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19091400000043

第43章 民生优先:优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2)

文化企业不断壮大,有新华文轩、博瑞传播2家文化上市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综合实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省电影公司综合实力在全国省级电影公司中排名第一。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示范基地13个,省级示范基地33个,成都市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资料来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四川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促进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需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着眼文化资源分布、现有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优化由成都核心发展区和红色文化产业带、历史文化产业带、民族文化产业带、重建文化产业带构成的“一核四带”区域布局,做强做大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影视、演艺娱乐、印刷复制和动漫游戏、创意设计“5+2”重点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相结合,发展新兴文化业态。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围绕大集团带大产业方案,参照省级文化集团倍增计划,推动各市(州)培育一批文化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促进全省文化产业3年倍增、5年跨越,在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的基础上赶超升位。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还需要以法治为保障,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首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和完善市场管理,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兴办和投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激发文化市场活力。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巩固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成果,加快转企改制文化单位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次,要加强文化监管力度立法工作。再次,要切实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网络融合,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培育影视剧制作、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市场和新兴市场。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活力,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十八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四川省将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社会管理新理念,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构建社会管理新机制,夺取社会管理新成就。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社会管理新理念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四川“两个加快”谱写了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成为全国经济大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伴随着四川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社会矛盾可能大幅增加,社会冲突可能趋于激化。因此,社会管理的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在短期内,要主动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冲突,积极化解社会问题;就长期而言,要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现代社会管理体系,长期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国际经验表明,赶超型国家在现代化初期往往容易出现社会动荡,保持有效的社会管理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随着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的迅速实施,“两个跨越”的快速推进,城乡人口结构将迅速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利益诉求将不断增长,那种以“控制”为核心的传统社会管控理念必须得到根本改变,而应当代之以“治理”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新理念。

专栏 什么是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在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中产生的,现已逐渐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和实践追求。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治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它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互动和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在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就是要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以事后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向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基层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源头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二)坚持多方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

治理理论强调社会主体的多方参与,多元合作。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体已经多元化,除了党委、政府以外,传统的国有“单位”已经大幅减少,非公组织大量增加,“社会人”大量出现。结合省情,就是要落实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民众等社会主体的相应职责,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党委要在社会管理格局中要发挥领导和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制定方针、统筹协调、动员资源。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像抓经济管理一样抓社会管理,做到社会管理的政策到位、机构到位、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要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属于自身的事务履职到位,属于市场的事务放权到位。各种社会组织和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发挥自治、自律、互侓作用,与政府机构同心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完成社会管理工作。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引导群众积极、理性、有序、依法参与社会管理。

目前,我们在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方面还做得不够,社会活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目前,四川省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少,专业的社工人才数量不足,对现有的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的作用也远未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特别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增加政府向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工人才从事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专栏 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

如何让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地参与“4·20”芦山强烈地震救灾重建?四川省创造性地建立了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

2013年4月25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增设了社会管理服务组,5月12日,省市共建了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省市县(极重灾)乡四级服务中心(站)全部投入运行,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服务灾区也有“家”了。

截至5月27日,服务中心已开展需求调查1200余次,收集需求信息600余条,组织73批2064名志愿者赴灾区,健全实体化枢纽平台开展物资搬运、心理辅导、医疗服务、安全教育等志愿服务。已与232家社会组织建立有效联系,服务中心累计登记社会组织313个、个人志愿者4100人。中国扶贫基金会等22家在灾区工作的主要基金会和社会组织入驻了雅安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已与中国青基会、壹基金、南都基金会、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对接灾后重建项目27个,吸引各类社会公益项目资金累计9307.86万元;正在对接项目25个,项目资金近1亿元;收集整理意向项目140个,项目资金近6亿元。22日首批9个社会组织灾后重建项目签约合作协议的成功签订,项目资金和物资价值达4000万元,标志着社会组织为灾后重建提供的援助项目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三)强化动态管理,构建社会管理新机制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因此,常规的静态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一劳永逸的管理模式已不复存在,现代社会管理应当是一种动态管理。动态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要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既“左顾右盼”,又“瞻前顾后”,使社会管理能够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刚性”、协调各方利益的“柔性”、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弹性”,促进社会动态平衡,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从目前来看,动态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前移管理关口,建立源头治理机制,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风险预警评估制度,成效明显,目前应当继续深化这一制度,凡是新建工程未经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得开工,凡是有重大隐患未得到妥善化解的不得开工。二是统筹各方利益,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制度、诉求表达制度、权益保障制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是资源下沉,建立社区治理机制,强化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把城乡社区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城乡社区是国家管理的基础,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点,要高度重视社区管理工作,逐渐实现街道(乡镇)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服务转移。以公共服务促进社区建设,以社区建设促进社区管理,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让群众在家门口“进一道门、上一个网、办所有事”,建立起“职能部门归口管理、乡镇(街道)政府属地负责、公共服务站具体承办”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居民议事会、监事会等社区民主形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建立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基层自治机制。

(四)抓住重点问题,夺取社会管理新成就

根据四川的实际情况,要着重在以下五个领域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夯实管理基础,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流程,取得社会管理的新成就。

第一,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模式,全面推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建立覆盖全省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及艾滋病人、吸毒人员、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务管理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