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19067400000044

第44章 无有入无间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进入、自行运转、左右与带动世上最坚硬强固的东西。没有存在的痕迹,无形无声的东西,能够进入细密无间、绝无空隙的东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无为的作用与好处,不说话不立言的作用与好处,真是别的一切实有的东西所难于比拟的呀。

这一章也非常有名,其中关于无有入无间的说法,会立刻让人想到原子、分子、粒子、中子、质子、电子、夸克、放射线、同位素、电磁波、B超、CT……想到高能物理、微观世界、想到发电、无线电、核能、信息、纳米等工业技术。虽然,当然,我们知道《老子》中的科学幻想因素绝无仅有,但是老子的想象力与这种想象力暗合物理世界的结构与原理,着实令人惊叹。

这一章也许还能令人想起著名的港片《无间道》。无间是一个有魅力的哲学——佛学——带有神秘色彩的名词,它是老子最先使用的。佛学里的无间,则不仅讲空间上的没有间隙,更强调时间上的没有间断,没有间歇。佛学上讲无间还是地狱的别名。老子这里则只是讲没有间隙,没有间隙却仍然能打进去、走进去、影响进去,靠的是无有,因为没有间隙,任何有也进不去的。

在这里无其实是一种有的形式,它可以无影无形无声无重量,然而正因如此它才能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无不可入。这像是讲神力,然而老子与孔子一样是不讲什么怪力乱神的,后面(第六十章)有一处讲到的是其鬼不神,以不神为好事。

那么老子是讲热能、电能、中子、核子吗?老子那时肯定没有这样的知识与想像,然而他相信世上有一种叫做无有之有,可以入无间,其实按现代的物理学,所有的物质都有间隙。

老子的设想不是物理学的而是哲学的,哲学可以超前地向物理学的新发现新理论靠拢。老子有一种想象,有一种理念,叫做以弱胜强、以虚胜实、以无胜有、以智胜力、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克敌于无形、胜敌于不知不觉中、不战而胜则是更好的办法。这是在中国非常行时的想法,我觉得这与中国的弱者太多有关。它虽然未必很有操作性,虽然未必有很多成功的事例作佐证,但很美好,很理想,也很哲学:太极拳的思路可能与此有关,内功、气功的思路也与此有关。

我们设想的最高级的打斗功夫是一个瘦弱的老头,在那儿半卧半坐,眼皮也不抬,不动声色,基本不动或微微一动,来攻的敌人就趴下了,被制服了,被灭掉了。

这类想法带有一种绝妙性,神奇性乃至是神秘性,却确有几分天真,用老子的褒扬之语说,这是一种婴儿式的美丽幻想。用今天的不敬之语说,就是有点小儿科。

从这种小儿科式的幻想中。出现过迷信与愚昧,例如义和团的以功夫胜洋人的空想。

当然它也有某些道理:柔而胜坚,弱而胜强,小而胜大,无而胜有,这样的绝妙事例并非不存在,问题在于,这并不是常规常道。

这样的模式我们可以设想或联想一下以下几种比较好的情况:一个是希图以我们的精神文化战胜西洋的船坚炮利。以中华的精神文明战胜西洋的物质文明,这在清末与民初,曾经被一些人所幻想,应该说是被梦断神州。然而,失败了。

一个是以全新意识形态,战胜已显古老与庸俗的西洋欧美。毛泽东解放初期就曾经论述,一个中国的普通工人农民,由于掌握了全新的意识形态,认识世界与历史方面,远比一个西方大人物高明。后来,中国还有所谓“精神原子弹”的说法。文革则更将意识形态的作用夸张到了天上。

现在也仍然有这种至柔胜至坚、无有入无间的东方式遐遐想、乌托邦。如一个时期的特异功能热、气功热。

我们现在喜欢讲的“软实力”到了国人眼里,也会与老子的哲学联系起来,言语、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都是天下之至柔,都是上善若水,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也都是软实力。

同时我认为,是不是软实力、是不是有实力,关键在于文化的有效性,即一种文化能不能提高它所覆盖的群体的生活质量,能不能有利于它覆盖的群体的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进步。

如果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无为当然比有为强得多优越得多,不言当然比有言多言强得多优越得多。至少,无为与不言,为今后的有为与立言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无为是保持在欲发未发状态,是一切进入准备,只等一声发令枪响的状态,是微微一笑将言未言的状态,是重心完全沉稳牢实,平衡完全得当,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的状态。即使你因为实在必须,“为”了一两下,就像运动员为了回球,不能不移动、闪身、突然发力了,也必须立即无间断无间歇地回到无为状态,准备状态,掌握好重心,作好应对下一个突突袭的准备,以迎接下一个挑战。

无有入无间的想法出类拔粹,超凡入胜。让我们以著名的法国马其诺防线为例,一战后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可以说是“无间”的典范,它的防御既没有空隙也没有间歇,但一九四零年年五月,德军攀越阿登山区,经比利时绕过这条防线,很快占领了法国全境。被神话般信奉的马其诺防线最终成了无用的摆设和对战败者的讽刺。无间是可能的,无边无端无终结是不可能的。二战开始,德军的无有就是压根没有去进攻去突破马其诺防线。我们也知道过一些我国改造战争罪犯的例子,开始,罪犯的顽强完全“无间“,具有完全的不可入性。这时用暴力或训话是毫无用处的,倒是其他的不相干的事情上,管教人员的模范的行为可能给罪犯以感动,以无有入了无间。

虽然不无幻想,面对强力,面对无间,知识分子是愿意相信无有入无间的。知识分子有的其实是无有,即非财产、非权力、非大棒,然而如果你确实接近了大道——真理,你就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那个无间的力量,如果脱离了大道——真理,就可能最终垮台或变易。

换一个角度想,知识分子不应该满足于自己的无有,他们也应该有一点、多有一点实绩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