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人生第一步:家庭育儿宝典
19096500000030

第30章 2岁儿抚育篇(5)

大量吃冷饮,对消化道是一种很强的冷刺激。有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吃了大量冷饮,甚至会出现口腔肌肉麻痹、痉挛。胃肠骤然受冷,刺激肠黏膜及胃肠壁内神经末梢,引起胃肠不规则地收缩,从而出现腹痛;由于冷热不均,胃肠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受到不良影响,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肠蠕动加快,发生腹泻;胃肠道在冷刺激下,温度降低,使胃肠道内酶的催化性能和酶的活力机能减弱,从而导致胃痛、停食、呕吐、食欲下降,久而久之,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吃冷饮过多,冲淡胃液,减弱了胃液的杀菌能力,可发生胃肠道的细菌感染。另外,冷饮制作过程工序很多,加之包装、运输、出售等各个环节,很容易造成污染,食后也会出现呕吐、腹泻、肠道感染。此外,冷饮中如果添加一些非食物色素,如红色或绿色染料及香料饮中含有的热量和糖分,吃得过多,会影响孩子食欲,影响正餐进食,时间长了,会出现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夏天孩子出汗,体内缺乏水分和盐分,冷饮中缺乏盐分,吃冷饮越多反而越渴。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控制其冷饮量,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大量吃冷饮。为减少由于冷饮造成的问题,家长可以自制一些冷饮,如绿豆汤、果子露等。还应注意,在饭前饭后一小时内不吃冷饮;发生腹泻时禁止吃冷饮等。

日常照料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可使他终身受益。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进食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因此,我们要从婴幼儿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吃饭要有规律。家长要让孩子定时进餐,定量进食。

在条件反射机理的作用下,定时进餐可以提高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使吃进的食物有规律地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如果不按时吃饭,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食欲。消化系统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在婴幼儿时期对食物质与量的耐受性较差,吃的饮食过量,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2)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饭前不吃零食。挑食和偏食都会妨碍孩子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甚至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因此,各种食物都要吃,家长应给孩子讲解食物的营养和好处,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孩子的食欲,还要合理安排零食。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

(3)进餐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过快。当吃饭时间过长时,会使大脑皮层的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进食过快,食物在口腔内还没有嚼碎就进入胃里,会加重胃的负担,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快食还会使食物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呕吐,影响进食量。另外,进食过快不利于孩子咀嚼器官的发育。

(4)要文明进餐。这是小儿社会适应性的组成部分,包括吃饭时要安静,不能大笑和哭闹,专心致志地进餐;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保持桌面干净,训练正确使用餐具;学会进餐时的文明礼貌用语等。

总之,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边吃边玩害处多

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是一种很坏的进食习惯,它既不科学孩子。所以家长的溺爱,对任性的孩子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不妨扪心自问,你对孩子呵护有加,是不是源于你对孩子的依恋?千万不能因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贻误了对孩子的教育。

为了改变孩子边吃边玩的习惯,明智的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定时、定地点吃饭的饮食行为,同时还要注意饭前1小时内不再给孩子吃零食,如果两顿饭之间的零食吃得过多,如果他吃零食吃得都不感到饥饿,就会在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就会坐不住。另外,不能给孩子吃过多的凉食、冷饮,以防伤了脾胃,吃饭定量,不能强迫孩子进食;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能够坐得住,就在吃饭时允许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看节目,使得孩子的心思滞留在电视节日里。或者给孩子一本图画书,让孩子手里握着个玩具,让他一边摆弄一边吃饭,孩子的兴趣停留在图画书上或者玩具上,孩子只是跟随着大人的指令机械地张口,不去用心咀嚼和吞咽,怎么还会有食欲,家长给孩子做的饭菜花样要经常更新,也是把孩子的心思吸引到饭桌上来的办法。

小儿忌”积食“

小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只要是爱吃的食物,如糖豆、牛肉干,膨化食品就可能不住嘴地吃;每逢过节、假日,亲友聚会时,在丰盛的餐桌上,孩子贪吃了过量油腻、生冷、过于甜的饮食,胃就会胀得鼓鼓的,小肚子溜溜圆,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中医称其为”积食“.小儿积食后,会因为腹胀而不思饮食,有时恶心但又吐不又不卫生。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如果是一边吃着饭一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这样必然影响到各种消化腺体的分泌,还会使得胃的蠕动减慢,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过程,必然造成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孩子食欲不振。另外,如果孩子吃几口就玩一阵子,必然使得进餐的时间延长,使饭菜变凉,还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还会加重孩子的厌食。边吃边玩的毛病不仅损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使孩子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长大之后对待学习往往也是不专心,总想着一边玩一边学习,上课也不能安心听讲,使得老师和家长都为他烦恼,也影响了孩子对知识的获取。

