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22

第22章 “一号快巴”(1)

2000年8月12日上午,国产首架新舟60飞机在成都机场腾空而起,这架被川航誉为“西部一号”的飞机开始正式执行成都—南充—重庆航班。

2000年9月25日,亚太地区首架ERJ145支线飞机从巴西圣保罗飞越浩瀚的太平洋,翩然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正式加盟川航机队,使川航又创造了一个国内和亚太地区的“第一”。

2001年1月,在中国航空信息中心评出的2000年全国民航“十大新闻”中,川航引进新舟60和ERJ145飞机的消息独占两条,被分列在第一和第三的位置。

引进国产新舟60飞机始末

1999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国产新舟60适航机首飞圆满成功。

新舟60飞机,是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在运七飞机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50至60座级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支线飞机。该型飞机研制于1988年立项,原型机是运七200A型,1991年完成图纸设计。第一架试验机于1993年12月26日首飞,1995年开始适航试飞,1998年5月适航试验型机取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1999年11月29日开始总装,并将其命名为“新舟60”。

2000年2月上旬,第一架新舟60飞机总装完毕。民航西安审定中心2月14日对飞机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2月16日进入试飞站试飞,3月初首飞,并于3月9日飞抵北京进行飞行表演。2000年6月,中国民航适航部门给新舟60飞机颁发了型号合格证,正式批准定名为“新舟60”。

新舟60飞机的诞生,是我国民族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民族航空工业新的腾飞,标志着国产新一代飞机带来的中国民航客货运输的历史性转折,更标志着中国支线航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川航在成立之初,依靠国产运七飞机艰难经营终于获利,并以超过标准的飞行小时和起降次数,获得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颁发的《运七飞机“双15万”先进单位》奖,成为运营国产运七飞机的国内标杆。如今,运七飞机的换代机型诞生,川航自然成为力挺国家民族航空业者密切关注的对象,他们希望川航继续带头,在支持国家民族航空工业发展中有上佳表现。

但平心而论,已经极尽努力壮大空客飞机机队规模的川航也像国内其他航空公司一样,并不愿意继续引进在世界上还相对落后的国产飞机,但由于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使购买国产新舟60飞机成了义不容辞、势在必行的重大行动。

1998年以后,1架空客A321和3架空客A320飞机陆续加入川航机队,使川航的A320系列飞机达到7架。但另一方面,5架运七飞机即将退役,4架图154飞机面临退役,川航运力短缺的矛盾空前凸现。补充运力,继续引进新飞机迫在眉睫。然而,巨额民航建设基金的缺欠关死了引进新飞机的“大门”。面对川航呈报的引机申请,中国民航总局领导说:“缴清民航建设基金,我立即就给批件。”

由于长期亏损,川航在1996年6月之前,应缴民航建设基金1.61亿元,实际缴纳0.28亿元,欠1.33亿元;1996年6月至1998年12月应缴2.06亿元,已缴纳1.39亿元,欠0.67亿元。前债未了,新债又欠,弄得川航焦头烂额、力不从心、首尾难顾,虽已极尽努力加快偿还,可眼下仍欠缴1.33亿元。正因如此,川航自一次性地引进4架新空客飞机后,就被死死地“关”在引进新飞机的大门之外。1999年,当川航的4架图154飞机完全退出市场时,机队只有7架空客飞机在艰难地支撑着。于是,川航的航线网络不得不收缩,航班或压缩,或停飞……四年前,川航先后向中国民航总局呈交了约8份引机申请报告,最后一份是8架空客系列飞机、5架支线飞机,均是“鸿鹄远去无回音”。川航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机队规模急骤缩小。当新舟60飞机推向市场时,国内航空公司大都趣味索然,而引进国外支线客机的申请报告却在中国民航总局堆成了“小山”。有人直言:“现在进飞机,就得要屁股上冒烟的(喷气式),不能要前边转圈的(螺旋桨)。”然而,国家计委要求扶持民族航空工业发展,明确各航空公司引进支线新飞机中国产的要达到30%以上。国家计委明确表示,希望川航能继续带头,做使用国产飞机的样板。

蓝新国心里透亮:川航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扩大机队规模,没有国产飞机的引进,就没有空客A320系列新飞机的获批。因此,当国家计委、民航总局在北京召集七家航空公司老总开会时,蓝新国特意带着川航北京办事处主任骆永强和引机小组负责人张荣出席。会议的宗旨是支持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求是引进干线飞机必须“搭配”相应数量即三分之一以上的支线飞机,且必须首先考虑国产支线飞机。当时国产的只有运七飞机,换代版的新舟60仍是涡桨发动机。会上,多数航空公司都对使用运七型飞机不乐观,气氛一度陷入沉闷之中。

