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19118800000025

第25章 军争第七(3)

一位身着便服的侦察员走进列车上的厕所。冷不丁,一个妙龄艳装的女郎一闪身也跟着挤进厕所,反手将门锁上:“先生,把你的手表和钱包给我。否则,我就喊你侮辱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侦察员清楚地知道,厕所里没有其他人,辩解是毫无意义的;稍有迟疑,女郎就会反咬一口,立即使自己身败名裂。陷入困境中的侦察员急中生智,张着嘴巴不停地“啊,啊”,一个十足的哑巴,表示不懂女郎说的是什么。

女郎赶紧打手势,侦察员仍然窘急地“啊啊”着,见此情景,女郎失望了,真倒霉,怎么碰上个哑巴!她转身正想离去,这时,侦察员一把抓住女郎,拿出钢笔,打着手势请她将刚才说的话写在手上。女郎欣然接受,接过钢笔就在侦察员的手上写道:“把你的手表和钱给我。不给,我就喊你侮辱我!”侦察员立即翻转手掌,抓住女郎说:“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抢劫罪,这就是铁的证据!”女郎目瞪口呆,乖乖被擒。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机智战胜了犯罪分子。

遇到紧急情况,应尽量以新内容、新话题把它引开,千万不能拘泥一头,执着不放,否则僵持下去,只能导致更为难堪的局面。相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融方圆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为一体,事情就好办多了。

悬权而动。

兵家使用范例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悬”即挂的意思;“权”指秤砣。原意指衡量物体重量时,先把秤砣悬挂在秤杆上,看物体轻重而移动,灵活自如。

《宋史》里讲了一个故事:宗泽是英勇威武的战将。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宗泽率军奋起抵抗,屡挫金兵。宗泽手下有一员赫赫神威的将士,他就是岳飞。宗泽很赏识岳飞,经常指导他、点拨他,希望有一天岳飞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有一天,宗泽忠告岳飞说:“岳飞,你有过人的勇气和出众的才华,这是许多人都望尘莫及的,这是你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我要特别提醒你,那就是你十分喜好野战。你不喜欢战前做好周密的战略部署,而只是凭直觉掌握战机,这不是万全之策呀!”宗泽说着,又拿出一些布阵图给岳飞看。

岳飞聪明颖悟,加上年轻气盛,并不理会该图的作用,而是说:“您的教诲很中肯,布完阵后再战是从军打仗的常用战术,不失为上等作战方法。但是,战略战术的运用,完全在于将领的一念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的意思很明确:战术有其固定的形式,但并不是说照搬照抄就能赢得战争,必须把它们用足、用活。如何用足、用活,这在于指挥官的智慧了。智慧的功能,在于活学活用。

听了岳飞的话,宗泽深深地感到岳飞是位天才军事家,他绝不是纸上谈兵、机械教条的普通军官。因而他对岳飞更加器重。

毛泽东曾对岳飞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给予高度评价,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产品。”他还多次强调,用兵打仗,重要的在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所以灵活用兵,相机制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用兵的一个最大特色。毛泽东有句口头禅叫“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用兵艺术的高度的机智和灵活。因而,不论是神出鬼没的“游击战”,陷敌汪洋的“诱敌战”,内线外线相结合的“运动战”,以及像“三大战役”那样大规模的围歼战等,无不透出一股“灵”气,显示出一个“妙”字。

刘伯承元帅也十分强调用兵的灵活性。由于战场情况变化无常,必须因时、因地、因敌不同,灵活用兵,巧妙变换战术。因此,他指出:“在一定计划上,应根据新变化的情况进行主动的灵活的机动”,“要经常思考可能的敌情变化,绝不能总用一个战术来对付敌人。”他再三强调,不仅要善于正确运用战术,更应善于根据新的情况灵活地变换战术。一个指挥员“懂得战术是容易的,适用新的情况,灵活运用战术甚至变换战术就不容易了”。刘伯承元帅还对这种灵活性指挥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他指出:“用兵灵活要体现在巧妙地采用虚实行动,诸如声东击西,佯动于此,实动于彼,奇正变化,因敌制胜。要能动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攻其所必救,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和其他多种对付手段。”他还强调用兵要讲究“巧、猛、疾”三字,所谓“巧”,就是灵活巧妙而惊奇;所谓“猛”,就是要有猛虎扑食的气势;所谓“疾”,就是调动部队,指挥作战要快、要敏锐。这是对灵活用兵的创新和发展。

