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党政班子
1901000000029

第29章 各显神通之地方戏(1)

阴历五月中旬,南山上的花木都发了,整座山都罩在绿色之中。山下的红白二塔,也被绿光掩映着。南府河的流水,绿得清净。而天上,仿佛也洇染了大片的绿光。

政协主席李驰,是在黄昏散步时猛然发现这大片的绿色的。以前当副书记时,他几乎是整个身子扎在日常事务中,很少有机会能清静下来散散步。现在不同了,虽然是政协主席,是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但政协毕竟不同于市委,说不上门庭冷落,但至少不像市委政府那样热闹。下午五点,政协这边来了一拨子外地一个县政协的考察团。政协办主任谢顺利问他是否出面接见一下,他想了想,说算了。天下政协是一家,像这样的考察团,就他到政协这才不到一年,就似乎有三四十个了,差不多每周都有。这也折射了政协的特殊境况:有钱没事,有人没权,大家就都只好不断地外出考察。好就好在政协委员特别是常委中,早就安排好了一批能出钱的主儿。包括企业家,包括一些好的市直单位的一把手。这一点,政协与人大有些不同。人大再不济,它却还卡着最后一手:政府组成人员的考察与任命。虽然提名都是由组织部进行,但这些成员,特别是各组阁部门的一把手,必须到人大常委会上述职,然后由常委们票决。中国式的票决是轻视不得的,你说它真,往往都是走过场;你说它假,却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悬在你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南山文化局的局长谈奔,就是两次被人大常委会给“教育”了的局长。两次都没有通过,让谈奔在副局长主持工作的位置上尴尬了快半年。好在谈奔也算聪明,很快就改正缺点,端正态度,第三次终于通过。

想到谈奔,李驰记起当时在人大两次没有通过时,他找他谈话的情景。

谈奔平时在南山也算是个角色,正儿八经的政治学硕士,是南山当年引进的学科人才之一。三十五岁不到,就到桐山县任副书记,四年后,回市里拟任文化局长。文化在这三十年,全面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文化疲软。但是,经济到了一定程度,回头关注文化又成为必然。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强大,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军事的强大,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强大。(笔者注:在写作这本调查报告时,我曾反复考虑要不要写作这叫地方戏的一章。因为这一章让我矛盾。发展文化,我之所愿也;而且,南山市的文化,也确实在不断地发展。表面上看,南山文化的繁荣,是基于民生民需;但深入考量,则不得不走向另一个我不太愿意看到的结果:那就是官场政治的需要。文化在此成为一种官场斗争的工具。这也许也是中国数千年来官场文化不断影响与同化的结果吧?)

李驰当时只对谈奔说了两句话。一句是:端正态度,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第二句是: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命由人大常委会负责,这是必须经过的程序。

谈奔自然明白李驰副书记的意思,马上点头,说:我是太……这样,我马上与各位人大常委进行沟通。向他们汇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次,谈奔高票通过。

李驰沿着南府河往前走,这时就听见河边树丛中“咿咿呀呀”的琴声了。琴声中还伴着唱,是流水,是南山戏中的流水调。南山戏是南山地区,准确点说是长江以南、南山以东所在地区的一种民间戏。多为折子,曲调分高腔、流水、套白三种。高腔声调高亢响遏行云,有些类似于西北的秦腔;流水则温柔曼妙,好似南方的越剧;而套白则是南山戏中的独特部分,全折子都是念白,没有一句唱。念白部分诙谐幽默,有时还夹着些荤黄段子。套白是不管红白喜事都能用到的曲调。而特别是在农村,每逢农闲,套白演出常常是农民的主要精神食粮。这些年,随着娱乐多样化,南山戏也逐渐衰落。南山三十年前,有七八家南山戏剧团,如今只剩下一家了,而且还饱一顿饿一顿,基本上靠财政每年给些钱过日子。几个以前稍微有点影响的角儿,都跑了。有的甚至到东北改行演二人转了。

可是现在这琴声,这曲调……

一瞬间,李驰的大脑中又晃动出状元李祖上李冒的事情。据说李冒当年高中状元后,衣锦还乡,乡人迎接他的就是连续七天七夜的南山戏。那戏直唱得南山四乡八里群情沸腾,直唱得状元李家族光芒四射,直唱得李冒红光满面、前程似锦;可是现在……倘若先祖状元公李冒九泉有知,也应该会责怪作为后代的李驰、李同们了——这曾经让状元李家族声名远扬的南山戏,怎么能就没了声音呢?怎么能就断了呢!

