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笑话中的经济学
19139100000005

第5章 读笑话,谈价值与价格(3)

“基金风格漂移”便是这一现象在基金市场上的表现。顾名思义,“风格”指的是不同类型的基金;“漂移”则意味着在不同类型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所谓基金风格漂移就是说当一个基民购买了一种类型的基金,但是在基金管理者的手中被转移作为另一种类型的基金。基金契约中对投资范围的模糊化和泛化,为风格漂移留了退路。例如,契约规定为股票型基金,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债券的比例甚至超过投资股票的比例;契约规定为债券型基金,在股市行情转暖时,转而投资股票;原来定位为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的配置型基金,却将股票仓位提高至90%以上。其他的表现形式还有:契约规定为小盘股基金,但在其股票池中,大盘股的仓位不轻;契约规定为成长型基金,定位为投资成长性较好的股票,实际操作中,却购买了部分价值型股票等。

基金风格漂移不仅使基金的投资风格“面目全非”,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例如,股票型基金转而投资债券,实际上已经变身为债券型基金或者中等收益的配置型基金,而这只基金却仍然按照股票型基金的较高比例收取管理费用,这对投资者明显不公平。同时,对于那些购买了债券型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基金经理转而投资股票,等于提高了与基金持有人约定的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

◎ 吝啬鬼的真心话——笑谈“价格偏离价值”

某人敲一家吝啬鬼的门,吝啬鬼问:“干什么呀?”

那人说:“请给我一杯水吧!”吝啬鬼给他送来了杯牛奶,那人感到很奇怪,说:“人家都说你小气,我看你倒挺大方,居然施舍给我一杯牛奶。”

吝啬鬼叹了口气,说道:“要是这杯牛奶里没掉进一只老鼠的话,我连一杯水也不会给你的。”

趣评:面对突如其来的“好事”,要保持一份清醒。

笑话中的经济学:“都怪自己贪图便宜,着了骗子的道。”在义乌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说起被骗经过,义乌网民王先生摇头自嘲。因为轻信网上一则卖车信息,王先生汇出了5万元钱,结果却连个车轱辘都没见着。

王先生平时爱上网。一日,他在“中国汽车网”上看到一则二手车交易信息,说是长年提供二手车转让业务。通过查看图片,王先生发现一款宝马530比较惹眼,就按照页面上留下的电话打了过去。问及价格,业务员说具体价格要和经理谈。王先生又打通了经理的电话,经过讨价还价,经理最后同意上好车牌以7万元的价格将车卖给王先生。7万元买“宝马”,王先生欣喜若狂。当天下午,对方打电话过来,说车子托运到义乌需要2000元的运费,叫王先生先汇1000元过去。王先生想也没想就汇了1000元到对方的账户上。对方又打电话过来,叫王先生把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用短信发过去,以办理托运手续。王先生照办了。下午3点钟,对方电话又打来,说已经去海关办理了托运手续,手续费9000元需要王先生支付,车子于傍晚从昆明运出,经过深圳,将于第三天早上到义乌。昆明到义乌怎么要经过深圳?对于这句漏洞百出的话,被便宜“宝马”冲昏了头的王先生却深信不疑,又汇了9000元所谓的运费。

第三天早上9点多,经理在电话中告诉王先生说车子已经到义乌了,并把送货人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同时催要剩下的6万元车款。王先生表示得先看到车子。经商议,双方约定先汇4万元,余下的款子等看见车子了再付。就这样,4万元又汇出去了。到了中午,王先生打电话过去,称钱已经汇出。没想到这回经理说董事长一定要王先生把剩下的2万元也汇过去。王先生于是打电话给送货人叫他把车子送过来,见了面再付清余款,不料送货人也不同意。王先生交涉无果,心情很郁闷,就把事情和朋友说了。这位朋友一听,直呼上当。心存侥幸的王先生又打电话给对方,没想到没说几句对方就把电话给挂了;再次拨打过去,对方已经关了机。

价值规律已经讲得很清楚: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虽然有时价格会偏离价值,但是绝不可能偏离太远。一顶帽子的钱绝对买不来一台电脑。在这则案例中,一辆宝马只要7万元,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但是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会信以为真。所以,在市场上“便宜没好货”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反过来天上也是绝对不会掉馅饼的。

◎ 假牛的价格——笑谈“审美价值”

有位擅长画动物的画家看到一头牛,它粗壮有力,两眼炯炯有神。征得牛的主人的同意,画家将这头牛画成一幅油画,后来在华盛顿艺术画廊卖了500美元。一年以后,画家又碰上了牛的主人,告诉他那幅画卖了500美元。牛的主人惊奇万分,大声说:“太奇怪了,我两条真牛也卖不了你那一头假牛的钱!”

