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19098000000052

第52章 千年来中国黄金文化的故事

在中国,黄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更有很多关于它的传说故事。从西汉时期神仙方术思想盛行的开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极为渴求期望成仙、羽化升天。相传在公元前133年,炼金士李少君就对汉武帝说,他能从丹砂中炼出金子来,并用炼出来的金子制成杯盘,注以水浆,饮用这个水浆之后就可以永远的不老不死,他还认为使用金银器可以延年益寿,从而使得金器的制作和使用广为盛行。此后黄金就与长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国出土的汉代的金器上,仍然可以看到神仙羽人、奇禽异兽的图案,还有直接表达愿望的铭文,例如“千秋万岁”“寿如金石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传说中的神灵)”等字样。这些文物再次证明了,当时人们对金子可以长寿之说的崇拜。

这种渴望成仙的思潮,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在出土的很多金器上也都得到了印证,例如西安沙坡村的炼丹金灶,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的金镂玉衣及金针,以及一些药盒,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各地王侯对享乐生活及生命的留恋。与此同时,多件金镂玉衣的出土,更表达出了他们即使已死仍然幻想有朝一日起死回生的强烈渴望。到了中国古代最鼎盛的唐代时,开始盛行服食金丹,这与秦汉求仙问药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了唐代这一风气更为浓厚。一般炼丹家都是用陶瓷,帝王贵族则多用奢华的金用具,例如在西安何安村出土的金器中就发现的有金药铛,这说明它就是炼制丹药的煮暖用具。

在商代和周代的时候,女子们的头上要插笄。《仪礼》中又记载,女子在年满十五后,就要梳髻插笄,这表示着已成年,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了。还要举行仪式,这种仪式称为殷抢裼。这里的“笄”也是分不同质地的,富家女子的笄就多为黄金所制。笄也叫簪,是簪的本名,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骨制发笄的历史,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盘发挽簪。及至婚配,至今仍要消费大量的黄金首饰。目前发现的现存最早的簪长277厘米,头宽29厘米,尾宽09厘米,重1087克。而含有祝福婴儿平安、富贵、长寿喻意的金制长寿锁,至今仍广为流传。

到了汉代,在汉武帝的直接授意下,铸造出了黄金货币,这种授意又给金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在汉代普通百姓用铜币,而在上层社会就普遍使用黄金货币来做交易。在汉代,黄金货币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似偶蹄动物的蹄壳,这种被称为是“麟趾金”,“麟”是神话传说中—种的吉祥神物。在公元前122年冬十月,汉武帝在雍县祭五帝庙时获得了白色麒麟,于是还做了一首《白麟歌》并改年号为元狩,因此用铸麟趾金来作为货币以表祥和之意。汉代的黄金货币还有一种是圆饼形的金饼,它的直径约为七八厘米,厚约为一二厘米。因为他的形状像马蹄的壳,并以此得名为“马蹄金”

在中国的古人中有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1992年在陕西宝鸡市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两把金柄铁剑及金环首的铁刀、铜刀各一支。剑身是用铁制成的,早已腐蚀生锈,而柄的部分是有纯金所铸的,柄上饰有镂空的变形蟠螭纹,整个剑柄纹饰繁复。以金子做刀、剑一类兵器的柄首,并不具有任何的实战价值,只是当做一种礼仪性的用品。从出土金器的数量如此之多来看,此墓主人的地位一定是相当高的,即便是他活着之时,刀剑于他也只是一种饰品,这种死后陪葬品更只是一种象征意义,表示其死后可能要用到该类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