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136

第136章 穷山恶水恰是核心竞争力

小时读书,读过有关贵州的三句话,迄今未忘: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前些年初履贵州,才深知此话描绘之深刻。天与地,由大自然决定,改不了,但人却竟然仍是一样的穷——目前是全中国大陆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中最穷的地方,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人民币,每人每日所得竟远比联合国设定的世界贫穷人口标准两元美金还要低的多。这样的穷就不是普通的穷了,怎么办?

不妨从全球化谈起。所谓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进化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一体适用,所有的国家、组织、企业与个人都得服从优胜劣败的规律。在全球化之中,要能成为能胜出的优者,而不是被淘汰的劣者,就必须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如此,中国如此,上海如此,贵州也是如此。

那么,贵州有核心竞争力吗?贵州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中国有句老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贵州穷山恶水,所以一贯落后与贫穷。但这个贵州的“祸”,在全球化到来的时代,却很可能“因祸得福”;因为穷山恶水的本质其实是好山好水;从制造业角度看是穷山恶水,从旅游业角度看却是好山好水。中国的沿海先一步发展,内陆贵州至今发展滞后,但因祸得福,贵州却因此而完善地保留了好山好水,成为了它今后发展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更何况好山好水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好人文。

这个道理,相信贵州当局及许多专家都明白。但最近与两位一向关注贵州发展的旅游专家认识晤谈,才知道他们还有两个困惑及想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引进够多的资本进行相关产业的投资与开发;二是有鉴于其它地区(如云南)旅游发展先走一步,虽然已带来繁荣,却也因此出现了世俗化现象,危及到传统人文资产的维护,换言之,如何能在发展的同时,兼顾到“可持续”呢。

先从所谓的“云南模式”谈起,云南及许多类似的地区(如几个著名的江南水乡),所以会出现世俗化甚至是庸俗化的危机,问题不在市场,而在买方的口味。“市场”是撮合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机制。旅游点的好山好水好人文是供给,游客是需求,市场化的运作结果,通常会使得供给一方努力迎合需求一方。在相当程度上,游客需求的品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及改变供给者对产品的设计。这即是为什么专家担心贵州会不会走上“云南模式”覆辙的道理。

要避免重蹈覆辙,贵州似可将未来旅客锁定在高端层级,以国际及国内高所得高知识的游客为主,他们更有能力欣赏贵州质朴民族文化的真与美,有了这些游客,通过市场机制,自然有助于使供给一方珍惜维护他们故有的人文与自然资产,使贵州旅游终于开创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模式。顺便一提,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出身高盛董事长,董事长任内进出中国数十次,这位一向关注环保的人士曾在云南偏僻乡下投宿过一晚二十元人民币的小旅店,安之若素。这即是高端品味。

循着这个思路,具体操作上,贵州可将全省依专业规格划分为十几个旅游区,采用公开竞标方式,对国际级一流旅游企业开放承包,为期30年或50年,使承包企业一方面锁定高端游客,另一方面又能投注高度精力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与维护。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可咨请联合国开发总署及相关旅游部门提供技术与顾问协助;中央政府亦应给予贵州这个最穷却又最有可能变富的地方最大的政策支持(包括旅游发展部门位阶的提升)及软硬件基础配套的投入。

无论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或和谐社会的角度看,中国都值得及有机会去探索出一个典范的“贵州模式”,此亦趋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