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078

第78章 全球经济危机的全球观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势将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并将进一步深化为冲击到实体经济的全球经济危机。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一个是微观角度,即它发源于美国房屋市场的泡沫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几乎无规范之下的无限操作,酿成了金融风暴,重挫了股市,瘫痪了银行及金融体系,接着,冲击了生产、投资、就业等实体经济,然后,再回过头去重创金融市场……这是一般熟悉的分析方式。

另一个角度则是宏观的,也是本文的观察角度。美国的超额消费

从宏观面剖析,当前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形成,是长久以来全球巨大结构失衡下的必然结果。

这个巨大的全球结构失衡,由两个部分,其实也就是两个巨大国家各自的失衡所共同组成。一个是美国,它的巨大失衡是全国性的“超额消费”;另一个是中国,它的巨大失衡是全国性的“超额储蓄”。两者合二为一,同时又分别是一体的两面。

先谈美国。美国好消费,而且是入不敷出、透支型的消费,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因此,一般美国家庭的储蓄几乎为零。与此同时,美国的透支还不仅限于每个人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透支,更多地还表现在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对全球其他国家进行的透支。具体的数字是,美国人口3亿多,占全球60多亿总人口的5%,但美国却消费了全球25%的资源。美国能做到这样,除了有它优势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外,更关键的是它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铸币权”,“透”过印钞票,“支”用他人的宝贵资源。美国此等透支行为导致的巨大失衡,清楚地反映在它连续长达40年的巨大贸易逆差之上。“贸易逆差”,经济学上的解读与说法就是“超额消费”。

中国的超额储蓄

另一方面,以中国作为美国的贸易伙伴,对美国享有贸易上的巨大顺差,以庞大的资源与商品对美国出口,换取美国印钞机印出来的美元,积累成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经济学上的解读与说法就是“超额储蓄”。超额储蓄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过剩”,并且以“净出口”的方式流出。

那么,为什么有效需求(或一般所了解的“内需”)会有所不足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也是一种“透支”,例如:是对环境、对生态、对弱势者(如:劳工、农民)权益的透支。由于这些透支,使到中国的生产成本较之国际竞争对手便宜很多,从而体现在中国出口产品的强劲竞争优势之上,也体现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之上。另一个角度,造成中国出现巨大“超额储蓄”的消费不足,并非表示中国广大群众没有消费意愿或没有消费能力,而是虽有消费意愿又有消费能力却消费(购买)不到,举例:谁不想有干净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

的食品、良好的社会治安及完善的医疗与教育体系?但往往人们有钱却未必能如愿获得。这些准公共产品不足的现象,正是造成中国既有巨大“超额储蓄”,又同时有巨大“贸易顺差”的结构性原因。它当然就是巨大的结构性失衡。

注定痛苦的未来30年

中国的巨大结构失衡跟美国的巨大结构失衡,恰恰都聚集体现在“一体两面”的中美贸易巨大失衡之上。两方面的不正常,又进一步反映在美国的巨大负债,及作为全球最大债务人的身份之上;及反映在中国的巨大外汇储备,同时作为全球最大债权人的身份之上。

这个全球巨大结构失衡的调整,势必是21世纪上半叶的艰巨工程,而其过程,肯定是相当冗长,并且免不了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