,然后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这一生就没有白活。无论你有多大本事都得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在帮助别人过程中自己也能心情喜悦,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主持人:把它当成信仰来做,这样的大公司在你脑海里有没有具体的公司模型?

王健林:分中期和长期目标,去年提出一个中心目标,三年内把企业做进世界五百强,世界前五百应该算世界级的企业,下一个目标往世界一流的企业去奋斗,我们的口号八个字“国际万达,百年企业”,“国际万达”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企业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管理水准是国际化的。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是靠自身发展,而不是靠垄断资源或者靠国家财富,我做民营品牌是为中国人争光,为民营企业争光。

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主持人:创业开始的时候,遇到比较大的转折点或者很难熬的时候,您是怎么渡过的?

王健林:我是一个军队的团支转业干部,到地方做了一个处级干部,后来不想安于现状就辞职下海做生意,当时注册资金也是借的,一共借了100万块钱。

当时懵懵懂懂的选的这个行业比较准,89年中国城市化还没有开始,幸运的是顺应了国家的大趋势,中国由一个多亿的城市人口变成6个多亿。在这个大的蛋糕当中,我可能发展的就比较快。

印象比较深的是公司成立后没有开发指标,当时整个大连市只有三个公司有,那怎么办?你得琢磨、敢于求人。我找到一个国有公司的老总,我说能不能借你的指标,他说借是不可以的要犯错误,不行卖给你吧。当时没有现钱,就签了个合同,他卖给了我两万平米指标。有指标后我就找规划局申请要地开发,规划部门说你这种公司没有计划,我就去反复去求,他们说你不是想干吗?市政府的北门有片棚户区,这个棚户区请了三个市里边的大公司都不干,一算账赔钱就走了,我说我干。为什么?因为这片地大,够我们吃好几年的。回来跟我的公司员工开会,89年还没有旧区拆迁的概念,他们一听昏了,说人家都测算亏损,我们怎么能不亏损?当时大连市最高房价一千零几十块钱,我说我卖1500不就挣钱了,他们说你凭什么卖1500?我说动脑筋想办法把它忽悠成1500。

公司的创新之路从那开始,当时的户型设计没有明厅明卫生间,我们就把它搞成带窗户的。当时建房子没有卫生间,规定县团级以上干部才配建卫生间,我没按规定就建了卫生间,有组织让我提供住房者名单证明,反正公司不归它任命就没提供。当时安装了铝合金窗、盼盼防盗门,建筑成本一平米才增加几十块钱。最后我又想到借助电视推广,那时不流行做广告,我跟电视台谈能不能花钱给电视剧冠名,他们说挺新鲜还有人愿意搭钱,立马同意了。我在每个电视台播放中间插点广告,一下子火遍大连,刚刚开工房子就一扫光,而且是1580块创造了记录。这第一单就掘到金了,而且也创造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模式,就是旧城拆迁改造。从此一发不可收,别人都不敢去的旧城我去,因为旧城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只要房子设计好就肯定好卖,这算是创业的一个小故事。

主持人:你那个时候不后怕吗?真的跟别人三家一样都栽了你不怕吗?

王健林:你要想赚钱你就一定要做的跟别人不一样,怎样跟别人不一样?要动脑筋。当时我想反正也没活干,我给大家讲了句名言:开发开发只有开才能发,开都不敢开就没有个发。

关键几步决定你与别人的差距

主持人:很多人开始第一笔挣了七八百万后面也栽了,你把后面的转折点再讲一个?

