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刚柔
原典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①。
注释
①刚柔: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和宗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组对立统一的范畴,刚指坚硬、强劲,与柔相对。易卦中有“乾刚坤柔”一说。
译文
已经鉴别出神骨的清浊优劣之后,应当进一步辨别刚和柔。
解读
曾国藩认为“神”和“骨”为相之根本,继之则需辨别“刚柔”。原典中的“刚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对应的词语:如刚柔即阴阳,刚为阳,柔为阴;刚柔即上下,刚为上,柔为下;刚柔即外内,刚为外,柔为内等。刚柔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彼此保持均衡为常态,一旦失去均衡,事物就失去常态而发生变化。
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就不能自强,因而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自古以来,哪一个建功立业的帝王将相不是自立自强闯出来的呢?哪一个圣贤不是各有各的自立自强之道呢?孔子可算是温柔敦厚的典范了,他讲中庸之道,讲过犹不及。可他也有刚的时候,他当宰相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由于有了刚,那些先贤们才能独立不惧,坚忍不拔。
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以致四面楚歌,柔就是使人长久挺立的东西。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一种方法,一种使人如沐春风的光彩。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在人间,哪一个人没有七情六欲,哪一个人离得了他人的信任与帮助?再伟大的人也需要朋友,再精彩的演说也需要听众。
然而,过刚易折,过柔则靡。早年曾国藩在京城,就喜欢与那些名气大、地位高的人作对,这其中当然不乏特立独行、不畏强暴的意思,但他肯定也因此吃过不少苦头。不然的话,曾国藩也许不会认识到天地之道,应刚柔并用,实在不可有所偏废。刚,并不是指暴虐,而是指坚强;柔,并不是指卑弱,而是指谦逊宽容。
然而刚与柔二者孰先?道家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执乎其中,不左不右,不刚不柔,刚柔相济。此种学说成为后代处事的原则。曹操的谋臣荀攸是一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人物:“荀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策划密室,时人及子弟不知其所进言。”太祖每称赞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夸自己,不计劳苦,智慧可及,但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超过。”
三国时,袁焕貌似柔和,但他临大事,处危难,却非常人所能及。孔子提倡仁道,但在齐鲁之会时,奋然于两君之间,击退齐国挑衅,保持鲁君的威严,这是以刚济柔之勇举。蔺相如奉命使秦,完璧归赵,威武不能屈,然其让车于廉颇,顾全大局,道义相尚,这是以柔济刚之义举。所以刚以柔济,柔以刚济,刚柔相济,才能有理有节有利,这是成大业者必备的素质。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古代政治家多贵柔尚宽,柔能接物,宽能得众,这是封建政治家的处世哲学。
封建政治家主张事君唯敬。张永说:“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此可以事君。”昔萧何、吴汉立有大功,萧何每见汉高祖,似不能言;吴汉奉光武,也非常勤劳谨慎。金日两子都受汉武帝宠爱,因戏宫女,日则杀之,恶其淫乱,恐遭族诛。顾雍父子深得孙权宠信,但雍老诚持重,见孙子顾谭酒后狂舞,则呵斥道:“败坏我家者,必定是你。”徐达言简虑精,备受诸将尊敬,而在太祖面前恭谨如不能言。宋濂侍明太祖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消一人之短,始终无二,可谓忠厚长者。以上所列诸公,均忠谨奉上,宽厚待人,不矜不伐,不侮不凌,深得刚柔相济之术,大都得到善终。
颖川周昭总结道:“古代圣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原因各不一样,但总结其教训,不外有四点:急论议一也,争名势二也,重朋党三也,务欲速四也。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善终者。”
可见刚与柔非特指一个人的个性,更是思想修养的要求。要掌握好刚柔之术,当先端正思想路线,不急议,不争势,不结党,不欲速,以柔守之,以刚正之,刚柔相济,无往而不胜。
处世活用
为什么柔弱胜于刚强?鬼谷子以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说明之:“柔弱胜于刚强,所以积弱可以为强;大直若曲,所以积曲可以为直;少则得众,所以积不足可以为余。”
周朝名士常拟将死,老子前去探望,说:“先生病得厉害,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常拟说:“你不问,我也将告诉你。我到故乡下了车,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说:“过故乡而下车,不是说不忘故乡吗?”常拟说:“嘻!是的。过乔木而低首趋走,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说:“过乔木而低首趋走,不是说要敬老年人吗?”常拟说:“嘻,是的。”
常拟又张大他的嘴问老子:“我的舌还存在吗?”老子说:“是的,舌头还在。”“我的牙齿还存在吗?”老子说:“牙齿不存在了。”常拟说:“你知道其中道理吗?”老子说:“舌头的存在,是因它有柔性;牙齿的落掉,是不是因为它刚硬?”常拟说:“嘻!是的。天下的事理尽在这里。我还有什么话再告诉你呢?”
