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19140900000017

第17章 过度自信——认知自大与错误研判(2)

一些房东最后还不得不去找房产中介。就连那些成功出租房子的屋主,也并不见得省下了什么钱,因为成交的房租可能不是最佳的。甚至有房东因一些预料不到问题与房客对簿公堂。

★过度自信导致交易频繁

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的人是不会去投资的,更不要说投机。作为投资者,必须避开过度自信的心理陷阱。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频繁交易。

心理学家发现,在男性化的职业范畴,比如体育竞技、组织领导、财务管理等,男人比女人有着更严重的过度自信。因此,男性投资者比女性投资者交易更加频繁。

单身男性投资者又比已婚男性投资者交易更加频繁。

经济学家布拉德 巴伯 和特伦斯 奥迪恩 的调查显示,单身男性的账户年周转率平均为85%,已婚男性的账户年周转率平均为73%。

在巴伯和奥迪恩的另一项研究中,他们取样1991年至1996年中的78 000名投资者,发现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越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喜欢冒风险,同时频繁的交易也导致交易佣金过高。

交易频繁不仅会导致高额的佣金成本,还会导投资者卖出好的股票而买入差的股票。

★控制错觉

参加投资活动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1),控制错觉也是产生过度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控制错觉的最主要原因是“主动选择”。作出主动的选择,会让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对这项投资有控制力。

到一家彩票投注点去观察,大部分彩民是自己选号。尽管主动选择,与机器选号,中奖概率完全一样。但是在买家的内心,却认为自己选择的号码有更多的胜算。

人类有三种生活:理性生活、感性生活、神性生活。

感性生活自大一点无所谓,情场中自信一些会更有成功的可能。理性生活则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该不该投资,有对自己有清楚的研判。至于神性生活,还是尽可能的谦卑吧。

★资讯幻觉

传统的观念是,资讯越多越好。其实,过多资讯对投资者来说并五帮助,有时范儿更像一种噪声。

过度自信的根源来自“资讯幻觉”——资讯越多,把握越大。心理学家曾经做个一个实验:

让赌马客从88个他们认为对计算胜率有用的变量中做出选择。比如往日赛马的成绩表,马匹的健康指数等。

先给赌马客10个最有用的变量,让他们作出预测。

接着,有给他们10个变量,让他们再做预测。

资讯的增加,并未增强预测的准确性,奇怪的是,他们对预测的信心却极大提高了。

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们在他们有一定知识的领域中特别过于自信。然而,提高自信水平与成功投资并无相关。基金经理人、股评家以及投资者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概率盲

过度自信另外一个来源是,决策者对概率事件研判错误。

卡尼曼认为,人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估计过高,认为其总是可能发生的。大批“概率盲”的存在,是是保险公司、博彩公司赚钱的心理基础。

行为经济学家在研究人们的表现行为时发现,人们买保险的时候,高估了倒霉发生的可能性。他们称之为“对可能发生的小损失投保的偏好”。

去网上搜搜“买彩票”,悲剧实在不少。某人两个月时间里,花1.4万元积蓄去买彩票,没有中奖后竟然割腕自杀。通过买彩票暴富,只是一种传说。可对于“概率盲”来说,这并不是美梦,而是事业。买彩票,中大奖,几乎成了他们的人生目标。

“概率盲”一心巴望着高额的报酬,却不顾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百万分之一的态度与千分之一几乎没有差别。

概率盲的特点:

□高估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又易产生过低的估计。

□对于90%以上的概率性事件,则认为肯定会发生。

人们这种错误的概率研判,是过度自信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本能地寻求规律

韩乔生老师无意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解说新门派:意识流。“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这句妙语之后,反映的是大脑这台逻辑机器的滑稽。

有没有玩过这个游戏?先是伸出一个指头,问:这是几?

答:一。

再伸出二个指头,问:这是几?

答:二。

再伸出三个指头,问:一加一等于几?

答:三。

以上情形仅仅是生活中的小乐子,无害甚至有益。但在决策中,有人也犯这样的错误。

特韦斯基指出,人类的思维,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秩序,从不规律中找出规律。即便是从一大堆随机的经济数据中,也能推出所谓的规律。

正如蜘蛛爱到处结网,人类大脑生来就爱归纳,强迫性地爱总结,就像一种生理需要。

特韦斯基证明,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随机和运气因素的结果,而人类有一种表征直觉推理(representative heuristic)的习惯,即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直觉推断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产生认知和判断偏差。

