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088

第88章 贪婪的代价

华尔街“百年一遇”(美前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的形容)的强震,不但余震频频,引发的金融海啸,几乎已席卷了整个地球。突然间,各国金融市场,信用极度紧缩,迫使各国央行几乎不约而同地以大规模的“公帑”注入市场,情况犹如对一重危病人,施以紧急心肺复苏术,成效究竟会如何,有待时间验证。

在所有形容及研判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用语中,除了格林斯潘的“百年一遇”,索罗斯的“此生未见”和“这或将是自上世纪中以来的全球长期大繁荣的结束”等令人印象深刻外,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恐怕是罗杰斯讲的话了。上个星期,罗杰斯接受新加坡传媒访问时说,恐怕在有生之年,也不能见到金融危机见底反弹了。格林斯潘任金融大帝国联储局主席长达17年,索罗斯和罗杰斯则俱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金融大炒家,什么场面没见过?但这次他们面对金融风暴时的反应,明显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丝恐惧,令人震撼!

当此情景,我想从一个更宏观、更哲学的视野来谈谈这场世纪金融大风暴。这场风暴让我想起了四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经济学家、大伦理学家(这四位,几乎都集这些身份于一身)——凯恩斯、马克思、亚当斯密和海耶克。

这里,让我从他们身上高度提炼出与眼前议题有关的一些观点、背景与事情:

——凯恩斯知名度极高,因为他是第一个能针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作出解释并提出有效对策的经济学家。而他的对策,一言以蔽之,即采取赤字财政,扩大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迄今为止,这种蕴含着“透支”核心理念的哲学,仍是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主流思维。

——但不是每一个经济学大师都同意凯恩斯的理论。与他同时代的奥地利学派的海耶克就强烈反对信用的过度扩张,他甚至反对信用卡的滥发滥用,认为信用卡就是一种“塑胶货币”。他的思维与论点,不仅仅来自经济学。在他那个时代的欧洲,一个经济研究者是需要将经济、法律、伦理、哲学等共冶一炉的。他本人就是这样的一位世纪级及世界级的大师,虽然在政策界他是非主流,但在学术界,他与凯恩斯分庭抗礼。

——马克思的一个著名论点是,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接着就是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了。

——关于亚当斯密,世人多知他是西方经济学的始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就是当代经济学的经典之著。只有很少人知道,他的另一巨著是《道德情操论》即便自由市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德自律亦为前提。

好了,现在让我作一些短评:

(一)经济学(如《国富论》)承认并肯定每一个人的自利动机,但“自私”与“贪婪”之间显然不能划上等号,那末,两者的区别界限是什么呢?

(二)区别在于逐利虽为人的本性,但如果逐利时明知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可能造成风险,仍执意为之,就是“贪婪”。

(三)从海耶克与亚当斯密的学问基础观之,经济学与哲学、伦理学、道德学是密切关联的,必须同冶一炉,犹如习武者必须同练“九阳神功”与“九阴真经”才成,才不会走火入魔。

(四)当代经济金融之研究则全忘了这一套,兀自沉迷于工具性的与人性脱钩的数理操作之中,以模型及衍生性商品为载体,自欺欺人,不断创造繁荣假象,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结果终于让金融病毒蔓延全球,导致全球及其自身的巨大灾难,并且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强力介入市场的做法,无形中似乎在呼应马克思的预言。

(五)于是,人类在新世纪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就是去探索一种新的哲学,一种能让全人类可持续安身立命发展的新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