不能啦!不能!

李驰没有靠近人群,在南山,他多少也算是个公众人物。他一靠近,也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站在稍远点的一棵垂柳下,听着琴声,只听一个女声唱白道:“奴家的心你怎的不知?难道非要奴家把心挖出来不成?摸啊,摸啊,心在这儿呢!”

另一个男声白道:“在哪里呢?怎摸不着了?”

女声嗔道:“你早摸着了,你只是想占奴家的便宜罢了。”

男声道:“占么便宜哟?我可除了心,什么也没摸着。”

女声羞道:“你、你、你!啊呀,奴家,奴家怎生得好啊!”

男声道:“要么好啊,且跟我过长江,到关外,做一对安乐夫妻鸟罢!”

……

无论男声还是女声,用的都是纯正的南山腔调,虽土气,却朴实。接着琴声再起,女声唱流水道:“奴家本是一菡萏,

豆蔻枝头未开放。

可惜了,你花言巧语迷奴的心,摸过了荷叶亲过了心;

昨夜三更学猫叫,又硬吓得奴家失了身。

哥啊,不知往后你是不是一个样?

不然奴家怎么有脸见爹娘?”

声音清丽,娇羞,却又透着些不安。李驰想再往下听,被人打断了,只听见人说:“下面没法唱了,那段高腔一般人是唱不出来的。以前唱得好的乐小五子,到东北去了。唉!”

“南山戏啊南山戏,莫不真的到了我们这一辈就没了?”说这话是个老者,声音沧桑。李驰探头看了下,似乎是以前南山剧团的王一嗓。王一嗓是南山悬壶王的正宗后人,从小喜欢听戏。虽然被老爷子既骂又打,但终没有捱得过他爱戏的心。十岁时,他跟着戏班跑了。后来成长为南山戏著名的小生。李驰年少时没少听王一嗓的戏。他之所以失了本名,只用艺名,乃是因为他一嗓成名。他运起真气,一嗓如裂帛,二嗓如山倾,三嗓直震心灵……王一嗓终生未婚,据说是为了保养真气。男人一有男女之事,则真气尽失。再吼,便不可能有那高亢正纯之声了。

当然,这也只是传说。笔者在南山调查时,曾有人说南山剧团的某女演员即是王一嗓和某女的私生女,还有人甚至说:南山某领导的儿子,现在在北京某部官至司局级,其实也是王一嗓和那领导之妻珠胎暗结……

一阵黄昏的风吹过,府南河水汽蒸腾。李驰心里拿定了主意:他得在南山再唱一出好戏了。

当天晚上,李驰并没有回家,而是跟李重庆一道,直接杀到省城,好好地消费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晨起来,他神清气爽,回到南山,就将文化局长谈奔找到办公室,让他尽快搞一个南山戏的调查。三天之内,要直接送过来。谈奔问怎么这么急,李驰说:以后你就知道了,先搞着吧!

谈奔走后,李驰叫来谢顺利,让他将近期有关党报上的关于文化方面的文章都找来,越多越好。谢顺利笑道:“主席怎么突然研究起文化了?”