这是过度自信的另外一个来源。

★无厘头的理论

人类历史盛行着一种古老的谬误:如果在A之后发生了B,那么A一定导致B。

假设有位史前猎人,某天听见一只喜鹊在叫,接着他猎到了一只鹿。从此他就认为,这喜鹊的叫声能带来好运。

这位猎人打了个喷嚏,接着有位亲戚来访,从此他就相信,打喷嚏必然兆示有客人到来。

只有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人类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能睡得香,这是亘古不变的思维习性。

心理学家吉拉维奇(Thomas Gilovich)通过对费城76人球队的球迷、教练、队员的调查发现,大家都有一信念:如果队员投篮连续命中,大家都相信球员“手感好”,下次投篮还会得分。

事实上,篮球教练也是根据球员“手感理论”来确定攻防战术的。

但是,吉拉维奇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却显示,手感理论只是一种迷信,实际并不存在这种现象,即:同一个队员,投篮的进球情况在统计上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吉拉维奇的发现在美国体育界引起轩然大波。

吉拉维奇居然敢否定大家的常识! 这个结论,很难让人接受。

牝牛和牡马,就算发情也不会交配,是谓风马牛不相及。把驴唇和马嘴作为因果,是人类不易觉察的思维盲区。

体会如下理论的荒谬:

长裙理论(Skirt length Theory),经济学家乔治·泰勒发现,经济越不景气,妇人的裙摆就越长。1929年股市崩盘,大萧条到来的时候,那时妇人的裙摆很长。20世纪60年代黄金时期,道琼斯指数直上万点,女装中迷你裙大行其道。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导致美国经济不振,很多设计师都推出长可及踝的裙子。

墨菲定律(Murphy’s Law),据说缘于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家伙,他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没有想到竟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墨菲定律后来被归纳为"凡可能出错的事情,必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生活中存在很多无厘头理论,用来作为谈资也就罢了,用来指导行动只能误入歧途。

一个好故事,一个妙喻,远比寻找真相更能打动人类。很多理论的流布,并非基于其准确性,而是基于其传染性。

★解释的冲动

事关金钱,赌徒的迷信实在是多。

除了“情场得意,赌场失意”,比较著名的还有令狐冲那句 “一见尼姑,逢赌必输”。

人一倒霉,就爱在乱找原因。

夜里去楼下便利店买烟,听到一番对话.

老板娘:最近蒙牛卖不动。

小伙计:伊利还好吧。

老板娘:伊利也卖的不好。

小伙计:怪只怪牛根生太狂了,他说只要自己一跺脚,中央立刻没奶喝。不曾想被中央听到了。

老板娘:然后呢?

小伙计:然后就这样了。

大脑就是解释的机器,寻求原因,是人的生物本能。实在找不到原因,有时会胡乱抓个廉价的原因苟且一下。

你给我个理由,

虽然不过是为分手,

而寻找的借口。

既然已无法挽留,

就放手让你自由,让你走。

——许飞《拥有你的日子》

这首歌唱的是,一个女孩失恋了,她最需要的却是一个理由,哪怕是胡扯。人是需要一个合理化的逻辑支撑的。

如果对世界感到茫然,哪怕虚构一个原因也行。人类渴望解释,这是所有迷信、伪科学、国学新解大行其道的原因。

有的人崩溃了,就是因为想不通一些事,又缺少一个欺骗自己的理由。

高手,就是对自己诚实的人

索罗斯,这个以哲学为娱乐,言必称波普尔的投机者,不断强调自己常犯错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最伟大的投机家。

真正的高手,已经不需要论证自己正确来提升自信。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自己的无知,是唯一真正的知识。

1979年,索罗斯创立“量子基金”,以纪念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海森伯发现了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而索罗斯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最基本的看法就是“测不准”。

索罗斯认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证券市场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

经济学家列支腾斯坦曾做过一实验:

给被试者12支股票的市场报告,并请他们预测在给定的时间段内,这些股票将会看涨还是看跌。

实验结果:这些结果只有47%是正确的(比预期还低),但平均的信心度却达到了65%。

列支腾斯坦发现:

当准确度接近随机水平时,过度自信达到最大。

当准确度从50%增加到80%时,过度自信会随之减少。

当准确度超过80%时,人们会变得不自信。

也就是说,预测越准确度越高的人,越少出现过度自信现象的。

正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顶级交易员、桥牌高手、专业赌徒很少会表现出过度自信,但对于“半瓶醋”,过度自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投资新手,刚刚上手时,那种自信,溢于言表。

正确答案:

① 194个国家

② 3476公里

③ 12 000英里

④ 206块骨头

⑤ 150吨

⑥ 830万

⑦ 6770公里

⑧ 645天

⑨ 1770年

⑩ 12个