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19126800000031

第31章 加薪的诡计——选择工作还是闲暇的7种智慧(2)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过:“邻居失业,意味着经济萧条;自己失业,意味着意志消沉。”失业,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不想面对。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准确的估计和衡量,但是,它却最容易被人们所感觉到。失业意味着失去收入,缩减消费,对经济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失业率高居不下,表明经济不景气、经济受阻。因而失业对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都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经济学里,经济学家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失业、结构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摩擦失业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是短期或者是过渡性的。它一般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方造成的。比如,你一个同学现在在一家银行上班,他觉得去证券公司待遇也许会更好,他辞掉银行工作去证券公司找工作,但是也许一开始工作并不是马上能找到,于是这段时间的失业就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的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职位空缺。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解释什么是结构性失业。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是真的就业难。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值过高,想留在大城市,进大公司,并且薪水要优厚,否则宁愿失业。实际上,我国高学历人才在总量上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在许多偏远的、经济落后贫困地区和一些小城镇,高学历人才非常紧缺。这说明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学历人才失业大多属于结构失业。最后一个是周期性失业。它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为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今天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破产倒闭,造成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

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因而经济学家们认为,任何的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都会存在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弗里德曼还特意强调,虽然我们称它为自然失业率,但是它不是自然规律规定的,它是社会的这套制度决定的。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在正常时期是很稳定的。

然而,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失业指代的都是有工作能力却没有工作或者失去自己工作的现象,不过,即使失业在家,我们也不能懈怠。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我们重新开始的一个机会,我们要善于利用这样的机会,利用失业在家的时间去反思,去学习,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为再就业做好准备,化不利为有利,而不是破罐破摔,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说,可怕的不是失业,而是我们面对失业的态度。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就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上升现象,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紧迫的问题。而且,近年来GDP的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力不断下降,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就业增长0.32个百分点,而目前还不足0.1个百分点。据有关专家估计,今后十年,我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会持续上升,只有到2018年以后才会下降。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高失业率将与长失业期并存,就业弱势群体将持续扩大。不仅仅是工人,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大学生群体也开始出现失业现象。在这样残酷的社会竞争下,只有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本才不容易被淘汰。

经济学家建议:失业现象是一个社会所不可避免的,即使体制再完全的社会,也不可能实现零失业率,因为存在着自然失业率。但政府要把握好局势,出使相应的政策来缓解严重的失业现象,以避免“隐形失业”群体的突然爆发。作为社会个体,我们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遭受失业,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愿意工作的人都在工作——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没有浪费现象。

有媒体曾经报道了一则这样的故事:

2001年,家住姜堰市北园新村的奚日祥、陈珍红夫妇双双失业。家里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孩子。工作没了,生活也就没了着落。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夫妻两人也是破罐破摔,生活处境每况愈下。当他们所在的北街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后,推荐夫妇俩分别参加了姜堰市就业培训中心组织的免费保安培训与微机培训。随后,社区为他们推荐了三四个岗位,后来终于安定下来,夫妻俩分别在该市保安公司做保安、超市做售货员,每个月加起来有1300多元的收入。

对社区里的“零就业家庭”,姜堰市的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都会开展与援助对象“一帮一”、“一对一”服务。自市政府促进充分就业以来,社区134户“零就业家庭”268人全部重新上岗。那么,这个社区里的零失业是不是就是“充分就业”?

毋庸置疑,这是充分就业。但充分就业并不就是零失业。因为就一个社会来说,有些失业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充分就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充分就业并非就是人人都有工作。因为失业可以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和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正常经济发展情况下充分就业率应该是就业率在95%以上。

“充分就业”实际上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经济学术语。历史上曾被描述为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情况下的就业水平。今天,经济学家用最低可持续失业率概念来描述可以长期持续的最高的就业水平。

在经济学的范畴中,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才是真正的失业。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而充分就业也是维持一个国家经济平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我国如今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现状,根据资料显示,2002届我国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23万,比2001年的115万增加了9.4%左右;截至2003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签约率为50%左右;全国高校毕业生将猛增至212万人,增幅达72.4%;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而且以后每年的增长率还将保持在10%至30%。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达到63.67万人。事实上,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就业形势已经急剧地恶化了。

在中国就业难除了跟市场人才需要的饱和有关外,也跟企业“效率工资”有关。所谓的“效率工资”是指即使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企业也不愿意降低员工的工资,而宁愿裁掉一部分员工,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第一,成本降低了,一部分员工被裁掉之后,企业的工资支出减少,导致成本降低,企业有可能度过难关;第二,留在企业的员工由于一方面感激企业在困难的时期提供岗位给他们,导致工作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在寻求工作岗位,就业难的压力再一次加大。

另外,如果企业降低整个员工的工资,就可能导致企业员工的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优秀员工的积极性被降低了,他们会认为,不应该降低他们的工资而应该把企业不优秀的员工的工资降低,而相对不优秀的员工由于本来就低的工资又被降低了,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这样,就导致了企业整体员工的工作。所以在面临像经济危机或者企业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经济不景气时只有进行裁员,这就造成了失业的不可避免性。所以,在实现充分就业的社会之前,为了不至于因为被裁而失业,我们只有与时具进,努力拼搏,永不懈怠。只有在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我们才可以说能够去选择闲暇。

经济学家建议: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就必须加强经济干预,力求达到或维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和一国经济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的均衡。而作为社会个体,要努力就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保证自己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才不会面临失业的境地。

做聪明的大猪——智猪博弈论

在职场当中,一名员工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一下博弈论,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企业里,学会切实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