“不是研究。是学习。”李驰道。

“这我就不懂了。主席……”

“不懂,执行就懂了。”

李驰回想起自己到政协来快一年时间内,大的影响几乎正在南山消失。即使大会小会都在台中间坐着,但那位置的分量已然很轻了。特别是上次艳照门事件后,南山的干部们见了李驰,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暧昧。那暧昧让李驰难受,并且让他感到屈辱。然而他却没法说。他自己也知道:倘若不是自己在关键时刻有三把刷子,还不知道艳照门事件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是不是也会成为第二个王红卫?何况事后,他反复思量,觉得这事无论如何与花怒波有关。但是,没有证据,一切都只能是猜测。有些事,可以凭猜测去打击别人;有些事,却只能凭证据去击倒敌人。多少次,李驰在心里咬着牙:这笔账,他迟早要与花怒波算的。但必须有机会。这机会的出现,首先要求他得在南山的干部中,再次走在花怒波的上面。花怒波虽然是人大的常务副主任,可是人大主任宋雄似乎对他十分信任,人大的工作基本就是花怒波说了算,这也就等于抬举了花怒波。因此,每当大会小会,李驰与花怒波相遇时,虽然也点头,也开玩笑,但心里却堵得慌。现在,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子,他得通过地方戏,也就是南山戏,来让他在南山的影响重新树立起来。凭着多年在官场上行走的感觉与智慧,中央提文化振兴迫在眉睫。如果自己这一步走对了,那就是南山文化复兴的再造者了。而且,他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觉得宋雄还是想在南山做点事的。他要通过做事,再走出南山,走向更高的位置。文化,也许正是宋雄在南山能够大手笔展开的一曲大戏。而这文化发展的引子,就一定应该是南山戏了。

三天后,谈奔提交了一份厚厚的关于南山戏的调查报告,谢顺利也将中央近期关于文化的论述摘要成册,一并交到了李驰的案头。李驰嘱咐谢顺利,他得闭关学习,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打扰他。至于学习的地点,当然不在家里,也不在办公室,而在南山大酒店。谢顺利安排好了一切,就说:“那主席好好学习吧,我已经同前台全部安排好了。生活上,他们送到房间。有需要,就请主席指示。”

李驰点点头。

整整两天,李驰把他从工作开始到现在,最认真的学习劲头拿了出来,对南山文化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同时从中央关于文化的诸多论述中,寻找中央对文化工作的动向。果然,在第二天的黄昏,他有了重大收获。他从一份内参中看到: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就文化工作,针对新华社记者所发的内部调查,作出了重要指示。在批示之后,他又看到一组述评:全党要把大力建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有清醒认识,高度自觉。虽然这述评中没有明确提出中央要如何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但信息已经透露了。其实,近三年来,中央一直在强调文化产业,只是地方上,在GDP时代,要想搞文化产业,谈何容易?文化产业投资大,见效慢,与当下的政绩观不相匹配。一个主要领导,搞文化产业哪有搞实体投资来得快?建一座工厂,当年就可以有税收;而建一座书院,却可能永远都只是赔本。领导是等不得的,既然等不得,那对文化产业,很多地方也就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上面来人检查,查来查去都是几座庙,几条街,几件文物。至于新发展,都永远只在规划上。文化规划化,或许正是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李驰觉得:他必须争取宋雄,虚功实做,宕开一笔。

晚上,李驰特地让餐饮那边给自己加了两个炒菜,又要了瓶茅台,自斟自饮了两小杯,突然觉得无味,便打电话给都霞,问她在哪儿。都霞说正陪李同书记在接待客人。李驰说那就算了,口气里有些酸楚。都霞一定是听出来了,不到五分钟就回过电话,解释说刚才李同书记在边上,如果是主席老领导有任务,我立即过去。李驰这才笑了下,说:“也不是什么任务。我这两天在闭关学习。很有些心得。一个人快乐。喝着酒,就想你来喝两杯。真不行就算了。”

“这……”都霞迟疑了下。

“那就算了。”李驰立即挂了机。

窗外暮色四合,室内一灯灿然。这一刻,李驰喝着酒,竟然有些忧伤了。

又过了十来分钟,手机再次响起,还是都霞。都霞说她跟李同书记请假了,已经出来了。请问李主席在哪,我马上过去敬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