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129

第129章 社会进步:台湾例证

近来,颇有一些有关台湾人素质的文章在网站上引起议论。事缘大陆有游客元旦在台湾观光,有感于台湾社会的文明,发表了一些看法,引起了赞同与反对两方热烈的争辩,很有趣。

首先,不少大陆同胞亲历台湾之后,产生的一些正面的印象,比如礼貌、守纪律、纯朴、乐于助人等文明印象,应该说,都是事实。但或许该加个注脚,他们所看到的,是现在的台湾。是的,从前未必如此,至少在我年少时不全是如此,讲白一点,那时插队、吐痰、喧哗也是常见现象。所以,社会文明从来就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台湾如此,日本、新加坡、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值得探究的是,要如何演进,以及如何才能演进得更快一些。

不妨即以台湾为例,几个要素或因缘是值得一提的。

(一)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主要目的有二,教导基本知识、教导做人道理。后者也即是公民教育,包括了伦理(五伦)、法治及四维八德等。看似教条八股,其实潜移默化之功仍不可小觑。国民党政府治台初期,人均所得(1949年)与大陆地区相符,均不及100美元,财政状况十分拮据。但投入义务教育绝不犹豫,及龄儿童就学率很早就达97%以上,连深山中都有小学。

(二)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在台湾保留得很好。中国古典文学、章回小说(多谈侠义)、地方戏曲(也多是忠孝节义),甚至民间信仰(做好事不做坏事)等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及每一个生活领域,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道德氛围。

(三)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青年出国留学者甚众,发达国家的法治文明、人权意识、民主运作,在他们返回台湾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台湾近代的社会政治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四)台湾的宗教发展相当蓬勃。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均有各自的信众及活动,这就起到一种心灵的净化作用。

(五)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公益组织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使抽象的社会道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或行为,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整体上优化了社会风气,提升了社会文明。

如果提炼一下,前述几种要素可以建构出一个理论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教育;(二)法治;(三)宗教。

再以新加坡为例,星国独立于1965年,当时作为一个传统华人社会为主的国家,所有传统华人社会的优点及缺点都有。优点如勤奋、节俭、拼搏、合作;缺点如好勇、斗狠、不文明、腐败,都一个不少。但我于1973年赴新加坡教书,已有了极大的进步。城市干净整洁,人民守法,官员不腐而有效率。不过10年而已,何以变化如此之大?只需看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当年我在新加坡街头,尤其在巴士停车站,触目所及,就会看到一些政府用四种官方文字印刷的宣导海报,形式千篇一律,由上而下。第一,不能做什么什么,右边就是一个价格(罚款额);第二,不能做什么什么,右边又是一个价格……老百姓看了,就很容易算出做某一件事的“成本”。这是什么?一点不新鲜,中国春秋战国就有,法家是也。

当然,新加坡也重视教育,基础教育办得比台湾还认真。有此两项,仅10年,社会规范就上轨道;30年,面貌一新。

再看西方发达国家,层次更高,因为法家的角色与作用已不那么重要了。人们之所以守规矩,不是因为“计算成本”,而是一种中枢神经式的直觉反应了。

要之,一个地区社会文明总是会持续进步的,但如能把握住要点,速度就会更快一些。相对于文明发达国家和地区,台湾和新加坡也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台、新两地的经验对其他地区还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