春秋战国时期知罃的故事十分著名,其原因就在于知罃能够不卑不亢、外柔内刚地对待楚王。
当时,晋国人把从楚国那里俘虏来的楚国公子及楚国大臣的尸首交给了楚国,希望能够换回包括知罃在内的晋国战俘,楚王答应了。在送别知罃的时候,楚王问道:“你怨恨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我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杀戮,这是君王您的恩惠。我自己没有才能,又能怨恨谁呢?”
楚王又问道:“那么,你反而要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各为自己的百姓打算,希望能让老百姓平安,各自抑制住愤怒,互相原谅。两国都释放各自的战俘,以结成友好。我又能感激谁呢?”
楚王又问:“你回去以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知罃说:“我没有什么怨恨,也没受大王的什么恩德,我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即便是这样,你也要告诉我些什么。”知罃不卑不亢地说:“好吧!托君主的福,作为囚犯,我能回到晋国,我的国君如果杀了我,我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了我,或是君王同意把我杀掉祭祀祖先,那我也死而不朽。如果蒙君王恩宠,再让我承袭原职,分担晋国的政事,率领部分军队驻守边城,即使遇到楚国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违反礼仪,不会有二心,只好竭尽全力,尽做臣子的本分,如果说有报答的,这就是我要报答大王的。”
楚王听了这番话,知道不能折服他,就对大臣们说:“晋国的臣子真是无法争取啊!”于是,楚王用隆重的礼节把知罃送回了晋国。
楚王对知罃的这番谈话,大概有两个意图,一是想找个空子折辱晋国的战俘,一是想留下一些后路,为将来的楚、晋作战争取晋国的人心。但知罃始终不卑不亢,逐次回驳,弄得楚王灰头土脸又无可挑剔,最后只好以礼相送。知罃的这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的答辩成为千古名论。
在自然界中,柔胜刚,举不胜举,水至柔,但能穿山灭火。老子认为,流水之所以能穿山灭火,是因为水性最柔,一泻千里。在社会现象中,弱小的一方战胜强大一方的例子,亦比比皆是,如小国战胜大国,弱国战胜强国。越国大败于吴国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示弱,处处显示臣服的姿态,暗地里却不忘被困会稽之耻,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十年磨一剑,终于一战而大败夫差。所以老子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职场活用
莉莉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职员,她的能力是有大家目共睹的。无论是业绩,还是文笔,都堪称单位的一流水平,这一点上司也是充分肯定的。莉莉个性直率,说话不会拐弯抹角,不高兴了脸色立即大变,脾气来了管你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免不了受她一顿数落或质问。有很多同事喜欢她这点,可是她也于不经意间得罪了不少人,犯下了职场中的大忌。
前不久,单位提拔了一个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和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莉莉十分生气。平时上司就对这位女同事特别关照,什么提职、加薪等好机会都想着她,好事几乎都让她承包了,一年之内竟然被“破格”提拔了三次。而自己的业绩明明高出她好几个档次,可上司好像视而不见,只是一个劲地让她好好工作,而好机会总落不到她的头上。这次,莉莉真的恼了,她义愤填膺地跑到上司的办公室去“质问”,并义正辞严地与上司“理论”起来,可上司那儿早已准备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尽管这样上司还是被莉莉搞得非常狼狈。
从这以后,莉莉的工作热情一度受到影响,还因此备受冷落,同事也不敢轻易同她说话了。莉莉很难受,又气又急又窝火,自己怎么也想不通:工作干了一大堆,领导安排的工作也能高标准完成,可为什么总是费力不讨好呢?看看那位女同事,也没干出什么出色的成绩,可人家不慌不忙的总是好事不断。
莉莉的职场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她犯了职场中的大忌,太情绪化了。碰到事情和问题很少多想个为什么,只凭着感觉和情绪办事,只想干好工作,用业绩说话,在为人处事上太缺乏技巧了,结果常常费力不讨好。莉莉也想让自己“老练”和“成熟”起来,然而一碰到让人恼火的事情,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尽管事后觉得不值,但当时就是不能冷静下来。
美国盖洛普公司一项覆盖全球100万工作者的调查指出:处理不好与同事的关系是导致离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实,如果能恰当运用一些人际互动技巧,不仅能在职场瘟疫爆发前打上“心理疫苗”,也能在瘟疫暴发后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隔离疫情。
1.抓住贵人
如果冲突的对方是决定你未来的“贵人”时,无论如何不要抱怨,也少用“讨厌”“烦死了”等一系列负面的词语,而是采用一些探讨和请教的口吻,如“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处理得当,请问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吗?”