趣评:艺术品的价值不在于物质价值,而是在于审美价值和投资价值。

笑话中的经济学:艺术品可以用来交易并不是因为它自身的经济价值。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它自身的经济价值(主要指劳动成本和材料成本)在交易中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除一些贵重金属材料艺术品外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一件艺术品可能拥有多重价值。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审美愉悦功能,在美学范畴内具有美学价值,它主要作用于人的主观精神层面;其次,如陶瓷等艺术品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就其作为一件艺术品而言,它的实用价值已经被它的美学价值所掩盖;再者,如果一件艺术品已具有一定的年代,它还具有史学价值。

在交易过程中艺术品的价格还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艺术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外部因素是指艺术品创作者的知名度、同类艺术品的存世量与经济环境等。

其中,艺术家的知名度常常能左右一件艺术品的价格。以2003年日本新和艺术拍卖公司拍卖油画《农妇》为例,一件原本估价为83美元(1万日元)的油画在得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鉴定确认为梵高真迹之后以5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在交易过程中艺术品只是作为一个符号连接着不同的交易行为,买家买进艺术品只是为了卖给下一个买家,即使是选择长期持有但也是以存在最终能兑换为货币的可能性作为前提,艺术品本身不是交易的最终目的。艺术品交易的本质就是一种套利行为,这是导致艺术品市场繁荣的根本原因。

◎ 十年一画——笑谈“时间与价格”

一个顾客对画家说:“你的这幅画虽稍贵了点,不过我仍准备把它买下来。”

画家说:“你要买的东西并不贵,你知道我为它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

“十年?不可能!”

“真是十年!我花了两天把它画完,其余的时间就是等着把它卖掉。”

趣评:时间是无法增加价值的,增加价值的是时间中其他的力量。

■笑话中的经济学:有一个在经济学史上十分著名的“新酒陈酒”的故事。如果承认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新酒在放置了一段时间(其间绝无额外的劳动时间介入)变成了陈酒以后,为什么价格要大幅度上涨呢?对此,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库洛赫曾认为,在新酒被搁置的期间内,人力虽然停止了工作,但是“自然力”却进入了角色并开始作用。结果,新酒在经过了一段时差变成陈酒后,其价格便“自然地”上升了。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关于地租的论断有这么一段话:在农业上,自然也和人一起劳动;自然的劳动,虽无须代价,它的生产物却和最昂贵的工人生产物一样,有它的价值……人工以外,尚有大部分工作,非依赖自然力不可。所以,农业上雇用的工人与牲畜,不仅像制造业工人一样,再生产他们消耗掉的价值及资本家的利润,而且要生产更大的价值——地主的地租。这种地租,可以说是地主借给农业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地租的多少取决于想象中的土地的自然产出力或土地的改进产出力的大小。减除一切人的劳作之后,所余下的便是自然的劳作……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不同地区生产的同一品种的谷物,运到同一城市销售,卖出两种不同的价格。甲地区风调雨顺,生产出的谷物往往会比气候较差的乙地区更加饱满,尽管农民付出了比乙地区农民更少的劳动,谷物的价格也会比乙地区的高。这是否意味着自然力对商品的交换价值起决定作用?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况,是由于质地好的谷物受欢迎,供不应求,导致交换价格高于商品的实际价值,质地差的谷物由于不受欢迎,供过于求,从而交换价格低于商品的实际价值,于是便出现了上面的价格差。但商品最终的交换价格总是由其价值决定,也即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而不是由自然力的“劳动”决定。

马克思则从各种资本参与瓜分剩余价值的角度来阐释了等量资本必须获得等量利润的原理,进而说明了那些投资于新酒的资本在一段时间后也一定要获得与投资于其他项目的资本一样得到相当的利润。

◎ 找老婆的悲惨条件——笑谈“实际购买力”

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女孩说:只要你有吃饭看电影的钱,我就跟你。

我说:可惜我还在上学,所有的钱都是花年迈父母的,我连这点钱也没有。(埋头奋斗中……)

毕业后,另一个女孩说:只要你的工资有3000以上,我就跟你。

我说:可惜我的工资只有2000左右,不能保证你的小资情调。(埋头奋斗中……)

女孩说:那如果你能保证充足的时间陪我散心,聊天也行。

我说:可惜我要加班。(继续埋头奋斗中……)

毕业3年后,又一个女人说:你有房子吗?

(流汗中……)

30岁生日那天,在我那130平方米的房间里,又一个女人说,你有车吗?

我说:这个城市的地铁很方便。

女人走了。

(继续奋斗中……)

35岁的时候,碰到的每个女人都说:你太老了。

我每天都要开着二手的桑塔纳疯狂地上外环兜风,身边是一些放浪的小姐……

50岁的那年元旦,又有一个女人走进我的别墅说:如果你的身体状况极差,并保证有两个以上的器官有大毛病的话,我愿意嫁给你。

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完全符合。(流泪中……)

趣评:收入永远没有物价跑得快。

■货币的购买力是一个单位的货币所能换取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也随之发生变动。如果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即需用比以前更多的货币去换取相同数量的商品和劳务。反之,如果物价下跌,货币购买力就上升,即换取相同数量的商品和劳务,只需用比以前更少的货币就可以了。当通货膨胀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时,实际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你会发现,你不得不用比以前高好几倍的价格购买同一样商品。

“同样的品牌,同样的型号,去年没舍得买,今年就贵了一倍;一双皮鞋整整涨了200元,报纸上说什么上涨3%,我看,30%都不止!”这样的抱怨在今天的市场上似乎处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