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杀机四伏。作为指挥员,如果思维不敏捷,用兵不灵活,就无法在战争中站稳脚跟,无法打赢战争。

商战使用范例

灵活运用游戏规则

“悬权而动”是军事名言,又是人生名言。就人生而言,“悬权而动”是采取行动的第一步。

在做事时,单是努力奋斗不行,我们还要尽量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得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权力,可在多大的范围内自由运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好做事的分寸,既不超出游戏规则范围,又能最大限度地以最轻松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成就。而要想做到这一步,在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尽可能地灵活运用游戏规则。

想创立一番事业的人更喜欢灵活地运用游戏规则。哈佛商学院沃尔特·屈默勒副教授曾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成功的创业人士大多能够灵活地运用规则。一般来说,经理人有时也会耍一些小聪明,但一般都不会越雷池一步;而创业人士则不同,他们不但愿意变通规则,可以说,他们简直是乐此不疲。实际上,在大多数成功的创业故事中,总有那么一幕,大胆的创业人士如何运用一些惊世骇俗的策略,做成一笔关键的生意或者找到重要资源使其创意成为现实。关于这一点,他提到了两位年轻的事业创立者创办邮购公司的故事。

这是上世纪末,当两位年轻人从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获得了种子资金后,他们需要迅速招募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以编制首份邮购产品目录。这两位年轻人当时还没有租赁办公室,他们的办公场所就在卧室外面,仅有的办公设备也就是每人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当时的劳动力紧缺,他们很清楚,除非能让外界认为他们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否则优秀的人才是懒得费心劳神来参加面试的。为了公司的成长壮大,他们必须招募到优秀的营销人才,这两位魄力十足的创业者灵机一动,决定编造两个无恶意的谎言。

首先,他们在本国一份主要的商业报纸上登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告,将自己的公司描述成一家“迅速成长的跨国企业”。这一描述并非完全真实,但也不算完全虚假。因为这两位创业者解释说,他们确实有将公司业务扩展到该地区另外两个国家的计划。这则广告没有白做,一下子就吸引了1 000多人前来应聘。接下来是面试。总不能让这一大批面试者就在自己的卧室外面面试吧。于是,揣着应聘者的个人简历,两位创业者又在当地的四季酒店租了一天的豪华套房,对经过初选的应聘者进行了面试。两位当天的“假戏真做”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吸引力,由此吸引了优秀的人有500名,并且真的成为一家成长迅速的跨国企业。

事业初期,每个创业人士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可以借用陈毅《梅岭三章》中的一行诗句:“创业艰难百战多”。几乎创业生活的各方面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如果我们在着手创立自己的事业时,一味地墨守成规,照章办事,那只能是此路不通,死路一条。这时候就需要创业人士大胆地突破成规,灵活地运用一些巧妙的规则,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于绝路中冲出一条生路。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能灵活地运用规则,想方设法寻求突破,许多创业人士都能藉此突破事业的瓶颈,打通创业之路。

处世使用范例

妙语反击无理行为

我们总难免碰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事情。你对某人的不良或错误行为进行直接责备,他却反过来与你顶撞,这时就要有良好的语言应变能力。如在一外国球场里,一个大学生的视线完全被前面年轻妇女的帽子挡住了,于是他对她说:“请您摘下帽子。”可妇女连头也不回。

“请您摘下帽子。”大学生气冲冲地重复一遍,“为了这个位子,我破费了15欧元,却什么也看不见!”“为了这顶帽子,我破费了115欧元。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它。”年轻的妇女说完,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她违反公共道德,却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大学生的正常干预,让人哭笑不得。

碰到这种无理行为,你怎么办?许多人常常大发一通怒火,大骂一顿无赖,可到头来,对方还是振振有词,头头是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气得手脚发颤,只会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那么,应该怎样说话,才能反击这种无理的行为,使对方觉得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呢?有4点值得注意:

1情绪平和

遇到无理的行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动,要控制情绪。这个时候的心境平和,对反击对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现自己的涵养与气量,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气概在气势上镇住对方,如一下子就犯颜动怒,变脸作色,这不是勇敢的行为。古人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对方对此不但不会惧怕,反而会对你的失态感到得意。二是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只有平静情绪,才能从容选出最佳对策,否则人都弄糊涂了,就可能做出莽撞之举来,更不要说什么最佳对策了。例如,萧伯纳的名剧《武器与人》首演时,获得极大成功。他应观众的要求来到台前谢幕。这时,有一个人在首座高喊“糟透了”,对于这种无理的语言,萧伯纳没有怒气冲冲,他微笑地对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他耸了耸肩,又指着正在热烈喝彩的观众说道:“但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观众中顿时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萧伯纳在反击对方的过程中无论是那温文尔雅的举动,还是那调侃戏弄的言辞,都显示出一种情绪的平和,单就这种情绪的力量,就足以压倒对方。

