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05

第5章 选址筑巢(1)

演出需要舞台,生产需要厂房,指挥打仗需要领军人物,民航企业需要基地,基地就是飞机的“家”。家建何处,驻地何方,对于一家新建的航空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于航空公司的长远发展也关系重大。

谁也没有想到,选址建家竟成了川航初建的难题,成了矛盾旋涡的主要方面。

目光聚集在成都太平寺机场

成都周边机场众多,双流机场,太平寺机场,新津机场、凤凰山机场、成都飞机制造厂试飞机场……但这些机场大多是空军的军用机场,地方航空公司根本不可能进入,且有的机场距离成都市区较远,也不方便以后的运行经营。

衡量再三,川航创业者们初步选出了3处:一是双流机场。相比之下,双流机场最为理想,但当时的航空公司和机场是一家,双流机场已经被别家航空公司拥有。“一山难容二虎”,尽管初建的川航还只是一只单薄弱小的江鸥,可是以后会成长为雄鹰,不可避免地会给对方带来威胁,于是拒绝没商量。二是太平寺机场。

太平寺机场离市区更近,但却是军用机场,要经过地方和空军的层层报批,一关又一关,犹如难攻的堡垒难越的墙。三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的试飞机场。试飞机场倒是可以入驻,但条件有限,连航空营运最基本的设施也不具备,必须改建,而改建需要投入巨资。正是这个“钱”字,使艰难起步的川航人眉头紧锁,把无奈深深地刻在脸上。

三处优劣不一,但选择更不是一家情愿就行。不管选择哪里,新成立的川航都有着难以解开的题,难以越过的坎,难以翻过的梁。

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精心分析,摸底试探,反复衡量……川航人得出结论:川航之家别无选择地只有设在太平寺机场。难关重重,他们决心去攻;沟坎道道,他们打算去越;山梁座座,他们全力去翻。他们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没有攻不破的关,没有越不过的河,没有翻不过的梁。好在川航的军人多,而且大多是从成都空军部队转业来的,他们在部队多年,与部队血肉相连,感情深厚,部队里还有他们的老首长,部队机关里也有不少他们的好战友。

他们成立攻关小组迅速准备,分工负责,限时攻关。而攻关小组的牵头人,就是已经确定转业但还没有办理转业手续,仍穿着军装,领着部队工资,在川航义务帮忙的杨廷康。

杨廷康是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人,1960年2月进入空军第13航校学习,后历任空军第7军第19团机务大队军械员、军械师,军政治部组织科干事,1969年3月任空军第10军政治部组织处干事、党委秘书兼军政委秘书。1986年,杨廷康还是成都空军指挥所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听说他将转业,新成立的川航急忙去要。川航需要一个飞行大队政委,而他在部队政工部门经过多年历练,自然成为理想人选。没有等到部队工作交接,他就来到川航。他没有普通转业干部离队前漫长的等待,在川航上班时仍领着部队工资。初建的川航,仅有两间薄薄的石棉瓦作顶,透风的薄木板作墙的房子,那就是飞机运行的总指挥部;有一辆停在烂泥巴地上破烂不堪的客车,就是公司的交通车和会议室;房子门前,坑坑洼洼的烂草地就是空勤人员培训的教室;简陋的桌凳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望着房内红砖铺就的地面,看着破烂桌子上摆满的搪瓷脸盆和玻璃茶杯,听着屋顶上漏雨的“嘀嗒”声,他没有看不惯,没有不习惯,似乎创业之初,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让他牵头,他二话没说,领着大家夜以继日地准备资料和请示逐级上报,他找首长,托熟人,四处疏通关系……军队是革命大熔炉,培养了无数的能兵巧将。部队人重感情,人虽离开但终生都是战友。部队作风更是没说的,敢打敢拼,果断利落。请示呈上没多久,成都空军就回话,同意在太平寺机场划出60亩地,供川航建设基地。然而喜讯刚至,川航人兴奋未消,成都空军请示上级的批示也随之来到:太平寺机场系空军专用机场,军事任务繁重,民航介入难免影响军务,不行!

简短的批示,给情绪高涨的川航人兜头一盆冷水。

费尽周折却意外扎根“双流”

选址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无奈,川航人只好再次来到成都飞机制造厂的试飞机场,可是第一次飞行就因导航系统不全造成起降困难,同时因缺少夜航设备,更使航空运营无法进行。

川航人的目光重新回到太平寺。可是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找的关系都找了,建家之地依然没有着落。

“能不能走走上层路线!”不知是谁的主意,激起了大伙儿一阵激动,虽然心里没有什么把握,但看样子只有试试了。

于是第一批人赴京疏通关系,可是连中央军委的大门都没有进去就扫兴而归。

不能就此罢休,他们继续找关系,求首长,费尽周折,吃尽苦头,可接到答复仍是:“不行!”

“何不找找北京的四川老领导想想办法?”是啊!北京有不少从四川走出去的革命老前辈呢!当川航选址一再受阻的消息传到省领导的耳朵里,他们也为之着急,便义不容辞地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省委书记杨汝岱和省长蒋民宽给国家主席杨尚昆写了一封求助信。杨汝岱相信,他和省长一起写的信总会起到作用。

信有了,可派谁去送呢?

算来算去,唯有四川省旅游局原局长李止舟。李止舟原是重庆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因在全国“大跃进”中敢于说真话,被迫害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直到1982年才彻底平反,曾担任四川省革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和兼任锦江宾馆的临时党委书记职务, 1978年10月10日被四川省委任命为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他在任时曾直接向杨尚昆主席汇报过工作,和杨尚昆主席比较熟悉,与杨主席身边人员也关系甚好,但退休后的李止舟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请他出马,能行吗?

李止舟爽快:“为四川办航空,我去!”他揣起这封对川航至关重要的信,乘上火车就走。

杨廷康专程到北京接站。他从未见过李止舟,觉得李止舟已经年高70,肯定是腿脚不灵,走路不稳,颤颤悠悠随时令人提心吊胆的样子。可是在火车站接到人时一看:瘦瘦挑挑的李止舟腰不弯,腿不抖,身穿时髦的花格子衬衫,稀疏的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说话清清楚楚,动作干净利落。果然,信很快就递到了杨主席办公室。办公室人员嘱咐:等批示。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等待!似乎没过多久,杨主席办公室通知,请示已批,来取。当拿到杨主席亲笔批示的复印件时,杨廷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信页书眉上清楚地写着:

“支援地方建设,部队有这个义务。请总参协调。”

攻关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成都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中国民航总局出台新政策,机场与航空公司分开自成一家。言下之意,就是机场与航空公司分开,各是各的,航空公司可以入驻机场,但不再管理机场,这就为其他航空公司进驻机场直接打开了大门。谁都知道,机场效益的好坏,与航空公司入驻、航班运行的多少直接相关。于是,过去一直拒不接收川航的成都双流机场,现在却主动上门来请。

川航的“家”安在成都双流机场,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历经坎坷、艰难孕育的川航之鹰,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和“两落三起”的命运,预示着未来发展之路绝对不会平坦。也许,坎坷会使川航更加坚强;也许,起伏会强健腾飞的翅膀。这些也许,迟早都会得到证明,到了那时,这些曲折坎坷必定会放出耀眼的光彩。

全力以赴接来第一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