王健林:第一单的成功给了我们勇气,紧接着在大连开了好几个旧区,几单成功后便有了底气。我是全国第一家跨区域开发的企业,1992年去广州,通过别人介绍搞了一个小区,也是借用别人的批文合作开发。花了4、5年时间,这个小区赚钱并不多,但是获得了跨区域开发的经验。

企业走到现在有三步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跨区域开发,如果我守在大连我一直不出来,做的再成功也是区域性的小企业。跨区域开发怎么管理?不像现在有信息化手段电话手机都没有,打电话特费劲。我心里有一个想法就是企业要做大,要做大怎么做?在本地肯定不行,全国我是第一个走出去,尽管不算成功,但积累了勇气,于是从97年开始我们大规模的走向成都、长春等很多地方。

第二步是做商业地产。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当时是民营企业,那时没有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规模已经有一些了,大概千八百员工。我的弟兄们退休了怎么办?得病怎么办?我想怎么保证大家永远有好的生活而且越来越好,我想靠住宅开发是不行的,住宅开发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不稳定也就是利润不稳定。我办过好几个制造业企业,办过电梯厂、变电站制造厂、开过超市,心里老想找长治久安的办法。2000年5月份花了3天时间大家集中讨论,用什么办法比较好?逐渐意见清晰集中,就是做收租的物业,大家提个口号:“向五百强收租子”。我们之前也办过小型收租物业大酒楼,天天要账天天打官司,小企业诚信度低,这其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次之后把原来产业全部卖掉积累现金。电梯厂、变电厂、超市、公司全部变卖,一下回笼好几个亿现金,而且上手第一步就做了六个,起码方向是走对了。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做得比较成功而且规模比较大,我们开玩笑讲“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就是全国性的竞争对手没有,而且商业资源的积累,商家的忠诚度都做起来了。所以你想为什么成功?如果没有收租子失败的经历,不是老想着给弟兄们有个交代,没有成天琢磨就不会想出这个点子来,有人问我你怎么这么聪明想出这个点子,我说不是想出来的,是一两年碰出来的。

第三步是进入文化或者叫旅游产业。包括很早以前进行收藏,后来搞电影产业,现在办自己的报纸杂志,搞旅游度区。超出一般企业家的范围,做生产业、制造业的同时,很早就进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搞文化产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多人不看好,认为绝对赔钱,中国人谈什么文化,建电影院的时候多少人批评我,可是大家都看到它成功了。成功路上最关键的三步走对了。

一生中的三五步就会决定你与别人的差距,企业从一般变成优秀,从优秀到卓越,可能就是某一两步走的准,而且坚持走下去超越别人,把企业做成卓越企业就是这样。我总结成功企业家的特质有三点。第一是创造力,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第二是坚持精神,没有一个成功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人可能有但绝对是意外;第三是要有情商,宽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这三条你都具备,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主持人:第三步讲文化,前面30年改革开放里面没有那么多企业家想文化的事,你怎么想到的?

王健林:这和自身经历有关,我是读书特别多的人,大概7、8岁就愿意读名著。再加上比较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20年前我喜欢收藏中国字画,完全是一种个人爱好。所以我在中国近现代字画市场方面至少是前列。作品也从海外买回来,我现在收藏的名家字画估值可能几十亿上百亿,但不是为了卖画,完全兴趣使然。我自己有个字画公司找了一批专家帮我在弄,逐渐逐渐形成成就,道理一样。我比较喜欢中国的文化。

主持人:这一步对你公司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除了你的画升值了,其他实质性帮助在哪?

王健林:熏陶员工,公司里很多人喜欢字画谈论书法,是对大家气质上的锻炼心态上的修养,不一定对生意有帮助。我很早就对企业文化有追求,或者说去创造。很早就聘请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提升,万达集团走到今天,企业核心宗旨都是两句话八个字,但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业第一年我提出八个字,“老实做人,精明做事”。那个年代社会无秩序,房子卖多少平米也没有认定机构。我刚到公司卖房子,一个销售人员给我建议每套加三平米卖。他说全市都这样没人去管,我说不行,咱们有口号“老实做人”。为什么精明做事呢?因为市场不规范,要少上当。发展一段时间后,我们提个口号叫“共创财富,公益社会”。那时候有了慈善意识,企业发展比较好。大家共同创造财富共同享受财富,有剩余再给社会贡献一点。

到了二零零几年企业文化又提高了,叫做“国际万达,百年企业”。我对企业文化比较欣赏,很多年前,就有企业文化部,办自己的月刊、网站,形成氛围以后对企业员工的心态修养,凝聚力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