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038

第38章 华尔街危机VS中国金融契机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当下的信贷危机是他在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风暴,是百年一遇的危机。类似的话,索罗斯在今年初也说过。

在次贷风暴持续肆虐下,一向在华尔街及全球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五大投资银行已倒下3个。贝尔斯登被收购,美林被卖,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剩下的高盛及摩根史丹利亦被市场紧密关注它们在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

美国政府这次下了狠心,对雷曼兄弟的破产危机袖手,让其自生自灭之余,其实也做了不少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准备:撮合美国银行收购可能是下一个地雷的美林。对同样也身陷危境的AIG给予850亿美元紧急融资;促成全球十大商业及投资银行联手出资700亿美元成立自救基金。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和英伦银行也分别对金融市场注资。中国人民银行也宣布减息及调降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8月发生的美国次贷强震,至2008年正以前所未见的巨大海啸,席卷全球,各国都在忙着筑堤。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形成,短期而言,是源自于2001年开始的联储局的不断减息,刺激酝酿成了房地产大泡沫。长期而言,则应归咎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30年来,不断推出日新月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到最后连联储局主席伯南克都看不懂。眼前的次贷风暴,正是这长期与短期两个因素结合的必然结果。

伯南克在2007年夏天次贷风暴开始时,表示问题不是十分严重,明显低估、错估了形势。格林斯潘跟索罗斯比一般人更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个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我担心他们仍有一些地方恐怕没有看透。

百年来,曾有过的最大金融及经济危机是西方19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但事隔80年后的今天,当前的形势与30年代相比,至少有三点不同:

一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不同。30年代的问题出在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后来用凯恩斯的加速原理及乘数理论,即足以解释并找出解决之道。眼前新世纪的经济危机源头则出在虚拟经济,而且,虚拟经济又和实体经济的问题相互刺激,相互作用,乃一发不可收拾。

二是波及的范围不同。上个世纪初还谈不上全球化,30年代危机在区域上主要发生在大西洋两岸。现在则是高度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互为网络,尤其是金融。美国连续几次紧急会议都赶在周末结束前,即亚洲开盘前找到对策,希望避免冲击亚洲,又进一步冲击欧洲及美国,导致恶性循环。全球化程度愈高,金融及经济危机扩散的范围就愈大。

三是对世界经济影响的程度不同。当时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远非目前能比,如今“地震”震源发生在GDP占全球28%的美国,其烈度可想而知。这是问题的“强化”。由是观之,格林斯潘及索罗斯所见,或许还有不足之处?

往后看,有三个关注点:

鲍尔森与伯南克此番痛下决心,袖手不管,就是想让美国金融置之死地而后生。思路正确,但同时也是下了极大赌注。未来一周或数周华尔街能否逃过此劫,是关键。

如果不幸,再有金融地雷陆续引爆,美元能否挺得住,将是美国一个世纪来金融帝国能否维系的最严峻考验。果真出现此等形势,即不免牵动到全球金融、经济、政治及战略版图的巨大重整。

今后形势发展中,中国主权基金的角色与动向将备受瞩目,当然,还有新加坡的淡马锡。对中国而言,大国崛起最弱的软肋即金融,说更明白些,即金融人才与金融机制。中国将如何就战略角度,从攻与守两方面,谋定而动,有所对应,将为国际所关注。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是世纪性的,中国的金融契机也是世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