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你不理财财就贬你
19012900000009

第9章 重视小钱的作用——细枝末节的理财哲学(1)

让“复利”转动起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对理财投资产生的复利效应而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长期持有,就能分享到复利效应,实现资产的倍增。

几乎所有的理财投资专家都会强调复利的威力,并让所有理财投资者注意复利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想要致富的上班族来说。但复利是需要长时间之后才能发生效益,真正感受到复利威力的人并不多。

如果告诉你有人用24美元买下了曼哈顿,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则借用复利实现资产翻倍增值的故事却流传已久。1626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彼得·米努易特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而到2000年1月1日,曼哈顿岛的价值已经达到了约2.5万亿美元。毫无疑问,以24美元买下曼哈顿的彼得·米努易特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拿着这24美元去投资,按照11%(美国近70年股市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计算,到2000年,这24美元将会变成2380000亿美元,远远高于曼哈顿岛的价值2.5万亿,几乎是其现在价值的十万倍。如此看来,彼得·米努易特却是吃了一个大亏。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像24美元这样的起点,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你也一样可以拥有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

理财投资产生的复利效应将会让资产产生翻倍的增值。所谓复利效果,可以简单解释为“利滚利”,也就是把投资理财所获取的利息或赚到的利润加入本金,继续赚取回报。举例来说,假定某理财产品每年有10%的回报,以单利计算,投资10万元,每年可以赚1万元,十年可以赚10万元。如果以复利计算,年获利也是10%,但每年实际赚取的金额却会不断增加,以10万元投资来说,第一年赚1万元,本金变为11万元;第二年赚的就是11万元的10%,即1.1万元,依此

类推,第三年则是1.21万元,等到第十年,总获利将近16万元,是本金的1.6倍。

对于善于利用复利的递增效应赚钱的投资者来说,在一个人的一个时间段内,也一样可以积累可观的财富。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现年80岁,资产约530亿美元,但是在巴菲特40岁的时候他仅有约2000万美元,在那时的美国这笔钱虽然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但当时也没列入美国的富豪榜。短短40年后,2000万变成了530亿美元,一举冲入当今世界富豪前列。其实,巴菲特做到这一点的秘诀就是让那2000万,每年约有平均不到24%的投资收益。

以基金投资的复利价值来看,如果我们从20岁开始,每个月拿出100元去投资基金,以后每个月都不间断地投入100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期定投,按照每年10%的投资收益计算,到60岁的时候,我们就会有637800元。以100元为投资的起点,这对很多投资者来说都不是一个问题,但是长远来看却能累积成60多万的数量,可见复利的威力有多么强大。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一些人就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复利带来的甜头,今年43岁的姚女士就是典型靠复利效果致富的人。

姚女士以前还在当小学老师之时,每个月就至少存下1/3的薪水,后来做零存整取。10年前,海外基金刚引进国内时,她在理财专员的建议下,定期定额地买进海外基金,持续了10年从未间断,而且投资金额也随着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以前是固定投资薪水的1/3,后来逐渐提高比率到1/2,从每月1万元增加到每月2~3万元,报酬率在15%左右。10年下来,复利已经为她累积了500万元以上的财富,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再过10年,她至少将拥有1000~2000万元的财富。

在现实中,虽然有很多投资者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坚持长期地利用复利来投资,并且享受复利效应。大多数的投资者总是喜欢追涨杀跌,经不住外界的干扰,从而在投资市场上频进频出,这样不仅没有收获到可观的收益,反而可能会颗粒无收,甚至是损失惨重。

钱越少越应理财

在传统的观念中,很多人都认为:没有钱是不能理财的,理财是富裕人干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要明白,财富都是从小处积累出来的,钱越少其实越需要理财。