2反击有力

对无理行为进行语言反击,不能说了半天不得要领,或词软话绵,而要做到打击点要准,一下子击中要害,反击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对方哑口无言。

有一个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汤姆。这天早晨,他正在门口吃着面包,忽然看见杰克逊大爷骑着毛驴哼哼呀呀地走了过来。于是,他就喊道:“喂,吃块面包吧!”大爷连忙从驴背上跳下来,说:“谢谢您的好意,我已经吃过早饭了。”汤姆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呀,我问的是毛驴。”说完得意地一笑。

大爷以礼相待,却反遭一顿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气愤,可是又难以责骂这个无赖。无赖会说:“我和毛驴说话,谁叫你插嘴来着?”于是大爷抓住汤姆语言的破绽,进行狠狠的反击。他猛然地转过身子,照准毛驴脸上“啪、啪”就是两巴掌,骂道:“出门时我问你城里有没有朋友,你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没有朋友为什么人家会请你吃面包呢?”“叭叭”,杰克逊大爷对准驴屁股,又是两鞭子,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说。”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

大爷的反击力相当强。既然你以你和驴说话的假设来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认你的假设,借教训毛驴,来嘲弄你自己建立和毛驴的“朋友”关系,给你一顿教训。

3含蓄讽刺

对无理行为进行反击,可直言相告,但有时不宜锋芒毕露,露则太刚,刚则易折。有时,旁敲侧击,绵里藏针,反而更见力量,它使对方无辫子可抓,只得自己种的苦果往肚里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苏格兰诗人彭斯那样。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见到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起。富翁给了那个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人1块钱作为报酬。围观的路人都被这种无耻行径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里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的一条命值多少钱。”

4巧妙借用

对无理的行为进行语言反击,是正义的语言与无理的语言的对抗。所以,反击的语言一定要与对方的语言表现出某种关联,正是在这种关联中,才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机智与力量。要做到双方语言的巧妙关联方法有3个:

(1)顺其言,反其意。这种方法的效果在于使人感到那个无理的人是引火烧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例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攻击。在一个晚会上,一个人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驴子”在德国南方语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词。面对是犹太人的海涅,将“犹太人与驴子”并称,无疑是侮辱人,可海涅没有对他大骂,甚至对这种说法也没有异议,相反,他把这种并称换上“你我”,这样就一下子把“你”与“驴”相等了。

请再看一则阿凡提的故事“驴的朋友”:

有一个新上任的县官,听说阿凡提机智,很不服气,扬言要把他戏弄一番。

阿凡提知道了这件事,就自动骑着毛驴来到衙门,对县官说:“我来啦!”

县官看见他和毛驴一同进来,故意大声招呼说:“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

阿凡提拍了拍驴背,毛驴昂头叫起来,又是甩蹶子,又是摇尾巴。阿凡提说:“我的这头蠢驴在家说,它的朋友当了县官,非叫我带它来见见不可!”

县官涨红着脸说:“那是你的驴,同我有什么相关?”

阿凡提对毛驴说:“我叫你不要来吧,你的朋友一当了县官,就不认你啦!”

乡亲们一起大笑起来。

(2)结构相仿,意义相对。这种方法是在双方语言的相仿与相对中,表现出极其鲜明的对抗性。如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简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不怀好意的人嘲笑道:“你脑袋上面的那个玩意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顶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那玩意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个脑袋吗?”安徒生的话语和对方的话语结构、语词都相仿,只是几个关键词的位置颠倒了一下,显得对立色彩格外鲜明。

歌德也有同样的故事。有一天,歌德在魏玛公园散步。在一条只能过一个人的过道上,他迎面遇到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意见的批评家。这位批评家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而我则恰恰相反!”歌德边说边微笑着让在一旁。

(3)佯装进入,大智若愚。即假装没识破对方的圈套,照直钻进去。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显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对方的那种小伎俩。例如,一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信上说:“我知道你现在是一字千金,现在附上一块美元,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钱,回答一个字——“谢!”海明威完全识破对方的刁难、侮辱人的行为,但他根本不将此放在眼里,他就照他人的刁难要求办,结果也真搞得那人难下台。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兵家使用范例

垓下之战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孙子兵法》中士气理论的核心。所谓“士气”就是将士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