2.强化赞许
直接邀功当然不妥,最好是对别人给予的肯定进行正面强化,比如上司或同事因某事赞许你时,及时回应“您的肯定让我备受鼓舞”。
3.做好准备
沟通前打好腹稿可以避免感情用事、言语伤人。可以套用的沟通格式是:引发的事件,自己的感受,对未来的希望,比如“你昨天在众人面前批评我,这让我很受伤,我很希望今后避免这种事发生,我们就此谈一谈好吗?”
4.诚实自省
被“对人不对事”地否定让许多人恼羞成怒,美国职场教练米兰达·肯尼特曾建议人们在发飙之前先花些时间,以冷眼旁观的心态诚实地自省,分析一下这个人为什么针对你:他只这样针对你吗,是否也这样对待其他人?这个人是不是让他想起谁来了?很多时候,一个人在你面前的表现不代表他的本质,而是你给他加上了某种个人标签,比如一个人的成长伴随着与专制父亲的无效对抗,在遇到一个说话不饶人的同事时,积怨自然来得更为猛烈。
5.直面现实
英国心理学家桑迪·曼恩指出,当工作在生活中的地位日渐重要时,人们在办公室里会变得格外敏感和偏执。曼恩建议,在每次心中不快时,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记下来,把注意力放在细节而非感受上,就能保持超脱状态,不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
6.控制反应
在一些存在恶性竞争的办公室环境中,总会有一些人不幸沦为牺牲者。在这种形势下,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充分表现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即使成为别人错误的替罪羊,也要保持礼貌;对待他人的恶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让流言飞语左耳进右耳出;不随大流,埋头做好手头的工作。长此以往,是非也会慢慢消弥。
7.扩展信息
《你的工作你做主》的作者约翰·李说,随着工龄的增加,自我判断、社会认同感都会越来越受工作的影响,对办公室里的评价也容易过敏。所以遇到冲突时,可以多听取同事以外的人的意见,扩展信息的来源,以便全面认识了解原由,妥善处理。
商界活用
38岁的肖女士是上海某化工私企总经理。硕士毕业后,肖女士曾在家乡的外贸公司工作,从事化工进出口工作。几年后,她与几个朋友一起组建了现在的公司。化工是个较刚性的领域,她之所以能在这一领域打拼到现在,并能从当时的部门经理升迁到现在的总经理,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外,关键还是那份与男性管理风格截然不同的处世方式。女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包容、忍耐、合作和善于倾听的气质,这种特质,让她在这个男人占据主导的领域独树一帜。而她的成长背景更教会了她如何看待困难,也为她带来面对任何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肖女士说:“我成长在一个相互间关系非常密切的家庭,父亲的过早去世,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显得更加窘迫,这一切变故,对我在责任感、独立性、同情心方面有巨大的影响。而全家共同努力渡过难关的经历,更使我认识到合作的价值。我很早就知道,你需要一个团队来面对问题。”
这些经历对肖女士的性格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时渗透进了她今天的工作。她强调:“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很少用强硬的指令性态度和语言与我的下属讲话。我更注重的是与他们之间柔性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刚性的条条框框。”
不久前,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准备进军能源领域。为了应对这一发展,公司在规模和人员上都进行了扩充,这就牵涉到了新老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于是,肖女士经常有意安排一些公司的聚会、团队之间的合作,并且尽量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与下属们有更多的机会彼此了解沟通。现在,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能真正感受来自这个集体的温暖。
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女性还具备许多男性无法比拟的优点。女性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比较好,更注重体察员工的心理需求。女性管理者的韧性较强,在逆境中表现坚强。女性善于沟通,比较容易说服别人。并且女性处事细腻,决策慎重,企业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对“柔性管理”进行过深入探讨的一些专家是这样概括其特征的: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显然,在知识型企业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