在我们的社会中,80%的人都出生在普通家庭,这些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会产生不同的分化:一部分人安于贫困,不思进取。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个人也没有发展;另一部分人设法去理财、投资。有些成功的人经济状况明显地好转,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两种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香港富翁曾宪梓的致富经历就充分说明了缺钱者也应该注重理财投资。曾宪梓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才重新走进校园。后来,他考进了中山大学。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广州工作。后来,他因需要解决家产纠纷而前往泰国帮助哥哥打理生意。两年之后,曾宪梓不愿意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而带着家人前往香港定居。为了维持生计,他拿着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开办了一家简陋的领带厂。凭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和精神,曾宪梓生产的“金利来”领带在上世纪70年代一举成名,并迅速地占据了香港市场。之后,“金利来”又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最后,“金利来”走向了国际市场,曾宪梓也被人们称为“领带大王”。试想,如果当初曾宪梓没有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理财投资,那么他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辉煌成就了。

收入不稳定的人也需要投资。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就意味着生活有风险,没有保证,一旦出现了收入中断,其生活必然陷入困境。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要居安思危,趁现在没有收入之时,或者加大储蓄,或者购买债券,或者在兑现性较强的项目上,拓宽进财渠道,巩固经济基础,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其实,对于贫穷的人来说,参与理财投资之后,即使是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雪上加霜的最后结果也无非是贫困。如果投资成功,那就等于摆脱了贫困,告别窘迫的生活。况且,按照概率来看,成功的几率至少有一半。而如果不投资,那成功的几率就是零。每月你只要拿出500元进行投资,假设你的年投资回报率是10%,30年后,你就会变为一个百万富翁。对于低薪、工薪阶层人士而言,其比富人阶层面临着更大的医疗、养老、教育等实实在在的压力,因此也更需要树立理财意识,重视理财和投资。

还有一些人虽然抱着想投资的心态,却始终片面地认为:只有存够了大钱才能理财投资。其实,对于一个理财者来说,资金多会对理财产生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理财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投资报酬率。换句话说,理财投资的重点不是看你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以什么样的投资回报率在赚钱。如1万元的本金,一年赚了0.2万;10万元的本金,一年赚了0.5万,两者相对比,虽然以1万元为本金的赚得少,但是其20%的投资报酬率却远远高于以10万元为本金的5%,这就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投资事例,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前者的本息将会超过后者。由此例子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嫌本钱太少而错过理财投资的机会。

俗话说:“将一副好牌打好没什么了不起,能将一副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即使你没有资金,也不能妄自菲薄地放弃理财的想法。通向财富的道路总是艰辛和漫长的,但是并非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可以在充分地了解理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理财来弥补先天资金的不足。

理财,需要合理利用每一分钱

很多富翁并不是生来就富有的,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理财投资之初的原始积累时非常善于利用财富,并懂得滴水穿石的道理。

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把刷子,拿到地摊上卖到每双5元,一共得到了250元。另外一个人很穷,他每个月都要领取100元的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在前一个人合理的利用之下,钱成为了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却没有任何的改变,只不过被当成了一笔生活费用掉了。

有两个同时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的年轻人,他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一个叫迈克尔,另一个叫艾伦。在他们外出找工作之时,一枚硬币掉到了地上,迈克尔连看也不看就径直走了过去,艾伦却兴高采烈地将其捡起。这时,迈克尔嘲笑他说:“一枚硬币也要捡起么?真的很没出息。”艾伦这时反问道:“硬币是你先看见的,为什么不珍惜呢?”很巧合的是,二人同时被一家公司录用了,但是由于嫌弃这里的公司规模、工作强度和工资,迈克尔不屑一顾地放弃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5年以后,二人在街上相遇了,此时的艾伦成为了富翁,而迈克尔却还在为了寻找到一份体面、工作强度低、待遇优厚的工作而奔波。迈克尔对此十分的疑惑,他问艾伦说:“像你这样当初蹲在地上捡硬币的没出息小气鬼,怎么会这么快发达呢?”艾伦严肃地对他说:“不懂得如何珍惜小钱的人,是不会有大钱的。当你对小钱不屑一顾地放弃,像绅士一样洒脱走过的时候,大钱也与此同时跟你说拜拜了。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事业未成之前,每一分钱都是投资理财的种子,你把种子过早吃掉,将来怎会有大收成呢?让每一分钱,都如同农田聚积作物一样,反复利用生出利息,帮你带来新的收入,这样财富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钱包。小钱集多成大钱,珍惜每一分钱,能够让我们走向财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