谁都不否认,孩子的行为是学来的。他之所以边吃边玩,其主要的原因必定是来自父母或其他照料者。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缺乏正确的教养经验所致。纠正的关键在于帮助父母认识其危害。

从理论上讲,每一位父母都知道不要溺爱孩子,家长都明白,那些在家里养成了想干什么就非得干什么不可、要怎样就可以怎么样的孩子,将来离开了他那个非常舒适、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的家庭环境,难免会吃不少苦头。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才算尽到父母的职责,尽心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是你责无旁贷的职责。明智的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将来必须融入社会。如果你忽视了对孩子饮食行为习惯的训练,就难以培养出有正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出来,孩子的精神也会表现的萎靡不振,有时还会表现出睡眠不安稳。因为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得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一下子很难适应过多的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所以极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胃肠道疾病。

小儿积食的治疗,要先从调节饮食结构着手,还要适当控制进餐的量,食物应软、稀,易于消化(米汤、面汤之类),一般经过6至12个小时以后,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中药”小儿化食丸“对乳食内积所致肚子疼、食欲不好、烦躁多啼、大便干臭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不能久服,病除即止。鸡内金也是一种治疗小儿积食的良药,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同时还要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活动,增加运动量,也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一些体能的消耗,也会有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才能避免”积食“发生。

孩子患胃肠炎能吃什么

孩子得了消化不良或胃肠炎,又呕又泻。当病情稍有好转时,能给孩子吃些什么呢?

当孩子吐泻严重时,他什么也吃不下,这时要到医院输液来补充水分和营养。如果能吃一点东西,首先要补水,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

当孩子吃得下东西以后,可以根据胃肠的情况,给孩子吃以下食物:

(1)大夫给的电解质液。

(2)清淡的菜汤、淡牛奶、茶水、白开水、米汤、苹果汁、鸡蛋汤。

(3)稀粥、淡菜粥、烂面片、无糖饼干、点心、面包、面条、软饭。

(4)鱼肉、苹果泥、蛋羹。

不能给孩子吃什么食物呢?

(5)奶酪、白薯、煮鸡蛋、香蕉、酸水果(如橘子)、乳酸饮料,这些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长,发酵后能引起呕吐。

(6)蛋糕、碳酸饮料、咖啡、巧克力、砂糖、太甜的食物对胃肠刺激性大,加重胃肠负担。

(7)生鸡蛋、花生、冰淇淋、奶油、脂肪和盐重的食物。

(8)韭菜、芹菜、柿子椒、蒜、芥末、生姜,以及有刺激性的蔬菜和调味品。

不要让孩子一边走一边吃

不少家长早晨走得匆忙,常常让孩子一边走、一边吃,这不仅有碍于公共卫生,且不利于个人健康。

原因是人在吃东西时,食物进入口腔,通过咀嚼,使食物碎烂,又可以让唾液湿润食物,便于吞咽;由于食物刺激了口腔内的味觉神经末梢,这种刺激传到了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反射,从而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当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兴奋起来的时候,人的食欲才产生。

但在马路上吃东西,常得不到这样的结果。因为环境复杂,使人们的注意力分散,精神紧张等,这些因素会使食物中枢的兴奋性受到”抑制“,就可以使人的食欲减弱。

此外,走路吃东西也往往由于咀嚼不好,吞咽过快,而使消化液分泌减弱,这样吃进去的食物,不仅加重了肠胃的负担,还会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甚至发酵,这就会加重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甚至发酵,这就会加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还有,马路上尘土飞扬,烟雾弥漫,极易污染食物;一些人在马路上随便用衣服或手绢擦擦就吃,很容易患胃肠炎、痢疾和蛔虫、姜片虫等病,若是再随便把吃剩的东西扔在大街上,那就不利于环境卫生了。