“蓝总,川航是以运七起家的,飞得很好!使用运七飞机你们是榜样,是旗帜,你带个头吧!”主持会议的国家计委领导眼睛一直盯着蓝新国。领导话已出口,张荣和骆永强眼巴巴地望着蓝总,心里猜度着他如何“应战”。

“只要给我干线飞机,运七我要!” 蓝新国果断坚定,其大将风度令全场为之一振。为引进干线飞机,川航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他们曾先后向朱镕基、李瑞环、刘华清、吴邦国、李岚清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致信求助。为缴清民航建设基金,他们更是挖空心思想尽办法,但短期内筹集如此巨额资金实在难以做到。张蓉得知四川省政府“八五”期间曾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安检系统设施改造和更新投入1.3亿元后,立刻建议蓝总请求省政府与民航总局通融,用已经投入的1.3亿元冲抵川航所欠的民航建设基金。

应蓝新国请求,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与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会晤。谢书记恳请民航总局对川航“网开一面“,刘局长表示理解四川省和川航的实际困难,尽快研究解决办法。随后,蓝新国又以最快的速度给民航总局各相关司局致信,通报会晤情况,请求帮助解决。最终,这个“相抵”方案总算获得民航总局批准。

1999年3月,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蓝新国曾作为发起人向大会提交了《调整支线运输政策议案》。国家领导人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回复:所提的五个建议前两个已被采纳,后三个进入研究调研。

2000年1月底,国家计委领导张国宝到西飞视察。蓝新国飞赴西安择机攻关,认准这是取得引进飞机批文的极好机会:“我们支持民族航空工业,但也希望国家支持川航继续增加A320飞机引进。”为了表达川航的诚意,在会议安排参观第一架新舟60飞机时,蓝新国表态:“这架飞机川航要了,就叫‘中国西部一号’!”

有人嫉妒:“西安生产的飞机,叫中国西部一号也应在西安啊,怎么会跑到四川去呢?”话虽如此说,但这架飞机归属川航成了定局。

3月12日,“中国西部一号”赴京为全国“两会”代表做飞行表演,吴邦国、李岚清、邹家华等国家领导人带头喜登新机。表演盛况空前,报道如潮。期间,川航和西飞公司举行了“购机合同签字仪式”。

吴邦国副总理在讲话中赞扬说:“川航作为‘先锋’用户,不是说他们胆大,而是他们市场看得远,他们看到了里面的潜力,作为中央来讲,应该大力支持……”

川航全力支持民族航空工业的行动得到了回报,国家计委很快就破例批准了川航的一揽子引机计划,支持川航扩充空客机队规模,而川航也从激烈的航空运输市场获得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当川航的新舟60飞机平稳降落在南充机场时,早已到场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涌上停机坪。庆祝开航的仪式隆重热烈,场地上标语醒目,彩旗飘扬。他们坚信,伴随着畅通无阻的空中金桥,南充一定会像川航银鹰一样展开腾飞的翅膀,飞向美好幸福的明天!

在亚太地区首家引进ERJ145飞机

2000年5月17日上午,一架ERJ145飞机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该架飞机是川航即将首家引进的5架先进涡扇喷气式飞机中的一架。

ERJ飞机是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的。创建于1969年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位居世界四大民用飞机制造商之列,拥有完备的支线飞机系列,从30座的ERJ120涡桨飞机、37座的ERJ135、新型44座的ERJ140、50座的ERJ145直至新研制的108座的ERJ190-200型飞机。当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已向44个国家交付了5000多架各种支线飞机,占据世界支线飞机40%的市场份额。

川航在引进支线飞机的过程中,曾详细地分析了世界各种畅销机型,眼光也曾聚集在巴西ERJ145机型上。这种机型系50座级的一种,速度快,噪音小,客舱座位间距较宽,乘坐非常舒适;飞行高度比大型客机低,有三分之二的座位靠窗,观看翼下风景十分方便;发动机在机尾两侧,所以舱内噪音很小;由于机身长,翼展宽,起飞降落时格外平稳。

为了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提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

发展经济必须首先顺畅交通,西部多山的地理环境最适合支线航空点到点的交通运输。川航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计划在2至3年内,以成都、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西南地区的航空支线网络,继而完善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经济发展的干、支线航空运输网络,充分发挥四川及周边省区机场的作用,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航空运输环境。他们得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也想尽快开拓中国市场,急需找到首家用户。川航人知道,中国民航总局对支线航空非常重视,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也会给首家用户足够诱人的优惠,于是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壮大支线机队规模。

2000年5月30日,蓝新国出席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中国办事处的开业庆典及川航购买5架ERJ145飞机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