孩子要多吃水果

水果的营养价值和蔬菜差不多,但水果可以生吃,营养素免受加工烹调的破坏。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帮助消化,促进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桃、杏等水果含有较多的铁;山楂、鲜枣含大量维生素C.食用水果前应很好地清洗,洒过农药的水果,除彻底清洗外,最好削去外皮后再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会走路以后,每天在屋里屋外东跑西跑,他的眼界开始扩大,他的学习机会逐渐增多,他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此刻正是从小培养孩子清洁卫生好习惯的时机。让孩子主动参加一些盥洗活动,既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使孩子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当然,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父母耐心地从小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须洗手、洗脸、学习漱口;睡觉前养成洗手、洗脸、洗脚、洗屁股、漱口的习惯;定期为孩子洗头、洗澡、理发、剪指甲,培养孩子随时注意仪表的整洁。

手是病从口入的媒介,饭前便后洗手是保证手卫生的基本条件,因为手到处触摸,会沾满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如不洗手,手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将随同食物一起吃到胃内,引发疾病;大小便后,手可能沾染肠道细菌,其中可能有致病菌以及寄生虫卵,如不洗手,会将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卵传播给自己或他人,因此,必须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还应教育孩子,如果把手弄脏了,就需要随脏随洗,也可使用纸巾擦干净。

(2)养成使用手帕的好习惯。

手帕是一种卫生用具,教孩子用手帕擦汗、擦鼻涕、擦眼睛、擦嘴上的食物残渣、擦手、擦衣服上的污物等。还要从小培养在咳嗽、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的好习惯,以防止在咳嗽、喷嚏时将上呼吸道里的细菌或病毒随其唾沫飞散四方,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这不仅是讲卫生的行为,也是文明的表现。但要注意手帕必须每天清洗。同时教育孩子手帕一旦接触过鼻涕、污物等东西后就不能再用来擦眼睛、擦手,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注意口腔卫生。

每日三餐后及吃点心、水果、零食后均应用温开水漱口,以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都必须刷牙。为培养刷牙的习惯,家长首先要树立榜样,每天带领孩子刷牙。其次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是顺着牙缝刷,牙齿的三个面都要刷到。为增加孩子刷牙的兴趣,家长可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牙刷和牙膏,也可以在刷牙时和孩子比赛,看看谁刷得好,谁的刷牙方法正确。

(4)从小养成讲文明的卫生习惯。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大小便,家长还要耐心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挖鼻孔,抠耳朵等坏习惯,这些坏习惯既不利健康,也不文明雅观。

为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准备洗漱的环境和用品,每天坚持,从不间断,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有利于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指导孩子使用餐具

经过日久天长的练习,孩子已经能够用小勺子盛食物,并能准确地将食物送到嘴里了。此时,正是指导孩子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好时机。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饭碗中盛小半碗饭,上面放一些菜,放在宝宝的饭桌上,让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告诉宝宝每次用勺取饭时盛得要少一些,这样才可以将盛到勺中的饭菜都吃进嘴里。经过反复地训练之后,大约到了2周岁时,他就可以学会自己扶碗吃饭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将饭菜洒在桌上,弄脏脸和衣服,但是,家长仍然不要包办代替;还是要尽量地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进餐。

在孩子已经初步掌握进餐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分别把饭盛在饭碗里,把菜盛在菜盘里,让宝宝练习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的习惯。在进餐的过程中及进餐以后,要提醒宝宝用餐巾擦嘴、擦手的卫生习惯,还要不断向宝宝强化餐具的名称,如饭碗、盘、勺子等,以丰富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小儿一开始学习时吃得太慢,洒的太多,家长可以在孩子吃完碗中的饭后再喂一些,以免他自己吃不饱,慢慢地小儿就可以自己吃饱了。

在学习使用餐具的过程中,孩子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将饭菜洒得到处都是,把吃饭的时间拖得很长,家长应当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使用围嘴孩子进餐前可先戴上围嘴,以减少弄脏衣服的机会。围嘴最好选用塑料或有塑料衬的围嘴,可以防止菜汤渗透,同时清洁起来也较方便。

准备孩子专用的餐桌成人餐桌和椅子的高度不一定适用于孩子。不合适的高度使孩子坐着进餐时很费力,也容易泼洒饭菜。

准备孩子专用的餐具成人的碗筷对孩子来说过于沉重和巨大,应当准备适合孩子大小的餐具,不宜太重,可以用一些木制、竹制或塑料碗筷,又轻巧又不怕摔打,市场上也有些婴幼儿专用的碗,有的可以固定在桌面上,有的带有一些辅助功能,这些专门按照小儿特点设计的餐具,使用起来很方便,也减少家长的负担。

吃蔬菜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